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森林旅游的发展,森林公园游客及旅游设施大量增加,旅游活动对森林公园植物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很多森林公园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植物破坏情况。虽然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对植物影响的研究很多,但是进行系统总结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活动对植被的主要影响形式、旅游活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效应以及旅游活动对植物群落种类及多样性影响3个方面总结了旅游活动对植物影响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植物保护对策,旨在为森林公园植被保护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旅游活动对植被影响的研究文献,指出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包括:影响种子发芽及苗木的成活,影响植物的生理及形态,降低植物高度及阻碍成长,影响植物的健康与活力,影响开花及结实,影响植物的更新和侵移,影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的结构。分析了旅游活动对植物影响效应的因子,主要有:植物的生活型、生境条件、演替阶段及适应性,以及游客数量和游憩使用方式等。参76  相似文献   

3.
自1999年国家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出台后,掀起了中小学生旅游的热潮。参加旅游活动能拓展知识、增强体质;促进创造力的发展;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释放压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激发爱国情感,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因此,充分了解中小学生旅游活动,正确认识旅游活动对中小学生教育的积极影响,引导中小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积极参与旅游活动,有利于塑造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4.
根据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水环境的试验分析数据,测算了监测指标变率,运用水质综合评价盲数模型对公园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对水环境问题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1)当前公园水质受到了旅游活动的较强影响,公园西部活动区水质为劣V类,中部缓冲区IV类、V类水质兼有,东部背景区水质则为IV类;(2)监测指标(NH3-N、COD、TP)的变率、公园的水质与园内旅游活动强度正相关,且在相同旅游强度的干扰下,监测指标中NH3-N响应最为敏感;(3)餐饮、住宿类旅游活动与行为极易引起NH3-N变化,而与娱乐活动相比,观赏休闲类旅游活动与行为则较易引起NH3-N、COD变化。此外,餐饮、住宿类旅游活动与行为对公园水质的影响,比其他休闲娱乐类的旅游活动与行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八达岭森林公园是北京开展自然教育、森林疗养等生态旅游项目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首家通过FSC国际认证的生态公益林区,但长期开展的旅游活动对公园的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确定旅游活动对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的影响程度及范围,以八达岭森林公园内3条主要步道为研究对象,垂直于步道设置18条样带,于每条样带中设置3个1m×1m的样方,每个样方距步道边缘距离分别为0,2,4m。测量样方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盖度、株数、平均株高等指标。计算植物群落多样性、平均盖度减少率、平均高度减少率、植物群落结构变异度、植物群落干扰指数,分析旅游活动对八达岭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的影响及不同步道间的干扰强度变化。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多样性、植物群落盖度、植物群落平均高度由靠近步道至远离步道的方向逐渐增加;植物区系组成距步道越远变异越小;植物群落干扰指数依远离步道的方向逐渐递减,在靠近步道边缘的地区,植物群落的受干扰水平均处于"严重"级别。旅游活动对八达岭森林公园植物群落产生影响,且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步道周边,但不规范的旅游活动可能扩大影响范围,可以通过调整规划,加强规范减弱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游客参与乡村旅游的活动效果、活动体验和活动成本,以及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参加乡村旅游活动体验对游客的满意度和行为意向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参加乡村旅游活动的成本与游客的满意度和行为意向是反向影响,可见游客活动体验越好、成本越低,越容易达到游客对个体旅游活动的期待,提升游客的出行满意度和行为意愿。而游客的活动效果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不够显著,因此,提出应当不断完善活动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扩大旅游项目本身的品牌影响力;增加游客双向体验项目,提升游客在旅游体验过程中的参与度;降低成本,提升游客满足感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郑云玉  冯达  温亚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218-8220
基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无序开发、利用的现状,从区域旅游活动的理论出发,在介绍太白山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旅游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因素,进而构建了太白山地区生态旅游规划机制,并提出了通过相应的引导、监督和激励机制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人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可避免的会对人的旅游行为产生影响。以一次实地参与的旅游活动为案例,探讨了中国人在旅游活动中的行为,认为中国人的扩大化的自我主义即集体主义文化对中国人的行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利用阿拉善盟阿左旗、孪井滩及阿右旗气象局站的气象资料,对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的月亮湖和通湖及巴丹吉林的旅游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逐月气象要素均值及舒适度。结果表明5~6月和9~10月分别是夏初及秋季阿拉善盟观光旅游活动的好季节,影响阿拉善旅游活动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风、沙尘等。  相似文献   

