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酵母菌富集微量元素铁、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酵母细胞能够将无机态微量元素铁、锌转化成为有机态的微量元素。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22株酵母菌菌株中筛选2株能同时富集高含量铁、锌的酵母菌,对其铁、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铁、锌含量分别达到6-8mg/g和4-5mg/g,适宜的铁盐、锌盐为硫酸盐,其添加的离子浓度为60-120mg/kg。  相似文献   

2.
青霉菌对桃树铅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青霉菌对植物吸收重金属元素铅的影响,把从土壤里分离到的具有铅富集能力的青霉菌(Penicillium Inordinate Arenicolasp.)接种到铅污染不同程度的土壤里,采用盆栽的方法观察这个菌株对毛桃(Prunuspersica L.Batsch)和大久保桃(Prunuspersica L.Batschcv.Okubao)铅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1)在接种青霉菌的土壤里生长的毛桃和大久保桃的根、茎、叶中铅累积量均比未接种青霉菌的低,茎叶中铅的分配率比未接种青霉菌的低;(2)接种青霉菌相对增加桃苗株高、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叶片的细胞膜透性;随着土壤中铅胁迫强度的增加,接种青霉菌对增加桃树株高及改善叶片生理特性的效应递减;(3)两个桃树品种的上述生理性状受铅胁迫的影响及青霉菌的缓解效应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铅锌矿区周边土壤镉、铅和砷形态分布对水稻重金属影响,为当地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广西某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和水稻根、茎、叶、籽粒等样品,分析土壤镉、铅和砷的全量和形态分布水稻重金属含量,通过单因素污染指数方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通过富集系数评价水稻根、茎、叶、糙米对土壤重金属富集能力。【结果】水稻田土壤镉、铅和砷污染严重,土壤镉含量变化为0.42~2.68 mg/kg,平均值为1.52 mg/kg;铅含量变化为118~1180 mg/kg,平均值为472.59 mg/kg;砷含量为11.6~351.0 mg/kg,平均值为109.81 mg/kg。其中土壤镉主要以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土壤铅以铁锰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为主;土壤砷以残余晶格态为主。土壤重金属的主要富集水稻根部位,其中水稻根富集土壤镉系数均大于1、富集铅系数介于0.38~3.53、富集砷系数均小于1,糙米镉和铅含量超标,砷未超标。【结论】铅锌矿区的周边土壤镉、铅、砷含量严重超标;水稻田土壤镉对农作物有一定风险;铅对农作物铅超标存在潜在危害;土壤砷主要残余晶格态为主;水稻籽粒镉全部超标、铅部分超标、砷不超标。  相似文献   

4.
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和β-环糊精(BCD)具有增溶土壤铅离子的潜力。试验中土壤铅污染浓度设置为600、1 200 mg/kg,螯合剂浓度为土壤铅浓度的0.5、1.0倍,通过与EDTA增溶效果作比较,分析HPCD和BCD对土壤铅离子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加入3种螯合剂,土壤有效态铅离子浓度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增溶作用符合HPCDEDTABCDCK,且HPCD与EDTA间无显著差异,而BCD与EDTA存在显著差异,表明HPCD对土壤铅离子的增溶作用与EDTA接近,高于BCD;当土壤污染浓度一定时,随着螯合剂浓度提高,土壤有效态铅离子浓度增加;同时螯合剂浓度一定时,随着土壤铅污染浓度的提高,可溶态铅离子浓度增加,说明螯合剂浓度和土壤铅污染浓度是影响螯合剂增溶效果的因素;HPCD和BCD均对土壤铅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且HPCD具有替代EDTA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对土壤中Pb Cd的溶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铅锌尾矿上筛选到一株对铅、镉有极强耐受力的真菌(白腐菌),研究了与土壤共培养条件下该真菌促进土壤中铅、镉向可溶态转化的效应。结果表明,培养24 ̄72h,土壤中可溶态铅和可溶态镉一直增加,从第72 ̄96h可溶态铅急剧上升,相反,培养72h以后可溶态镉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铅镉胁迫下苹果酸、草酸对刺槐生长与离子富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刺槐植株为研究对象,在600mg/kg铅、20mg/kg镉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苹果酸、草酸,测定刺槐生长量、铅镉含量和离子转移特性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苹果酸和草酸对铅镉胁迫下刺槐植株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两者促进刺槐根部的铅、镉离子富集,但降低了铅、镉离子的转运率,其中8.0mmol/kg草酸的铅富集促进效益最显著。因此,8.0mmol/kg草酸可作为一种外源调控手段应用于刺槐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从铅锌尾矿上筛选到一株对铅、镉有极强耐受力的真菌(白腐菌),研究了与土壤共培养条件下该真菌促进土壤中铅、镉向可溶态转化的效应。结果表明,培养24 ̄72h,土壤中可溶态铅和可溶态镉一直增加,从第72 ̄96h可溶态铅急剧上升,相反,培养72h以后可溶态镉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8.
菖蒲对5种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菖蒲对土壤中锌、铅、铬、镉、铜5种重金属的胁迫反应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菖蒲生物量和株高会有明显变化,当土壤中铬处理浓度超过700 mg/kg和铜处理浓度超过500 mg/kg时,菖蒲死亡;5种重金属在菖蒲体内地下部分含量均明显大于地上部分,菖蒲对5种重金属有非常强的滞留效应;重金属处理浓度为1 000 mg/kg时,菖蒲对锌富集量最大,达到18 142.5 mg/kg,其中地上部分为3 973.33 mg/kg,地下部分为14 169.17 mg/kg。  相似文献   

