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蛇类的色斑变化,国内外都有一些报导,如日本曾报导银环蛇、日本蝮蛇等色斑变化,并报导被保护饲养于山口县岩国市的白化梯纹锦蛇,期望代代相传,成为白蛇家族的颇使人感到兴趣的消息。国内有银环蛇色变,几种爬行动物的黄色变异等报导。1957年我省曾报导浙江诸暨的橙色水赤链一例,1978年我们又从天台采到同种同类色变一例。近三年来,随着蛇类综合利用的发展,捕蛇的数量增多,陆续发现一些色变的标本,并首次在近六万条蝮蛇中得到斑纹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蛇类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们对蛇类资源需求的增加,致使许多蛇类处于濒危状况。本文阐述了中国蛇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濒危现状及原因、保护措施及养殖现状等情况,并提出了保护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气味丰容对几种蛇类行为影响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杰  左智力  杨小仪  程建  谢意 《野生动物》2011,32(5):270-272
2010年3月~11月,在成都动物园两爬馆饲养展出蛇类中选取了缅甸蟒、缅甸白蟒、加州王蛇和三色乳蛇等进行了不同气味丰容实验并对气味丰容前后蛇类自主活动行为进行观察比较。其中对缅甸白蟒和缅甸蟒均采用了兔子血、茶叶包进行气味丰容;对加州王蛇和三色乳蛇均采用了小白鼠、茶叶包进行气味丰容。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定期采用不同气味对蛇类进行丰容刺激,可以显著改善蛇类的自主活动情况,从而提高蛇类的观赏展示效果,也有利于改善蛇类的健康状况。气味丰容方案可以在其他蛇类的饲养展出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用改良抗酸性染色法对采自上海地区野生蛇类的胃内容物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地区野生蛇类隐孢子虫的感染率高达45.2%,显著高于动物园驯养的爬行动物的感染率(4.5%)。同时揭示了野生蛇类驯养死亡率极高的重要原因,并给喜食蛇类等野生动物者提出了严重的警示。  相似文献   

5.
肺炎是蛇类规模化养殖中具有较大危害性的疾病。患有肺炎的蛇类主要表现为拉风箱的喘气声、肺部呼吸道等纤维素性渗出,或者干酪样物质填塞等呼吸系统病症。蛇肺炎是蛇类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夏季多发,常见于水律蛇等抗病力较差的蛇种。该病具有传播快、治愈慢等特点。赵成坚对广西地区的蛇类患病个体(包括肺炎病例在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分析,共分离纯培养17株菌种,其中包括奇异变形杆菌、彭氏变形杆菌、肠道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类。具有传染性的群发性肺炎主要划分为细菌性肺炎、寄生虫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四大类,以下逐一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全国公众对蛇类资源保护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于2002年5月至7月,提出了有关蛇类资源保护的10个问题,组织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开展了蛇类资源保护公众态度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南等地吃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营养、滋补是人们食用蛇类的主要动机;在目前的营养条件下没有必要吃蛇;多数公众对野外蛇的生存状况、人工养殖的情况不了解,对市场上蛇的来源不清楚;吃蛇或使用蛇产品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适量用于医药、禁止食用是公众对蛇类保护的基本态度;应该保护蛇类是广大公众的主流民意;对《野生动物保护法》有较高的认知度。本文同时提出了蛇类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蛇类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 ,记录了分布于河北省的蛇类资源 15种 (隶属于 2科、7属 ) ,分析了其药用、食用、制革等经济价值 ,并就蛇类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据蛇类专家分析,今年我国蛇类养殖业将更加红火,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去年以来,全国已有投资百万元以上的蛇类养殖开发企业两万余家,最大的飞龙蛇世界投资九亿元之多。目前国内已经开发的蛇类产品达700多种,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去年我国活蛇出口再创历史最高纪录。达60余万吨。国内由外商投资兴建的特种畜产养殖开发企业中,蛇类居首位。各种蛇类药材价格一涨再涨,五步蛇干  相似文献   

9.
蛇产品市场有缺口据蛇类专家分析。今后我国蛇类养殖业特更加红火,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1995年以来,全国已有投资百万元以上的蛇类养殖开发企业两万余家,最大的飞龙蛇世界投资9亿元之多,目前国内已经开发的蛇类产品达700多种,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去年我国活...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养殖蛇类,无论是房养还是蛇场养殖,饲养密度一般都比较大.盛夏时节的养蛇场所内,若温度过高或暴雨前后容易出现的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等现象,均会造成蛇类不活动、不吃食、不蜕皮.有的甚至采取消极的御热方式而  相似文献   

