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用生活污泥改良滩涂土壤理化性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符合土地改良用标准的生活污泥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生活污泥的不同施用量(0、75、150、300、600 t/hm2)对滩涂土壤部分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活污泥可显著改善滩涂土壤的理化性状。随着污泥施用量的提高,滩涂土壤的容重、密度、pH值逐渐下降,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CEC均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无显著变化。滩涂土壤的细菌、放线菌数量随污泥施用量的提高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脱水污泥的组分和农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脱水污泥样本采自二级处理厂,用带式压滤机脱水。污泥组分和农用价值的研究表明:(1)主要影响因素是进厂污水的组分,而不是脱水与否。(2)生活污泥是一种富含有机质、氮、磷的优质有机肥,除去锌以外的重金属含量较低。(3)污泥农用控制量的确定依据是,在连续施用一段时期内农田锌负荷量低于限制值。  相似文献   

3.
曹阳  王丹  刘若琪  杨燕  徐小逊 《土壤通报》2021,52(5):1227-1235
采用GLDA作为淋洗剂对工业污水污泥进行淋洗,确定淋洗的最优参数,为治理工业污泥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振荡淋洗研究了GLDA浓度(0.5% ~ 20%)、pH(2 ~ 10)、液固比(10∶1 ~ 80∶1)和淋洗时间(0 ~ 24 h)对污泥中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利用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降低pH、增加液固比和延长淋洗时间均可提升重金属的淋洗效率,在pH为2,浓度5%,液固比60∶1,淋洗时间480 min时,GLDA对污泥中的重金属淋洗率达到最优,镍(Zn)、镍(Ni)、镉(Cd)和铬(Cr)的去除率分别为91.21%、76.34%、69.56%和65.01%。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的拟合GLDA对4种重金属的淋洗过程,说明重金属淋洗过程以化学淋洗为主。综上所述,在进行淋洗参数优化的基础上,GLDA可用于工业污水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不同作物秸秆与污泥堆肥产物对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为科学施用城市污泥堆肥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城市污泥与4种秸秆(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高温好氧堆肥产物施入酸性紫色土、黄壤、石灰性紫色土后土壤氮矿化的差异。结果表明,4秸秆污泥堆肥均可显著提高3种土壤氮的潜在矿化势(N0)和矿化速度(k),促进土壤氮的矿化,提高土壤NH4+-N、NO3--N质量分数,其中石灰性紫色土以油菜秸秆污泥堆肥和小麦秸秆污泥堆肥处理、黄壤以油菜秸秆污泥堆肥处理、酸性紫色土以小麦秸秆污泥堆肥处理提高幅度最大。作物秸秆与污泥堆肥施入土壤后,黄壤、酸性紫色土在培养60 d和30 d后趋于稳定,石灰性紫色土在培养60 d后仍有增高的趋势,但不同秸秆污泥堆肥对土壤氮矿化速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结果说明秸秆污泥堆肥对土壤氮矿化的效应因土壤及秸秆类型的不同而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4种作物秸秆与城市污泥堆肥施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比较了污泥肥、生活垃圾肥和常见农用肥料(化肥、鸡粪肥)农田施用下土壤和作物籽粒、秸秆中Cd、Cr、Pb、Hg、As、Cu、Zn、和Ni八种重金属的积累以及作物产量的变化情况,用来阐明污泥肥和生活垃圾肥施用对土壤和作物籽粒以及产量的动态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与化肥和鸡粪肥分别比较,施用生活垃圾肥可以显著带来作物的增产,而污泥肥处理作物增产效果不明显;根据国家粮食卫生标准(GB 2715-2005)、MPCC以及《食品卫生标准》(GB2762-2005)的规定,施用污泥肥和生活垃圾肥处理的作物籽粒重金属含量均在其标准限量值范围之内,完全符合安全标准;污泥肥和生活垃圾肥比化肥、鸡粪显著增加了土壤Cr和Hg含量。所有处理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在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15618-1995)的重金属限量值(pH>7.5)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双污泥系统下反硝化除磷-诱导磷结晶工艺中硝化池内微生物特性,该文利用原位荧光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电子显微镜扫描(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EM)方法和Image-Pro Plus(IPP)软件考察了该工艺中硝化细菌的种群结构、形态和硝化污泥微观三维结构图。结果表明:该工艺中硝化池内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数量要多于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占总细菌的比例分别为46.2%,28.5%,且AOB处于污泥颗粒外层而NOB处于污泥颗粒内层,可能由于NOB利用AOB的代谢产物所致;工艺中硝化细菌多以球形或短杆菌为主,NOB生长时多以几个细胞形成小团聚体,而AOB生长时则形成大的团聚体;通过硝化污泥微观三维结构发现,污泥外层呈密实状而内层较疏松且有空洞存在,可能由于污泥外层和内层微生物的丰度差异、营养物质和溶解氧的浓度差异所致。