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樟子松枯梢病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宏  徐志和 《林业科技》2000,25(2):31-31,28
林木病害通常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及其病原的研究长期被置于突出的地位 ,认为病原物的存在是引起林木病害的实质性问题 ,因此 ,多对病原物越冬场所、传播侵染途径及发生发展规律等进行研究 ,防治病害的关键措施也是针对病原物 ,而对如何减轻病害的措施研究较少。实践证明 :一些林木病害的发生往往与异常的气候影响、土地条件较差、某种病原物的存在、品种的抗性差异等诸多因素有关 ,非侵染性病原可以为侵染性病原开辟侵入途径 ,非侵染性病害可以降低林木对侵染性病害的抵抗能力 ;某些林木侵染性病害的防治往往是通过对…  相似文献   

2.
<正> 油茶软腐病是油茶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是丛梗孢目的油茶伞座孢菌(Agaricodochiumcamelliea Liu Wei et Fan)。据研究,病菌的分生孢子座(“蘑菇”菌体)是病害的侵染机制,但该病是由分生孢子座直接侵染的还是先产生分生孢子然后通过孢子萌发再侵染的呢?意见不一致,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对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病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4.
花椒枯梢病是陇南、天水山区花椒枝条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 ,引起大量嫩梢枯死。对该病的危害情况及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特性、侵染循环、防治方法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其病原为一种茎点菌 (Phoma sp.)。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15~ 2 5℃ ,比菌丝体生长适温范围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 ,每年 5月份当气温回升 ,湿润多雨时 ,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散落在破伤、有分泌物的枝条上萌发 ,引起初次侵染。在生长季节可多次再侵染。该病的发生与虫害、气候、栽培管理、品种等多种因素有关 ,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5.
杨树溃疡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概述了国内杨树溃疡病水泡型、大斑型和烂皮型3种主要病害症状,以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为主要病原菌的杨树溃疡病多种病原,具有潜伏侵染特性的侵染循环,以及影响病害流行的温度、土壤条件及杨树品种等因素和以"强化调控生态因素的综合治理IPM技术"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梨黑斑、黑星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斑病是由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病原物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病枝梢、病芽、病果上越冬 ,次年从病组织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 ,靠风雨传播。当孢子萌发后 ,通过梨树皮孔、气孔侵入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 ,引起初次侵染。然后在梨树整个生育期可多次产生新孢子进行侵染危害 ,形成重复侵染。1 病  状梨黑斑病主要危害叶、果实、新梢。嫩叶最易受害 ,初期出现针头大小圆形黑色斑点 ,随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直径为 1cm左右的病斑 ,病斑中心呈灰白色 ,边缘黑褐色 ,病斑多时可相互结合成凹陷的不规则大斑 ,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表面形成黑霉物 ,…  相似文献   

7.
金丝小枣浆烂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多年大量室内和田间试验与调查,研究了金丝小枣浆烂病病原菌仁果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obtuse对金丝小枣各器官和枣果的侵染、孢子萌发、越冬寄主、子实体形成规律和侵染率与降水量关系.结果表明,病原菌于6月上旬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侵染高峰期,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前期侵染呈潜伏侵染状态.金丝小枣树皮、枣头、枣股及落果、落叶、落吊均为病原菌越冬场所,其中以落果为主.枣园周围杨树、榆树、刺槐、苹果、梨树、桃树亦为病原菌越冬寄主并传播病原菌造成危害.病原菌在越冬病枣果上可形成有性和无性繁殖体;当年病枣果形成分生孢子发生再侵染.8月中旬、下旬雨量大,是造成金丝小枣浆烂病大发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8.
巨峰葡萄黑痘病的发生规律与病原物的数量、气候以及植株易感病的生长时期等因素密切相关。菌量多,流行广,发病重;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害流行。文内具体提出了葡萄黑痘病的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肉桂藻斑病是一种在福建省华安县肉桂林中发生十分严重的病害,是由寄生性红锈藻Cephaleuros virescens引起。从3月上旬至10月上旬病原以游动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侵染,以孢子囊在病叶上越冬。该病属于单循环病害。在病原侵染初期分别用1%波尔多液、50%托布津和50%多菌灵做防治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66.2%、45,9%和33.8%。  相似文献   