11.
鸟类无论在栖息或迁徙时往往集结成百上千只大群,并在飞行时相互间保持着一定的间距.它们是靠什么机制来完成的,对此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查阅了有关文献,发现色斑对集群意义非常大.色斑在集群上的作用集群强的鸟类色斑发达,不集群或集群差的鸟类,70%以上缺少色斑或不显著.而与集群有关的典型色斑多生在身体中后部的胁、腰、翅、尾上.主要作用是在集群飞行时起到保持距离的作用以雀形目鸟类为例,表1中25科有11科75种鸟类不善集群或仅有少数种类集  相似文献   

12.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蛇(一)西北农业大学任战军第一节蛇类生物学特性蛇隶属于爬行纲,蛇目。常养殖的毒蛇有: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蝮蛇、尖吻蝮、竹叶青、烙铁头等,无毒蛇有各种游蛇。现将其生物学特性介绍如下:一、环境:蛇类喜栖于温度适宜、近水源...  相似文献   

13.
蛇类经济价值非常高,其全身都是宝,蛇肉口感鲜关,其富含人体需要的氨基酸、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从食用、药用、观赏娱乐和科研4个方面对蛇类人工养殖的经济价值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火爆的“96”养蛇业梦思(全国药用动物技术品种产品交流会组委会河南新乡453003)据有关蛇类专家分析预测,1996年蛇类养殖业将更加火爆,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据统计数字表明:自去年以来全国共涌现投资百万元以上的蛇类养殖开发企业两万余家,最大的飞龙...  相似文献   

15.
北方的蛇类出蜇时间约在3月中、下旬。它们活动的温度范围为2℃~35℃,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 清明前后,蛇类大都在暖和天气的中午出洞晒太阳取暖,此时也是捕捉野生蛇的大好时机。在把蛇从越冬室放入蛇场前,蛇场内应作好清洁消毒工作,备好装蛇笼具等。初春的晚上气温仍然  相似文献   

16.
张国栋 《野生动物》1999,20(1):28-28
蛇类是动物园中的重要观赏动物,做好对它们的饲养与管理工作意义很大.作者于60~70年代在柳州动物园饲养观赏蛇类,积累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国的蛇类资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有190多种蛇,其中商业性利用的有十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只有蟒蛇,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有三种,总的说来,国家目前对蛇类的法律保护力度不足,而另一方面,中国对蛇类资源的利用强度过大,贸易总量每年达7~9百万公斤中国现有蛇类饲养场家有800多处,存栏量有170多万,年产值有数十亿元,考虑到野外蛇类资源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减少利用强度,增加人工养殖蛇的数量,保护好野生的各种蛇.  相似文献   

18.
蟒蛇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蟒蛇科,亦称琴蛇、南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蛇类.蛇由自然环境转为人工饲养后,极易感染和继发各种疾病,这与饲养环境、致病微生物以及蛇的体质包括蜕皮、生产冬眠等前前后后的各种因素有关.由于对蛇类疾病的研究较少,而且交流欠缺,加上人工饲养蛇类的时间较短,相当一部分蛇病仅限于预防,尚缺乏较好的治疗措施.口腔炎是蛇的常见病,许多动物园及养蛇场饲养的蟒蛇几乎都发生过口腔炎;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笔者用中西结合成功地摸索出了有关蟒蛇口腔炎的防治方法,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蛇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动物,其全身都是宝,全国许多省份都在挖掘、开发和利用蛇类资源[1]。近年来,我国养蛇产业发展迅速,养殖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湖南以永州某公司为领头羊的湖南养蛇产业也迅猛发展。随着永州地区蛇类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人工饲养的蛇类动物易发生各种疾病并呈上升趋势;大多数养殖户未曾学习有关蛇病防治的知识,蛇场一旦发病,多束手无策,给蛇类动物疾病防  相似文献   

20.
一、蛇类品种退化原因 (一)环境条件 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蛇原有优良性状和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的表现,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无生产。这是蛇类人工驯养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环境条件包括:(1)栖息地:pH值(酸碱度)改变过大。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