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生活在高寒低氧环境下的青海高原牦牛的肩钾上,下神经和腋神经的起源,位置,行程,分支和分布情况,其主要特征是肩钾上神经、肩胛下神经纤维都来自第6、第7项神经的腹侧支,其神经的分支支配与牛、水牛、马的基本相同。腋神经纤维来自第7、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其分支支配三角肌,小圆肌,冈下肌,臂头肌锁臂部以及前臂的筋膜和皮肤。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生活在高寒低氧环境下的青海高原牦牛的肩胛上、下神经和腋神经的起源、位置、行程、分支和分布情况。其主要特征是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纤维都来自第6、第7颈神经的腹侧支、其神经的分支支配与牛、水牛、马的基本相同。腋神经纤维来自第7、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其分支支配三角肌、小圆肌、冈下肌、臂头肌锁臂部以及前臂的筋膜和皮肤 相似文献
3.
青海高原牦牛正中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处次报字生活在青海高原高寒你症笔牦牛正中动脉的走行路线及其分支分布情况。正中动脉在前臂中部分出桡动脉后,在系关节上方延续为指掌侧第3总动脉。桡动脉在前远端、腔郑方发出侧支参与构成腕背侧动脉网,主干继续下行,在掌骨近端人这穿支,沿掌骨沉吟侧中线走行经掌骨的近掌骨管入掌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生活在高寒低氧生态环境下的青海高原牦牛壁动脉的走行路线和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臂动脉为腋动脉分出肩胛下动脉后的延续,并在胸升肌外侧,喙臂肌后缘与臂静脉向下延伸,至肘关节下分方出骨间总动脉后,延续为正中动脉。 相似文献
5.
常兰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99,(2):10-10
前言牦牛属哺乳组、偶蹄目、牛科、牦牛属动物.它主要分布于以青藏高原为中心,以阿尔泰山、昆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为骨架的我国西北、西南的高原地带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前苏联、蒙古国等国家。全世界90%的牦牛分布在我国,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牦牛占全国牦牛总数的67.7%[1]。牦牛已成为高原上畜力和动物产品的重要提供者,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1936年,A·KHMOB[2]对牦牛的主要器官作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对牦牛也进行了解剖… 相似文献
6.
7.
8.
青海高原牦牛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心产区简单随机抽样在青海省西宁市共抽取青海高原牦牛76头,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结构基因座及12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中性检验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血液蛋白基因座中,有6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28.57%,12个微卫星位点全部为多态,共检测出63个等位基因;两层次标记所反映的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均较低,21个血液蛋白基因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1.118、0.0665、0.0729和0.0603,12个微卫星位点相应指标分别为2.9005、0.4138、0.5325和0.4903;除Alp外,其余5个血液蛋白多态基因座和12个微卫星位点均为中性基因.除Alp-CA、LDH1-ADH两对血液蛋白基因座和8对微卫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外,其余13对血液蛋白基因座和58对微卫星均处于连锁平衡状态(P>0.05);另外,6个血液蛋白多态基因座、12个微卫星位点或是两者的合并数据从群体水平上均处于连锁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9.
青海高原牦牛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心产区简单随机抽样在青海省西宁市共抽取青海高原牦牛76头,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结构基因座及12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中性检验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血液蛋白基因座中,有6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28.57%,12个微卫星位点全部为多态,共检测出63个等位基因;两层次标记所反映的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均较低,21个血液蛋白基因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1.118、0.0665、0.0729和0.0603,12个微卫星位点相应指标分别为2.9005、0.4138、0.5325和0.4903;除Alp外,其余5个血液蛋白多态基因座和12个微卫星位点均为中性基因。除Alp-CA、LDH1-ADH两对血液蛋白基因座和8对微卫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外,其余13对血液蛋白基因座和58对微卫星均处于连锁平衡状态(P〉0.05);另外,6个血液蛋白多态基因座、12个微卫星位点或是两者的合并数据从群体水平上均处于连锁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10.
在牦牛养殖当中,牛脑包虫病是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将因此对养殖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本文中,将就青海高原牦牛脑包虫病的调研及预防作用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青海高原型牦牛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发高原有机牦牛肉提供依据。[方法]对高原型牦牛和改良型牦牛进行了生长发育项目的测定。[结果]在正常年景下,高原型牦牛出生、1周岁、2周岁、3周岁和4周岁体重分别为:11.90±2.10 kg、98.27±24.33 kg、162.63±27.37 kg、194.52±45.05 kg和237.62±33.44 kg。高原型牦牛出生至4周岁日增重速度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日增长曲线拐点出现在1周岁及稍后一段时间。出生时改良型牦牛的体高、体斜长极显著高于高原型牦牛(P〈0.01),胸围、管围和体重比高原型牦牛高出1.15 cm、0.12 cm和0.39 kg。1周岁时改良型牦牛的胸围和体重极显著低于高原型牦牛(P〈0.01),体高、体长和管围比高原型牦牛低1.4 cm4、.57 cm和0.18 cm。[结论]在品种改良现阶段,良种是提高改良效果的核心内容,但良好的饲养管理水平才是体现改良效果、发挥改良潜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比较观察了47头成年牦牛,5头1-1.5岁黄牛和35只成年藏羊的半月瓣结,心肌、孵圆窝及肉柱,测量了牦牛心室壁厚度,各瓣膜口的周径、心脏外部各径及卵圆膜的厚度等解剖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14.
15.
Summary: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velop a suitable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growth pattern of the yak. The data used consisted of body weight records of 76 growing yak aged between 5 to 37 months. Three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growth curves during this development period:①Y1=20.105 + 11. 250x-0. 526x2 ;used for describing the growth curve of yak aged 5 to 13 months;②Y2 = -359.687 + 49. 977x - 1. 249x2 ;used for animals aged 13 to 25 months;and ③Y3 = -833. 339 + 63. 772x - 1. 019x2 ;used for animals aged 25 to 37 months. 相似文献
16.
《中国畜牧杂志》2017,(3)
高寒、缺氧和牧草营养短缺是高原地区主要的生态限制因子,高原土著动物在长期的适应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低氧适应策略。牦牛对青藏高原低氧的适应,主要通过特定的生理、代谢及解剖学特征表现出来。近年来,随着低氧环境下从器官到细胞器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牦牛高寒低氧适应在基因水平上的成果较多,但受分析方法和样本数量的限制,低氧适应的候选基因不尽相同,其明确的生理生化表型仍不是很确定。本文从牦牛对氧的运转和利用、高寒胁迫的适应以及应对牧草营养短缺等组织解剖学形态方面的适应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高原畜牧业的发展、高原动物和人群的疾病防治及揭示高原人群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果洛地区老龄驮牛(10岁以上)和适龄驮牛(5-7岁)各3头进行了屠宰试验,结果老龄驮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崩肉比、眼肌面积分别为373.33、210.33、176.43、33.90kg、1:5.2和53.20cm^2;适龄驮牛以上指标分别为:203.33kg、110.67kg、90.60kg、20.07kg、1:4.51和41.40cm^2,老龄驮牛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适龄驮牛。 相似文献
18.
青南地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青南高原是青海乃至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区之一。在分析其生态环境特征后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 ,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