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 m s1 雄性核不育系、(N885 5× N2 899) F1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株及 (N2 899×N885 5 ) F1 雄性可育株为材料 ,采用单株套化纤布袋、尼龙网袋及田间自然开放条件3种处理 ,在南京与海南两个地理环境条件研究雄性不育材料传粉的昆虫媒介及其异交结实数 ,结果显示 :南方地区大豆雄性不育材料的昆虫传粉媒介主要为花蓟马 ,田间自然开放条件下 ms1 的平均传粉异交结实数为正常植株自交结实数的 3.9% ,(N885 5× N2 899) F1 不育株的平均传粉异交结实为正常植株自交结实数的 4.7% ,需要增加传粉结实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田间开放条件下大豆不育系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82A和其保持系JLCMS82B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田间开放条件下对不同苜蓿切叶蜂释放量和父母本种植方式下的制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蜂量处理之间不育系结实率和不育系与保持系总产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保持系与不育系不同行比处理间的结实率以及不育系与保持系总产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放蜂量与行比间的互作差异不显著.不同放蜂量下,每公顷放3万头蜂时不育系的结实率、产量及总产量达最高;不同行比下,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并不显著,而父母本1: 1时不育系的结实率和总产量最高.综合评价,在每公顷释放3万头苜蓿切叶蜂并以父母本1: 1行比种植时,不育系的结实率、产量以及不育系加保持系总产量均达最高,制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大豆不育系花器官发育特征与结实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影响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因素,以异交结实率为高、中、低的3个不育系与其对应恢复系为试材,研究不育系的花瓣大小、柱头表面积、泌蜜量和龙骨瓣开张度等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异交结实率与泌蜜量(0.994 8)、龙骨瓣开张度(0.955 8)和花瓣大小(0.324 5)呈正相关,与柱头表面积(-0.761 7)呈负相关,其中泌蜜量(0.276 2)与龙骨瓣开张度(1.106 2)对单株荚数有直接积极影响。综上,在育种过程中应以较高的光能转换率为基础,选择花朵较大,蜜量较高,龙骨瓣开张度较大,柱头表面积较小的不育系作为母本,可有效提高结实率,增加F1产量。  相似文献   

4.
三系粳稻不育系开花习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583A、7740A7、7237A、春江12A、春江16A、春江26A、99-44A、宁67A、旱稻A等9个不同柱头外露率和花时的三系粳稻不育系为母本,以粳稻恢复系CH89为父本,进行大田小区制种,对不育系的午前花率、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以及午前花率与异交结实率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异交结实率与柱头外露率、午前花率之间的复相关系数也达到显著水平。粳稻不育系异交结实率(y)与柱头外露率(x1)、午前花率(x2)的回归方程为y=26.06 0.51x1 0.28x2。通径分析表明,柱头外露率对粳稻不育系异交结实率起更重要的作用。对三系粳稻不育系的遗传改良及制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常异交水稻不育系目标性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3a来对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目标性状的表达及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同一品种水稻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在年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自然条件下,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成正相关。在套袋条件下,外露率与结实率主要与品种有关,外露率与结实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常温下,花粉至少可存活3d以上。柱头活性一般可保持7d以上,开花后外露柱头活性逐日递减,不同品种间有差异,与柱头长短及柱头性状有关。柱头长,分杈多,不易干燥,生活时间长,异交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6.
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是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为明确小麦AL型雄性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特性,连续3年测定了2个小麦AL型不育系36A和3235A的柱头活力、柱头外露率、颖间距和自然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36A和3235A的平均自然异交结实率分别为113.02%和44.65%,柱头活力分别为104.96%和76.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二者的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授粉天数与柱头活力呈显著负相关,柱头活力随授粉天数的延长而降低;柱头活力与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柱头外露率与颖间距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随授粉进程推移,柱头活力、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均呈先增后减趋势,36A的3个指标均高于3235A,综合表现为异交结实率高。花后第4~11天套袋饱和授粉异交结实率最高,授粉后第6~12天,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均达到最大。因此,小麦AL型不育系的恢复系扬花始期比不育系推迟2~3 d,小花陆续开放、柱头活力也较强,并持续开颖,可保持较高结实率,为最佳授粉时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个新育成的籼型雄性不育系的生育特性与柱头活力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4个新育成的不育系农艺性状优良、育性稳定,套袋无自交结实情况。其中412A柱头外露率最高达89.20%,558A、698A柱头外露率与对照II-32A相当,也都高于83%。412A的柱头活力保持时间最长且柱头活力下降较慢。通过观察研究认为,4个新不育系其各项育种指标较为完善,主要农艺性状优于II-32A,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3a来对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目标性状的表达及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同一品种水稻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在年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自然条件下,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成正相关。在套袋条件下,外露率与结实率主要与品种有关,外露率与结实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常温下,花粉至少可存活3d以上。柱头活性一般可保持7d以上,开花后外露柱头活性逐日递减,不同品种间有差异,与柱头长短及柱头性状有关。柱头长,分杈多,不易干燥,生活时间长,异交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9.
大豆雄性不育系W931A种子活力及提高出苗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测定,在单株结荚15个,制种产量在25kg/667m^2的条件下,获得的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的种子,其发芽率为77.50%,田间出苗率为66.85%,种子活力指数为125.81,分别比大面积推广品种中豆19低17.12%,24.77%,30.03%。田间栽培试验表明,把含成熟豆荚的青秆株适时就地刈倒,晾晒1-2天,进行投井下石熟处理,能够提高不育系种子的田间出苗率8.6%。  相似文献   

