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围绕种苗繁殖技术和实际应用需求,初步研究了6种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根草发育过程中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矮化促蘖效果明显,除一级根数和根茎比指标外,其它根系指标不如对照处理。矮壮素具有一定的促蘖效果,持续时间只有3个多月,但矮化效果不明显。除根茎比指标外,矮壮素处理的其它根系指标均不如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2.
从根系发育角度对根茎型清水苜蓿、直根型陇东苜蓿、根蘖型野生黄花苜蓿和甘农2号杂花苜蓿在甘肃省天水半湿润区、兰州半干旱区和武威干旱区生长前3年的适应性进行了连续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根型苜蓿的根系特性差异明显。根茎型清水苜蓿主根长度最短,主根直径和侧根直径均最细,侧根数较少;根蘖型野生黄花苜蓿和甘农2号的主根长度较长,主根直径和侧根直径均较粗,侧根数较多;直根型陇东苜蓿各项根系指标介于根茎型和根蘖型苜蓿之间,与根蘖型苜蓿更接近。主根直径和侧根直径在温度较高的夏秋季增长较快。不同根型苜蓿根系体积、生物量在3个生态区均表现为从表层到深层逐次递减,随着年限的增长逐年增大。对各根型苜蓿综合分析,相对来说,根茎型清水苜蓿在天水半湿润区、根蘖型甘农2号和黄花苜蓿在兰州半干旱区和武威干旱区、直根型陇东苜蓿在天水半湿润区和兰州半干旱区具有较强的根系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嫁接不同矮化中间砧的2年生盆栽金冠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不同矮化砧木对金冠树体及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矮化中间砧影响金冠苹果树体及根系的生长发育。中间砧为GM256的金冠苹果,树体高度及新梢生长量最大,除根系直径外,其余根系形态指标也均为最大值,树体矮化效果最差;SH1树体矮化效果最好;SH6矮化中间砧木与接穗亲和性最好,辽砧2号组合的亲和性最差;d≦0.5mm根径级的毛细根为金冠苹果幼树根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44种牧草根系的解剖结构观察。提出在根蘖型和根茎型植物中应进一步划分亚型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5/16、6/25、8/9、9/21)测定了根蘖苜蓿和非根蘖苜蓿植株根组织中的酯酶同工酶及根系不同组织部位中五种内源激素(Z、ZR、IAA、GA3和ABA)含量,并比较、分析根蘖植株与非根蘖植株酯酶和内源激素动态及根蘖植株根蘖芽的形成和生长与激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根蘖与非根蘖苜蓿植株根组织酯酶同工酶带数明显不同,根蘖苜蓿植株明显高于非根蘖苜蓿植株2~4条谱带,这说明苜蓿根组织酯酶同工酶可能与苜蓿根蘖性状的基因表达有关。根系中内源激素分析结果表明,根蘖与非根蘖苜蓿植株根颈和根组织中(Z+ZR)、IAA、GA3含量均在植物生长发育旺盛时期(6/25、8/9)最高。ABA含量随植株生长发育而呈上升趋势。根蘖植株的(Z+ZR)、IAA、GA3和AB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中的变化趋势与非极蘖植株不同,而来源于根蘖型品系中非根蘖植株与当地品种主根植株的变化规律相似。根蘖苜蓿植株根系中IAA/(Z+ZR)低于非根蘖植株。苜蓿植株根系中内源激素(Z+ZR)、IAA、GA3含量与苜蓿根蘖芽形成和生长有关。根蘖植株根系内不同组织部位内源激素分布不一致,根蘖苜蓿植株水平根膨大与内源激素GA3含量显著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蔚县苜蓿根颈冻害后切除冻伤部分处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区的根颈苗数、地上高度、地上生物量、分蘖丛数是对照区的1.6~2倍;处理区苜蓿的各个数量指标的b值大于对照处理苜蓿b值,说明除冻害根颈后苜蓿的生长比不除冻害根颈部分的苜蓿生长更为合理。通过除去苜蓿冻害部位,防止根系继续腐烂,保护了未冻害部分,增加了苜蓿发芽的有效部位。同时,使根系与地面的距离变短或露出地面,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地温,促使未冻害苜蓿根系发芽,返青提前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7.
<正> 根蘖型苜蓿(Creeping rooted alfalfa)是一种具有大量匍匐根并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其根蘖特性从母株产生大量一级、二级乃多级分枝,从而使单株的覆盖面积比之非伸展性苜蓿大几倍甚至十多倍的植株类型。它与普通紫花苜蓿相比除有具垂直而粗状的主根外,在主根上还生出许多侧生水平根,侧根上有距离不等的膨大根蘖节,这些根蘖节可  相似文献   

8.
