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市场信息     
我国将启动大豆产业化体制和机制创新试点7月26日,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万宝瑞会长主持会议,会议上重点就大豆产业化体制和机制创新试点问题作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
介绍生物发酵法制备大豆多肽的创新理论、大豆多肽的营养特性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大豆多肽在饲料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豆粕:疯狂上涨为哪般?豆粕的前身--大豆的行市我国大豆进口将创新高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升据国内媒体报道,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监测显示,今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近10%。而本土大豆产量则预计下滑超过10%。这意味着,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升。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监测显示,我国采购及装运进口大豆步伐加快,10月预计进口大豆350万吨,11月进口数  相似文献   

4.
1 2007/08年度大豆行情回顾 2008年.大豆市场不仅面临传统的种植面积之争和天气炒作.更是遭遇了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动荡。在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元贬值、中国大豆需求持续旺盛及阿根廷罢工等因素的影响下.大豆期货总体保持上涨趋势.价格屡创新高。下半年全球新作大豆产量大幅增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大豆暴跌行情。其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吉林畜牧兽医》2008,29(9):64-64
7月26日,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万宝瑞会长主持会议,会议上重点就大豆产业化体制和机制创新试点问题作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猪业》2009,4(6):12-13
一、试点的意义。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食用植物蛋白作物。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急剧增加。为满足大豆需求,我国大豆进口量连年增加,1996年成为净进口国,2008年进口达到3744万吨,超过当年国产大豆1750万吨的两倍。国际粮商在向中国倾销大豆的同时,不断收购、兼并中国大豆加工企业,控制了70%以上的大豆加工能力.影响到国家的粮食主权和食品安全。中国拥有13亿人口.大豆消费量占世界的21%,贸易量占世界的40%。振兴中国大豆产业除了要依靠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根本还在于机制与体制的创新,提高大豆产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行业动态     
农业部部署奥运会期间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农业部举办民航运输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病料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将启动大豆产业化体制和机制创新试点,四川畜牧业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8.
饲料     
<正>中国大豆进口量屡次刷新历史数据南美低价大豆蜂拥而入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几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屡次刷新历史数据,单月进口数量也是连创新高。受此冲击,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进一步萎缩。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明年中国大豆产量将会减少到1100万吨,低于今年的1215万吨。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在今年前八个月中国大豆累计进口5239万吨,同比增加了9.8%,再次刷  相似文献   

9.
信息之窗     
世界首个杂交夏大豆品种育成日前,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三系”法培育出世界上首个杂交夏大豆品种。该研究所经过长期夏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初步展示了杂交大豆的美好前景。杂优豆1号是首个夏大豆杂交种,大面积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产量都较对照增加15%~20%以上,且表现出抗性强、品质优等多项杂种优势。有关专家表示,杂交夏大豆的育成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创新,是我国农业科学家对世界农业的一大贡献,对提升中国大豆科研和大豆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转基因实验室日前收到国际权威的转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大豆肽生产的酶解法与微生物发酵法,提出了要将大豆肽广泛应用于畜牧业还需深入探讨的2个问题,即影响大豆肽功能发挥的因素及其潜在毒性。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现代生物发酵法生产大豆肽蛋白饲料的理论创新,其要点为:与化学合成法、基因表达法和DNA重组技术理论不同之处在于无须对所产肽的种类与组成进行辨认、确定,混合肽作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地发挥功能作用。在本文的最后部分介绍了现代生物发酵法生产大豆肽蛋白饲料的好氧与厌氧组合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1.
大豆磷脂产品生产工艺及产品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大豆浓缩磷脂的生产工艺及大豆粉末磷脂、磷脂酰胆碱、羟基化磷脂的研究现状,从而为大豆磷脂产品的生产工艺创新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大豆进出口动态大豆进口关税税率为3%,大豆出口关税为零。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口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合计进口大豆5480万t,同比增长28.8%。2011年1月中国进口大豆量为513万t,2月进口大豆232万t,3月进口大豆351万t,4月进口大豆388万t,5月进口大豆456万t,6月进口大豆430万t,7月进口大豆535万t,  相似文献   