此外,与传统的单污泥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双污泥工艺明显地增强了硝化细菌的生长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污泥中锌及病原物对作物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年施用近15(干)t/ha(菜地)或10(干)t/ha(粮田)城市生活污泥未发现对作物可食部分造成Zn,Cu,Pb,Cd及Ni等重金属污染,但Zn在作物体内有一定累积。施用污泥会导致Zn在土壤耕层中明显累积,并使耕层中累积的锌有向下迁移的趋势。未经消化处理的污泥含相当数量大肠菌群及活的虫卵,但施用3个月后致死率达90%-100%。作认为,污泥最好不用于蔬菜地上,而将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述了城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文章指出,城市污泥含有丰富的N、P、K和有机质,但它通常也含有氯酚(CPs)、氯苯(CBs)、氯苯(CBs)、硝基苯(NBs)、多氯联苯(PCBs)、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呋喃(PCDD/Fs)、邻苯二甲酸酯(PEs)、多环芳烃(PASHs)和有机农药等种类复杂的有机污染物而影响其农业利用。不同城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含量不同,与污水的来源、污泥类型及其处理方式等因素有关。堆肥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从而达到农业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泥农用的环境效应及控制标准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城市污泥中富含植物生长所需要营养元素和有机质, 城市污泥农用已成为污泥资源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十几年来, 国内外在污泥重金属的形态、生物有效性及其在污泥-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并取得显著进展。同时, 污泥中有机污染物质和病原体的环境效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在我国, 污泥农用的环境风险评价的长期性、系统性和田间数据验证还需进一步加强, 为合理制定或修改污泥农用标准积累有效的科学数据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城市污泥的理化性质、污泥农用环境效应以及我国污泥农用标准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并对污泥农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我国污泥农用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镇生活污泥施入农田的潜在污染风险问题,通过田间试验,开展了城镇生活污泥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研究,探讨了施用城镇生活污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以期为城镇生活污泥农业上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城镇生活污泥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单施生活污泥(T2、T3)较空白不施肥(CK)处理小麦增产83.85%~139.04%,一定范围内,小麦产量随着生活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生活污泥2250 kg/hm2配合复合肥450 kg/hm2(T6)处理更有助于小麦产量增加,合理配施城镇生活污泥有助于有机养分替代及化肥减量。施用城镇生活污泥有利于提升小麦籽粒品质。与空白不施肥(CK)处理相比,施用生活污泥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干面筋、湿面筋及淀粉含量,单施生活污泥6000 kg/hm2(T3)处理的小麦籽粒干面筋、湿面筋和淀粉含量分别提高了19.7%、15.2%和7.83%。部分化肥配施生活污泥(T4、T9)处理小麦籽粒中Cr含量超过国家限量标准(1 mg/kg)。随着生活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籽粒重金属富集的风险增高,但不同元素增幅存在差异。施用城镇生活污泥,小麦籽粒中多环芳烃类、酞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城镇生活污泥农用时,建议单独施用生活污泥用量6000 kg/hm2;生活污泥与化肥进行配施的情况下,用量为生活污泥2250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温(55℃)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和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串联系统,研究了淀粉,纤维素和降乙烯醇(PVA)这3种在食品加工,造纸和印染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慢速可生物降解COD基质的去除过程。淀粉-COD能够完全被生物降解,纤维素-COD在厌氧反应器中通过污泥床的截留和纤维物的沉降作用可以从水中完全去除,单一的PVA基质难于被生物降解,但是,PVA-COD在淀粉和PVA的双组分溶液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2.
两次投加竹炭对UASB反应器污泥颗粒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竹炭不同投加方式对UASB反应器污泥颗粒化过程的影响,以猪场废水为培养基质,对比分析了试验组(启动初期和颗粒污泥形成后两次投加粉末竹炭)和对照组(仅在启动初期投加1次粉末竹炭)两台UASB反应器中污泥颗粒化过程。结果表明:在颗粒污泥出现后再次投加粉末竹炭可促进颗粒污泥的增殖与稳定,有利于大粒径颗粒污泥的形成和致密化,改善颗粒污泥沉降性能,进而提高有机物去除效果。试验运行至第57 天,试验组反应器底部和上部污泥颗粒化程度(SGR)分别为94.5%和60.7%,比对照组分别高出了7.9%和17.3%,其中试验组反应器底部粒径大于 1.7 mm的颗粒污泥质量分数达到了41.7%,而对照组仅为32.4%;试验组反应器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81.6%,明显高于对照组(75.7%)。试验结果证明,在UASB污泥颗粒化过程中,于颗粒污泥出现后再次投加粉末竹炭,可加快UASB 反应器的启动。  相似文献   

