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当初春,于田县一带,在荒漠的农田地区自晨至黄昏均有细蠓侵袭人畜,尤以5、6月间为多,牛、驴等家畜受害很大,大量雌性细蠓侵袭刺叮吸血常引起家畜的虫咬性皮炎。自1985年以来多次采集,发现当地吸血细蠓有三种,即明背细蠓Leptoconops(Leptoconops)lucidus,Gutsevich,1964;二齿细蠓L.Hobidentatus Gutsevich,1960及尚文细蠓新种Leptoconops(Holoconops)shangweni sp.nov.,现将这一新种的特征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述了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性和防制措施,为蠓的防制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4.
蚋蠓是小型的吸血昆虫,因他吸食患病畜禽血液中的病原体而当其再吸健康畜禽时,则将疾病传播,成为多种血原性寄生虫病的传媒,经实践观察认为舍饲畜禽的门窗装细眼网纱对防蚋蠓侵袭有效。  相似文献   

5.
邢兰君 《兽医导刊》2011,(11):62+70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血变科住白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孢子虫病,又称鸡住白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俗称小黑蚊),疾病的发生、流行与库蠓的活动直接相关(鸡只被库蠓叮咬后引起本病的流行)。当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力强,本病的发  相似文献   

6.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血变科住白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孢子原虫病,又称鸡住白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俗称小黑蚊),它的发生、流行与库蠓的活动直接相关(鸡只被库蠓叮咬后引起本病的流行)。当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力强,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也就日趋严重。该病已成为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库蠓的地理分布及出没动态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徽省库蠓的地理分布及出没动态对比周维翰,苏根元(安徽省兽医工作站)(安徽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崔守龙,薛朝阳(安徽省滁州市畜牧兽医站)(安徽省萧县畜牧技术中心)库蠓是蓝舌病、牛流行热、蟠尾丝虫病、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等虫媒传染病的生物媒介。对安徽省的库蠓...  相似文献   

8.
历时一年对广州市11个奶牛场的库蠓调查,发现库蠓10个种,其中已被一些国家的学者肯定为虫媒病的重要传播者——尖喙库蠓为优势种群,几乎占所捕获库蠓的八成,其它重要的库蠓也有发现,但数量较少。库蠓全年都在繁殖和叮咬动物,但库蠓的繁殖需要合适的条件,叮咬动物也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加强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和药物喷洒,灯光诱捕可以达到降低库蠓的密度,控制虫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毒(BTV)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反刍动物,库蠓是蓝舌病毒传播最重要的媒介生物。本研究基于尖喙库蠓地理分布数据及环境数据,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对尖喙库蠓在中国大陆的分布情况进行了预测,并评估了环境变量对尖喙库蠓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最适合尖喙库蠓生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和东北部分地区,以及南方的大部分地区;Jackknife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效水含量(25%)、最冷月最低温(18.1%)、最干月降雨量(18%)、平均最大风速(13.2%)是影响尖喙库蠓分布最主要的4个环境因子,其中最干月降雨量是模型中影响尖喙库蠓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变量。本研究首次将这种生态位模型用于预测中国库蠓的分布,为蓝舌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库蠓监测管理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0.
荒川库蠓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人工模拟条件下成功地进行荒川库蠓的饲养和繁殖。荒川库蠓吸鸡血的饱血时间为10min,饱血率为88.46%,饱血库蠓饲养3d后产卵,产卵率为69.56%。产卵后第2天开始孵化,一般在24h内孵化结束,孵化率为76.75%。幼虫先后蜕皮3次,共分4龄幼虫,1-4龄幼虫的体长分别为:0.3-1.12mm,1.12-3.02mm,3.02-4.55mm和4.55-5.90mm,其幼虫期分别为7、4、4和5d。4龄幼虫化蛹2-3d后即羽化为成蠓,羽化为81.82%,不同温度条件对卵到成蠓的发育影响较大,26℃是荒川库蠓发育相对适宜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粘蚊帖收集库蠓的方法,了解在鸡舍内和鸡舍外使用驱蚊草对库蠓的驱除作用。试验结果证明:使用驱蚊草在鸡舍外能够在1.5m范围内有效地减少库蠓的数量(P〈0.05):放置了驱蚊草的鸡舍相比未放置驱蚊草的鸡舍其库蠓数量明显减少(P〈0.05);另外,驱蚊草对蛋鸡的产蛋率与死淘率无明显影响。由此可见,驱蚊草有明显的驱库蠓效果,能达到预防鸡白冠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卡氏住白细胞虫在鸡体内的发育及与库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健康鸡与卡氏住白细胞虫病鸡混养,其间加入一定量库蠓,经12~13d后出现明显的临诊症状(贫血、排绿便等)。第9d血片检查出少量裂殖子,至13~14d染虫率达到最高峰,至18~20d找到成熟的大、小配子体。在病鸡、病愈鸡的血涂片中,均可见到数量不等的Ⅱ期裂殖子,持续时间达35d以上,证明有带虫鸡存在。调查地主要有尖喙库蠓、荒川库蠓和大熊库蠓存在,以尖喙库蠓比例最大,占93.4%,是本地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福州市榕中鸡场鸡住白细胞虫病的发病情况和危害程度,进一步证实该病的病原是卡氏住白细胞虫;通过对库蠓带虫情况测定和雏鸡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库蠓是当地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传播媒介,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定期在鸡舍及周围喷洒敌杀死或敌敌畏等杀虫剂,可使鸡舍及其附近的库蠓数量减少84%-94%,给鸡饲料中按1g/kg添加可爱丹,可使鸡的产蛋率提高3.1%。  相似文献   