10.
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在杂交制种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异交率差异显著的两个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为研究对象,在盛花期对其成熟花苞进行转录组测序。经比较分析,筛选出1925条差异基因,其中1361条差异基因注释到GO分类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30个分支中,主要涉及生物过程、催化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氧化还原过程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864条差异基因注释到KEGG分类的114个代谢通路中,主要包括代谢途径通路、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通路以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其中包括13个次生代谢通路,主要为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以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过对差异显著、富集基因数目较多的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到影响花色的基因FLS1,推测花色会影响昆虫对花粉的传播,从而影响异交率。本研究期望有助于解析影响大豆异交率的生物合成通路及明确异交率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英山  吕景良 《大豆科学》1998,17(4):311-317
资源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资源分类也应围绕这一中心。据此,本研究栽培大豆品种资源的栽培区,栽培型,单株粒重,百粒重,生育期,抗病性(花叶病毒,霜霉病,灰斑病,孢囊线虫1号,3号),抗虫性(食心虫),株高,油分,蛋白质,叶形,花以及茸毛色,把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1778份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划分为1个区,1个型,5类,25群,99亚群,1663个类型。提出了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分类的基本模式及今后的发  相似文献   

12.
大豆叶形、短叶柄近等基因系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与自交分离相结合以及自然变异选择的方法,从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杂交后代或天然变异中选育出3对叶形近等基因系NIL90—4、NIL91—1和NIL91—2,1对短叶柄近等基因系NIL93—1,其中NIL90—4和NIL93—1具有长花序性状。它们既可用于研究相对性状的基因作用,又可作为株型育种的良好亲本。  相似文献   

13.
AVRDC的大豆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AVRDC历年研究年报内容,本文简要介绍了其大豆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从1973年到1995年底,AVRDC共收集大豆种质资源13,618份,目前已全部保存在中期库和长期库中。1986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心化种质引进系统,新引进种质主要信息供所有科学家利用。针对热带地区大豆种子储存难的问题。对大豆种质储藏条件,种子寿命,储藏期间的生化物质变化及保存技术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大豆育种家、病理学家、昆虫学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美栽培品种Chrleston和东农594进行杂交,经多代自交,获得由143个株系组成的RILs(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群体.以亲本和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分析了大豆生长过程中株高、主茎节数、主茎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的发育动态.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数都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在8月6日左右接近最终值.主茎荚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在8月24日达到最大值,之后由于荚的脱落开始下降.百粒重的变化呈“S”形曲线,在开花后70 d接近最终重量.蛋白质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开花后50~60 d达最低值,以后开始回升.脂肪含量持续增加,开花后70 d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1987—1989年在神农架及三峡地区进行大豆品种资源考察,搜集栽培大豆地方品种516份。本区栽培大豆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垂直分布上限达海拔1950m。这批资源具有蛋白质含量较高、进化程度不一致、早熟性较好、植株性状变幅大、适应性强等特点。发现了一些具有高蛋白、极大粒、早熟矮秆、多荚、多分枝、丰产等特性的优良资源。  相似文献   

16.
选用来自黄淮海地区不同抗旱类型(强抗,中抗,弱抗或不抗)大豆种质资源32个,在田间自然干旱条件下,对大豆种质资源的气孔特性及气孔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作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质资源品种间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单位叶面积气孔总长度存在着显的基因型差异;叶片气孔特性与抗旱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但相关程度不显。作物抗旱性是受基因、基因表达与生理生化性状综合调控的,是过程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7.
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年海  刘忠堂 《大豆科学》1997,16(2):118-124
以生育期相近的25个品系为材料,在8个地点同时进行试验,对大豆的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脂肪总量最稳定,其次是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这3个性状均较各脂肪酸稳定,亚麻酸的稳定性最差,这也表明其最易受环境的影响。不同品种同一性状的稳定性也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其本身的稳定性无关,亚麻酸含量低的品系稳定性较好。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豆品种间杂交后代在田间发病条件下的连续选择和鉴定,创新了可以抗10个灰斑病生理小种,兼抗花叶病1号株系的抗病种质东农9674。多年多点鉴定和多年接种鉴定表明,东在967必高抗灰斑病,抗性稳定,根系发达,固氮能力强、耐重迎茬。是大豆抗灰斑育种和多抗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和亲本材料。省内外育种单位作为亲本引用,已作了20个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9.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磊  戴瓯和 《大豆科学》1992,11(1):79-82
1986~1990年,在本所病圃中对黄淮地区907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鉴定,筛选出9个抗病材料,其中7个黑种皮、2个黄种皮。“灰皮支黑豆”是一个抗1、3、4、5号多小种的抗源,“蒙8118”为黄种皮综合农艺性状好,是较理想的抗源。  相似文献   

20.
对实验室大豆豆腐加工技术。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高豆腐产量的遗传规律和专用品种的选育进行了综述,为促进大豆豆腐加工专用品种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