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桥梁工程行为是指人类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在桥梁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维护阶段与周边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在对桥梁工程行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过程的分析基础上,从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以及社会效应4个方面阐述了桥梁工程行为的生态效应。并提出了桥梁工程行为生态化理念,从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维护阶段初步探讨了桥梁工程行为生态化策略,指出桥梁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要兼顾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张掖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生态恢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掖市受干旱、风沙、水资源短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问题,如:森林带退缩,草场严重退化,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枯死;气候极端干旱,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繁、盐渍化程度日趋加重;环境承载压力超过了极限;人类滥采野生植被资源现象严重,植被种群减少。结合本地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恢复策略。  相似文献   

3.
输油管线工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管道建设的特点,对输油管线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要素进行了识别和影响性质分析,进一步具体分析了对各个生态环境要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业旅游产业生态环境效应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农业旅游产业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提出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区域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类型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起因将区域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原生生态环境问题,次生生态环境问题和外源污染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别,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乐  佘小光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4):160-163,172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贫乏,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森林覆盖率仅为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0%。水土流失严重,中上游土壤侵蚀模数一般在5000t/(km2.a)以上。黄河含砂量居世界之最,多年平均含砂量达33kg/m3,由于水资源量的逐年减少和需求量的逐年增大,引起了土地沙漠化,沙尘暴以及黄河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拟从水量充沛的长江、澜沧江、怒江流域调部分水量进入黄河,总调水量170亿m3。其中用于农、林、牧业方面的灌溉水量占总调水量的55%,可以有效地增加植被和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壤沙漠化;能够缓解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改善黄河水质;同时还可以增加黄河下游河道的冲刷长度,减少泥沙淤积,有利于黄河下游河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徐州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慧  梁亮  黄婷  罗翔  林卉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6):113-120,126
[目的]研究徐州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土地的合理规划以及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叠加分析为工具,分析徐州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特征和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并通过NDVI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分类回归树(CART)分类结果,其Kappa系数均大于0.90;整个研究区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建筑用地迅速增加。郊区较多土地类型转变为建筑用地,在2004—2016年期间,研究区NDVI低值区域逐步扩大,但生态环境质量先由0.323增加为0.360,后下降至0.320。[结论]2004—2016年徐州城市扩张导致耕地大面积较少,景观破碎化加剧,但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地面积增加,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稍有提升。建议进一步加强徐州城区景观格局的合理规划,降低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适当的农地整理工程措施对土壤性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它使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活性有机质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农田生物栖息地环境退化,而且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缓冲和补偿能力、抵御灾害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下降。该文提出了生态环境保育型农地整理结构、田间道路和河渠沟的模式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地貌类型复杂,气候多变,生物种类繁多,平均森林覆盖率55.8%,水源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受水区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低,水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工程实施后对调水区植被和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有利于水生底栖生物和非回游性鱼类的繁衍,但不利于洄游性鱼类的繁衍。工程实施后,用于受水区农、林、牧方面的灌溉水量占总调水量的55%,可有效地增加植被、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壤沙漠化;能够缓解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改善黄河水质;还可以增加黄河下游河道的冲刷,减少泥沙淤积,有利于黄河下游河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要采取土地整理,它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根本性措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土地整理可以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同时,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保障土地整理项目区的生态安全,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土地整理项目对区域水资源、区域景观生态的协调度等区域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从而探求能够保证土地整理项目区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地理空间约束下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方法]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利用ArcGIS,Geoda, Stata 15.1软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空间计量模型,在全域和局域尺度上探究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的空间关联与影响效应。[结果](1)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逐年稳步增长,生态环境呈现“皖南高,皖中居中,皖北低”的空间特征,科技创新产生以合肥和芜湖为首的领域辐射效应。(2)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皖南地区表现为负向效应,在皖中和皖北地区显示出正向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3)从安徽省全域上看科技创新要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投入,但不同区域具有异质性特征。[结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因地制宜,确定各地区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向和重点,突出地方优势,发挥领域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甘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的战略思路在总体建设上突出水土保持 ,在区域建设上突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在行业建设上突出水利和草林业 ,在产业发展上突出绿色产业 ,在项目选择上突出综合效益 ,在技术选择上突出高新技术。另外 ,还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草业等行业发展的明确目标。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商品生产基地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发展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优化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与技术投入 ,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调整和优化畜种、畜群结构 ,加大扶贫力度 ,实行荒地使用权的拍卖与利益监控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等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的生态环境特点 ,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 ,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超负荷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指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甘肃省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走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是甘肃省的惟一选择。并探讨了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指导思想 ;(2 )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生态建设之路 ;(3)实施生态建设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14.
