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下环境与其他乔木不同,且油茶林各区域林下环境也有所差别。为探讨油茶林下紫灵芝(Ganoderma sinense)的仿野生种植并确定适宜种植的区域,在林下各区域开展栽种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枝条覆盖区域均适宜种植紫灵芝,行间无郁闭区域不适宜种植,可为我国南方油茶林下仿野生种植紫灵芝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下养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对蛴螬Popillia spp.(主要为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的幼虫形态),油茶织蛾Casmara patrona和茶籽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3种主要害虫危害率和杂草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林下养鸡能显著降低蛴螬、茶籽象甲和油茶织蛾对油茶的危害,与对照样地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试验样地内杂草也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适度开展林下养鸡可明显提升对油茶林害虫和杂草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林下种养对油茶林地土壤磷素形态及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种养模式对油茶林地土壤磷素含量的影响,对油茶林下养鸡、林下种草、间种花生和间种大豆4种林下种养模式下林地土壤磷素形态变化和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油茶林地根际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显著提高0~20 cm土层中有效磷含量,其中间种大豆的效果最显著;林下养鸡和林下种草显著提高油茶林地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全磷含量,间种花生和间种大豆对其影响不显著;不同模式下Al-P和Fe-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O-P和Ca-P,其中林下种草能显著提高根际Ca-P含量。  相似文献   

4.
在2012年10—12月油茶盛花期,选取广西区内有代表性的5个油茶种植试验点,对油茶传粉膜翅目昆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区内油茶传粉膜翅目昆虫有8科13属25种,大多为蜜蜂科和胡蜂科昆虫,共有19种,值得加以保护和利用的主要有地蜂、中华蜜蜂和墨胸胡蜂。样地群落多样性,桂北地区较低,桂中南较高。为增加传粉昆虫多样性,增加油茶产量,可在林下保留一定的开花植物招引访花昆虫。  相似文献   

5.
以细叶巴戟天2年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油茶种植带面与种植带间2种套种位置,打穴、开沟、全垦+开沟共3种整地方式,在郁闭度为0.1~0.3、0.3~0.5、0.5~0.7的油茶林下套种,研究套种位置、整地方式及油茶林郁闭度对油茶林下套种的巴戟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茶林的种植带间套种效果最好;以全垦+开沟整地方式下的套...  相似文献   

6.
正"这个合作社经营油茶林320亩,仅去年,在林下养殖本地土鸡8000只,养牛80头,收入茶籽2万公斤,收入80万元,带动11家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在天柱县白山镇中家山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油茶基地,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柱县林业局林业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袁昌选一边指导农户种植油茶一边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在油茶林下开展不同栽培模式种植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容器、大田和油茶林下三种栽培模式下,多花黄精平均株高和平均地径大小为:容器>大田>林下,且容器栽培显著高于大田和油茶林下栽培,平均块茎鲜重大小为:容器>林下>大田,容器和油茶林下显著高于大田栽培.三种栽培模式对多花黄精地下块茎多糖、黄酮和薯蓣皂苷...  相似文献   

8.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油茶种植是维护中国粮油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本文简述了油茶高效种植、林下经济、病虫害防治及油茶加工产业的发展进程,为国内油茶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油茶林套种鱼腥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茶林下套种鱼腥草,以种代抚、以短养长,能充分利用地力、节省劳力、熟化土壤,既可提高油茶质量及产量,又能得到茶油之外的经济收入。本文介绍了油茶林下套种鱼腥草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UF1与UF2油茶调控剂对油茶年发育周期中营养循环和生殖循环的化学调控效果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油茶春梢生长到一定时期喷施UF1,可适度抑制其生长,但促进翌年抽梢数和结果枝的增中,观测枝单叶面积虽略有减小,但叶片数量和厚度却有所增加,在油茶开花盛期喷施UF2(2次),可明显提高座果率,降低落果率,使单株产果量提高。特别是UF2对UF1的加成效应表现出油茶年发育周期系列化学调控的协  相似文献   

