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选取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分离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绿地廊道密度指数、分维数指数和城市绿化覆盖率等8个评价指标对合肥市城市绿地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该市的城市绿地结构按行政单元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城3 000 m2的大中型和大型缀块虽然个数较少(仅5.19%),却是构成该市城市绿地景观的主体(总面积占39.05%)。合肥市城市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742,均匀度指数为0.697,景观优势度指数为0.816,总分离度指数为1.839,破碎度指数为0.372,分维数指数为1.265,绿地廊道密度指数为2.391。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各区发展不平衡,绿地类型分布不均,各种类型相差较大,破碎度较小,多样性程度不高,分形维数指数偏低,绿地景观的自然性和复杂性不够等问题。综合评价结果为全市总体上较好;包河区最佳,景观结构最为合理,蜀山区和庐阳区较好,瑶海区一般;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肥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评价的指标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该指标体系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全面分析了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的不足,从城市绿地空间结构类型、提高城市道路绿量的措施和方法、城市道路绿量定量研究的方法、城市道路绿量与道路其他环境因子的关系、影响绿视率的因素、绿视率与其他绿化评价指标的关系、提高绿视率的措施等方面论述了绿量、绿视率等指标的优点.研究表明,将绿量、绿视率纳入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用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绿量及绿视率等4个指标综合评价道路绿地,代表着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上海市外环以内680km2范围的绿地进行调查,并结合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分析上海各类型城市绿地分布格局。研究区共有城市绿地13 910hm2,绿地覆盖率为20.4%;同时对绿地的群落类型、树木的种类组成、径级分布、健康状况等反映城市绿地结构特征的各类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是城市绿地的主要群落类型,占城市绿地总面积的72%。上海共有18个主要群落优势树种,其中乔木12种,灌木6种;生产绿地中91.8%的树木为胸径小于10cm的小径木,而在其他绿地类型中,则以胸径在10~19cm和20~29cm区间内的中径木占多数,超过60%;城市绿地树木总体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传统城市绿地的评价指标基本以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大指标为主。文章对传统城市绿地评价指标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完善该指标体系的相关具体对策,为城市绿地指标评价体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举足轻重。笔者应用GIS技术分析Quick Bird卫星影像数据,解译遥感图像,提取城市绿地斑块空间属性信息,通过创建和编辑分析地理数据、绘制图形、测量面积,得出一套具有较高精度的景洪市城市绿地空间属性数据和图件,并开展关于园林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人工植物群落构建的调查,从而分析景洪市城市绿地的基本特点。由调查结果可知景洪市绿地面积现状、绿地评价指标、道路绿化现状,分析比较相关数据得知景洪市各项绿地指标均达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从而总结出景洪市绿地特点为:城市绿地类型多样、公园绿地特色鲜明、绿地维护效果显著、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园林植物民族文化特色明显、乡土植物应用普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成为众多领域研究的重点。河流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核心空间结构,开放空间作为绿地生态网络的基础,二者关系的研究对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河流与开放空间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对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含义、功能机制、评价指标的分析,以南阳市为例,提出河流与开放空间耦合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园林绿地、城市森林、立体空间绿化、都市农田和绿色廊道等构成的绿色网络系统。绿地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地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管理水平等。文章在总结城市绿地评价指标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绿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和谐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RS和GIS的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地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QuickBird数据,采用eCognition面向对象技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地景观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绿地景观分布不均匀,新市区最破碎,水磨沟区最完整,附属绿地、居住绿地较破碎;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较完整,空间分布格局趋向于随机分布;城市绿地景观形状简单,各区绿地廊道分布相差较大.研究结果对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地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2013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被认为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目前,许多研究提出了城市绿地降温作用的不同量化方法,其中每1%的绿地覆盖率增加导致温度的降低量被定义为绿地降温效率(CE)。当前城市绿地降温效率的不同研究主要从地表温度与空气温度两方面开展。这些研究均证实了城市绿地降温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不同的差异。本文通过整理回顾城市绿地降温效率的相关研究,总结城市绿地降温效率选择不同温度指标的研究结果,综述城市绿地降温效率的时空特征,以帮助理解城市绿地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城市公园绿地使用效率,查找公园绿地分布布局短板,基于公平理念,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从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能力与社区人群需求出发,利用分级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地均绿地服务水平、人均绿地服务水平区位熵及可达性指标,通过优化可达性评价模型,提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公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淀区大尺度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充足;海淀区社区型游憩绿地供给有待提高;海淀区"三山五园"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绿地可达性。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增加社区级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及增加社区到达绿地空间的便捷性。