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其小麦出口量占世界小麦出口总量的10%~15%.本文主要介绍澳大利亚小麦品质分类发展史、现有小麦分类及品质特性和小麦品种品质分类评定体系.澳大利亚小麦品质分类早期采用美国和加拿大执行的小麦品质分类标准,后期在西澳小麦咨询委员会、澳大利亚小麦品质目标项目群的建议和出口国家对小麦品质的要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小麦定量化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提出了包括小麦育种目标性状的灰色关系分析、小麦亲本灰色分类、小麦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小麦单株灰色选择、小麦品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小麦品种灰色布局、小麦品种灰色相似性栽培等理论,简要地介绍了这些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种理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麦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由于国际小麦市场的影响,中国小麦生产的成本与价格劣势、产业化市场定位等具体问题开始显现。要保持中国小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小麦的国际竞争力,我们认为要采取以下对策:1积极推动小麦企业的横向与纵向整合,做大产业经营规模,扩大小麦战略储备,增强市场调控能力;2发展小麦产品加工,促进小麦产业升级;3加强市场研究,构建小麦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功能;4加强小麦产业化的科学与工程研究,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小麦产业效率;5推行市场准入制度,组建小麦产业行业协会,积极推动中国小麦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目前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的研究现状,就三者的分类学地位、起源进化、独特性状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意见.分类学,形态学,染色体组组成,SSR分子标记等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西藏小麦是普通小麦的一个亚种,而新疆小麦被划分为六倍体小麦内的一个独立的种(Tr.petropavlovskyio),推测云南小麦和西藏小麦可能是由中东等地传入中国的原始六倍体小麦的后代,而新疆小麦或许是外来原始六倍体小麦传入中国新疆后,再与新疆本地的波兰小麦杂交的后代.研究还表明,西藏小麦和云南小麦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要大于新疆小麦.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小麦研究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我国小麦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小麦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对转基因小麦的安全风险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厘清转基因小麦的安全忧虑,促进转基因小麦的产业化。本文对转基因抗病小麦生物安全相关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目前国际上小麦转基因研究的主要目标基因、安全性及其评价方法,有助于建立我国转基因小麦的安全评价技术体系,保障转基因小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论述了灰色系统理论在小麦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小麦早代重点组合的确定、小麦单株选择、小麦品种评价和小麦品种布局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垄作栽培对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传统平作和垄作对小麦植株形态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麦田相比,垄作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变小,而倒四和倒五叶变大,有利于构建“松塔型”的理想株型;灌浆中期垄作小麦各叶位叶片干重高于传统平作小麦的相应叶位叶片,而收获前又低于传统平作小麦的相应叶位叶片;垄作小麦开花期茎秆的干重高于传统平作小麦,而收获前又低于传统平作小麦,表明垄作小麦的茎秆和叶片对籽粒的贡献大于传统平作小麦;垄作栽培使小麦各节间,尤其是基部节间缩短,株高降低,有利于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垄作栽培提高了小麦的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以及籽粒容重。与传统平作相比,小麦垄作栽培更有利于构建理想株型,更好地发挥群体功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四川小麦品种的过去与现状。对最近10年来四川小麦品种的分析结果表明①小麦品种的品质和商品性有所改善;②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没有提高;③小麦品种的株高和生育期有所增加;④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有所减弱;⑤小麦品种的综合适应性较差,良种难以良法。文章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今后四川省小麦育种的目标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深入研究小麦垄作栽培的增产机理,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垄作和传统平作)的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垄作小麦冠层不同层次(上、中、下层)叶面积系数均高于平作小麦,并且群体透光率在各时期垄作也优于平作;垄作小麦的群体和旗叶光舍速率及干物质积累等指标也大于平作。表明小麦垄作栽培显著改善了群体质量。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的调查表明,垄作栽培提高了小麦茎秆基部充实度,因而垄作小麦的抗倒伏能力较强。垄作小麦较平作小麦增产11%左右。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邢台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5.3万hm2左右,居三大作物(小麦、玉米、棉花)之首。近年来,小麦冻害现象屡屡发生,导致小麦减产。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对小麦冻害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旨在为小麦冻害防御提供技术指导,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讨论和理解小麦籽粒质量的定义,有助于规范小麦籽粒质量的概念,统一其含义,制定小麦产品标准,改进小麦质量改良的实践,促进小麦产业链各环节的交流和联系。本文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关于"质量"的定义,从小麦籽粒质量的概念、测定、分析、应用以及产业链的角度,讨论了不同产业环节、不同消费对象对小麦籽粒质量的理解,定义了小麦籽粒的质量,引申了小麦籽粒质量在产业链各环节交流中的含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小麦杂种优势群,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中国北方冬麦区普通小麦(20份)、穗分枝小麦(4份)、轮回选择后代(14份)、西藏半野生小麦(3份)和斯卑尔脱小麦Hubel早熟诱变系(4份)共45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23个SSR引物在45个材料间共检测出226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检测出5~16个等位变异,平均为9.82个。