10.
冬季,林木大都进入落叶休眠或停止生长状态,病原物也多停止侵染,越冬是病原物生活史中较薄弱环节,易于控制和消灭。病原物越冬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生病的植株病原物一旦在植物体内定殖下来,因有寄主组织的保护而安全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的来源。林木一旦感染某些枝干和根部  相似文献   

11.
什么叫病原?     
引起人类、动物和植物发生病害的直接因素叫病原。植物病原按其性质分为两类:1、侵染性病原,如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的种子植物、线虫等生物。这些病原,常称为病原物。由它们侵染而引起的能相互传染的病害为侵染性病害。2、非侵染性病原,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物理或化学因素,如营养条件不良,土壤水分失调,温度过高过低以及空气或土壤中的有毒物质等因素所引起的、相互不能传染的病害为非侵染性病害。  相似文献   

12.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痛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3.
一、病害的越冬场所 1.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带病的种子、苗木、球茎、鳞茎、块根、接穗和其他繁殖材料是病菌、病毒等病原物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原物可附着在这些材料表面或潜伏内部越冬,如:百日菊黑斑病、瓜叶菊病毒病、天竺葵碎锦病等。带病繁殖材料常常成为绿地、花圃的发病中心,生长季节通过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甚至造成流行。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粮食、饲用作物。但玉米的生产常常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玉米病害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在黑龙江省发生的玉米病害主要是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等。丝黑穗病老百姓称之“乌米”,不但穗部长菌瘿,对当年产量造成极大影响,而且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达2年之久,继续危害后茬玉米。 本文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侵染途径、发病条件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 病原与病症 丝黑穗病是担子菌亚门轴黑粉菌属,黑粉为冬孢子。病原菌大部分在土壤中越冬,少量在种子中越冬。冬孢子在自然状态下可以存活2年,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紫皮石斛锈病,2013年10月下旬和2014年8月下旬,分别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紫皮石斛栽培区,对紫皮石斛锈病进行调查,采集标本,根据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紫皮石斛锈病由鸡矢藤鞘锈菌引起,目前仅分布于云南龙陵,病原菌的转主寄主不详。该锈菌的夏孢子阶段,直接侵染紫皮石斛的当年生新叶,病害潜伏期2~3周,发生期为每年的3月至11月,以冬孢子和菌丝在紫皮石斛的病组织中越冬,是翌年的初次侵染病原,该病害有再次侵染。温度在2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易造成病害流行。这是紫皮石斛上的一种新锈病,在国内属于首次被发现。  相似文献   

16.
林木炭疽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引起林木炭疽病的病原真菌分类研究和林木炭疽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种类、传播与侵染方式以及病害的流行与防治等方面研究现状。对于今后林木炭疽病的研究热点也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苹果煤污病的病原Gloeodes pomigena(Schw)Colby及其侵染规律,病害的流行规律和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使用无毒高脂膜(200倍)、纤维素(500倍)加退菌特(800倍)、以及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四种药剂防治煤污病,均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油橄榄孔雀斑病是我省近年发生的一种严重叶部病害。1977—80年际,对此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大面积综合防治、抗病品种集团评比等方面进行了试验。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此病大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杨梅褐斑病发生流行规律与防控技术,在黄山市屯溪区占川杨梅园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月初,病菌借助风、雨水传播,主要侵染杨梅春梢萌发的新叶,该时期为病害侵染的高峰期。7-8月高温干旱,病菌进入潜育期。9-10月病害症状明显,病叶枯死脱落,杨梅春梢的叶片发病较重,夏稍叶片发病较轻。该病害1年发生1次,无再侵染。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杨梅褐斑病害防治措施的效果有所差异,其中定期施肥并清除枯枝落叶+1:2:200的波尔多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对病害的相对防效达到90.71%,防治效果最好。对杨梅褐斑病采用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该病害防治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所谓病害的流行,是指植物侵染性病害,在一个时期内或一个地区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他寄主植物或其产量受到很大的损失。近几年来,红松落针病是在东北地区内普遍流行的一种病害。致病菌主要为大散斑壳(Lophodermium maximum B.Z Heet Yang)。该菌既危害苗圃的红松幼苗,又危害山地红松成、幼林。是继红松孢锈病后又一种主要威胁红松的病害。由于该病先后在东北各地爆发性发生,不仅发生面积大,而且扩散蔓延快,危害严重,给林业生产带来很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