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活性染料染色杨木单板,应用Fick第一扩散定律建立活性染料染色杨木单板过程中的染色药剂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与溶液中溶质之间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单因素条件下,药剂质量浓度对数、反应时间的对数、反应温度的倒数与溶液中溶质的自然对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模型可以同试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亚硝酸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研究了丙烯酸与秸秆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玉米秸秆基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次序为反应温度丙烯酸与秸秆的质量比引发剂与总质量的比值;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丙烯酸与玉米秸秆质量比为7,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5,交联剂占总质量的1%,引发剂占总质量的1.5%,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65℃。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后高吸水性树脂最高保水率可达235 g·g~(-1),7 d后保水率为82 g·g~(-1),说明树脂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树脂重复利用5次时吸水率仍然可达176 g·g~(-1),说明该吸水性树脂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报导应用国产乙烯利、均三嗪二酮进行小麦化学杀雄技术的研究、并对二种药剂就其喷药时期、药剂浓度、不同品种对药剂的反应以及雌蕊活性和异交结实率等几个方面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乙烯利杀雄适期短、喷药应严格掌握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前后进行;均三嗪二酮的杀雄作用较强、可持续到孕穗期。(2)药剂的最适宜浓度一般在4000~5000ppm 之间。(3)各品种对乙烯利表现出敏感与迟钝的不同反应;而对均三嗪二酮的反应则不明显.(4)在保持小麦雌蕊活性与异交结实能力方面、均三嗪二酮则逊于乙烯利。  相似文献   

4.
以矿化垃圾反应床生物出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吸附树脂对COD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化垃圾反应床出水COD浓度为236.77 mg/L的条件下,四种吸附树脂包括AG - MP - 1,XAD - 8,XAD - 4和NDA - 150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29.8%、25.5%、55.2%、和69.0%.吸附效果最好的NDA - 150树脂,在20 h可使尾水COD浓度小于100 mg/L.不同温度对NDA-150树脂的吸附性能影响不大.树脂吸附符合拟二级反应,主要是扩散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5.
选配6种表面活性剂类药剂对落叶松板材进行脱脂研究。首先利用流出材面的树脂和从落叶松材中得到的树脂抽出物在加热条件下与药剂发生反应,对药剂进行初步的筛选;其次,使药剂与落叶松材试件在常温加压和加热加压条件下进行脱脂实验,利用红外灯法考察常温和加热条件下脱脂剂的效能,选则较佳的脱脂剂种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富马酸、季戊四醇和乙二胺制备水溶性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的工艺条件,为其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松香为原料,考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及水溶性处理对水溶性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的水溶性、粘度和酸值等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松香加成反应的富马酸用量为10%,反应温度为200℃时,富马酸改性松香的软化点为115.0℃.酯化反应的季戊四醇用量为15%,反应温度为270℃时,富马酸松香季戊四醇脂的软化点为125.5℃,酸值为23.5 mg KOH/g.水溶性处理选择的反应物为乙二胺,影响产品性能的因素排序为反应物用量>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乙二胺浓度为20%,乙二胺溶液用量为60%,反应温度为120℃,制得的水溶性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能与水混溶,其粘度为3550 mPa·s,酸值为8.2 mg KOH/g.[结论]采用松香、富马酸、季戊四醇和乙二胺制备的水溶性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能以水作为溶解介质,且具有较高的粘度,可为水溶性松香树脂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降尘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大气、水体、土壤和植物体内,作为物质交换的介质,通过食物链给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为了调节云滴粒子半径,确定降尘过程的约束条件,数学建模分析云滴数浓度对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方法 获取云滴数浓度半径表达式,得出云滴浓度越大其半径越大,分析巨盐核与准稳态质量、热量的扩散传输过程对云滴数浓度与质量产生的影响,从而调节云滴粒子谱分布情况;依据云滴本身与云滴数浓度对降尘影响的分析结果,确定云滴数浓度大可以降低尘粒表面张力,使尘粒被吞没。结果 云滴数浓度与大气降尘之间有最佳粒径比值,在该比值范围内云滴数浓度越大降尘效果越好。结论 采用该方法可以获取云滴数浓度与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为降尘技术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相悬浮法,通过接枝共聚合反应,制备了具有三维网格结构的β-环糊精基金属离子吸附树脂。对聚合反应的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聚合反应条件。采用FTIR、~(13)CNMR、SEM、DSC等手段表征了产物的物化结构;采用静态法研究了吸附树脂的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分别采用准一阶方程、准二阶方程、Elovich方程、分子间扩散方程拟合。结果表明:每克树脂对质量浓度为80 mg/L的Cd~(2+)溶液吸附金属离子容量为78.94 mg,去除率为52.69%,树脂对Cd~(2+)的吸附更符合准一阶方程、粒子内扩散方程。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漆酶酶促合成茶黄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鹍  揣玉多  孙勇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55-21756,21759
[目的]探索固定化漆酶酶促合成茶黄素的工艺。[方法]采用D152树脂固定化漆酶体外酶促氧化茶多酚合成茶黄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pH、酶浓度、反应时间和通氧量对合成茶黄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茶黄素的酶促氧化合成反应,之后测定茶黄素产量。[结果]采用树脂载体D152固定化得到的固定化漆酶,在重复使用5次后,固定化漆酶催化活性约为原始催化活性的70%;在重复使用10次后,酶催化活性仍然可以保留48%左右。固定化漆酶促氧化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最佳pH 5,底物浓度2.0g/L,通氧量20 L/min和反应时间1.5 h。[结论]采用树脂载体D152可有效固定漆酶。与游离漆酶氧化法相比,固定化法能有效提高漆酶的稳定性和利用效率,反应产物也更易于纯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桂花总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桂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贵州产桂花为原料,以桂花总黄酮吸附量及回收率等为考察指标,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桂花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分别采用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等考察AB-8型大孔树脂对桂花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最佳工艺条件及效果。[结果]pH值、洗脱剂、温度、上柱液浓度、径高比、流速、总黄酮与树脂质量比等工艺条件对桂花总黄酮的吸附洗脱量和回收率等影响很大。AB-8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桂花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pH值4~5;洗脱剂为浓度70%乙醇,料液比为1∶4(g/ml),上柱总黄酮质量与树脂质量比为1∶9.4,上柱液总黄酮浓度为17.86 mg/ml,流速为2~3ml/min;冲洗杂质用水体积2~3 BV,流速为3~4 ml/min;径高比为1.5∶21.6;温度升高,吸附量下降但洗脱率加大。[结论]优选出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桂花总黄酮工艺条件,为桂花总黄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速生杨木密实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速生意大利杨木进行密实化处理和物理力学性能测定,观察分析木材红外吸收光谱和微观结构,寻找回弹固定机理.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压前含水率为饱水状态,压后厚度为2 cm,压缩率为50%,热压温度为190℃,热压时间为30-40m in.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CH蒸煮添加剂软化效果好,具有环保性.处理材厚度吸湿回复率为2.1%,尺寸稳定性好,物理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处理材的微观结构只是细胞被挤压,细胞腔变小,细胞壁未受到破坏.本研究的实施是高效利用低质木材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将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催化剂种类、浓硫酸催化剂用量、液化反应温度、苯酚与椰子壳质量比、液化反应时间对液化产物残渣率及结合酚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硫酸是椰子壳液化反应较佳的催化剂;当浓硫酸用量为6%,反应温度为150℃,质量比为4∶1时,液化反应30 min可较好地将椰子壳液化;随着液化反应时间的延长,液化产物结合酚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3.
比色法测定β-苯丙氨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β-苯丙氨酸含量定量方法。[方法]依据α-氨基酸与茚三酮显色反应的原理,对比色法定量检测β-苯丙氨酸进行研究,探讨β-苯丙氨酸浓度、pH值、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当β-苯丙氨酸浓度在480~620μg/ml时,显色反应颜色变化明显且显色较稳定,吸光值控制在0.05~1.00;当pH值在6~10时,显色反应颜色变化明显;当温度为90℃时,加热20 min左右即有明显的颜色变化。α-氨基酸与茚三酮显色反应最适的反应条件为pH值6.0、温度90℃、反应时间25 min。在480~620μg/ml范围内,β-苯丙氨酸含量与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适用于一般实验室的样品分析及β-苯丙氨酸转化过程中的产品检测。  相似文献   

