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农村·农业·农民》采访组 《农村.农业.农民》2013,(3)
3月7日上午8时,早春时节的寒意还未散去,位于河南叶县田庄乡的平顶山绿色中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有整理田地打畦的,有往田里运肥的,有在大棚里摘菜的.尽管是同样的一片地,随着耕作形式的转变,这里的农民也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每年除了稳定的租金收人,还多了一份超过土地收成数倍的工资,他们心里乐开了花. 相似文献
2.
3.
4.
5.
山东省安丘市传统农业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凌河镇大棚西瓜套大姜延长生长期45天,最高亩产6000公斤,产量收入均比原来翻了一番; 黄旗堡镇引进美国良种迪卡猪进行四元杂交,培育出的优良商品猪瘦肉率高达64%; 庵上镇大棚樱桃提前40多天上市,卖出了每公斤160元的高价钱,亩收入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相似文献
6.
"力争通过科研项目,再投入3亿元,把龙亢农场打造成为中国智慧农业的标杆,成为出模式、出成果、出经验的农业硅谷;打造成为高通量分子育种国家实验室……"2020年11月24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王儒敬研究员在龙亢农场调研对接智慧农业项目时这样说.龙亢农场农业科技水平和发展前景从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技推广工作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愈来愈大。近年来我市根据新时期农技推广工作的新特点,转变职能,积极探索与农业产业相适应的农技推广机制,改变过去跑断腿、磨破嘴等“喊破嗓子”的传统农技推广方法,针对农民眼见为实的特点,立足面向市场经济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采用土地转包、租赁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直 相似文献
8.
<正>秉持科技创新之风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就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金沂蒙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文峰在接受采访中如是说。"我们始终认为,凡是引进的技术一定不是最先进的技术。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瓶颈就握住了市场竞争的咽喉,这才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出路。企业家应善于超前思维、善抓机遇,这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近几年,随着化肥工业的蓬 相似文献
9.
<正>泰来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盛产水稻、玉米、花生、绿豆等农产品和鲤、草、鲢、"三花五罗"等水产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当地玉米和水稻的种植面积分别为130万亩和100万亩左右,花生种植占地20万-30万亩。随着近年来种植管理的不断 相似文献
10.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20,(19)
正草莓是一种经济效益和营养价值都非常高的水果,近年来,城郊草莓种植与采摘逐渐发展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产的草莓品质较高,使市民能够享受到采摘的趣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不仅能实现优质优价的销售目标,还能享有物以稀为贵的价格优势,收益十分可观。因此,草莓采摘园如雨后春笋一般,数量急速增加,那么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中,该如何提质增效,走出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呢? 相似文献
11.
阳春三月,沿320国道靠近宁乡县城的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示范园内,田间人声鼎沸,路上车流不息.大片大片的农田,早已种上和正在继续栽种着葡萄、苗木、花卉、黄姜等等,新技术新品种一齐上,满目琳琅,争奇斗俏,好一派繁忙景象.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基层农技站"以人为本",切实转换推广机制,积极探索出一条创办农业股份合作制科技实体,带领农民走产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新路子,科技推广创新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亩地的年收入可达到2万元,你信吗?在吐鲁番市的设施农业基地,这样的收入已经是普遍现象。科技让这个市的耕地变成了金。亚尔乡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的种植大户刘晓波,从4万元起家种植温室大棚蔬菜,仅仅三年多的时间,他已经是拥有40多个日光温室大棚的种植大户,仅此一项,他投入到大田里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了近200万元。吐鲁番市像他这样靠种植温室大棚富裕起来的农民至少有百余户。在他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实行科学的立方体栽培模式后,辣椒套种西甜瓜,占地1.3亩的一个温室大棚早春一季的收入就能达到3万元。农村大田能生金,农民依靠土地能致富,这其中的秘密是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丽水的科研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成果频出。近5年来,他们每年争取到的科研经费以40%的速度在增长,每年以加速陕跑方式研究开发新技术,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实施的20多个科研项目,直接为农民产生经济效益2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6.
浠水县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是著名爱国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的故乡。浠水县四方饲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这里西邻京九铁路,东接丁麻公路,交通便利。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作为地市州级农业科学院,如何为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好科技杠杆作用,恩施州农业科学院主动作为、积极创新的经验与做法值得肯定与借鉴。近五年来,该院紧紧围绕恩施州委州政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思路,按照"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到农户家、形象树在民心中"的办院理念,不断拓展科研领域,立地转化科技成果,开门办院提升水平,为恩施州的精准扶贫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