梁慧每  夏阳 《草业学报》1998,7(4):55-60
测定了根蘖型和直根型苜蓿根、茎、芽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类根系苜蓿同工酶谱带数目的变化均与季节温度变化相一致,但根蘖型苜蓿的数值明显大于直根型苜蓿,说明前者抗寒越冬力强于后者。变温处理后,4种抗寒性不同的苜蓿品种同工酶谱带数目及活性下降的顺序是:根蘖型苜蓿<陇东苜蓿<晋南苜蓿<猎人河苜蓿。根蘖型苜蓿和直根型苜蓿根组织过氧化物酶谱明显不同,说明苜蓿根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可能与控制根蘖性状的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晚香玉矮化盆栽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4因素 5水平的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组合的PP333、乙烯利、缩节胺和矮壮素与晚香玉矮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PP333对晚香玉植株叶长的影响最大 ;其余依次是乙烯利、矮壮素 ;而缩节胺无显著效果。植株叶宽和叶数与植株叶长存在着显著相关性 ,3个指标均可作为晚香玉矮化的鉴定指标。此外 ,PP333和乙烯利对晚香玉的矮化有协同作用 ,可显著增强植株的矮化。晚香玉矮化的最佳处理组合是PP33315 0~ 2 0 0mg/L ,乙烯利 30 0~ 4 0 0mg/L ,缩节胺 10 0~ 2 0 0mg/L ,矮壮素 10 0~ 30 0mg/L。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受冻害后促进根颈枝条再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蔚县苜蓿根颈冻害后切除冻伤部分处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区的根颈苗效、地上高度、地上生物量、分蘖丛数是对照区的1.6~2倍;处理区苜蓿的各个数量指标的b值大于对照处理苜蓿b值。说明除冻害根颈后苜蓿的生长比不除冻害根颈部分的苜蓿生长更为合理。通过除去苜蓿冻害部位,防止根系继续腐烂,保护了未冻害部分,增加了苜蓿发芽的有效部位。同时,使根系与地面的距离变短或露出地面,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地温,促使未冻害苜蓿根系发芽,返青提前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1.
对四种不同的水分管理条件下香根草生长研究发现:香根草最适宜在土壤水分饱和的湿润环境中生长,这时它的成活率最高,分蘖速度最快,植株高度生长也最快,定植后3个月,其对应的根体积、根干生物量、茎叶干生物量和根茎比也最高。  相似文献   

12.
几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香根草矮化与分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 (B9,PP333和CCC)对香根草的株高生长、分蘖速度和抽穗开花等方面都产生影响 ,但不同的药剂种类和浓度所产生的影响相差较远。在本实验浓度下 ,低浓度的延缓剂不仅不抑制香根草的株高生长 ,而且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高浓度的B9虽有抑制作用 ,但这种抑制也只是短期的。延缓剂对分蘖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其中以 4 g/L的B9对分蘖的促进效果最显著 ,PP333明显地提早和促进香根草的抽穗扬花 ;而CCC的总体作用效应最弱。总之 ,3种延缓剂对香根草的作用效果比对一般作物的作用效果差 ,这可能是香根草的抗性较强 ,常规浓度的延缓剂对它不能产生明显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浓度海水灌溉对香根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香根草在海边滩涂湿地上的生长环境,采用不同盐分浓度的海水浇灌移栽后的香根草,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海水灌溉会影响香根草移栽后的成活率及其地上部和地下部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同浓度海水对香根草移栽后的成活率影响显著,0倍海水浓度处理香根草成活率1009,6,而2倍海水浓度处理移栽香根草则全部死亡,并且供试的4个处理,随着海水浓度升高抑制香根草生长发育的效应增强,0倍海水浓度灌溉对香根草生长发育没有抑制作用,0.5倍海水浓度和1倍海水浓度香根草生长受轻微影响,且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2倍海水浓度浇灌香根草地上部的分蘖、绿叶数、株高、茎叶干重和地下部的最大根长、一级根条数、根体积、根干重及根茎比等性状指标都显著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遮光对香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移栽后采用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遮盖,结果表明:1)移栽后约2个月香根草存活率才基本稳定,遮光对香根草成活率无显著影响;2)移栽后2个月内遮光对香根草分蘖影响不显著,但2个月后遮光对分蘖有显著影响;3)生长前期遮光对香根草株高无显著影响,但在生长后期,过度遮光会显著地影响株高的伸长;4)遮光会影响香根草根茎比,但这种影响比较复杂,会随生育时期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5.
