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血清中和试验(VN),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AGP)对IBDV血清Ⅰ型和血清Ⅱ型抗体进行鉴别检测。被检血清来自用活毒攻毒鸡和用灭活油佐剂疫苗免疫鸡,血清Ⅰ型和血清Ⅱ型两者之间抗体的差异用VN试验很容易鉴别检出,但用ELISA方法却不能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AGP试验更不能令人满意。目前用于检测IBDV抗体水平的方法主要有VN、AGP和ELISA等。VN试验不仅可鉴别检测血清Ⅰ型和血清Ⅱ型IBDV抗体,而且可鉴别检测同一血清型内不同毒株的抗体。ELISA也同样用于检测鸡的IBDV抗原和抗体,并被广泛应用于测定大型鸡场IBDV的免疫状态。此报道的主要目的是对比ELISA,AGP试验和VN试验检测IBDV血清Ⅰ型和血清Ⅱ型特异性抗体之间差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病毒中和(VN)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琼脂凝胶扩散(AGP)试验分別用来测定经传染性法氏囊病(IBD)Ⅰ型或/和Ⅱ型病毒的活毒或/灭活油乳剂苗免疫的鸡的血清抗体。结果表明,ELISA不能区分IBDⅠ型和Ⅱ型病毒的抗体,而VN试验则能鉴別两者。在AGP试验中、血清Ⅰ型病毒免疫后所获得的血清均与Ⅰ型和Ⅱ型的病毒产生沉淀线,但用血清Ⅱ型病毒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传染性法氏囊炎(IBD)的首免日龄,用简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VN)对白莱航鸡的IBDV抗体进行测定.1日龄雏鸡来源于未免疫的或接种过2-4次IBDV疫苗的种鸡群,雏鸡在1日龄,15日龄或28日龄用中等毒力的IBDV活疫苗免疫1次.当母源抗体水平在Log_2~8或Log_2~9时(24-28龄)对首次接种的免疫反应良好,电子计算机辅助系统增加了ELiSA的检测速度.并且有着同VN试验同样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在小鸡群中,传染性囊病毒(IBDV)抗体的检测与测定已有各种各样的试验报告.其中包括琼脂沉淀素定量(QAGP)试验(Hirai 等1972,Cullen 和 Wyeth 1675,Wood 等1976);病毒中和(VN)试验(Philips 1981,Hebert 等1982)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owie 和 Thor-sen 1981)。现将这三种试验的敏感性,反复性和可重复性的比较在此报道.  相似文献   

5.
科技动态     
构建体内实验模型鉴别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变异美国乔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以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变异株E/Del为标准株,建立一个体内实验模型来区别不同抗原的IBDV。获得针对E/Del株的高滴度血清;根据不同的病毒中和(VN)滴度,在不同稀释  相似文献   

