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ADD1不但是脂肪分化过程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同时还可以调控与脂肪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在人类和老鼠的研究发现ADD1基因与肝脏、脾脏等非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有明确的连锁关系。实验研究提示:ADD1基因可能是影响动物肉质性状和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在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下,高品质猪肉逐渐成为消费者追求的目标。肌内脂肪的含量(IMF)是鉴别猪肉品质非常关键的参数,它能显著的改善猪肉的多汁性、嫩度和风昧等性状。怎样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含量增加的同时,促进肌肉组织中的脂肪含量增加,达到既能提高瘦肉率,减少脂肪含量,同时又能增加肌内脂肪含量的目标成为今后猪的育种工作重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因素是遗传因素。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是对控制猪IMF沉积相关基因的研究,其中的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I)基因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IMF的高低。ADDI基因是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ipocyto Detemination sad Differentiation factor-1),又称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Blement-binging Protoins-lc, SREBPI-c),作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家族的一员,是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与SREBP-1a和SREBP-2-起调控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且与脂肪分化相关的基因存在相互调控作用,是甘油三酯代谢、脂肪生成以及胰岛素敏感性之间连结的关键。众多关于猪ADD1基因的实验研究表明,ADD基因多态性与猪肌内脂肪、皮脂率和屠宰率等性状显著相关,ADDI基因很可能是影响猪肉质、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肉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满足这一需求,就得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动物胴体品质。在对人自身的研究中已经发现脂肪细胞分化和决定因子1(ADD1)基因与脂肪外组织的脂肪沉积有着一定的连锁关系;该基因与其他脂肪酸代谢基因一起调控脂肪的合成以及胆固醇的合成代谢;这说明动物脂肪的沉积和脂肪细胞的分化以及相应的脂肪代谢、调控受到ADD1基因的调控作用。相关研究表明ADD1基因的多态性影响着猪的肌内脂肪含量、皮脂率和屠宰率。因此把ADD1基因作为候选基因研究动物的肉质性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将82头藏猪和84头其他品种猪屠宰后测定背膘厚,采集背部最长肌测定肌内脂肪含量和嫩度。采集血样提取DNA,利用PCR-RFLP分析ADD1基因的基因型,发现藏猪和其他猪种中均能检测到三种基因型AA、AB和BB。三种基因型的肌内脂肪含量和嫩度存在差异(P<0.05),而背膘厚不存在差异(P>0.05)。ADD1基因在藏猪和其他猪种中存在多态性位点,可以作为肌内脂肪选育的标记辅助选择位点。  相似文献   

5.
6.
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ipocyte Determin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1,ADD1),又称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ging Proteins-1c,SREBP1-c),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作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与SREBP-1α和SREBP-2一起调控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并通过对葡糖激酶(GK)转录调控介导胰岛素,参与肝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质代谢动态平衡.研究表明,ADD1基因多态性与猪肌内脂肪、皮脂率和屠宰率显著相关,ADD1基因很可能是影响猪肉质、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旨在用小鼠模型探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到的西门塔尔牛大理石花纹评分性状正相关基因S100钙结合蛋白A10( S100A10 )对小鼠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本研究以来源于C57BL/6品系小鼠腹股沟两侧白色脂肪组织的前体脂肪细胞为材料,体外进行白色/棕色成脂分化。通过siRNA干扰 S100a10 基因表达,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效果,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敲低 S100a10 后,通过油红O染色发现脂滴明显变少;通过qRT-PCR检测白色成脂分化标志基因 Pparg 、 C/ebpa 、 Fabp4 、 Glut4 、 Adiponectin 、 Leptin 表达量显著下降( P <0.01);棕色成脂分化基因 Ucp1、Pgc1a、Fabp4、Elovl3、Cox7a 表达量显著下降( P <0.01)。敲低 S100a10 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发现,FABP4和PPARG在白色成脂分化中表达量显著下降( P <0.01),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FABP4在白色成脂分化中表达量下降;敲低 S100a10 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UCP1和FABP4在棕色成脂分化中表达量显著下降( P <0.01)。综上表明,敲低 S100a10 基因后抑制小鼠前体脂肪细胞的白色/棕色成脂分化,本研究将为探究 S100A10 基因对于肉牛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取单层生长良好的脂肪细胞,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分别添加0、2.5、5、10、50、100μg/L的外源牛重组瘦蛋白(Leptin),培养12h后提取总RNA,每个处理3个重复(孔),应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外源Leptin对脂肪细胞Leptin mRNA和HSL 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Leptin对脂肪细胞内Leptin mRNA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但一定浓度的Leptin能提高脂肪细胞内HSL mRNA水平,其中以5μg/L Leptin的作用最为明显;当Leptin的质量浓度超过5μg/L,HSL 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旨在克隆山羊RPL26基因序列并对其在山羊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对山羊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进行探究.本研究以1周岁简州大耳羊公羊作为试验对象(健康生长状态良好,体重约50 kg,n=3),利用RT-PCR等方法克隆RPL26序列,对基因及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山羊各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qPCR方法构建组织...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检测高原地区4个不同地方牦牛品种IGF-1基因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采用PCR-SSCP分析了牦牛IGF-1基因在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及培育品种大通牦牛4个品种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牦牛IGF-1基因的第1外显子不存在遗传多态性;第2外显子在4个品种中检测到了AA、AB和BB基因型,而且A等位基因为4个牦牛群体的优势等位基因,分布较高。在4个品种中,天祝白牦牛AA基因型频率最高,达到0.8559,而大通牦牛、甘南牦牛和青海高原牦牛则相对较低,分别为0.8333、0.6970和0.5689。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和甘南牦牛基因和基因型相近,其它牦牛群体之间基因和基因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肥胖基因(ob)调节动物生长和维持能量平衡的生物学功能都是通过其产物——瘦素蛋白(Leptin)来实现的.因此,控制Leptin在动物体内的表达水平可有效降低脂肪含量,提高瘦肉率,从而为畜牧产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就ob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调节因子-1分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是一个重要的多功能转录因子,这个转录因子家族具有调节干扰素表达、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并且,干扰素调节因子1还选择性的调节不同基因在不同细胞中发挥其免疫应答效应。