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茶叶》2006,(3):20-20
7月10日至11月上午,第六届国际名茶(绿茶)评比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举行。参评的中国绿茶名茶95个,日本绿茶名茶16个,韩国10个,三国绿茶名茶审评共计121个。评审团专家5人:沈培和、徐永成、小泊重洋(日本)、郑仁梧(韩国)、刘栩(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日本中国茶协会组织日本的中国名茶的评茶员、茶艺师7人,专程到杭州观察学习国际名茶评比,用了10日全天。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家扬,在晚餐上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中国茶文化通过“海上茶路”东传的最早国家,宁波则是这条“海上茶路”的主要窗口,唐、宋时代很多日本高僧、遗唐使都是从明州(宁波)进出中国的。今年4月24日,3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第三届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专题研讨宁波“海上茶路”。由宁波茶文化促进会主编的“宁波‘海上茶路’国际论坛”论文集《宁波:海上茶路起航地》,7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杨招棣、日本茶道协会会长仓泽行洋、日本中国茶文化评论家工藤佳治等海内外专家、学者的15篇论文。  相似文献   

3.
《上海茶叶》2006,(2):44-45
2005年上海市茶业职业培训中心先后举办初级茶艺师班5个,中级茶艺师班4个,高级茶艺师班2个,初级茶叶审评班1个,中级茶叶审评班1个,总计学员380人次,经考核,平均合格率达93.6%。全国专家学者认为:高级茶艺师的培训,存技能上“有韵味、有意境、有创新、有水平”。并建议将上海的茶艺师的培训工作向全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国际茶叶委员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的国际茶业大会暨茶、咖啡展览会,9月2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会议及展览3天,其中论坛2天,演讲达23个,内容非常丰富,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用化学分析结合主因素分析阐明感官审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官审评一直在食品行业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的食品,茶也不例外,定价都要依据感官审评的结果。然而感官审评是一种不容易掌握好的方法。因为食品的色、香、味都很明显地受审评者的心理、偏爱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缺少有足够权威的客观标准,谁能相信伦敦茶市上每天对几十个或几百个茶样的审评和给价是公正的?尽管那些审评员都被册封为专家权威人士。  相似文献   

6.
《上海茶叶》2007,(1):2-2
原任浙江省政协主席、后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现任名誉会长王家扬,早在1996年任会长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刘振贵、孟凡夏讲,茶为国饮,公家做起。  相似文献   

7.
余双 《上海茶叶》2007,(1):29-30
去年北京出版了一本日本茶的书,作者是北京一个大学的教授,她是中国人曾去过日本几年,回国后就写了这本书,她不是茶叶专业,书中讲日本茶文化早于中国。几个月后,北京《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登了2篇文章,编辑和2个作者予以驳斥,认为茶文化源于中国。我看过许多历史和现代资料,日本茶与茶文化和中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2005年2月21日,全国首个茶文化学院在浙江林学院成立,由浙江林学院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联合办学。该学院的教师除来自于浙江林学院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外,有关方面还聘请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学系及中国茶科所的专家。  相似文献   

9.
1、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原浙江省政协主席) 4月1日,在绍兴茶文化节开幕式祝贺时说:今天我们弘扬茶文化,倡导“茶为国饮”,就是要展示中华茶叶古国的悠久历史风韵,促进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就是要造福广大茶农、促进茶产业、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就是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茶艺师离不开茶叶审评技术,但又不同于茶叶审评,他是将茶叶审评技术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把茶艺师的肢体语言和泡茶技术融为一体,重在茶艺师的泡茶过程和茶艺师的肢体动作,在泡茶和品茶过程中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既感受到了茶的芳香,品尝到了茶的美妙滋味,又陶冶了人的情操。  相似文献   

11.
《上海茶叶》2007,(4):I0002-I0003
11月4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上海市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茶叶学会在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召开上海市少儿茶艺十五周年庆祝大会。对培育和推广少儿茶艺作出显著贡献的七十位老师、小茶人及茶界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尤其是对近年来开展少儿茶艺取得显著成效的十所特色学校进行表彰。  相似文献   

