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伊氏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于血液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寄生虫可随血液进入各组织器官,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牛的死亡。本文介绍了1起牛伊氏锥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耕牛伊氏锥虫病是由锥虫属的伊氏锥虫感染引发的一种寄生虫性血原虫病,是乳源县耕牛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临床上其症状表现各异,且不易察觉。该病主要是由吸血昆虫——虻、蝇叮咬带虫家畜,通过机械传播所引发。这种血原虫除寄生于水牛、黄牛和奶牛外。还可寄生于其他一些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本病最  相似文献   

3.
我市句容环城乡某农户饲养一头7岁母牛,体况日渐消瘦,丧失耕作能力,10月21日来本站就诊。症状病牛精神极差,消瘦,骼骨外突,皮肤干燥,被毛无光,无食欲,眼结膜苍白,反刍减慢,体温39.ZC,不能站立,最终瘫痪在门诊室内。诊断1.红细胞检查:3.4百万/mm’。2.血清学检查:采用浙江省兰溪兽医站制造的锥虫病血凝抗原血纸法,检测锥虫抗体,结果为强阳性。3.动物接种:病牛血1ml,皮下接种于小白鼠1只,第3天采小白鼠尾血,压滴法镜检,查到锥虫虫体。治疗钠加诺尔接12mg/kg投药,共计5g加入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静脉注射。同…  相似文献   

4.
耕牛锥虫病系伊氏锥虫所引起。其特征是出现间歇热和水肿,特别是四肢水肿。所以耕牛锥虫病又称肿脚病。我省原无锥虫病,于1976年上半年在新建县樵舍公社首次发现该病。其中的一个生产队耕牛全部肿脚,无法使役。之后又在贵洒、金洒、新干、新余、广丰、彭泽等县以及萍乡市发现锥虫病。以浙赣铁路沿线的县市,疫情严重。此病仲夏多发,时值夏收夏种,农事繁忙,急需畜力,而病牛却部分或全部失去役力,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耕牛锥虫病的诊断:根据耕牛锥虫病特征性的临床症状,虽可基本上作出诊断,但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耕牛锥虫病于1977年贵溪县发现之后,继1978-79年.先后在弋阳、广丰、玉山等46个县流行.为了查明疫情,摸清耕牛锥虫病发生、流行及传播的主要因素,为制定耕牛锥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据此、于1981-1982年期间在弋阳、资溪、进贤、新建、南昌市郊区和弯里区等地进行了耕牛锥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共检查耕牛数1646头、阳性牛80头、平均感染率为4.86%.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该病多年诊治中,对发病牛只(品种为滨湖水牛,一般为3~6岁,体重300~500kg)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治疗,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1治疗方法对危重病牛,首先用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5瓶+Vc2mL×10支,一次性静脉滴注,第2d再行使用抗锥虫药拜耳(205),按10mg/kg+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颈静脉滴注,第2d再行使用抗锥虫药拜耳(205),按10mg/kg+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颈静脉滴注。对临床症状较为明显的病例,使用拜耳(205),按12mL/kg+等渗生理盐水500mL,一次性颈静脉滴注。对未…  相似文献   

7.
锥虫病,又称苏拉病,是由伊氏锥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动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伊氏锥虫中间宿主很多,它广泛地寄生于牛、马、骆驼、象等等草食动物及部分肉食动物体内。耕牛现在仍然为我国农村很多地方提供畜力,是现代农业生产重要因素之一。耕牛一旦被伊氏锥虫侵入,并罹患锥虫病后,就无法为广大农民提供畜力,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了解耕牛锥虫病的发病原因和症状,掌握耕牛锥虫病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措施.对保护耕牛健康、促进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牛的伊氏锥虫病(苏拉病即 Surra 消瘦之意)的病原体是属于锥虫科的伊氏锥虫。是一种单形型的锥虫。宿生于宿主的血浆和造血器管内,牛患此病多呈慢性经过,不时能自然耐过而成为带虫者。病牛贫血,消瘦四肢下部常见肿胀,所以又名“肿脚病”在冬春期间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可能造成急性  相似文献   

9.
耕牛锥虫病的病原是一种单型的伊氏锥虫 ,寄生在宿主的血浆和造血器官内 ,锥虫病的传染媒介是虻和厩蝇等吸血昆虫叮咬了病牛之后再叮咬健康牛而发病。牛患此病呈慢性经过 ,有时能自然耐过而成带虫者。牛患病后 ,表现为贫血、消瘦、断尾、四肢下部常见肿胀 ,故又名“肿脚病”。患牛发病季节以冬末春初为多 ,流行情况随病牛的流动向外扩散。在深冬初春饲养管理不当的情况下。也可造成急性发病死亡。所以有的农民说 :“天热发病 ,天冷毙命”。近些年 ,农村普遍发生这种病。据 2 0 0 3年 6月16日至 7月 10日我县在平定等乡村普查 ,普查了10 0 9…  相似文献   