6.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二价弱毒细胞苗对具有较高母源抗体的雏鸡在14日龄首免,28日龄二免,试验鸡分别在21、28、35、42日龄采血,分离血清,用IBDV的血清I型病毒为抗原(病毒滴度为108.26TCID 50/0.1mL)在鸡成纤维细胞(CEF)进行中和实验,VN抗体分别为114.3,1124,2232,5036,表明该疫苗在免疫初期中和抗体滴度高.该方法准确且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水平的方法主要是琼脂扩散试验(AGP)和中和试验(VN)。但前者的敏感性低,且因抗原浓度的差异使抗体难以定量;后者虽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耗时费工,不易推广。为此,作者利用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建立了夹心阻断ELISA,用以检查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8.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抑制 EL ISA对麻雀、鸭、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 ,阳性率分别为 7.4% ( 4/ 54 )、95.5%( 3 6 3 / 3 80 )、9.4% ( 1 1 / 1 1 7)。从 IBD阳性麻雀、IBD病鸡以及同群饲养的鸭、鹅体内分离到了 4株不同源病毒 ,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 EL ISA、Dig-标记 IBDV c DNA探针斑点杂交和交叉中和试验证明该病毒均为 IBDV血清 型。病毒可适应并致死鸡胚 ,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效应 ( CPE)。病毒代谢抑制试验证明其基因组为 RNA,病毒对乙醚不敏感 ,p H2 .0不能灭活病毒 ,p H 1 2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 ,56℃作用 3 h病毒仍有活性 ,70℃ 1 h可灭活病毒。以上结果表明 ,从鸡、麻雀、鸭、鹅体内分离到的 IBDV生物学性质比较稳定且非常相似。本研究结果提示 IBDV已在我国广泛流行 ,麻雀、鸭、鹅可成为 IBDV携带者或传染源 ,在 IB-DV传播和生态变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血凝抑制试验在70年代末首先由欧洲学者提出,由于它比病毒中和(VN)试验简单、快速,故引起广泛重视。 与新城疫病毒不同,大多数IBV毒株不能自然凝集鸟类红细胞,但用磷脂酶C1型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有效的检测血清4型禽腺病毒,本试验针对高度保守的Hexo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0.998;特异性强,对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均无扩增;敏感性好,最低可检测病毒含量为50拷贝/μL,比常规PCR方法敏感10倍;稳定性良好,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75%~1.71%和0.60%~1.74%。本试验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感染临床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对NDV和IBDV的杀灭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杀灭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的效果,为鸡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分别采用鸡胚接种法、血凝试验和悬浮杀灭试验测定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对NDV和IBDV的杀灭效果。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灭活NDV、IBDV的有效浓度均为0.04%,最快有效时间分别为10 min和30 min。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可有效杀灭NDV和IBDV。在有效杀灭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NDV和IBDV的灭活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构建表达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血清Ⅱ型23/82株VP5蛋白,并制备出能够区分不同血清型IBDV的单克隆抗体(mAb).利用EcoR I和Xho I双酶切pUC57-23/82VP5质粒,获得23/82株IBDV VP5基因片段,连接到同样处理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经酶切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ET-23/82VP5,转化到宿主茵BL21(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23 ku.Ni-NTA柱纯化重组蛋白,复性后免疫8周龄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获得1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5D3),IFA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细胞株分泌的mAb仅与血清II型IBDV 23/82株VP5反应,不与血清I型IBDV Gt株VP5反应.腹水抗体间接ELISA效价为1×104.该mAb的制备为研究血清II型IBDV的VP5的功能和标记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病原体。由于急性感染的高死亡率和亚临床感染严重的免疫抑制,IBDV对养禽业经济上有重大的影响[11,14]。IBDV共有两个血清型,即1型和2型,血清1型对鸡有致病性,血清2型分离自火鸡,对鸡无致病性。J.Rosenberger(1985)首次从美国特拉华半岛肉鸡群分离到4株IBDV变异株,1987年,荷兰、比利时爆发了与美国株不同的超强病毒(vvIBDV)。而后,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相继分离到超强毒株。李树根(1991)等首次在国内分离到血清亚型株,李德山(1991)首次报道了中国超强毒株,朱爱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毒株毒力不断出现变异,其中也有不少关于中国IBDV变异株的研究报道.为了弄清河北保定流行的IBDV致病性,掌握河北保定地区目前的IBDV流行现状,本试验采集来自河北保定的2个IBDV野毒株进行培育.将这两株IBDV进行病毒核苷酸测定后,再进行同源性的比较研究,用以确定IBDV在河北地区的致病特点与核苷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尽管疫苗研制和抗体监测技术有进展,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及其相关的疾病仍有发生。改善环境卫生以及重复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但仍出现亚临床免疫抑制性 IBDV 感染。其原因可能是有 IBDV 血清学变异毒。在 IBDV 的两个抗原型(由北爱尔兰研究者命名为血清型Ⅰ和血清型Ⅱ)中,仅血清型Ⅰ引起发病。过去6年中,美国报道了在肉鸡中分离到血清Ⅰ型毒株,这些病毒可引起免疫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IBDV标准毒株(IBDVBC6/85F4)和IBDV河北分离株分别接种于SPF鸡胚以及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吸取接毒后2~5天内死亡鸡胚的尿囊液和绒毛尿囊膜,及细胞病变达到80%时的细胞培养液。经反复冻融,利用氯仿沉淀病毒,聚乙二醇6000浓缩病毒,蔗糖梯密度低温超速离心和葡聚糖G-200凝胶柱过滤等方法纯化病毒。经分光光度计检测,病毒的蛋白含量为1.377毫克/毫升,琼脂扩散试验证实被检抗原为IBDV。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霉(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IBDV 在分类学上属双链 RNA病毒。可分为血清Ⅰ、Ⅱ两个型。两型 IBDV的结构和特性有明显的差异。近年来报道有不少经 IBD 免疫过的鸡群仍频繁发生 IBD,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股双节RNA病毒科双股双节RNA病毒属,无囊膜,单层衣壳,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55~60nm。IBDV分为2个血清型,血清工型对鸡有致病性,而血清Ⅱ型无致病性。IBDV主要侵害鸡的法氏囊等淋巴组织,破坏B淋  相似文献   

19.
已确认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有两个血清型。Ⅰ型包括能对鸡致病的病原性毒株,世界上所有的鸡都对Ⅰ型 IBDV 敏感。迄今还没有有关Ⅱ型病毒对鸡具有病原性的报道,但实际上,鸡或火鸡均可以感染Ⅱ型病毒。ELISA 商品试剂盒通常不能区分这两种血清型,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鸡的 ELISA效价可能是同时针对Ⅰ型和Ⅱ型抗体的。在Ⅰ型的分类中,又发现了一些亚型。这些亚型在免疫原性上和标准Ⅰ型病毒有所不同,有的被称为变种。这些变种在病原性上和标准病毒也不同。IBDV 的分类是通过已知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不同致病型毒株感染鸡后对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抗体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周龄接种MDV超强毒株RBIB和7日龄接种MDV强毒株GA的鸡HI效价均显著低于对照鸡,但在本试验条件下尚未发现MDV感染对法氏囊病病毒疫苗免疫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