建国50多年来,张掖市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农业用水比例过大、南部森林生态系统脆弱、北部土地退化严重、中部环境污染和农田林网防护效益下降等,为此,提出了①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②切实贯彻和落实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地位;③保护优先,科学经营森林资源;④以国有林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⑤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促进林业产业发展;⑥依靠科技,提高林业经营管理质量6条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流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形成、消耗、转化、蓄积、排泄的特点,依据地貌类型、自然条件和人工植被,将塔里木河流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分为五个区,并对各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行了立体条带状的宏观规划。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生态用地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以西部平原区的四川省广汉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研究区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从承担生态风险、生态服务供给、均衡生态系统的维度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敏感性和生态协调评估分析评价了研究区生态用地演变导致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7年,研究区生态用地流失严重,大量城镇边缘的生态用地被快速转化为建设用地。研究区生态用地总面积减少9769.51 hm2,耕地面积减少了10726.91 hm2,生态用地重心向北部迁移。(2)生态用地格局受建设用地扩展的扰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和风险,产生了一定的负向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17.11%,生态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面积分别增加1629.47,4294.40 hm2,生态协调度下降了10.36%。西部平原地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用地流失严重,整体生态环境承受较大压力,应加强生态用地科学管控与修复,提升国土空间环境综合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The Law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titles the administrations of water resources at various level to monit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 proclaim status of soil erosion periodically. Monitoring un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pprov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re obliged to undertake this work. How to develop a monitoring program needs an overall and long-term concept. Particularity and objectiv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was discussed. Monitoring at provincial level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levels,province-wide and at project level. Those indicators meaningful,sensitive to any disturbances,and simple to measure may be selected to test status of ecosystem stability and health. It makes sense to have an integrated sampling design, to set up permanent observation plots and to collect data, so that to have a relative timely,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ecosystems in the province. A program regarding sampling design, field methods, data analysis, documen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was detailed.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建设典型区土地覆盖景观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Landsat的TM数据,对地处我国半干旱区的张家口、榆林和定西3个典型区在1997年和2002年的土地覆盖进行了遥感监测,并以土地覆盖类型变化面积和景观格局指数为指标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效果及由此而产生的土地覆盖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年来典型区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改善,以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以自然条件好、治理力度大的张家口典型区所取得的成效明显;而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的榆林和定西典型区的治理成效相对较小。3个典型区土地覆盖类型变化特点都是农业用地减少,自然和半自然植被增加,并且斑块形状的不规则性都降低。由于作为景观基质的自然和半自然植被类型的面积和比例的增加,使得斑块复杂性和景观多样性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合理安排生态用水是搞好西北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特点,指出在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用水。引用大量事实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是水。有水或无水是生态环境恶化与改善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归纳梳理一些从事水资源研究与管理领导和专家对合理安排生态用水的认识和设想,分区域从自然条件特征、水资源配量布局、管理机制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措施组成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确保生态环境用水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节水灌溉的环境效应研究现状及研究重点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农田节水灌溉领域有关环境效应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研究不足,建议应从节水灌溉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效应的综合分析、节水灌溉条件下地表水及地下水水文循环变化规律、节水灌溉条件下地下水与土壤盐渍化关系机理、地膜覆盖节水增产机理及对环境的影响、考虑生态环境效应的节水农田水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