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保护》1992,18(6):53-55
虫害粘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种群数量预测 ........................................……黄葵等(1一7)麦田食蚜天敌对麦长管蚜控制效应的研究 .…,..................................……李定旭等(1一16)免少耕条件下麦蚜消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杨益众等(1一24)小麦品种抗红吸浆虫机制的研究·········……赵菊香(2一2)禾级管蚜危害小麦穗部损失估计初步研究 曹雅忠等(2一17)麦蛾田间防治最佳药物与适期······……孙永年(2一50)二代粘虫危害与小麦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 .........…  相似文献   

2.
寒地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和测报方法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两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中部方正县等地区二化螟1年发生2代.以第1代幼虫为害为主.控制越冬代成虫与第1代幼虫是本省二化螟防治措施的重点.抓准防治适期1次用药能有效控制二化螟的为害.  相似文献   

3.
荆门市为二化螟2代~3代区,中稻单一种植区发生二代,早、晚稻连作区发生三代。通过近年观测,认为,活动场所间的纬度差异(或有效积温差异)、越冬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播插期、不同的防治时间对二化螟发育进度将造成影响。区域内二化螟各代发育进度不一,给测报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笔者通过对当地近年试验及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以预报越冬代、一般世代为对象,探讨了相应的预报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1 水稻二化螟上升的原因(1)暖冬效应。近 10a十冬九暖 ,导致越冬代二化螟死亡率低 ,每年均在 10 %以下 ,加之本身二化螟抗药性强 ,导致二化螟种群密度不断上升。(2 )留茬高度过度 ,板田越冬面积大 ,有利于二化螟越冬。(3)作物布局复杂 ,寄主范围广。早、中、晚混杂 ,桥梁田增多 ,导致螟虫食物链不间断 ,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由 1代多发生逐渐变成完全 2代。(4 )杂交稻高秆作物推广 ,播期不统一 ,施肥水平提高 ,有利于二化螟为害。(5 )忽视综合防治技术 ,过度依赖化学防治 ,用药量 ,用药次数增加 ,特别是高毒有机磷复配剂导致二化螟抗性上升 ;…  相似文献   

5.
虫 害都兰地区青稞、春小麦上麦水蝇的发生及防治  ………陈志国 ,郜和臣 ,吴昆仑 ,等 (2 - 2 4)……………………不同小麦品种 (系 )对小麦吸浆虫田间抗性鉴定  ………李素娟 ,刘爱芝 ,武予清 ,等 (3- 19)……………………两种麦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刘爱芝 ,茹桃勤 ,王晓军 ,等 (5 - 2 0 )……………………粘虫半人工饲料的初步研究  ……………………………朱丽梅 ,倪玉萍 ,黄春霞 ,等 (6 - 2 7)……………………稻象甲发生危害及防治王德好 (1- 2 3)……………………1998~ 1999年六 (4 )代稻纵卷叶螟重…  相似文献   

6.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其种类主要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在宿州市发生的主要为麦红吸浆虫。20世纪50年代后期本市就有小麦吸浆虫发生,通过推广应用抗虫品种和六六六药剂处理土壤等措施,在短期内基本控制了为害。70年代后期因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抗虫性能差,以及1983年六六六停止使用后放松了防治,致使1985年小麦吸浆虫暴发成灾。仅本市埇桥、灵璧、泗县3个县(区)当年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就达11.23万hm2,占3县(区)小麦种植面积的46.6%,产量损失4186.7万kg。经过1986、1987年连续开展综合防治,基本控制了为害。近20年来,该虫一…  相似文献   

7.
丁建华 《植物保护》1989,15(2):9-12
本文根据将乐县24年历史资料,在微电脑上选取了与越冬代二化螟蛾发生期关系密切的7个变量,采用二次二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越冬代二化螟发生期的预报方程。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回代验试及对1988年实例预报,其理论值与实测值均吻合。判别预测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陶家义 《植物保护》1987,13(4):18-18
我县农村近年利用物候期测报农作主要害虫的发生,效果显著。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现举10例供参考: 1.小地老虎:(1)桃花一片红,土蚕发蛾到高峰;(2)满山遍野桃花开,土蚕幼虫钻出来。 2.三化螟:老兜蓖麻树开花,三化螟越冬代蛾始发。 3.二化螟:(1)蜜桔树开花,一代二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小麦害虫预测和治理上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在20世纪70-90年代,创新了害虫生物学与生态学有机结合方法,显著提升小麦害虫预测技术水平。从宏观到机理,突破了多项小麦害虫治理关键技术,包括小麦品种抗吸浆虫鉴定技术与抗吸浆虫机制,创新性提出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及穗期保护策略;利用田间开放式控制虫量的办法建立小麦蚜虫防治阈值及复合防治指标;麦田天敌资源的保护及利用。面向小麦生产实际,创建小麦吸浆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吸浆虫穗期保护策略和技术、蚜虫防治指标与防治适期等研究成果一直传承至今,列入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本文还介绍了在后续小麦吸浆虫、蚜虫预测与防控研究与实践中,传承与发展郭予元院士的学术思想,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的几个问题粘虫测报专家系统(AwFES)郭予元丁红建(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程登发李光博倪汉祥孙金如郭予元 孙京瑞(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回归诊断法在玉米螟一代卵块分布资料代换 中的应用研究初探关于我国现阶级发展计算机(器)辅助植保 测报技术的建议苹果炭疽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新技术研究北京市二代粘虫发生情况及测报依据初探麦长管蚜预测预报技术研究天津地区麦蚜发生规律与预测预报技术研究陈薇金瑞华张家娴(北京农业大学)沈佐锐韩金声岳家庄吴仁杰陈晓文高粱蚜发生条件研究简而易行一一调查粘虫幼虫器二代粘虫在介休地区发…  相似文献   

