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昔阳县地处太行山区。这里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十年九旱,水源奇缺。解放前,全县粮食平均亩产量只有100斤多一点。解放以后,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195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曾经突破了1亿斤。但是,后来由于原县委的主要负责人执行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从1960年到1966年,全县的粮食总产量就下降了15%。  相似文献   

2.
南县1956年的黄麻生产工作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取得了大面积丰产。这一年种了30,488亩黄麻,占全县旱作耕地面积25.41%,相当于1955年的33.8%。平均每亩产麻387斤,比1955年平均产量247斤,增产38%;最高的每亩产966斤。纤维品质也有很大提高。 获得丰产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在领导思想上明确了黄麻生产是一个整体的技术管理过程,必须从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着手,具体深入了解,抓住增产关键。故自1955  相似文献   

3.
兴城县的土质和气象等自然条件适于种植花生。1956年全县播种花生151455亩,单产218斤;1978年播种面积102623亩,单产116斤;1980年播种面积136441亩,亩产176斤,其中望海公社14252亩花生,亩产为248斤。但从全县看,目前花生产量仍然很低,且不稳定。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除推行深耕改土,倒茬增肥密植保苗等技术措施外,还应在选用和繁育良种工作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星星之火,红遍车头大队 湖南省道县车头公社车头大队,坚持开展了群众科学实验活动,连年获得棉花丰收。1965年全大队种97.7亩棉花,亩产皮棉105斤。科学实验小组培育的25亩丰产试验田,其中有14亩过了亩产200斤皮棉关,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产量纪录,为山丘区棉花生产树立了样板,是全县棉花高产的一面红旗。 过去,这里很少种棉花,有些年偶然种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泌阳县的烟叶生产工作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财政增收、烟农增效这一根本目标,坚持以科技兴烟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金铜山"品牌基地统揽烟叶工作全局,以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种烟经济效益为主线,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快了全县烟叶产业化的发展步伐。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由2010年的烟叶种植3.8万亩,年收购量780万斤;2011年的种烟4.3万亩,年收购量1080万斤;2012年的种烟4.6万亩,烟叶收购量达  相似文献   

6.
1965年新洲县红花草绿肥获得了大幅度增产。全县25万亩红花草,平均亩产鲜草4,500斤,比1964年增长66.7%。全县还出现了一批亩产6,000斤以上的公社、7,000斤以上的大队、10,000斤以上的丰产田。在红花草翻耕前夕,我们组织了力量,在全县50个大队进行了广泛调查,系统地总结了农民群众丰产栽培经验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县社队干部和广大群众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有力地促进了春小麦生产。1974年全县播种春小麦16129亩,平均单产172斤,比1973年亩产83斤提高一倍。全县有12个生产队亩产超过了《纲要》,十一个生产队跨过了“黄河”,两个生产队过了“长江”。达牛公社1890亩春小麦(其中1592亩是畦田间作玉米)实行了旱灌,全社平均亩产334斤。大田大队177亩春麦,平均单产713斤,其中第三队24亩,平均亩产893斤,第四队有2.1亩试验田,亩产1113.8斤。  相似文献   

8.
栾城县位于华北平原,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毗邻石家庄市。全县有耕地47万多亩,占总面积的87.4%。每农业人口拥有耕地1.75亩,全县已经水利化,亩施化肥190斤,亩用电91度,每百亩平均拥有农机总动力达30马力,农业生产投入水平较高。目前是全国著名粮食高产地区之一,1982年单产达1251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2亿斤,每农业人口提供444斤,对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 我县近几年油菜生产发展较快,1976年全县种1.57万亩,亩产39斤,今年已达到13.22万亩,亩产131斤,平均每年增加近4万亩,亩产提高30斤.油菜面积占冬闲地的26.4%,占全省油菜462万亩的3%.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菜单产,这两年我们选择一些典型田进行调查,探索亩产300斤以上的产量结构、各主要生育阶段的形态和主要栽培措施.现将考察结果,初  相似文献   

10.
我们壶关县,位于太行山颠,是一个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干石山区,全县36.9万多亩耕地,谷子播种面积占1/3。过去,谷子亩产只有200—300斤,产量低,面积大,对全县粮食生产影响很大。经过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特别是批林批孔以来,全县的谷子生产有了显著变化,1972年以来连续3年亩产上《纲要》、过“黄河”,摘掉了谷子是低产作物的帽子,使它成了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高产作物。  相似文献   

