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温室大棚内CO_2施用控制技术,本文对温室大棚内环境以及同期施用了不同浓度CO_2的大棚内环境因子参数进行了观测记录和分析,明确了在定植初期、开花期、生长盛期温室内CO_2浓度变化规律;通过CO_2气罐控制流量,获得简易CO_2施肥控制技术。测定结果表明,棚内CO_2浓度日变化通常呈"U"型,晴天变化较阴天更剧烈,可使设施内CO_2低于200μL·L~(-1),通风换气可以将棚内CO_2控制在270~330μL·L~(-1)左右;定植初、开花期、生长盛期,随着群体光合能力提升,设施内CO_2消耗更快,更需要及时补充CO_2;通过CO_2气罐控制流量,在跨度为9m、长度为10m、脊高4.5m的节能温室隔断空间内,仅通顶风状态下,CO_2施用流速为2.5L·min~(-1)时,能将温室内CO_2浓度维持在382.7μL·L~(-1),CO_2施用流速为5.0L·min~(-1)时,维持在586.8μL·L~(-1),而不施肥自然状态下的小区内CO_2浓度仅为303.2μL·L~(-1)。  相似文献   

2.
正核心提示通风是影响温室室内环境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过温室通风技术可以让温室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能量交换,从而有效地控制温室的温度、湿度、CO_2浓度,满足温室内作物的生长需求。本期结合生产实际,阐述了温室通风的设计规范、方式方法、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等,介绍了典型区域温室通风技术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在各个生长期所需的CO_2浓度不同,在室外生长时很难对其进行调控,而温室大棚的密封性为CO_2浓度的调控提供了条件。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理论温室大棚内多环境因素综合控释CO_2气肥系统。以作物所处环境的光照度、温度、湿度三因素作为模糊系统的输入,以适宜当前作物生长的CO_2气肥浓度为模糊系统的输出,建立了Mamdani型多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系统。该系统以PLC作为控制器,结合温室环境传感器以及上位机、下位机控制系统进行设计,通过查询模糊控制规则表的方式,对温室大棚内的CO_2气肥浓度合理的进行控释。结果表明,该系统对CO_2气肥的输出要比阈值控制方式更接近作物生长需求规律,并且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反应速度快,有较强的鲁棒性,有效地提高了温室作物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CO_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通常大气中CO_2浓度约为340μmol/mol,仅相当于植物光合作用最适CO_2浓度的1/3~1/4。温室大棚的密闭性阻滞了设施内外气体交换,造成设施内部CO_2浓度大幅度波动,夜间由于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和作物呼吸,CO_2不断积累,日出前达到最高值,日出后随着植物光合作用的不断增强,CO_2浓度很快低于外部大气CO_2浓度水平呈现亏缺。叶面积系数大、光合旺盛的大棚黄瓜群体,通常日出2~3 h后CO_2浓度会降至100μmol/mol以  相似文献   

5.
正CO_2施肥是大规模连栋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不可或缺的生产条件之一。虽然温室生产中CO_2施肥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增施有机肥、燃烧油气、化学物质反应以及开窗通风等~([1]),但目前中国建设生产番茄的大规模连栋温室中大量使用且经济有效的CO_2施肥方式还是采用以天然气为燃料的锅炉热气联供模式~([2]),即利用锅炉加热过程中燃烧天然气的尾气,经检验合格后直接导入温室进行CO_2施肥。  相似文献   