14.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血变科住白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孢子虫病,又称鸡住白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俗称小黑蚊),它的发生、流行与库蠓的活动直接相关(鸡只被库蠓叮咬后引起本病的流行)。当气温在20℃以上时,  相似文献   

15.
高温多雨季节即将来临,鸡白冠病常在此期流行。又由于该病主要以库蠓,尤其是荒川库蠓为传播媒介,因此该病与媒介活动季节密切相关,流行于4~11月。该病会造成幼鸡突然咳血及全身性出血死亡,造成产蛋鸡贫血,产蛋率急剧下降,导致养鸡业的严重损失。因此,做好白冠病的防治控制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库蠓(Culicoides)是动物蓝舌病、施马伦贝格病、水泡性口炎、赤羽病、鹿流行性出血病等重要动物虫媒病的传播媒介。本文介绍了库蠓的生态习性,包括栖息性、繁殖、吸血习性、地理分布、季节消长、种群优势、物种多样性以及中国库蠓的区系分布和种类,分析了传播动物虫媒病病毒的库蠓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和防制重要动物虫媒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邯郸地区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季节变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自1999年12月起至2000年11月止,对邯郸地区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季节变化进行了观察.以爆发过本病的邯郸地区某鸡场为疫点,每月定期随机抽10只育成鸡及当年开产鸡,翅下静脉采血涂片,经姬姆萨染色,每鸡血片用显微镜检测100个视野,结果显示在邯郸地区在无明显症状鸡的血片中,不同程度都可查到病原.6个下旬至10月份要出现本病,高峰期为8~9月,阳性感染率高迭100%,阳性视野可达5~100%,以后逐渐下降,至12、1、2、3、4、5月份为低潮期,虽然阳性感染率为40~60%,但阳性视野仅在1~6%.通过捕获发病鸡舍的飞虫,进行鉴定分类,确定荒川库蠓是邯郸地区传播本病的优势种.根据邯郸地区气温变化,荒川库蠓活动的高峰期为7~8月,与发病高峰期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西藏环状病毒(Tibet orbivirus,TIBOV)为环状病毒属的新成员,病毒于2009年首次从我国西藏墨脱县采集的圆斑按蚊中分离,目前,对该病毒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本研究对1株分离自我国云南省师宗县库蠓的新型TIBOV毒株YNSZ/V290/2019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病毒可在C6/36与BHK-21细胞上引起...  相似文献   

19.
正蓝舌病又称绵羊卡他热,是以库蠓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病变特征为舌黏膜严重淤血,呈蓝紫色;口腔和鼻腔黏膜、食管和前胃粘膜发生糜烂或溃疡;急性蹄叶炎;骨骼肌和心肌变性、坏死。1病原和发病机理本病病原蓝舌病毒(BTV)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成员,为双股RNA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其核衣壳的直径为53~60nm,由32个壳粒组成。衣壳外面还有一个细绒毛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了解珠江上游地区乙型脑炎病毒(JEV)主要传播媒介蚊虫的种类、分布及携带JEV基因型和分子特征。2013年7月在珠江上游地区师宗县采集蚊虫和库蠓标本,并对蚊虫进行分类鉴定;同时采用黄病毒属引物对采集到的蚊虫和库蠓标本进行检测,阳性标本用JEV PrM和E基因特异引物进行扩增、测序,然后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在4个采集点共采集蚊虫3 705只,分别属于库蚊、按蚊、伊蚊和阿蚊4个属的7种蚊虫,牛圈以中华按蚊、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羊圈以中华按蚊、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猪圈以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采用JEV PrM和E基因特异引物对采集到蚊虫和库蠓标本分162批进行扩增、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蚊虫携带的病毒均为基因Ⅰ型JEV,与疫苗株SA14-14-2 E蛋白存在15个氨基酸差异位点,在8个影响病毒毒力的重要位点上未发生突变。以上结果提示珠江上游地区存在多种蚊虫种类,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是该地区的优势蚊种,三带喙库蚊是当地JEV的主要传播媒介,在当地的媒介中存在基因Ⅰ型JEV流行,而流行株的毒力并未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