11.
介绍腾冲红花油茶,猴子木、怒江红山茶分布区域、适生环境.在云南腾冲、龙陵、昌宁县分别选取连续3年结实、性状稳定的优良单株进行单果重、果皮厚度、鲜出籽率、干出籽率、脂肪酸组成、矿物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等指标测定及分析.结果认为,这3个油茶品种都具有山茶油的共同特征和优点,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700 ~2 500 m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2.
梅州市金花茶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梅州市对3种金花茶组植物进行引种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凹脉金花茶(C.impressinervis)和金花茶(C.nitidissima)均适合在广东省梅州市种植.用500 mg/L的ABT1溶液浸泡20龄显脉金花茶和12龄凹脉金花茶插条基部2h,在黄心土上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用250 mg/L的NAA溶液浸泡20龄显脉金花茶和12龄凹脉金花茶插条基部2h,在黄心土+河沙基质上扦插,成活率达92%以上.建议加快金花茶在梅州市的引种繁育及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腾油12号是从腾冲红花油茶天然林分中选择优树,优树无性系化后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8处理5重复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其主干明显,幼树期生长势较强,多品种混栽自然坐果率为80.7%;10月上中旬成熟,平均单果质量为62g,种子出仁率达71.0%,仁出油率达51.4%;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4.5%,油酸74.96%。其开始结果早,丰产,种植后第六年进入经济收益期,平均产粗油406.5kg/hm^2,为对照的13.5倍。阐述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2012年5~12月对昆明市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昆明市以核桃、板栗、花椒、竹子、膏桐为代表的特色经济林种植总面积为9.98万hm2,2011年产值4.4亿元。阐述各类特色经济林的面积、产量和产值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各类特色经济林发展中存在着的规划设计不当,栽培管理粗放,产业技术含量低,缺乏龙头企业支持等问题。藉此,提出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布局,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开展良种选育工作,大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广南县油茶良种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广南县油茶良种化现状及存在的集约经营程度差,良种推广率低,良种繁育规模小等问题.阐述油茶良种化的必要性,据此提出建立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加快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等良种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油茶林培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油茶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从油茶的良种选育、育苗技术、种植技术、幼林抚育管理、成林管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油茶林培育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韶关国营小坑林场良种基地应用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培育苗木,分析其成本效益,为广东地区油茶良种苗木繁育技术推广提供参考,也为广大育苗经营户提供生产、投资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油茶亚无4号等六个抗病高产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经过实地考评,符合选优标准的25林油茶优树作材料,用短穗扦插和无性系苗造林方法开展无性系选育,筛选出具有较高遗传增益的亚无4号、5号、7号、13号、16号、25号6个抗病高产无性系。在相同经营条件下,平均每亩净增产值93.14元,其中亚无5号亩产值246.96元。  相似文献   

19.
幼龄油茶套作山稻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幼龄油茶套作山稻和纯林粗放经营2种经营模式对油茶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经营模式油茶树高、春梢显著高于粗放经营模式,分别增加10.9%和28.6%,达到1%的极显著性水平,地径增加4.5%,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证明油茶套种山稻能明显促进油茶生长;油茶与山稻套作可起到以耕代抚育的作用,不仅能节省0.27万元/hm2油茶抚育资金,还能从山稻收成中获得1.59万元/hm2的净收益,表明油茶幼林期套种山稻经营模式切实可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系统根系分布及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柑桔×小麦+金乔麦植物篱、柑桔×小麦+茶树植物篱、柑桔×小麦+银合欢植物篱等系统的组成植物材料不同径级根系垂直分布、水平分布和系统的根系分布及竞争,以及柑桔、银合欢的根片段分形研究表明:植物材料根系呈典型的Gauss曲线分布,少数呈Lorentz分布;柑桔×小麦+茶树植物篱复合系统根系存在着较强的竞争关系,与柑桔×小麦+金乔麦植物篱复合系统相比,小麦减产18.5%,柑桔单果平均重减小14.3%;柑桔和银合欢的大部分分形参数与林龄或Ln-1间存在着3/4的标度关系,分形研究将丰富农林复合系统的结构优化方法,提高科学性、可操作性、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