作者重点综述了IRF-1基因的结构、其对干扰素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多种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1月龄和6月龄大白猪,1月龄野猪Krox20基因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并且还检测猪脂肪细胞和不同月龄大白猪脂肪组织Krox20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Krox20基因在大白猪和野猪的心、肝、脾、肺、肾、胃等12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各组织间表达存在差异,在心、肝、脂肪组织中高表达;1月龄大白和1月龄野猪Krox20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不存在种属特异性;Krox20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脂肪组织的表达随日龄的增加而降低,9月龄表达量最低;脂肪细胞水平的研究中,在前脂肪细胞中未检测到Krox20的表达,只有在诱导之后的5h内,检测到Krox20的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新西兰兔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比较新西兰兔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实验采集 1 日龄新西兰兔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方法,分别从 2 种组织中分离前体脂肪细胞,进行细胞原代培养,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对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利用 RT-PCR 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细胞在分离后 2 h 已经贴壁,24 h 时呈现出短梭形的细胞形态,第 2 天细胞变成长梭形,第 3 天进入对数生长期。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在诱导分化后均被油红O 染色,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脂质积累在诱导分化的第 2 天显著高于肌内前体脂肪细胞(P<0.05);荧光定量结果表明,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 CCAAT 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基因的表达趋势在诱导分化过程中相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γ)第 4 天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第 6 天,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 PPARγ表达量差异不显著;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蛋白脂肪酶(LPL)表达量在第 0天和第 2天差异不显著,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第 2 天显著高于第 0 天(P<0.05);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肪酸合酶(FAS)基因第 0、2、4 天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第 2、4 天显著高于第 0 天(P<0.0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新西兰兔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模型,并发现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早于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为进一步研究新西兰兔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机制和脂肪沉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野生型p53诱导磷酸酶1(WIP1)基因与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关系,以期为猪优质性状育种提供新基因素材。【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合成的WIP1基因的3对siRNAs (WIP1-790、WIP1-893和WIP1-1845)和阴性对照NC-siRNA分别转染3T3-L1前脂肪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IP1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siRNA的干扰效率。然后利用筛选到的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敲减WIP1基因在3T3-L1前脂肪细胞中的表达,通过CCK-8检测siRNA敲减细胞和NC-siRNA细胞不同生长时期(0、12、24、48、72、96和120 h)的增殖情况,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2种细胞24和48 h的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对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和NC-siRNA组3T3-L1前脂肪细胞进行成脂诱导分化,通过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定量法评估成脂分化效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IP1基因在21日龄、8周龄和6月龄小鼠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和性腺脂肪组织的时空表达情况。【结果】基因干扰试验结果显示,3对siRNAs对WIP1基因的表达均具有极显著的干扰作用(P<0.01),其中WIP1-790的干扰效率最高,达到了70%以上。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NC-siRNA组相比,WIP1-790干扰组细胞的增殖速率在各生长时期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细胞周期基因Cyclin B1和Cyclin D1的表达量在24和48 h均极显著下调(P<0.01)。成脂诱导分化结果显示,与NC-siRNA组相比,WIP1-790干扰组细胞在成脂分化第8天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脂滴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PPARγ、C/EBPα、FABP4、SCD1等标记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WIP1基因在8周龄和6月龄小鼠的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1日龄小鼠(P<0.05;P<0.01),且在6月龄小鼠的性腺脂肪组织中,WIP1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21日龄和8周龄的小鼠(P<0.01)。【结论】WIP1基因通过调控Cyclin B1、Cyclin D1和PPARγ等细胞周期和成脂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3T3-L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且参与小鼠脂肪沉积过程,结果可为深入解析WIP1基因调控脂肪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褪黑激素通过与药理学特异性的高亲和性G-蛋白耦联受体相结合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作者介绍了褪黑激素受体1B的结构和功能,褪黑激素受体1B基因的克隆及基因结构、发育性表达与作用、定位与多态性,并讨论了该基因与繁殖季节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 Advances on MC1R Ge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C1R gen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ndidate genes for controlling coat color,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melanin synthesis, but also participates in the formation of coat color and also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human and animal diseases, growth traits and behaviors. The study of MC1R gene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C1R gene, the structure, function, mechanism, gene locus, polymorphism analysi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human and animal of MC1R gene were reviewed and new ideas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review.  相似文献   

19.
MC1R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C1R基因作为控制毛色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不仅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毛色的形成,还对人畜疾病、生长性状、行为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引起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为加深对MC1R基因的认识和了解,作者对MC1R基因结构、功能、作用机理、基因的定位、多态性检测及其在人畜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