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 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创建于1956年。在庆祝我国科技情报事业30周年之际,制定中国国家科技情报政策,是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科技情报政策是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保证。制定国家科技情报政策的目的,是保证科技情报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保证情报用户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情报需求。《中国国家科技情报政策要点》(草案)(简称《要点》)指出:信息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国家资源。“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是我国信息工作的指导方针。科技情报系统是全国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相似文献   

2.
探索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发展道路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不失时机地在我国组建国家科技情报系统。我国科技情报系统的功能目的则应是有效地利用和发展人类的知识财富,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1981年,邓小平同志在制定我国科学技术“五年规划”和“十年设想”的时候,参照外国经验提出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的根本方针。国家科技情报系统植根于我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三位一体”的根本方针体现了现代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则,对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探索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发展道路,分析、设计、实施我国科技情报系统的重要理论方法。国家经济大系统是由最高层次的指挥决策系统和从属于它的工业系统、农业系统、科学技术系统、财贸系统等子系统有机复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技情报系统,创建3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全国科技情报系统,为了适应改革的新形势,科技情报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现有的科技情报体制,还存在着与经济建设严重脱节的问题。远远不能适应四个现代化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因此,进一步搞好科技情报体制改革,仍然是我国科技情报系统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头等大事。而在整个科技情报体制改革之中,搞好科技情报领导体制的改革,又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变革和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近几年来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高等院校的科技情报工作已从资料文献型转到科技情报服务型,开始摆脱以往的被动工作局面。为了促进高等院校科技情报工作的持续发展,本文谨从高校科技情报机构的职能出发,提出有关科技情报工作评估的一些指标与简单方法。一、确定评估指标与方法的原则(一)具体原则;1.采用科技情报工作成绩评估法,只对主要工作成绩进行评估,不考虑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科技情报事业从1956年设置专门的情报研机构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努力,不仅从无到有地建立了各级科技情机报机构,而且发展和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科技情报体系和结构,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并初具实力的科技情报队伍,并形成了一定的情报教育和培训力量,开展了内容广泛的各种科技情报服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我国科技情报事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依据战略指导思想,提出了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为实现此战略目标应采取的七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我国科技情报继续教育面临的新的情报环境,探讨了继续教育内容的发展,并提出了深化科技情报继续教育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世界农业科技情报工作近二、三十年来,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整个科技情报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得到了很大发展。了解国外农业科技情报工作概况,探讨其特点,从中借鉴,这对于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情报工作是大有益处的。国外农业科技情报工作的概况(一)农业科技情报工作体系通常认为世界各国的科技情报体系有两种典型的模式,即集中型和分散型,苏联是集中型的代表,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都为分散型。苏联从二十年代开始,陆续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情报机构,分别由苏联部长会议各有关委员会、部、局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以及各企业、机关领导。比如全苏农业情报  相似文献   

9.
第五次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形势,提出了科技情报工作今后的方针任务,探讨了科技情报工作的管理体制以及科技情报工作手段的现代化问题。而要把这些问题落实,关键在于有一支坚强的科技情报队伍。这一方面要培养提高现有在职情报干部,另一方面则有赖于在有条件的各类大专学校中,开办情报专业或情报系,以满足科技情报工作发展的需要。 (一) 工科大学可以办好情报专业从历史上来看,情报学是在图书馆学的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经过1977年7月全国科技情报检索刊物协作会议以来的努力,我国编辑出版的科技情报检索刊物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初,我国已出版发行各类科技情报检索刊物186种,其中文摘69种,题录117种。近年来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献线索的总报道量已达到80万条,一举跃入世界先进行列,品种不断增多,质量持续提高。情报检索刊物在我国的四化建设中已经发挥了并正在继续发挥着良好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我国科技情报检索刊物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必然趋势,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地方科技情报工作科学管理的宗旨和任务。特别强调从客观实情出发,去探索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途径,进而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地方科技情报工作科学管理的范围和管理原则,并依此设计了地方科技情报工作科学管理的机制草图以期作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科学研究上重复浪费是不乏其例的,生产技术上的地区差和部门差也是比较大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里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情报不灵。怎样才能解决情报不灵的问题呢?从当前我国的科技情报工作发展趋势来看,正在从实现专业化情报网的基础上朝着各地区或同系统的联合,广泛开展情报协作的方向发展。近两三年来,已经相继出现了: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科技情报协作网,华东地区市级24个科技情报协作网,东北地区市级31个科技情报协作网,南方省级15个情报协作网,南方地区市级8个科技情报协作  相似文献   

13.
改革的依据目前我国的科技情报工作,从方针政策,机构体制,地位和作用,工作的内容和职责,情报队伍的构成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等等,均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地阻碍了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的弊端: 1.科技情报工作在我国尚未当作国策来对待,因而未能确立其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和科学劳动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以大数据环境为背景,分析了我国科技情报资源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并从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资金投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健全科技情报资源保障体系的对策,以期为科技情报人员在数字时代开展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提供创新思路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专论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动向科技情报工作的产生和发展周智佑王松益2。12。22情报体系问题关于健全我国科技情报体系的问题控制论与情报工作体系问题建立我国科技文献检索体系的探讨论我国科技出版物的分类体系建立五机系统科技情报机构体系的探讨情报系统的任务及特点国家情报系统的发展刘东升、杨沛霆 何吉成 曾仕任 王仲东 郑胜仕 严怡民编译 林锦编译1。54。212。93。91。113。612。50情报·情报学情报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情报学和情报学研究狭义情报学与广义情报学情报的多学科性特点初探论情报流及其控制情报与情报嫡再谈对情报…  相似文献   

16.
外文科技情报工作是整个情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深入开展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及时掌握国外科技发展新动向,有针对性地、及时准确地提供国外科技情报,介绍国外先进技术与科研成果,已成为我国广大外文科技情报工作者的一项首要任务。然而,怎样从科研所的实际出发,根据外文情报工作的特点,积极有效地开展外文情报工作,使其更好地为科研和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之所以落后,除了社会因素与经济结构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情报工作落后。科技情报工作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手段,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把这项工作称之为“解决问题的钥匙”,“通向未来的桥梁”,足见其地位的重要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科技情报工作的迅速发展。近一、二十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情报——计算机——现代  相似文献   

18.
科技情报工作,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推进,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但是,从全国范围看,科技情报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总的说来,大都处于初建状态,有些工厂局面尚待打开,尤其是中小型工厂,科技情报工作实际还未提上领导的议事日程,不论是工厂情报部门的规模、人员、设备和工作开  相似文献   

19.
1 历史与发展 1956年,我国国家级情报机构——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成立。同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建立“专利文献室”。这标志着我国专利情报的研究的开始。经过几年的准备,在进入60年代后,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专利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专利组和化工部情报所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科技情报工作的供求关系与内外关系都在发生变化,为适应改革新形势的需要,科技情报工作首先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改革:一是要坚持科技情报工作为林业发展服务的方向,提供针对性更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速度更快的情报信息;二是破除“大锅饭”“铁饭碗”的“公”办思想,以充分发挥科技情报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