实证研究表明,提出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模式能为城市公园绿地的更新及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哈尔滨市城市绿地园林的植物配置和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2015年对哈尔滨市市区内的公园、居住区、道路和专用绿地(企事业单位、学校)等4种绿地、240个样方的木本植物应用进行调查,分析其科属分布特点、相对重要值、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4种绿地中有木本树种116种,属于29科、53属;4种绿地乔灌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为公园绿地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且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物种较为丰富;灌木层较低,结构相对简单;乔灌的树种比例相近、为1.09~1.29,乔灌数量比相差较大、为0.5~1.12。哈尔滨市城市绿地园林中乔木层的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占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灌木层的物种组成相对简单,生态功能较弱。大量的乡土树种和野生资源没有得到利用,乔灌配比单一化,可通过增加灌木的使用种类和数量,尤其是开发推广乡土树种和野生资源,以快速有效地提高物种多样性、景观效果及园林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李俊  刘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08-2809,2817
以南充市文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在保护原则、需求原则、系统原则、特色原则的基础上,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态绿地进行绿地系统规划。详细分析了"一带、一面、四轴、五区、多点"的景观系统结构,阐述了景观渗透面、景观轴线、风貌分区的具体设计。探讨在新区城市设计的形象塑造中,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应如何与现状相结合,共同塑造特有的城市风貌,并使得城市、环境、文化三者之间彼此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最终达到城市生态有序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测量为主,图上量算为辅的方法,对济源城区的绿地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源市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1.39%,绿地率为24.85%,绿化覆盖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远低于全国12个园林城市的平均水平;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虽然高于全国城市人均绿地平均水平,但许多绿地都属于防护绿地或居住区绿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绿地。从绿化率和人均绿地量来看,双桥区最高,北海区次之,天坛区第3,济水区最低。  相似文献   

14.
以福州市晋安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探究路网密度等微观因子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促进城市公园空间配置优化。基于百度地图API路径规划接口及热力图等大数据,采用多种出行模式(步行、电动车、驾车)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福州市晋安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及其活力匹配特征进行研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工具对可达性与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晋安区绿地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中心向外递减特征,可达性较高的多为综合公园,较低的多为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2)公园绿地活力分布呈现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特征,低可达性高活力类型和低可达性低活力类型的公园绿地面积占比多,高可达性高活力类型占比最少;3)在可达性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中,发现道路服务指数、路网连接度对公园绿地可达性有显著影响;公园的空间分布上,鼓山镇东部及东南部、岳峰镇东北部为公园资源匮乏区。建议通过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公共绿地及和小型的公共绿地,优化散落分布的社区公园,提高路网密度以及路网连接度,以提升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  相似文献   

15.
夏固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10-10212
定期评价城市规划有利于后继规划的改进和有效实施。评估低碳城市空间目标下的城市规划实施,关键在于建立一系列评估指标体系。以减少碳排放,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资源与能源为目标,建立了土地集约紧凑利用、土地混合使用、交通结构、绿化覆盖率等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既为审视现行城市规划建设低碳城市空间提供了依据,又为城市规划修编增加低碳城市空间内容提供参考依据,以促使形成低碳城市空间,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城市绿地数量和结构时空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城市绿地斑块和廊道连接的景观格局指数法和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交互作用以及可达性分析方法,比较了城市绿地沿城乡分布的梯度分析方法.并总结了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的空间显式表征和多尺度分析,以及格局的定量研究与规划的结合,并应用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刘景元  秦飞  王立东  何树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02-20604
从多个角度讨论了研究人员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内涵的认识,重新界定了城市绿色空间三大效益的内涵。分析了目前城市绿色空间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估算中突出存在的问题,按照城市绿色空间功能所作用的对象,划分全球生态、区域环境、区域健康、基本生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6个关系域,提出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计量的基本框架,以期为推动生态系统效益估算从专家研究领域走向实际的社会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杭州城北体育公园3种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乔-灌-草型、乔-草型、草坪型)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进行实地测量,并采用不舒适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城市公园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的人体舒适度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都有一定的降温增湿效果,降温增湿效应依次为乔-灌-草型>乔-草型>草坪型,相对于前两者,草坪型的降温增湿效果并不显著。而日均不舒适指数依次为草坪型(30.8±0.2a)>乔-草型(29.1±0.3b)>乔-灌-草型(28.9±0.3c),乔-灌-草型和乔-草型绿地的不舒适指数均有显著差异。在城市公园建设中,风景园林设计师应考虑植物配植类型的多样性与稳定性,适当增加乔-灌-草和乔-草类型的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