10.
游客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活动,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0年起开展生态旅游活动,2014年编制了监测计划,设置游客数量和行为、重点保护物种及群落等指标和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内景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指标的分析,监测的地点和设置的监测指标具有指标性和代表性,监测内容和地点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杨强 《北京农业》2013,(35):14-19
农业旅游是旅游活动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农业产业影响下的旅游活动。农业旅游是从农业生产、生活和资源特色出发,满足旅游者观赏乡村景观,体验乡村生活的旅游需求而形成的互动并紧密相关的旅游活动。农业旅游产业存在着"产业聚集"和"产业联系"的特性,并在其农业旅游景点之间存在着专业化分工以及产业链的关联,具备形成旅游产业集群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旅游活动下罗浮山格木种群和土壤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旅游活动对罗浮山旅游风景区生理生态环境的影响,野外调查及实验室分析了罗浮山在不同干扰程度下格木种群,检测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和土壤微生物分布。结果表明,随着旅游活动干扰程度的增大,风景区土壤p H减小、含水量下降、容重下降、电导率增大和养分流失;土壤酶活相比为干扰下显著下降,并且呈现季节变化性。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及蔗糖酶含量1-8月显著下降,9-12月有所上升;旅游干扰显著影响风景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微生物数量随旅游活动强度增大而显著下降,群落多样性也显著降低,也显著改变格木群落多样性。旅游活动增多使Ⅰ级小树数量急剧下降,Ⅱ级中等树有所增多,Ⅲ级大树数目显著下降。格木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罗浮山植被群落丰富度也显著降低,植被种类显著减少。综上所述,旅游活动显著改变风景区土壤理化特性,降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抑制植被的可持续生长,减少风景区植被种类,间接或直接地损害罗浮山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旅游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四海  杨宇明  叶文  田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76-6579,6583
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活动、旅游污染、社会经济变化等方面分析旅游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四个旅游活动环境感知、基础设施感知、社会环境感知、人文环境感知形象因子,其中旅游活动环境感知的得分最高。分析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中国游客对美国目的地形象感知差异的影响,发现:男性除了在人文环境感知上与女性没有差异外,在另外三个感知上均存在差异,且感知分数均高于女性;对于不同职业、不同学历之间的旅游者,其人文环境感知和旅游活动环境感知也有较为显著的差异,随着学历增加,感知得分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高感知分数学历群体为本科。  相似文献   

15.
以五台山东台山地草甸土壤为例,通过野外采样调查与室内研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设踩踏严重区、轻微区和无踩踏区3个试验区,探讨了旅游活动对土壤三大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活动显著影响了0~20 cm土层的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三者的总数,严重区20~4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及其总数与无踩踏区间差异显著(P0.05),且均低于无踩踏区,而这个层次的放线菌基本没有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在所设的3个试验区中,旅游踩踏严重影响了0~2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氮,且3个试验区差别均明显;在20~40 cm土层中,3个试验区的微生物量碳间呈显著差异(P0.05),微生物量氮在踩踏严重区与轻微区、无踩踏区之间差异均显著,轻微区的微生物量氮比无踩踏区的微生物量氮低,但这2个试验区差异不显著。旅游活动已经对五台山东台山地草甸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缙云山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健身梯、休息区、缙云寺、公路旁、狮子峰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从旅游开发强度、旅游接待承载力、游客行为习惯等方面分析了旅游活动对缙云山景区游道附近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游道附近植物群落盖度、植被平均高度、物种丰富度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旅游活动的干扰,离游道越近,植物群落受到的扰动就越大.  相似文献   

17.
旅游活动对庐山风景区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庐山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庐山的4条步道,即中九路步道、汉口峡步道、大月山水库步道及环庐林湖步道外侧土壤的硬度、枯枝落叶层的厚度、土壤腐殖质层的厚度等指标进行了测量分析,探讨了旅游活动对步道外侧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从而揭示旅游活动对庐山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步道及其外侧土壤环境的影响状况,为庐山步道旁环境的开发管理与规划提供了一些探索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城郊乡村旅游活动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重要旅游活动方式。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即在此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针对济南市城郊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提出具体的产品开发策略,以期对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罗姗  张昆  彭涛  李宁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91-2393
分析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香格里拉县纳帕海湿地无序旅游活动对湿地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旅游活动强度的增大,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土壤容重增大,总孔隙度降低,含水率降低,渗透性变差,土壤pH值升高,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C/N比值均有所降低,土壤质地变差,并且导致了植被覆盖率和多样性的降低,湿地生态环境处于恶性循环当中,湿地土壤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武陵源风景区的游客及居民调查,可以看出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社区参与、政府调控是降低旅游对旅游地社会产生消极影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