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香菇代料菌块栽培,是80年代在我省兴起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我省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副业生产。但是,由于该项技术普及时间短,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目前存在着单产偏低的问题。根据几年来从事这方面研究和生产工作的经验,就如何提高香菇代料菌块栽培的单产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和探讨意见。一、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香菇是一种非病原性真菌,生长在自然界死亡的落叶树木上。我国传统的香菇栽培,是用木段砍花的方法,一直沿用了800多年我省70年代引进的香菇段木速生栽培,是对砍花栽培的改进。这些方法,都没有脱离香菇的自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优质早籼嘉早935和中质早籼浙733应用水稻节水高效栽培和常规栽培的比较,研究节水高效栽培技术对直播水稻生育前中期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应用水稻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田间无效分蘖期缩短,最高苗峰降低,根系活力增强,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细胞内的CO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提高,个体生长明显改善,为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大穗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草料和食用菌栽培废料的香菇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产成本较低的草料作为主原料,结合麸皮、糖、石膏配以少量碎木屑以及回收利用的蘑菇栽培废料等多种原料进行香菇栽培试验;初步探索香菇在草料培养基中的生长条件、生长情况和出菇率.单纯的草料培养基和食用菌栽培废料提供的营养较少,导致香菇生长速率较低或者死亡.在草料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碎木屑可提高香菇的生长速率和出菇数量.  相似文献   

4.
香菇菌棒的发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香菇栽培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对香菇的品质和产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栽培技术要精益求精,对栽培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必须全面掌握关键环节的管理技术。香菇菌棒的发菌管理是香菇栽培的  相似文献   

5.
<正> 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科学地利用较高海拔(700米以上)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于冬、春作为栽培制袋适期,促成4~11月份出菇。该技术填补了夏季无鲜菇的空白,并与常规秋季栽培相配套,使香菇形成春、夏、秋、冬四季长菇的能力。1992~1994年在福建、浙江等地推广应用2亿袋,表明香菇反季节栽培对调节市场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瓜果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为了满足淡季人们对瓜果的需求,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西瓜反季节栽培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西瓜的生长规律和对环境条件、品种的选择,培育壮苗等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探讨了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西瓜反季节栽培技术,以期对各类瓜果蔬菜栽培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环县栽培食用菌主要以香菇和平菇为主。本文从栽培季节及菌种选择、栽培场地和环境、栽培原料、配料及发菌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环县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22,(1):54-56
为提高冀北香菇168精细化管理栽培提供参考,从栽培设施、菌袋制做及发菌、出菇管理和转潮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香菇精细化管理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陕南香菇设施化栽培中设施构型、栽培季节、主栽品种及栽培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陕南香菇设施化栽培技术,以期对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立体栽培对三叶青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针对三叶青大田平作栽培生长后期茎蔓匍匐在地、重叠郁蔽严重,导致位于下层的茎叶提前衰败死亡而严重影响生长的问题,借鉴立体农业的栽培技术原理,设计立体、平作等栽培模式试验,研究采用立体栽培技术对三叶青的生长效应。[结果]采用立体限根栽培技术能有效改善三叶青田间通风、透气、透光条件,显著提高植株抗病性,降低根腐病发病率,减少死苗率,提高三叶青地下块根产量和品质。[结论]立体限根栽培对降低三叶青病害、提高植株生长、提高单株产量具有很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1.
龙泉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将公元1800年前的西晋作为人工栽培始期,将河澹在《龙泉县志》上所记185个字,定为中国香菇栽培技术的成熟期。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龙泉市把历史上单一的香菇生产发展成为香菇、黑木耳、黑木耳菌种、灵芝等多菌类产业结构,采用高新技术,高效生态为主产的浙江省食用菌十强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冷棚栽培香菇是东北香菇生产中最主要的栽培模式之一,已由最初的冷棚香菇半熟料地床栽培模式发展到冷棚香菇半熟料菌柱栽培和冷棚香菇全熟料菌柱栽培。近两年,随着香菇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栽培观念的不断更新,香菇栽培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冷棚香菇覆土栽培技术是借鉴我国南方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模式,结合北方冷棚香菇栽培模式,在二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实用型香菇栽培新技术,兼有二者的栽培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评价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基质栽培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的可行性,试验比较了枫香基质对香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且对所栽培香菇的多糖、蛋白质含量及高效液相特征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菇品种森源135(L.edodes cv.Senyuan135)在不同比例枫香基质培养基的香菇菌丝生长速率方面略优于对照栎木基质培养基。随着枫香基质添加比例的逐渐增加,香菇菌丝满袋时间、转色完成时间略有延长,且产量略有降低。香菇醇提物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基本一致,但枫香基质栽培的香菇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略高于栎木基质栽培的香菇。因此,采用枫香木屑代替传统栎木屑作为基质栽培香菇,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香菇反季节脱袋覆土栽培是指冬季种植、越夏出菇栽培技术,其特点是可省去催蕾、浸水等工艺,为香菇生长创造良好的温度环境。可解决鲜香菇夏季供应紧缺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通过对葡萄枝屑、木屑及香菇废料化学成分的检测,开展葡萄枝屑栽培香菇的配方试验与香菇废料还田试验。结果表明,葡萄枝屑可以用来栽培香菇,香菇废料还田后,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葡萄产量。"果-菌-果"的循环模式具有生态高效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香菇为材料,在袋料栽培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的壳聚精研究香菇的生长代谢.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为100和500mg·kg-1时,栽培料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浓密,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菌丝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滤纸纤维素酶(FP酶)、淀粉酶、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力,在菌丝快速生长期均达到最大值,且明显高于对照.可选择壳聚糖浓度为100和500mg·kg-1作为香菇栽培生产中固体栽培料中添加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7.
平泉县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香菇产区,立体层架错季出菇为主流栽培模式,错季优质香菇以其柄短肉厚、朵形圆正、菇质细嫩鲜香、色泽鲜亮而备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但平泉县十几年来,优质香菇只有一个主栽品种“135”,该品种在为广大菇农提供了优质的香菇外,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缺点,如生产周期长达18个月,跨年度管理:平均单产不过0.4kg,产量偏低:出菇产量不均匀,在整个生长周期中,秋菇少或不出,春菇多。为改善这一现状,笔者经过2年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在北方气候条件下的高效优质香菇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杨树木材加工废弃物替代硬杂木屑栽培香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杨树木屑和杨树皮屑替代硬杂木屑作为主料进行香菇栽培试验,为杨树木材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不同配方对菌袋成活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的影响。[结果]用杨树木屑或杨树皮屑完全替代硬杂木屑栽培香菇,菌丝生长较慢,香菇产量低;用50%杨树皮屑和50%硬杂木屑的混合料栽培香菇,菌丝生长较快,香菇产量接近硬杂木屑的常规配方。[结论]利用杨树皮作为部分主料替代硬杂木屑栽培香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正> 香菇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并具有多种药用价值。香菇的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两种。近年我国代料栽培香菇已占总产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种限制生产的栽培方式。本文重点介绍代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出适宜十堰地区生产的夏季栽培香菇(Lentinula edodes)品种。[方法]选择10个夏季栽培香菇品种,分别从菌丝生长情况、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方面对菌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南山1号及夏18这2个菌株在当地栽培模式与气候条件下具有污染率小、菌丝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结论]南山1号及夏18表现较好,推荐作为十堰地区夏季栽培香菇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