13.
采用BCR提取法对以污泥和花生壳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污泥热解前后Cd、Cr、Cu、Zn、Ni、Pb的不同形态含量。结果表明,污泥中Zn的含量最高,Zn和Cu的含量超过了污泥农用标准。热解可使污泥中的可溶解态和可还原态重金属转化为性质稳定的残渣态重金属,在此基础上,利用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IR)对污泥活性炭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得出花生壳添加量为20%,热解温度为600℃条件下,制备出来的活性炭风险最小。同时证实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较大,在利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季民  陈红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2):159-162
分析了淀粉、纤维素和聚乙烯醇(PVA)这三种慢速可生物降解COD基质在高温(55℃)厌氧升流式污泥床中的降解过程机理。淀粉能够完全转化为挥发性有机酸、微生物污泥、生物气;纤维素颗粒的去除仅是被污泥床截留,而几乎不发生生化反应。少量的PVA基质在厌氧条件下能够被转化成有机酸。  相似文献   

15.
植物对污泥的响应及其根系对重金属的活化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对生长于污泥中的几种耐性植物遏蓝菜属(Thlsdpi goesingense)、羽叶鬼针草(Bidens maxi-mowicziana Oett)、酸模(Rumex acetosa L.)、紫苜蓿(Medicogo sativa L.)和印度芥茉(Indian mustard)的植物干重、体内重金属(Cu、Zn、Pb、Cd)的含量、叶片叶叶绿素含量和植物根系对重金属的活性率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于污泥中的植物其干重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羽叶鬼针草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量亦不同;各种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同,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遏蓝菜对Cu、Zn的活化率最高,印度芥茉对Cd的活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污泥施肥于红壤中,P在剖面中的淋溶和迁移状况,通过田间试验分别对污泥不同类型、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在典型红壤坡地P垂直迁移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的污泥施用均可引起Kcl-P和Olsen-P在红砂壤上的垂直迁移,含量随剖面深度而降低,养分积累主要集中在0—50 cm土层;(2)污泥类型、施肥量、施用方式都对P素迁移具有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剖面各层Kcl-P和Olsen-P含量增加,撒施处理比穴施更易造成Kcl-P和Olsen-P剖面深层迁移,干污泥养分含量随剖面深度变化更剧烈,更易造成Kcl-P深层迁移;(3)污泥撒施0—30 cm土层Olsen-P累计量占0—80 cm总累计量60%以上,基本可以反映剖面Olsen-P含量水平和迁移潜力。  相似文献   

17.
肥料重金属含量状况及施肥对土壤和作物重金属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6  
本文对肥料中重金属的含量状况以及施肥对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累积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过磷酸钙中锌(Zn)、 铜(Cu)、 镉(Cd)、 铅(Pb)含量高于氮肥、 钾肥和三元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的Pb含量高于其他化肥。有机肥如畜禽粪便、 污泥及其堆肥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化肥,猪粪中的Cu、 Zn、 砷(As)、 Cd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有机废弃物,鸡粪中铬(Cr)含量高;污泥和垃圾堆肥中Pb或汞(Hg)含量高。商品有机肥Zn、 Pb和镍(Ni)含量高于堆肥,Hg含量高于畜禽粪便。多数研究表明,氮磷钾配施与不施肥相比土壤Cd和Pb含量增加,施用有机肥比不施肥提高土壤Cu、 Zn、 Pb、 Cd含量。施用化肥对农作物重金属富集的影响不明确,而施用有机肥可提高作物可食部位Cu、 Zn、 Cd、 Pb 的含量,影响大小与有机肥种类、 用量、 土壤类型和pH以及作物种类等有很大关系。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典型种植体系下土壤重金属的投入/产出平衡; 2)不同种植体系下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重金属含量、 有效性影响的动态趋势; 3)典型种植体系和施肥措施下土壤对重金属的最高承载年限; 4)现有施肥措施下肥料中重金属的最高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污泥中病原物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及其削减途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玉焕  骆永明 《土壤》2005,37(5):474-481
污泥含有多种病原性生物体或病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和寄生虫。污泥中的病原物进入土壤后有再发的现象,存在环境与健康风险。对污泥的消化、碱性稳定、堆沤、辐射处理和巴氏灭菌,以及完善污泥土地堆放或土地施用的法律法规等是削减污泥中病原物的环境和健康风险的主要措施。建议在我国尽快开展污泥和受其影响环境介质中病原物的环境行为、生态效应与健康风险研究,并发展相关的削减对策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污泥农牧地应用对传播病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列举了污泥中常见的病原物种类、数量和致病类型,以及污泥在农牧地应用中,病原物对人畜的致病途径。  相似文献   

20.
污泥农用正在成为世界上各国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我国目前关于污泥农业利用控制的技术标准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 309—2009)。本文从标准的制定时间、适用范围、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定等4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认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在各项控制指标方面越来越趋于完善,但同时也需借鉴《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提出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