11.
我县是棉麦两熟制的棉花集中产区。1964年全县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棉麦两熟生产更是获得了持续增产。夏收小麦35万亩,平均亩产达210斤,较1963年增产8.3%;棉花实收26万亩,平均亩产皮棉96.5斤,较1963年增产3.2%。1964年棉花生长季节并不是风调雨顺的。播种时期的阴雨,盛蕾时期的暴雨,初花时期的干旱,  相似文献   

12.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近年来,通过大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县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特别是2012年全县粮食产量实现70.09亿斤,粮食总产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56年新疆吐鲁番五星农业社共种棉花1,8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7%,其中普通棉1,656亩,共产籽棉672,336斤。平均每亩单产406斤,比1955年每亩多收籽棉32斤,超过全县棉花平均产量的40%。其中有20亩高额丰产地,平均每亩收籽棉965斤;长绒棉(2和3)144亩,共产籽花38,016斤,平均每亩产量为264斤。该社所以获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是:①学习和采用了苏联植棉先进经验,改进耕作制度,提高栽培技术;③参加了国际竞赛,得  相似文献   

14.
我们华容县地处湘北平原,北倚长江,南靠洞庭湖,素称“鱼米之乡”。全县53万农业人口,58万亩水田,15万亩旱地,主产稻谷、棉花。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农业生产发展微慢。到196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只有32,000万斤,平均亩产530斤。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全县各级党组织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带领广大群众,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三大革命运动一起抓,  相似文献   

15.
凤城县边門公社,是省、市、县、社的烟草样板田。全社山地多,平地少,土质比較瘠薄。今年共种烟草8394亩,占总耕地14.6%,是全县种烟面积最多的一个公社。今年烟草生产获得了空前大丰收,总产达到260万斤,平均亩产310斤,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64年,总产提高85.7%,单产增加43.3%。而且是队队增产、块块增产,幅度比較均衡。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后,全县人民提出了“一年闯过长江关,三年建成大寨县”的战斗誓言。要闯过“长江”实现粮食亩产八百斤,每亩需要八千到一万斤农家肥。但全县当时的农家肥每亩平均只有(两车)三千斤左右,按要求,每亩还差五至七千斤。加之气象予报,七六年将是一个历史上少见的低温年。这使县委领导感到必须抓粪肥。于是在一  相似文献   

17.
我区地处江汉平原,是个人多田少的集中产棉地区,常年种植棉花面积78万亩,实行棉麦两熟制。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夺取了1976年农业生产全面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达到9.3亿斤,比1975年增产近1亿斤;棉花总产突破1亿斤,亩产皮棉129  相似文献   

18.
盐碱荒地的改良利用一般都是以绿肥和水稻作为先锋作物。由于土地平整投资大,前两年收益小,故影响了盐碱荒地的开发利用速度。为了做到当年投资当年得益,1980年我们在全县五个碱改水的试点田里栽种了23亩浅水藕,当年亩产都在3000斤以上,亩产值800多元。1984年全县种植浅水藕6806亩,平均亩产4000斤以上,最高亩产达8000多斤,亩产值达2000多元。  相似文献   

19.
<正> 1981年秋种前,萧县剖析了全县自1976年以来小麦产量不高、长期徘徊的原因:一、由于小麦高产品种和中产品种种植面积比例严重失调;二、土壤养分和施用氮、磷化肥比例严重失调。采取了针对性的有效措施,1982年小麦生长中后期虽然受到严重干旱和连续阴雨等灾害的影响,全县9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仍达到338.8斤,总产3.05亿斤,平均每亩比1981年增产54.5斤,总产增加4,910万斤,打破了长达六年的徘徊局面,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20.
油茶是我国木本油料的主要树种之一。湖南省常宁县油茶成林71万亩,是全县水田面积的1.4倍,素有油茶之乡的美称。但从全县油茶产量来看,单产是非常低的。如高产的1981年,全县亩产茶油11.5斤,而1978年,全县亩产茶油仅为6.7斤,高低相差将近一半。如果与高产典型比,如湖南省邵东县黄草坪林场的21.65亩油茶,平均亩产达到了85.4斤,为常宁县低产年份亩产的12.7倍。这说明油茶单产目前普遍比较低,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