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     
“七.五”后三年杂交水稻 在全国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最近我们从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了解到.由于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增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农牧渔业部计划在“七·五”的后三年,每年递增杂交水稻种植面积2000万亩,到1.990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2.088亿亩,接近占全国总稻田面积的一半。 具体的发展规划是:杂交早稻1988年种植2650万亩,1989年3370万亩,1990年4280万亩。杂交中稻1988年种植8378万亩,1989年9020万亩,1990年9522万亩。杂交晚稻1988年种植6400万亩.1989年6850万亩,1990年7200万亩。 (柯闻供稿) 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 组考…  相似文献   

2.
<正> 据程全生报道:黑龙江垦区建三江管局水稻发展快。一九八四年种植水稻面积7411亩,亩产仅149.8公斤,至1990年水稻面积达17.76万亩,亩产量可达400公斤。例如该局青龙山农场1988年水稻面积仅2500亩,亩产60公斤;1989年水稻面积增至7000亩,亩产448.5公斤。发展水稻基本经验有三:  相似文献   

3.
板茬油菜是免耕、省力、经济栽培的新途径,它是江苏省油菜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推广速度很快,1984年全省56.25万亩,1985年210万亩,1986年248万亩,1987年300万亩,1998年发展到315万亩。全省累计种植板茬油菜面积已达1222万亩,近三年来,全省平均每年种植板茬油菜的面积达288万亩,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56%。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1991年全国杂交稻种植面积 已突破2.6亿亩 1991年11月,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间组在南昌会议上统计,我国杂交稻种植面积已达2.608352亿亩,占全国稻田面积的54%强,第一次超过常规稻种植面积。各省种植杂交稻面积如下:四川4221万亩,湖南4069.63万亩,江西2943万亩,广西2598万亩,广东2311.3万亩,湖北2300万亩,安徽1501万亩,福建1410.2万亩,浙江975.93万亩,贵州758.63万亩,河南400万亩,云南400万亩,海南294.83万亩,陕西150万亩,辽宁127万亩,上海22万亩。 1991年杂交早稻已发展到4768.71万亩,已占全国1亿多亩早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比1990年扩大1103…  相似文献   

5.
山区茶农科技培训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杨山村全村茶园面积仅80亩,产值3万元。1995年开始该村毛田自然村发展无性系茶园,到1999年底共发展新茶园210亩,到2001年全村共有无性系良种茶园430亩。  相似文献   

6.
永安是我省茶叶生产新掘起的一个县,也是近几年来发展茶叶生产的后起之秀。该县一九五○年有茶园500亩,产毛茶98担。一九五七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也只有822亩,产茶205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全县茶园也只291亩,产茶800多担。三中全会后三年多,在县委领导下,一举发展了新茶园16,456.55亩,分别是五○年、五七年、七  相似文献   

7.
为了发展商品生产,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解决棉粮瓜争地矛盾,保定地区从1983年开始试行棉花西瓜间作,1985年又发展到棉瓜菜间作。1987年全区棉田间作面积为11.8万亩,其中棉瓜菜间作面积2万亩。1987年定州市推广棉瓜菜间作8000亩,获得成功,棉瓜菜亩经济效益1313.6元,比  相似文献   

8.
我场创办于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开始种茶四百八十九亩,一九六三年后又陆续发展。目前,共有茶园九百三十三亩。其中良种茶园二百零六亩,占百分之二十二。一九七五年以来,连续七年平均采摘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四点九八,亩产干茶三百一十一点九斤。其中亩产四百斤以上的五十亩,三百至四百斤的一百八十二亩,二百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省苎麻生产发展较快,1985年全省种植面积29.34万亩,总产2.285万吨;1986年发展到83.7万亩,总产5.25万吨;1987年达到166万亩。苎麻生产迅速发展,缓解了国内外市场原麻供求紧缺的矛盾。原麻不足的问题解决后,提高原麻质量的问题又突出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邯郸大麦生产,是国内啤酒工业优质大麦原料的主要产区之一。从1964年以来,啤酒大麦生产出现了三高二低,波浪式的发展,1964~1977年,啤酒工业的大麦原料以国内生产为主、促进了邯郸大麦生产的发展,全区种植面积三十万亩左右,总产3万吨左右,最高的1971年大麦面积曾发展到40万亩,总产3.5万吨。1978年小麦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而大麦收购价格偏低,造成大麦种植面积由40万亩下降到2.7万亩,总产由3.5万吨,下降到2500吨。1983年实行议购议销后,大麦市场价格大幅度上升,比小麦高5—10%,又促进了大麦生产发展。全区由2.7万亩,回升到二十万亩左右。总产由2500吨回升到4万吨。1987年进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我省棉花生产发展很快,1984年全省植棉808.81万亩,平均亩产皮棉75公斤;1985年植棉697万亩,亩产皮棉70.5公斤。两年平均植棉749万亩,亩产皮  相似文献   