土壤容重对野生香根草幼苗根系形态及其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根草因其具有发达的根系而被许多国家用于水土保持,但紧实土壤影响根系的生长,而土壤容重与土壤紧实度密切相关。为了掌握粤西野生香根草对紧实土壤的适应状况,用人工土柱研究了容重分别为1.20 g/cm3 (D1.20)、1.35 g/cm3 (D1.35)和1.58 g/cm3 (D1.58)的土壤对其根系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容重增大,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下降,根冠比降低,植株的根表面积、根长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减小,而平均根直径增大。2)容重影响根系的空间分布,D1.20和D1.35处理的根系在上、下层分布较多,中间层分布少,表明粤西野生香根草具有深根型特性;高容重阻止根向下延伸,D1.58处理的根系主要分布0~6 cm的土层内。3)D1.20和D1.35土壤的平均根直径随土层加深减小,而D1.58的则增加。本实验结果说明粤西野生香根草能耐较紧实(D1.35)的土壤,高紧实土壤(D1.58)虽然限制其生长,但对表土层根系的分布影响小。并就容重对粤西野生香根草固土护坡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刈割对香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香根草快速生长期间,适时适度的刈割有利于促进香根草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健康、协调地生长。研究了不同频度和不同时间刈割处理,对香根草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刈割可以促进茎叶的伸长,茎叶含水量升高;适当频度的刈割可以有效地控制香根草的高度,茎叶变宽厚,延长香根草绿期,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但过度刈割(处理Ⅰ)会使相应的效应下降;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香根草快速生长期间刈割1次,不但可以明显增加地上部茎叶的产量,促进地上部分蘖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地下部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根茎比,但不刈割(对照处理Ⅷ)、刈割不及时(处理Ⅶ)或频繁刈割均不利于香根草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重金属胁迫下草坪草种子的萌发,采用室内水分发芽床试验,研究香根草叶片水提液对单一不同浓度重金属(锌、铜、镉)胁迫下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根草叶片水提液对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无显著化感作用,但香根草叶片水提液相较对照(蒸馏水)显著提高了Cd2+(200mg/L)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Cu2+(100、200mg/L)、Cd2+(100、200mg/L)和Zn2+(200mg/L)胁迫下高羊茅种子的发芽率。香根草叶片水提液显著增加了的Zn2+(600mg/L)、Cu2+(50、100 mg/L)以及Cd2+(50、100、200 mg/L)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的苗长,显著增加了Zn2+(200、400 mg/L)、Cu2+(50 mg/L)以及Cd2+(100、200 mg/L)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的根长和最长根。另外,香根草叶片水提液显著增加了Cd2+(50、200 mg/L)胁迫下高羊茅的苗长,增加了Zn2+(200、400 mg/L)、Cd2+(50、200 mg/L)胁迫下高羊茅的根长和最长根。试验结果为香根草叶片水提液提高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在Cu2+和Cd2+胁迫下的萌发特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香根草更广泛的利用方式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渍水胁迫对不同磷水平下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沙培研究了渍水对低磷(LP,0.1 mmol·L-1 NaH2PO4)、中磷(NP,1.0 mmol·L-1 NaH2PO4)和高磷(HP,2 mmol·L-1 NaH2PO4)下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下,与NP水平相比LP和HP均抑制了苜蓿的生长;在渍水胁迫下,NP和HP水平下苜蓿的生长速率、地上部干重、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等指标显著低于正常供水,而LP水平下苜蓿的生长速率和地上部干重则高于正常供水,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等指标在短期渍水(2 d)时高于正常供水,在长期渍水(11 d)时则显著低于正常供水。综上所述,渍水能缓解LP对苜蓿的伤害,主要是通过维持根系的生长,而渍水则对HP下苜蓿的生长不利。因此,在我国南方多雨和地下水位高的土壤中栽培苜蓿,适当少施磷肥既可减少磷的流失,又有利于提高苜蓿的耐渍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紫色土区草本植物根系的改土培肥效应,选取已种植3年(2011-2013年)的水土保持常用草类紫花苜蓿、狗牙根和香根草为目标物种,分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采集根系和土壤样品,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测定根系指标,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所有土层,香根草的各项根系指标均较优,尤其是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最大均值分别为13.46 cm/cm3和5.75 cm2/cm3),紫花苜蓿则总体上的根重密度最好(最小均值为18.10 mg/cm3);定植3年,这3种草本植物并未对试验区紫色土的机械组成产生显著影响,但在数值上草本区有粗颗粒减少、细颗粒增多的趋势;多数草本植物对多个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产生显著影响(有机质增加,速效钾亏损),而对土壤全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和全钾的影响却很微弱;所有草本区的全钾含量较高3.93~4.83 g/kg,却在几乎所有土层出现速效钾的亏损,尤其是紫花苜蓿区最大亏损量达20.24 mg/kg;相关分析中,所有土壤养分与全部或部分根系指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最大相关系数为0.833)。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燕麦(Avena sativa L.)生长早期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响应规律和适应机制,本试验采用盆栽控水,测定了干旱胁迫及复水下燕麦生长早期根系生长、生理特性指标及籽粒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短期(14 d)中度干旱胁迫对根系生长指标及活力有促进作用,重度干旱胁迫持续抑制此类根系指标;根系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随干旱胁迫程度加重而提高;复水使受干旱胁迫抑制的根系总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干重和根系活力提高,使受干旱胁迫提高的根系MDA和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降低。本研究表明燕麦生长早期通过调控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适应干旱胁迫,复水使受干旱胁迫影响的燕麦生长早期部分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指标得到补偿或恢复,减轻持续干旱胁迫对燕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