11.
第一代二化螟是本地的主害代,常规预测是通过剥查冬后残存基数和化蛹进度进行.由于二化螟越冬场所比较复杂,所以此种预测在发生期方面往往偏早,在发生量方面有时与实况差异较大.而诱蛾灯下一代二化螟的发蛾,不受越冬场所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多年资料的分析,觉得较有规律,并初步得出一些结果,可供测报参考。一、基本情况本地(灯址在宜春市郊)1964~1966年、1971~1989年共22年的资料表明,一代二化螟灯下见蛾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6月初,平均历期38.4天;盛蛾高峰在4月底或5月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本县11年的历史资料,应用“列联表分级统计预报法”,对我县水稻二化螟第一代卵孵高峰期的预测进行了探讨。以第一代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为预报量(y),从历史资料和气象因子中筛选出3个预报因子,即:当年越冬代二化螟化蛹期(4月上旬到5月上旬)的旬平均气温(x_1);当年越冬代二化螟蛹盛期(4月下旬)的旬平均相对湿度(x_2)和当年越冬代二化螟羽化高峰期(x_3)。然后将历年观测值列表,再将观测值分级(共3个级别),根据分级标准内的数据,制  相似文献   

13.
2019-2020年,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应用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对水稻二化螟开展了监测与预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测报仪监测二化螟发生高峰期明显,发生动态符合当地常年二化螟种群发生规律;成像效果良好,虫体图像完整、特征清晰,易于辨识计数.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越冬代雄蛾主要发生期,2019年、2020年越冬代最高蛾峰日分别...  相似文献   

14.
魏县小麦吸浆虫为害上升原因分析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历年小麦吸浆虫在魏县的发生情况的回顾,根据多年防治经验,对小麦吸浆虫在当地大幅回升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预测预报,提出了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应以蛹期和成虫期防治并重,且以蛹期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协调应用稻田耕沤、性引诱剂诱蛾及Bt防治第一代二化螟等措施,即在越冬代二化螟盛蛹期耕沤稻田、在盛蛾期挂放性引诱剂、在第一代二化螟盛卵期施用Bt,对第一代二化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在不同类型诱捕器挂放同一企业同一批次生产的二化螟性引诱剂,其诱蛾量有明显差异,水盆诱捕器诱蛾量最高,为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2~6倍。  相似文献   

16.
小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是危害小麦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近年来,小麦红吸浆虫在我县一些乡镇部分麦田发生严重危害,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针对这一情况,为搞好小麦红吸浆虫的防治工作,控制其发生危害,我们自1984年开始至1987年对小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危害规律与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是我国水稻上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以幼虫滞育越冬。通过对宜春地区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基数的调查与第1代成虫发生期的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县市区的二化螟越冬基数差异较大,总体趋势显示丘陵山区高于平原滨湖区。在两种区域都显示机械收割田块二化螟的越冬基数高于手工收割。第1代二化螟成虫监测显示,丘陵山区二化螟的发生期比平原滨湖区明显推迟,并且丘陵山区和平原滨湖区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的羽化都有明显的多峰型羽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沿江混栽稻区二化螟近年发生为害特点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二化螟种群迅速上升。据宿松县30a螟虫发生为害测报调查资料分析,水稻二化螟近年发生特点是越冬场所广,基数大;发育极不整齐,蛾峰多,盛发期长;为害时间长,转株为害严重,被害症状多;三代发生为害加重。据此提出了防治对策。明确减少越冬虫源、秋收灭茬、科学管水、合理施肥等农业措施的防治作用。提出药剂防治一代二化螟应改一次施药为一次重点,重发区补治、挑治。明确在新的发生情况下,各代的防治对象田、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小麦吸浆虫在涿州市大发生。据市农林局调查,全市12个乡镇有11个乡镇发生,发生面积2.0万hm2,占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的82.2%,该年防治工作抓得较好,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95%,全市只有6户农民反应因吸浆虫为害而严重减产。2000年吸浆虫发生面积2.7万hm2,占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的73.5%,而防治面积仅及60%,因吸浆虫为害而几乎绝收的农户猛增。做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经过这两年防治小麦吸浆虫的亲身实践,深深感到在2000年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领导着急上火,群众等待观望  1999年…  相似文献   

20.
秋播期是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 ,主要防治对象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小麦吸浆虫 ;其次是种传或土传的小麦病害 ,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小麦纹枯病等 ;第三 ,是小麦苗期的蚜虫、红蜘蛛、锈病与白粉病等。抓好秋播期的防治 ,对于控制小麦多种病虫危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各地可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 ,在采取农业防治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应的药剂防治措施。1 地下害虫和吸浆虫1.1 土壤处理 对 3种地下害虫混合发生区或单独严重发生区 ,要采取土壤处理法防治。为减少土壤污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