14.
采前处理对麝香百合鲜切花贮藏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Thumb)鲜切花的贮藏保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采前处理对麝香百合鲜切花贮藏保鲜效果的探讨,发现采前处理对麝香百合鲜切花贮藏的品质和寿命有显著影响。采前各处理因素的作用效果依次为药剂、喷药时间和药剂浓度,其中药剂以赤霉素(GA3)保鲜效果最好,硫代硫酸银(STS)效果次之,而三碘苯甲酸(TIBA)有促进开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酶抑制法是根据农药对酯酶的抑制率与样品中有机磷农药浓度的对数成正比关系,来定量分析有机磷农药残留量。酶抑制法常用的底物有2,6-二氯靛酚乙酸酯和固兰B盐,通过对这两种底物的优越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6-二氯靛酚乙酸酯较固兰B盐更优越,更适合于有机磷农药的快速现场检测。2,6-二氯靛酚乙酸酯作为底物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与生成物有良好的稳定性;植物酯酶的反应条件较为协调合理;敌敌畏对植物酯酶的抑制率与农药浓度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添加农药法测定的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头花蓼中多酚含量的比色测定方法。[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对测定头花蓼中多酚含量的比色条件(包括检测波长、Na_2CO_3用量、Folin-Ciocalteu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对吸光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当FC试剂用量为2.5 mL,12%Na_2CO_3用量为7 mL时,在35℃下反应40 min为最佳反应条件;多酚的含量与760 nm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8.66%,RSD为0.380%。[结论]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稳定性、重现性、精密度好,能够用于头花蓼提取液多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以鲍蒸煮液为原料,利用美拉德反应获得具有特殊风味的产物。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美拉德反应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温度、时间、糖浓度与褐变程度、中间产物、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根据模拟得到的二次回归模型确定了美拉德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15 ℃、反应时间84 min、糖(葡萄糖∶木糖=2∶3)浓度5%,得到的反应液为红褐色、烧烤味浓郁,此时D420=0.552、D294=0.653、游离氨基酸含量3.93 mg·mL-1。  相似文献   

18.
黄菊真空薄层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真空干燥箱内对黄菊进行干燥处理,研究干燥温度对物料干燥特性的影响,并计算水分变化规律与page和logarithmic干燥模型的吻合程度。结果表明,黄菊干燥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45和65℃条件下logarithmic模型与水分变化规律吻合较好,而55℃条件下page模型与水分s变化规律的吻合度较高,有效扩散率为2.448×10-9~6.246×10-9m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