6.
正室通风是通过通风口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可以排出多余热量,降低温度、抑制高温;补充CO_2,维持作物生长需要的CO_2的浓度;降低温室内湿度,减轻作物病虫害;同时促使室内空气流动,促进植物群落中的气体交换,促进作物良好的生长;通风是温室环境调控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通风设施的机械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光温室的发展水平。所以温室通风是日光温室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喀左县日光温室黄瓜生长期内CO_2浓度的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温室内CO_2的平均浓度、最高浓度、最低浓度月变化及日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4月是提升CO_2浓度的关键月份,补充CO_2的最适时间为早上见光后1小时至通风前。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作物生长高度依赖温度、CO_2浓度等环境因素,设计了基于PLC和MCGS组态技术的果蔬温室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具体阐述硬件、软件系统设计及系统运行调试情况。试验表明,该系统对果蔬温室大棚温度和CO_2浓度控制精确,操作简单,可视化程度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发展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对温室大棚内的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不但能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作物产量,而且也是应对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通过采集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CO_2浓度等温室大棚数据,结合ZigBee和GPRS技术研发了一种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并设计了灰色预测策略,实现了无人值守的智能及远程监控。结果表明,该系统鲁棒性高,智能控制快,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传统日照温室大棚管理中存在收放保温卷帘和通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自动卷帘与智能通风控制系统,系统主要由环境监测节点、执行节点和控制决策中心组成。节点在控制器C8051F020平台上开发而成,实现了对棚内温湿度、CO2浓度和光照度的监测,并通过无线模块n RF905上传到控制决策中心,根据作物生长专家知识库对风机和自动卷帘机进行控制,达到调节棚内环境参数的目的。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测量棚内的环境参数,并通过控制风机对温湿度进行自动调节,为作物的高产创造了条件,实现了温室大棚种植的精准化和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大棚蔬菜生产是在相对密闭的栽培场所,早晨半小时后CO_2浓度约为100*10-6,比室外少200*10-6,比蔬菜作物所需CO_2饱和浓度少900*10-6。由此可见,大棚蔬菜作物处于缺少CO_2的饥饿状态,限制了光合作用,制约了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实行CO_2施肥后可大幅度提高大棚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增加大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此,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摸索出大棚蔬菜CO_2配套施肥技术,现介绍如下:一、选用廉价肥源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肥源是用稀硫酸加碳酸氢铵生产CO_2,其价格低,原料来源广,操作方法简单,应用效果好,无污染。以大棚内面积为基数,定量将稀硫酸装入手提的塑料桶中,  相似文献   

12.
正大棚蔬菜生产是在相对密闭的栽培场所,早晨半小时后CO_2浓度约为100×10~(-6),比室外少200×10~(-6),比蔬菜作物所需CO_2饱和浓度少900×10~(-6)。由此可见,大棚蔬菜作物处于缺少CO_2的饥饿状态,限制了光合作用,制约了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实行CO_2施肥后可大幅度提高大棚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增加大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此,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摸索出大棚蔬菜CO_2配套施肥技  相似文献   