12.
“99第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1999年4月26日至5月2日举行。4月26日晚上在上海商城剧院举行开幕式,上海市副市长左焕琛宣布开幕。市领导金炳华、张惠新等与来自韩国、日本、及澳门、台湾地区和北京、江苏、新疆等16个省区市的1000多名来宾参加了以“世纪茶风”为主题茶诗朗诵演唱会。  相似文献   

13.
《上海茶叶》2006,(2):6-6
今年9月27日至29日,北京将举办2006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由商务部外贸发展局、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和三利广告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举办。茶博会地点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出面积达1.1万平方米,有14个国家和地区茶业知名企业参展和交易。美国将组织100人的代表团参加茶博会和茶之旅。国内浙江、福建、湖南、江西、云南和贵州等省也组团参加。  相似文献   

14.
钱梁先生(1917~1993年),著名的茶业专家、学者和高级工程师。1935年,在“当代茶圣”之誉的我国现代茶业奠基人吴觉农先生推荐下,开始从事茶业工作。此后数十年如一日,献身茶叶事业。抗战时期,对制茶、审评、检验、贸易等方面均颇有建树,先后发表茶叶产制、贸易论著百余篇,并译作《制茶工艺》等书,出色地与前苏联专家谈判并签定了第一个茶叶贸易合同。  相似文献   

15.
广东、福建、台湾用茶壶冲泡乌龙荼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荼”列为荼艺规范。近年,“洗茶”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冲泡程式之中。 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沿袭于泡茶饮用程式,至今约近700年。作者对此存疑多年,经过调查研究,以理性和实证对待这个问题,认为“洗茶”一词,既不科学,又因其带来负面影响,而贬低了中国茶的“美誉度”,尤其是为日本继欧盟对输入中国荼以农药残留问题而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找到所需的借口,也使中国乌龙茶输往日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减少。 作者在国内首先以翔实、系统、完整的阐述,明晰的观点、逻辑,提出修正“洗茶”这一茶俗中的陋习、茶艺中的积弊,将“洗茶”一词改为“温茶”或“温润茶”为宜。在“洗荼”问题上,不仅是泡茶术语的更改,在操作上也要作相应的改动、调适。  相似文献   

16.
百佳茶馆     
近年来,中国茶馆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整体处于上升、发展的时期,是一个进步的朝阳产业。中国茶馆业对茶产品消费有重要的拉动作用,与旅游业关联度较强,项目开发空间较大,是茶文化事业和休闲产业的重要窗口。近几年,一些茶馆不再只是泡茶,而是渐渐增加专业沙龙、茶艺培训、旅游定点等新业务,不但丰富了产品功能,时间的利用等方面也有所突破,将茶与佛教文化、饮食文化,以及音乐、表演甚至房地产等各产业结合,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2月16日下午,市茶业职业培训中心假座茶恬园8楼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就全年培训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并确定明年社会培训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会议由职业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启贵主持,学会领导周星娣、徐永成等及有关专家,各相关办学单位领导和社区、少儿茶艺培训老师代表约60人参加了会议。周星娣秘书长代表黄汉庆理事长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虹口区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的领导也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8.
这次“中国名茶”评选是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首届上海国际茶交会的一个重要推介活动,是为弘扬中国茶文化、发展名茶生产、促进茶经济、集中展示我国众多名茶品质,搭建的最好平台。组委会事先作了周密安排,特请上海市茶叶学会,推荐长期从事茶业、精力充沛,熟悉名特、优茶,有丰富经验的4位老专家组成评委,名茶评选原规划100个样品,实际到样为97个样品。评选地点设在上海大宁国际茶城的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的审评室。  相似文献   

19.
海葆 《上海茶叶》2006,(4):30-31
从茶文化文化学(以下简称谓茶文化学)而言,中国专家、学者的研究应该更胜于世界各国。缘于中国是世界茶的祖国,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曾对世界各国的文化、生活产生过深远影响。而影响最大的亚太地区诸国,日本的茶道文化、韩国的茶礼文化等,都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因此,中国人得天独厚,有义务和责任,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中国茶文化文化学。  相似文献   

20.
陈凤英老师最初是个茶盲。一点也不懂得各式各样名目繁多的茶,以为喝茶就是随意拿些茶叶倒上点开水就行。与茶结缘是从1993年开始的,那时她还在龙华小学工作,在校长和教研员的推荐下,参加上海市茶艺培训班。从此。“茶”走进了她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