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核桃芽接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芽接是培育优质苗木,促进生产发展,实现良种品种化的基本手段之一,生产上常采用方块形芽接法,此方法嫁接成活率较高,而且嫁接后接穗发育良好,但是接前准备和接后管理工作不当,不但会使嫁接成活率降低,而且还会影响接穗正常生长。因此在田间实际操作中除了掌握正确的芽接技术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核桃嵌芽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核桃嵌芽接成活的有关因子,如接穗保存方法、嫁接时间、接后剪砧时间、土壤水分多少等。分析讨论了嵌芽接法的优、缺点,为核桃良种苗木的繁殖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鄂西地区核桃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3 a的研究探索,较好地解决了鄂西地区冬季气温低、生长期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核桃嫁接成活率低的问题.在核桃室外枝接技术上,采用核桃嵌合接、核桃双嵌接两种枝接新方法之一;把握好"砧木提前掘苗定植或假植防止伤流"、"砧木提前薄膜催芽使形成层活跃和接穗提前剪取低温贮藏使之处于休眠状态"、"嫁接后使用地膜和薄膜使嫁接体有好的愈合环境"影响成活的三大关键技术.在核桃芽接技术上,根据海拔的差异确定芽接时期,再根据芽接时期进行砧木和接穗的培育;嫁接时选择好芽接前后天气状况,用激素配方处理芽接砧木,用方块形芽接方法等芽接系列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实生核桃大树改接良种技术和良种核桃苗木繁育技术,详细介绍了包括采穗圃建立,接穗采集与贮存、嫁接时间掌握和插皮舌接、双舌接、方块形芽接、“工”字形芽接等嫁接方法,提出了开展核桃嫁接工作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核桃单芽腹接技术及其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嫁接方法应用较多的主要有3种,即为:皮下接、方块芽接和单芽腹接。长期以来,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皮下接和方块芽接,虽然有—定的优越性,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皮下接适于嫁接的时间短,接穗用量较多,技术要求高,成活率低;方块芽接取接穗芽的芽心较困难,嫁接时间受限,接芽生长量小,组织成熟度及越冬能力差等。为了弥补这些传统方法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从嫁接工具、芽接时间、砧木与接穗的处理、嫁接方法、接后管理等几方面详细阐述了核桃双刃刀具大方块芽接的技术,从接穗木质化程度、嫁接时间、嫁接时温度及伤流、接穗芽片位置的选择、芽在砧木上的嫁接部位等几方面分析了影响核桃芽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使嫁接成活率明显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 ,柿树嫁接多数沿用春季枝接和“小满”后芽接。这些方法存在嫁接时间短 ,接穗利用率低等问题 ,特别是“小满”芽接时只能取用枝条下部未萌动的 2~ 3个隐芽 ,而且大量采取接穗也有损于母树产量 ,不适宜大量繁殖苗木。为此 ,我们于 1999年采用在生长季节用当年生新梢腋芽进行绿枝芽接。该方法利用接穗经济 ,工效高 ,嫁接时间长 ,也便于补接 ,适于苗木大量繁殖。取得了良好效果。1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园设在本县二庙乡老乡政府大院内和层山镇颜圩子村村后苗圃地 ,地势平坦 ,砂壤土 ,肥力一般 ,有灌溉条件。选用 2年生君迁子作砧木 ,…  相似文献   

8.
以核桃楸1 a生接穗为材料,研究不同芽接时间和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嫁接时间对核桃楸接穗嫁接成活率影响试验中,6月5日嵌芽接成活率最高,为48.67%,其新梢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分别为17.02 cm和6.24 mm,显著高于方块芽接和"T"字形芽接;在不同嫁接方法对接穗成活率影响试验中,5、6月份和7、8月份嵌芽接平均成活率最高,分别为26.00%、31.90%,高于方块芽接和"T"字形芽接。嵌芽接值得推广,最适时间在6月初。  相似文献   

9.
金叶复叶槭生长季节芽接和绿枝嫁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叶复叶槭为槭树科槭树属绿化树种,叶片金黄靓丽,抗寒冷,耐污染,在沈阳地区生长表现优异,是优良的行道树和绿地点缀树种。为探讨金叶复叶槭快速繁育技术,进行了无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T"形芽接成活率最高,绿枝劈接以半木质化新梢为砧木、半木质新梢为接穗的嫁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核桃高接换优是提高低产劣质核桃树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核桃嫁接受气候、接穗质量及砧木生长环境诸因素影响,成活率、保存率、丰产时间都难把握。近年来,我们在核桃“两化”示范村建设高接换优项目中,通过春季枝接、夏季绿枝劈接和芽接技术的结合运用,使核桃嫁接的保存率显著提高,结果期和丰产期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