13.
CO_2是猪舍中主要的温室气体,与其它有害气体不同,CO_2已经以一定浓度存在于空气中,正常浓度范围的CO_2不会对猪的健康有害,容易被人忽视。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猪舍的发展,对猪舍中的温湿度、NH3、H2S、CO_2等影响猪只正常生长的因素研究日渐增多。其中CO_2在猪舍环境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是评估舍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猪舍内CO_2的有效管理可提高猪场饲养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首先阐述了猪舍中CO_2的排放主要来源猪的呼吸、粪便排放、取暖设备,分析了CO_2排放量主要受外界环境、猪的数量和种类、猪舍体积以及粪便存储时间等因素影响。对比分析了生猪在断奶、育成、育肥、母猪不同生长时期,在漏缝地板、部分漏缝地板、垫草、木屑地板条件下CO_2排放量。论述了舍内不同浓度CO_2所产生的对饲养人员、猪只生理行为、猪肉品质的影响,根据CIGR数据,得出畜禽舍内最大CO_2浓度限值为0.3%,对人CO_2浓度限值为0.5%。猪舍内CO_2含量过高时,氧气的含量不足,时间长会使猪出现慢性缺氧、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增重减缓、体质虚弱、易感染传染病、生产水平下降等问题,严重时会致死,致死后的猪出现瘀斑,宰杀出现血溅,肉质的p H值、导电性、含水率下降,极大影响猪肉的品质。其次概述了舍内CO_2含量监测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目前主要使用光谱分析仪器测量猪舍内CO_2含量。归纳分析了CO_2与通风强度、通风率、进风口位置之间的关系,详细论述了粪坑通风系统通过改变通风强度、进风口位置、地板开口的大小,可有效地降低舍内CO_2含量。归纳出猪舍中计算通风率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利用动物本身体温平衡来计算,二是利用空气湿度来测定,三是CO_2平衡方程法。目前的主流方法是利用空气中的CO_2平衡特性,监测CO_2浓度,根据CO_2浓度与通风率的关系式,计算通风率的大小。最后,对猪舍中CO_2含量的未来研究方向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李宏  王军 《新疆农业科技》2006,(6):23-23,22
光照是温室蔬菜制造养分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能源条件,也是形成温室小气候的主导因素。因而冬季温室生产必须合理调节大棚内的光照,维持冬季温室蔬菜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保证蔬菜丰产增收。1合理设置冬暖大棚1.1确定温室合理方位单坡面大棚及阳畦的方位,以坐北朝南为好,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15.
一、二氧化碳施肥的历史植物的绿色叶片,通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CO_2,经过光合作用,生成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物质——碳水化合物。在保护地(温室、大棚)生产的特异条件下,常出现CO_2供应不足的状况。人为地把CO_2象其他肥料一样,做为一种营养物质,供给植物的绿色叶片,称之为CO_2施肥。在温室內施用CO_2,始于北欧的荷兰、丹麦等国,最早应用于温室黄瓜、番茄和色拉(西式凉拌杂菜)生产。1961~1963年,西德、美国、日本等国先后研究和应用这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温室或大棚栽培蔬菜,由于相对密闭,早晨日出后至通风换气前的一段时间,CO_2常常不足,光合强度很低,影响了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成为保护地蔬菜高产的限制性因子。增施CO_2可提高作物的光合能力,促进根系和地上部的发育,提高产量。 但影响蔬菜生长发育的外界因子很多,施用CO_2效果的好坏还与温、光、水、肥等的协调程度密切相关,而且蔬菜种类的不同,利用高浓度CO_2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只有通过选择适宜的施肥对象,采用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协调外界因子,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本试验利用钢瓶液化CO_2(泰兴县东进自然资源公司提供),在辣椒大棚内进行施肥,旨在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核心提示二氧化碳(CO_2)是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CO_2供给不足会直接影响作物正常的光合作用。然而,作物光合作用理想的CO_2浓度远大于大气中CO_2的浓度,由于温室的密闭性,温室设施内的CO_2浓度经常低于大气中CO_2的浓度,尤其是在初春、深秋以及冬季,作物经常处于CO_2"饥饿"状态,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当CO_2浓度由350μmol/mol增至700μmol/mol时,番茄增产大约25%,而从350μmol/mol降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因子筛查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温室大棚内次日最低气温,10cm、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和CO2浓度预报模型以及灌溉、通风、喷药和覆盖等生产管理方式的农用天气预报方法,可以为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和生产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从而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汉阴县设施大棚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技术可以增加大棚内蔬菜生产的有效积温,提高大棚内的CO_2浓度,促进大棚蔬菜早上市,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升高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主要气候变化因子之一。大气CO_2浓度升高促进植被生长和光合产物积累,进而增加土壤碳库储量。同时,大气CO_2浓度升高引起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效应。目前,国际上有关大气CO_2浓度升高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的增加与其所引起的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消长关系并不清楚。深入研究和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和反馈机制对定量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和土壤的固碳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和反馈机制及主要驱动因子,发现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著促进植被生物量碳的累积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土壤碳氮库储量,但却明显减少土壤活性氮源的供给。大气CO_2浓度升高可降低旱地CH4吸收汇的功能。大气CO_2浓度升高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源效应完全抵消土壤的碳汇效应,并且抵消近50%以上的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且随其在大气中富集强度的增加呈减弱趋势。本文还提出大气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影响土壤-大气温室气体交换的主要生物和环境控制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估算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