9.
采用以Ca_3(PO_4)_2作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固体培养基对实验室保存的青霉菌株进行解磷作用初筛,并以Ca_3(PO_4)_2作为磷源的液体培养基对初筛菌株的解磷能力进行定量测定分析,然后对筛选出的高效解磷青霉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初筛青霉菌株中QM-10解磷能力最强,随着培养时间增加,液体培养基中可溶性磷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并趋于稳定,振荡培养96 h后,培养液可溶性磷含量最高,为1 386.93 mg/L;培养过程中pH值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对应最小pH值为2.09。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QM-10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相似文献   

10.
为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耐铅微生物,为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提供参考,用Pb~(2+)浓度梯度筛选培养法得到耐铅菌株,16S rRNA测序以及系统发育树初步鉴定菌株。在不同温度、盐浓度、pH梯度下研究耐铅菌株的耐受性。多个Pb~(2+)浓度探究菌株在不同Pb~(2+)浓度下的吸附性。结果表明,通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得到一株能够耐铅离子浓度在1 200 mg·L~(-1)的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P15属于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该菌株在铅离子浓度为200 mg·L~(-1)下的去除铅离子能力最强,达到80%。经过测定菌株P15的各项生理指标表明,菌株适宜的环境条件分别为温度30℃,pH6,盐浓度0.005 mg·L~(-1)。该铅耐受性菌株P15在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土壤铅含量污染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市8个区县160个表层土壤样品进行铅(Pb)含量分析,探讨土壤Pb含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对各区县表层土壤Pb污染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样品的Pb浓度几何平均值为37.30mg/kg,显著高于重庆市土壤Pb背景值(22.20mg/kg),表现出一定的积累趋势。pH值是影响土壤全Pb含量的重要因素,当pH≤6.5和pH≥7.5时,随着pH值的增大,土壤全Pb含量增加;而6.5〈pH〈7.5时,随着pH值的增大,土壤全Pb含量减少。在供试样品有机质含量范围内,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全Pb含量呈线性增加。总体上看,重庆市8个区县表层土壤Pb污染为轻度至中度,其中秀山县Pb污染最严重,达到中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蕹菜对土壤中重金属类环境激素Pb、Cd的吸收效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开展蔬菜重金属污染治理、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蔬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中Pb(≤2000 mg/kg)、Cd(≤10.0 mg/kg)对蕹菜株高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但在最高浓度处理下(Pb 4000 mg/kg,Cd 50.0 mg/kg),蕹菜株高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土壤中Pb、Cd导致蕹菜地上部减产的最大降幅分别为76.3%和65.8%;随着Pb、Cd投放浓度的增加,蕹菜植株各部位的Pb、Cd含量均呈递增趋势,但地上部对Pb的积累比对Cd的积累弱;蕹菜中Pb、Cd积累量与土壤中Pb、Cd含量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将蚯蚓放入不同浓度(0、100、300、500、1000mg/kg)铅污染的土壤中,研究蚯蚓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结果]当土壤铅浓度为0~300mg/kg时,加入蚯蚓提高了土壤的pH值。当铅浓度为500mg/kg时,加入蚯蚓降低土壤pH值,有利于植物吸收富集铅。当铅浓度为0、100、300、500mg/kg时,加入蚯蚓能提高土壤CEC,其增幅在无污染土壤中最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加入蚯蚓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铅浓度为1000mg/kg时,加入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结论]在铅浓度为0~1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减少作物对铅的吸收,增加作物的产量;在铅浓度为5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提高植物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丛枝菌根真菌对Cu、Pb处理下旱稻氧化胁迫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Cu、Pb处理下旱稻氧化胁迫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以旱稻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土壤Cu浓度(0、100、200 mg/kg)、Pb浓度(0、300、600 mg/kg)处理下旱稻地上部分生理抗性影响。[结果]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处理抑制100 mg/kg Cu、300 mg/kg Pb处理下POD、CAT以及SOD活性,但是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200 mg/kg Cu处理下,接种处理抑制SOD活性却提高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600 mg/kg Pb处理接种处理下SOD、POD活性与未接种处理无显著区别,但是显著抑制CAT活性以及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以上结果说明,在不同的Cu、Pb浓度处理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旱稻体内的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影响不同,因而对于重金属引起的旱稻地上部分氧化胁迫的影响程度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玉米收获后以10 cm×10 cm网格采取1.0 m×1.0 m范围内0~20 cm土样,测定Olsen-P含量、DTPA提取态和全量Cu、Mn、Pb和Zn,并研究磷与重金属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Olsen-P的变化范围为3.3~38.5 mg/kg,平均值为9.6 mg/kg,变异系数为49.87%;Olsen-P在采样区的南北边缘含量较高,空间变异是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Olsen-P与DTPA态Cu和Pb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DTPA态Mn和Zn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全量Mn、Pb和Zn与Olsen-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结果说明,玉米生长期间追施水溶性磷肥导致土壤Olsen-P的空间变异发生变化,磷肥施用导致部分Cu和Pb有效性下降、全Mn、全Pb和全Zn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6.
杜连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108-3109
[目的]丰富果树铅胁迫的理论研究,为果树铅污染的预测预报、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去离子水为对照,研究500、1000、2000mg/k(g以Pb2+计)的铅胁迫对八楞海棠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八楞海棠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500mg/kg的铅胁迫下达到最高值,2000mg/kg的铅胁迫使其活性降至对照的81%。铅胁迫对八楞海棠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不大。八楞海棠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铅胁迫时间的延长和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下降,500、1000、2000mg/kg铅胁迫21d时,其含量分别降至对照的83.2%、75.6%和67.9%。[结论]高浓度的铅胁迫使八楞海棠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吴涛  伍钧  许杰  吴兴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79-3980
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Cu、Pb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累积Cu和Pb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中Cu、Pb累积量随土壤中Cu和Pb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鱼腥草各部位对Cu的累积量为:地下茎>地上茎>叶,Pb的累积量为:地上茎>地下茎>叶.表明鱼腥草体内对Pb和Cu具有不同的转运机制.土壤中少量的Pb对鱼腥草累积Cu具有促进作用,当Pb添加量达到2 000mg/kg时又抑制鱼腥草累积Cu,Cu对鱼腥草累积Pb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北京东三岔矿区农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进行调查,并筛选出6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结果表明:该矿区农田土壤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镉和铅,微生物种群受到明显抑制,矿区土样pH(6.78±0.78),有机质含量(0.83±0.06)%,非金属营养元素、土壤微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菌株J3于30℃摇床培养5 d后的发酵液排油直径达(5.4±0.58)cm,对总Pb含量为400,800和1 200 mg/kg的土样处理48 h后,有效态Pb含量分别提高了44.12,145.04和179.76 mg/kg,显著高于CTAB和对照处理。经薄层层析,判断发酵液含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经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J3为Serratiasp.。  相似文献   