13.
1大豆进出口动态 大豆进口关税税率为3%,大豆出口关税为零。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口数据显示,2010年合计进口大豆5480万吨,同比增长28.8%。2011年1月中国进口大豆量为513万吨,2月进口大豆232万吨,3月进口大豆351万吨,4月进口大豆388万吨,5月进口大豆456万吨,6月进口大豆430万吨,7月进口大豆535万吨,8月进口大豆451万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家禽》2009,31(9)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必须发展规模化种植,稳定大豆面积,实现大豆可持续发展。这是大豆业内专家在4月23日第一届中国-国际可持续大豆发展研讨会上提出的。此次会议由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主办,世界自然基金会、可持续大豆圆桌协会等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豆遗传育种专家盖钧镒针对目前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作为大豆发源地的中国,  相似文献   

15.
大豆作为我国北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北方大豆的产量,而且种植技术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对大豆种植技术的重视,提高大豆的产量.为此,本文主要从大豆生产的意义,影响大豆产量、质量的因素,北方大豆种植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大豆种植者提供参考意见.其种植技术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因此要加强研究大豆的种植技术,提高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正>2014/2015年度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创历史新高,供大于求格局显现,大豆库存进入累计库存状态,大豆丰产奠定豆粕熊市基础。1月美国新季大豆已经大量抵达中国;南美的巴西大豆正进入生长期,阿根廷大豆播种亦接近尾声。美国农业部1月供需报告下调美国大豆面积及巴西大豆产量预估,但上调美国大豆单产预估。据统计,1月进口大豆到港数量较前期有所  相似文献   

17.
正大豆黄酮是一种大豆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天然大豆黄酮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尤其是成熟的大豆种子中的含量特别高[1]。大豆黄酮是天然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研究发现它具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脂肪分解与合成、调节血脂血压等作用[2]。大豆黄酮这种非常有效的饲料添加剂,已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中。1大豆黄酮的来源及其理化性质天然大豆黄酮的主要来源是大豆及其他豆科植物。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合称为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主要存在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种皮中含量很少。大豆黄酮化学名称为4,7一二羟  相似文献   

18.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3):74-74
从召开的全省大豆根瘤菌推广应用会议上获悉,为加快推广大豆根瘤菌技术,促进大豆增产提质、节本增效,今年黑龙江省将拿出500万元财政资金,在全省大豆主产区以补贴和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推广大豆根瘤菌技术,并结合大豆高产创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豆测土配方施肥推动大豆优质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应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以及色谱法测定不同加工工艺的大豆饲料产品中主要大豆抗营养因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以及大豆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含量。采用ELISA试剂盒对国内257份大豆制品中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利用离子色谱建立了大豆产品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灵敏、准确的同步测定法,并对国内92份大豆制品中寡糖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豆粕、膨化大豆、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相对较低;本试验所建立的离子色谱同步测定大豆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方法具有灵敏度和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大豆寡糖的测定;通过对实际样品的检测和分析,发现发酵豆粕和大豆分离蛋白中3种大豆寡糖含量均相对较低。本试验所得到不同加工工艺的大豆产品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含量的相关数据将为大豆在畜禽饲料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干旱对大豆根系生育的影响及灌溉缓解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琬 《草业学报》2019,28(4):192-202
干旱影响大豆生育进程,能够明显改变根系发育及相关生理过程,进而影响大豆产量。合理灌溉能够调控干旱对大豆生育的干扰。以大豆根系为主要论述基础,阐述了干旱对大豆生育进程的影响,介绍了干旱后大豆根系分布及生理变化机制,分析了合理灌溉对调控干旱的积极效应。以合理灌溉调节大豆干旱为出发点,以降低大豆生产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讨论了大豆抗旱领域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对大豆节水抗旱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大豆抗旱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