10.
用间接血凝试验法对武平县耕牛伊氏锥虫病流行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查出阳性率为18.7%,其中水牛阳性率明显高于黄牛,而水牛又以老年牛和壮年牛的阳性率较高,母牛阳性率高于公牛,营养状况中等的牛阳性率高于上等的和下等的牛。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来我县滨湖地区,耕牛发生以肿足、消瘦、贫血、坐栏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一般药物治疗无效,冬春季节大批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血检及小白鼠接种等诊断方法,发现为伊氏锥虫的感染.现将此病的调查情况摘要报告如下: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引言龙泉地处南岭丘陵东段,境内东南是洞宫山脉部分,西北为仙霞岭山脉分支,平均海拔为198.4米,森林复盖率54.9%,年均温度17.6℃,降雨量达1699.4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很适宜于吸血昆虫的繁殖,因而与畜禽的一些寄生虫侵袭病的流行有着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13.
耕牛伊氏锥虫病是伊氏锥虫寄生于耕牛的造血脏器和血液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临床表现为不定期的间歇热、进行性消瘦、四肢肿胀、皮肤龟裂等,常发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笔者自1984年以来应用IHA对本县丰山、新圩进行耕牛伊氏锥虫病流行规律的调查,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诊断液由兰州兽医生物药品厂提供,批号(5101)1.2牛的选择在2个乡9个大队分别选择不同性别、年龄的黄牛、水牛共615头。在牛出现体温升高时,采用针刺破牛耳静脉,再用滤纸在牛的耳静脉吸血40mm左右,另一端编号,待干燥后冷藏待查。2.检验结果:2.1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14.
<正> 耕牛伊氏锥虫病(以下称牛锥虫病)在我县早有发生,流行较广,危害严重。牛锥虫病是造成我县耕牛冬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我们从1983年8月开始,在省地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对全县大部分地区的耕牛进行了普查与治疗。现将三年来查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耕牛伊氏锥虫病在我省流行甚为严重,在有的地方成为冬季耕牛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诊断上,主要困难是血中少量的锥虫难于发现,且病牛严重性与锥虫的数目并无一定规律,甚至濒死的耕牛有时也难于或不能在血中发现雄虫。为提高检出率,3M〕作了本病病原诊断方法的比较。l方法和结果1.l显微镜检查法:选定疫区太阳、瑞昌、九江等县耕牛280头,颈静脉采血,取每头牛的全血按操作方法”‘j进行血检,详见表正。可见.5种血检诊断方法以试管集虫法和毛细管集虫法检出率最高(6,4%)。1.2重复检查法:锥虫在外周血液中出现无规律件,重…  相似文献   

16.
<正> 新余市渝水区罗坊乡耕牛市场,是个以黄牛交易为主的市场。每集上市的耕牛大约在300头左右。交易牛只大多来自新余市渝水区、高安、清江、宜丰、峡江等5个县的部份乡镇。从这个市场购买或调换耕牛的,除上述5个县区外,还有吉水、永丰等县。  相似文献   

17.
我市畜牧兽医站分别于1982、1983和1986年组织各县(市、区)站,按照《耕牛伊氏锥虫病间接血凝诊断技术操作规程及判断标准试行草案》的规定,对我市耕牛伊氏锥虫病进行了全面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症状急性型:多发生于膘肥体壮的马匹,发病后马体温迅速升高到40℃以上,呼吸迫促,心率不齐、亢进,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眼结膜苍白贫血,多数突然倒地,眼球突出,快则2~4h死亡,慢则24h内死亡。慢性型:体温升高至40℃左右,精神萎靡不振,时站时卧,活动不灵活,食欲明显减退或废绝,被毛乱而无光,皮肤表层间歇性出汗,眼结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眼角有黏性分泌物,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明显病症为四肢下部和公畜阴囊发生水肿。水肿主要表现在腕关节以下,尤其以蹄系部最为明显,肿胀部微热,有疼痛感,病程4~5d。2…  相似文献   

19.
对一例牛伊氏锥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解剖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县是商品牛基地县。1983年将我县确认为耕牛伊氏锥虫病疫区,近几年来,我县先后采用补体结合反应、全血压滴、小白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