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不同环境下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抽天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基因的加性主效应为主;结实率和株高性状以基因的显性主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明显影响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以显性×环境互作为主,其中播抽天数、单株谷重、千粒重和穗长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尤为明显。杂种优势研究表明,由遗传主效应控制的杂种优势除单株有效穗数外,其余8个性状均表现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基因型×环境互作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和穗长6个性状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好。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明恢413、97gk1037、明恢118和明恢417在多个性状上表现以遗传主效应为主,环境互作效应较弱,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表明该4个籼粳交衍生品系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选用通过籼粳杂交、籼型育种目标选择以及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等手段选育的6个偏籼型早熟恢复系Gmh01、Gmh03、Gmh05、Gmh06、Gm4006、Gme24与2个籼型三系不育系,按照2×6不完全双例杂交试验设计配制遗传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其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播始历期、主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主要受到基因显性效应的影响。杂种一代产量相关性状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但因受到等位基因遗传效应的不同而存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其中,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Gmh01、Gmh03和Gme24的遗传改良效果显著,综合性状优良,在今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数量遗传学者提出了可预测作物杂种后代在多环境中的基因型值和遗传效应的新方法,并已在水稻、棉花等作物上广泛应用,这为深入揭示基因型×环境互作的生物学本质,阐明多环境下数量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提供了有效方法。本文旨在应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分析水稻籼粳杂交不同衍生世代材料的产量相关性状在两个不同地点的表型值和遗传效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对籼粳稻杂交F1代的主要生理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正反交差异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杂交组合F1代的杂种优势表现不同 ,有的性状呈正向优势 ,有的性状呈负向优势 ;不同性状间正反交差异表现不同 ,有的性状正反交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有的性状正反交差异不显著。在育种实践中要根据不同品种各个性状间F1代杂种优势表现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同选育阶段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定各产量相关性状中普遍存在着遗传主效应,且也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其中,衍生一代的播抽天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余7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衍生二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和千粒重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6个性状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衍生四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株高和穗长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5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表明,除衍生一代的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性状和衍生二代的播抽天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性状以及衍生四代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性状没有检测到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外,其余性状均存在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此外,不同衍生世代各产量相关性状均存在着显性×环境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6.
籼粳杂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5份籼型材料和6份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已达显或极显水平,显性×环境互作方差还明显大于加性×环境互作方差。抽穗天数、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百粒重性状上,亲本的加性效应应随环境不同其变化相对较大;而株高、剑叶长、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性状  相似文献   

7.
将5份籼型材料和6份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显性×环境互作方差还明显大于加性×环境互作方差.抽穗天数、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百粒重性状上,亲本的加性效应随环境不同其变化相对较大;而株高、剑叶长、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性状上,其杂种的显性效应对环境表现更为敏感.试验还对参试亲本及其杂种的遗传主效应值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9.
籼粳稻杂交能产生巨大的杂种优势。对籼粳稻杂交F1代主要形态和解剖性状的杂种优势及正反交差异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杂交组合F1代的杂种优势表现不同 ,有的性状呈正向优势 ,有的性状呈负向优势 ;不同性状间正反交差异表现不同 ,有的性状正反交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有的性状正反交差异不显著。在育种实践中要根据不同品种各个性状间F1代杂种优势的表现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优化产量构成因素,使单产水平得到跨越,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研究内容。前人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较为广泛研究,获得的结果在指导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研究未能从遗传生态学角度深入剖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本研究选用8个籼粳杂交育成品种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8个不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8×8)组配构建包括亲本(P)和杂交一代(F1)2个世代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1.
多环境下水稻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含是、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8个品质性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及直甸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等4个品质性状与单株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产量等4个产量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任两个品质性状之间及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均存在某种遗传相关,其中有的性状之间表现为较复杂的遗传相关,存在两种以上的遗传相关分量,而另一些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较为简单,仅存一、二种遗传相关分量。  相似文献   