19.
银中杨各部位对Cd、Zn、Pb的富集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探明银中杨各部位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特性。方法本研究通过用3种不同含量的镉(Cd,0.5、1.5、2.5 mg/kg)、锌(Zn,300、500、700 mg/kg)或铅(Pb,300、500、700 mg/kg)分别处理盆栽一年生银中杨的土壤,分析银中杨根、茎、叶对Cd、Zn和Pb的富集量和富集系数。结果银中杨根、茎、叶对Cd、Zn和Pb的富集量均与土壤中相应的重金属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 < 0.01)。高含量Cd处理下的根、茎、叶对Cd的富集系数均不同程度的低于低含量处理;高含量Zn处理下叶对Zn的富集系数和高含量Pb处理下叶对Pb的富集系数也均不同程度的低于低含量处理,但根、茎对Zn的富集系数对Zn的处理含量不敏感,而根、茎对Pb的富集系数却对Pb的处理含量呈依赖性。银中杨各部位之间对Cd的富集量未表现出任何规律,但对Cd的富集系数,在低含量下一致,在高含量下根显著低于茎和叶(P < 0.05)。Zn低含量处理下的叶、根、茎和高含量处理下的根、叶、茎对Zn的富集量和富集系数均依次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b各含量处理均使根对Pb的富集量和富集系数显著高于茎和叶(P < 0.05)。结论说明土壤中的Cd、Zn和Pb含量影响银中杨对其的富集,且呈根茎叶特异性。银中杨各部位对Cd的富集情况表现为茎和叶的富集阈限高于根部;对Zn的富集情况在低含量时表现为叶>根>茎,在中、高含量时表现为根>叶>茎;对Pb的富集主要集中在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