普通小麦群体与轮回选择后代、穗分枝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7715、0.8145、0.9087和0.9217,均明显高于普通小麦群体内的0.6622;在聚类结果上,普通小麦、穗分枝小麦、轮回选择后代、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也被明显地划分为五大不同类群,说明普通小麦群体与穗分枝小麦、轮回选择后代、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其中。轮回选择后代、穗分枝小麦和Hubel诱变系与普通小麦杂交F1代育性正常,且为普通小麦表型,可用作杂交小麦的亲本。西藏半野生小麦成熟时期穗轴自然断落,不利于收获,在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时须先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小麦品质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河北省小麦优质生产提供依据,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参考《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所制定的依据和原则,借鉴其他省份的区划经验,把河北省划分为5个小麦品质生态区:Ⅰ,冀北强筋、中筋春性小麦生态区;Ⅱ,冀东强筋冬性小麦生态区;Ⅲ,冀中北强筋冬性小麦生态区;Ⅳ,冀中南强筋半冬性小麦生态区;V,冀南强筋、中筋半冬性小麦生态区.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糯小麦的品质改良及开发利用,以国内不同育种单位育成的多个糯小麦为试验材料,以普通强筋、中筋及弱筋小麦作为对照,分析其淀粉组分、糊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并对其制作的酥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糯小麦的淀粉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普通小麦;在淀粉糊化特性上,糯小麦的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显著低于普通小麦,峰值温度高于普通小麦;在粉质仪参数上,糯小麦的吸水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粉质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师栾02-1,糯小麦弱化度较高,显著高于师栾02-1和扬麦158;糯小麦制作的酥条体积、酥性显著高于普通小麦,硬度显著低于普通小麦,气孔大且均匀,横截面积明显大于普通小麦。不同糯小麦品种(系)间比较,扬17G76、天糯158、扬14-282及扬糯麦1号在面团流变特性和制作酥条上表现较为优异,表明通过提高糯小麦筋力有助于改善糯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及烘烤食品品质。本研究结果可为糯小麦育种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优质小麦在一个县域范围的发展变化情况,以陕西省岐山县优质小麦示范区3年11~12个粮食贮备库商品小麦质量变化为依据,对该县优质小麦生产和示范效果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年份该县商品小麦品质性状有所改善,表现为蛋白质舍量有逐年提高的趋势,粉质参数中的软化度明显降低,面粉质量值有所改进,虽然优质示范田小麦样品品质明显优于商品小麦,但优质小麦示范和推广对商品小麦的质量改进效果迟缓.建议在建设优质小麦基地时,应考虑持续推广一组优质小麦品种;除了改进优质小麦的生产技术外,管理和政策因素的改善也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16.
小麦籽粒质量标准与小麦的生产、收储、加工和食品制作的适用性、经济性及市场价格有关.本文在依据谷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小麦籽粒质量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小麦产业链的生产、收储、加工和食品制作主要环节的质量需求,分析了小麦主产区多年多点农户大田小麦样品和仓储小麦样品籽粒质量特性的现状,讨论了小麦籽粒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及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超级小麦育种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我国小麦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对小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入WTO后小麦市场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要求提高小麦的种植效益。形势要求我国小麦单产要有突破性提高。品质要有大幅度改善。因此“超级小麦”成为新世纪小麦育种的标志,并具有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本文分析了“超级小麦育种”提出的背景。论述了超级小麦的概念和目标。就超级小麦种质创新、育种策略、育种技术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产量构成、源一库关系协调和物候发育控制三个方面提出了超级小麦育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添加糯小麦对普通小麦和粳高粱酿酒特性的影响,将糯小麦按一定比例分别添加到普通小麦和粳高粱中,以未添加糯小麦的普通小麦和粳高粱为对照,在酒厂生产条件下分别进行小曲酒酿造,对所得白酒的酒精度、出酒率、理化指标、香味成分、口感及香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小麦添加糯小麦后所得白酒的总酸、总酯、杂醇油含量降低,但不同添加比例的酒精度变化不大;添加50%糯小麦的白酒口感和香味最好。粳高粱添加糯小麦后所得白酒的酸类、杂醇类、醛类物质含量降低,酯类物质含量提高;添加25%及50%糯小麦的出酒率降低,添加75%糯小麦的出酒率增加;添加50%及75%糯小麦的白酒口感和香味得到改善,添加50%糯小麦的白酒口感、香味最佳。因此,糯小麦的添加不同程度地提升了粳高粱和普通小麦的酿酒品质。  相似文献   

19.
优质专用小麦品质区划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生态因素与小麦品质的关系是专用小麦品质区划的自然基础,为了了解国内外专用小麦品质区划现状及趋势,综述并分析了中国专用小麦品质区划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质专用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中国专用小麦品质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小麦定量化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提出了包括小麦育种目标性状灰色关系分析,小麦亲本灰色分类,小麦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小麦单株灰色选择,小麦品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小麦品种灰色布局、小麦品种灰色相似性栽培等理论,简要地介绍了这些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种理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