12.
籼粳交恢复系与杂种一代感光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粳交恢复系籼、粳分类的分值高低与其自身及其杂种一代的感光性无相关性。籼粳交恢复系播始历期在临海为115d以上的,其感光性均为中等偏强,所配杂种的感光性亦为中等偏强,但稍弱于恢复系。籼粳交恢复系播始历期在临海为110d以下的,其感光性大多数为中等,少数为弱的,所配杂种的感光性有强、中级别之分。不论籼粳交恢复系播始历期的长短,所配杂种的感光性没有弱的级别;杂种的感光性与恢复系播始历期的长短、恢复系的感光性均无相关性,而与自身播始历期的长短呈极显著相关(0.942 9^**)。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同选育阶段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定各产量相关性状中普遍存在着遗传主效应,且也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其中,衍生一代的播抽天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余7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衍生二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和千粒重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6个性状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衍生四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株高和穗长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5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表明,除衍生一代的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性状和衍生二代的播抽天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性状以及衍生四代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性状没有检测到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外,其余性状均存在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此外,不同衍生世代各产量相关性状均存在着显性×环境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4.
选用明恢198、明恢185等5个含有粳稻血缘的偏籼型早熟恢复系与齐丰A、M10S等5个籼型三系和两系不育系,按5×5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分析方法,研究分析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均高于50%,这表明基因的加性效应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形成起主导作用。(2)偏籼型早熟恢复系对株高和单株产量的形成贡献较大。(3)R1(明恢198)和R3(明恢2155)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高,表明偏籼型早熟恢复系明恢198和明恢2155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4)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之间不存在特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稻籼粳交 10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各组合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广义遗传力大小排序为 :抽穗期、株高、主穗千粒重、主穗结实率、穗长、主穗总粒数、主穗单穗重、穗颈大维管束数、剑叶面积、有效分蘖。狭义遗传力高的性状为株高、主穗千粒重和主穗结实率  相似文献   

16.
籼型杂交稻主要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籼型水稻4个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配组的4× 8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其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籼型杂交稻主要产量性状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F1杂种的单株谷重、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与其母本的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谷重、单株草重、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其父本的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F1杂种与亲本值的相关程度依次为中亲值、高亲值、父本和母本;除了千粒重外,F1杂种与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间的相关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籼粳交组合的3个外观品质性状(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交组合中,这3个性状的遗传表达主要受母体加性和直接加性效应控制,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母体加性和直接加性效应之间还有显著的负向遗传协方差。部分性状的直接显性、母体显性和细胞质效应方差分量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基因型×环境互作主要表现为直接加性×环境、母体加性×环境和母体显性×环境互作。直接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的估计值都极显著,以母体遗传率较大。显性效应的表现因性状和配组方式而有所不同,基因型×环境互作只影响显性表达的程度,而不改变其方向。另外,根据各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供试亲本的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36个杂交红麻产量性状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株高与皮厚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现蕾天数、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受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始果高度、茎粗则既不受加性效应影响,也不受显性效应影响;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均较低.株高、皮厚、茎粗、始果高度等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低,育种中宜在高世代中选择.除现蕾天数外,其他产量性状的平均优势(Hpm)与超亲优势(Hpb)预测值均有正值,其中鲜皮重、干皮重杂种优势明显.F1代的生育期与产量呈负相关.株高与始果高度、茎粗、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等性状以及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与其他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水稻育种家就试图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来提高水稻产量。但在育种实践中发现,由于杂种一代存在植株过高、结实率低、生育期太长和籽粒充实度不好等四大难题,选育实用的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在技术上的难度很大。本研究所用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衍生系谱,是通过广亲和基因和恢复基因的不断聚合和累加而创制的。  相似文献   

20.
水稻籼粳交亲籼型不育系的杂种优势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珍汕97B/秀水13的后代为材料,通过回交转育,育成系列亲籼型不育系.以Ⅱ-32A为对照,按8×6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各不育系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评价其育种价值.结果表明:(1)产量主要性状大多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单株重是一个复杂性状,受显性效应控制.株高、总粒数、生育期和有效穗与结实率的表型、遗传、加性和显性相关均呈负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育种上应注意上述性状的选择,提高后代结实率.(2)株高、主穗长、粒重及生育期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早期选择有效;而单株重、有效穗、总粒数及结实率的狭义遗传率低,分离世代长,需高世代鉴定.(3)42个籼粳交F1中有18个组合结实率高于80%,16个组合单株重超过Ⅱ优63,杂种优势表现在单株重、株高、穗粒数等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