12.
一、松桃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1.全县发展茶叶生产规模 从2007年开始,我县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鼓舞下,抢抓发展机遇,乘势而上,立足县情,积极编制全县十一五茶叶发展规划,历经五年的努力,截至2011年底,全县茶叶发展面积在原来1.32万亩的基础上,新发展茶叶面积14.095万亩。总面积达15.415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5万亩,通过无公害认证面积5.5万亩,有机茶认证面积200亩,采制名优茶面积5万亩。生产茶叶总量2625吨,实现茶叶产值2.86亿元。  相似文献   

13.
花生地膜覆盖是一项高产栽培方法,一般可增产30—50%。金县花生地膜覆盖发展很快,1976年为5.45亩,1984年发展到91400亩,占花生播种面积的76.5%,平均亩产456斤,比不覆膜时增产50%以上。从1980年到1984年连续五年出现亩产千斤的田块,面积由1.85亩  相似文献   

14.
盐城地区位于淮河和苏北里下河下游,东临黄海,673万多人,集体耕地843万亩,每个农业人口平均1.34亩。其中棉田257万亩,占集体耕地面积的30%。建国以来,我区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棉产量不断上升。1978年,粮食达到45.83亿斤,年亩)~888斤,总产比1949年增长2.33倍,基本做到了自给,稍有储备。棉花生产发展较快,1949年,棉田面积  相似文献   

15.
我县麻农历来习惯于冬春两季采用分蔸繁殖法扩大苎麻面积。但近几年来,冬季栽麻所占比重愈来愈大,有的大队甚至完全采用冬栽。如阳城公社去冬今春新发展苎麻1100多亩,其中冬栽700多亩,占63%以上;花桥公社上屋何大队,苎麻面积由1971年的45亩发展到1979年的315亩,都  相似文献   

16.
长沙县金井公社茶场,前身为金井公社林场。创办于1958年。当时有分散丛植茶园135.78亩。后经1965年,1979年的陆续发展,目前共有茶园700亩,其中良种茶园243.58亩,占茶园总而积的34.79%。  相似文献   

17.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粳型杂交水稻发展稍迟一点,1975年实现“三系”配套,1977年在生产上开始推广。据1987年合肥全国杂交水稻会议初步统计,种植面积已达到16439万亩,其中南方(包括陕西)籼杂16235万亩,北方粳杂204万亩。 一、推广应用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76—1979年发展时期。从1976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到1979年,全国种植面积达到7600万亩,平均每年扩大近两千万亩。1980—1981年是徘徊时期。杂交水稻由于当时组合单一,生育期较长,抗性不强等原因,有些地…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从1976年推广以来已在我国广泛种植。实践证明,它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抗性强、收益大等优点,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同时杂交稻的选育成功,不仅标志着这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还丰富了遗传育种理论与实践,对世界农业科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推广杂交水稻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杂交水稻的推广,尽管经历了一个“发展、停滞、回升、再发展”的过程,但总的来说发展是很快的。1976年至1978年由200多万亩发展到7000多万亩,1979年和1980年徘徊,1981年回升到7500万亩,1982年发展到8425万亩,198…  相似文献   

19.
1980年以来,我县棉花育苗移栽的面积逐年扩大,1981年发展到13.1万亩,占全县棉田的68.5%,1982年增加到18万亩,占棉田面积的70.3%,1983年扩大到25.4万亩,  相似文献   

20.
从在山东召开的全国低酚棉开发及综合利用经验交流会议获悉,全国低酚棉科研与生产示范,虽只十多年的时间,发展很快,形势喜人,尤其通过“六五”期间的攻关和1984年以来的重点示范推广,由3亩发展到1987年的48.4万亩,1988年的80万亩,超过了世界最多的美国30万亩和象牙海岸30万亩的1.6倍以上,居世界之首。并成功地选育出40多个低酚棉新品种(系),其中中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