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社会道德和伦理关系会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构成部分词语的补充色彩,形成社会道德对修辞行为的制约作用。这种作用方式主要表现在:社会道德影响修辞主体话语的信息性质、社会道德影响修辞主体对修辞方法的选择和个人道德修养影响交际主体的修辞行为及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修辞方法运用的角度 ,探讨唐诗的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以大量唐诗的实例 ,论述了比喻、映衬、拟人、夸张、炼字、用典、互文、双关、借代等修辞方法的妙用 ,为探讨唐诗语言艺术的精髓 ,学习和鉴赏唐诗 ,提供一种新的视点、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修辞操作在增强文字表现力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主要的修辞操作之一,抑减修辞操作主要通过词性转换和句型转换的手段来实现,在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培养学生的修辞意识、提升学生的修辞美感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已经固定化的词义内容以及人们对词义的掌握共同形成了意义的“围城”,修辞就是“突围”的策略。修辞使词义超越现有的规定性,实现在动态中的超常规变体。修辞与词义发展具有“同构”与“互动”的关系。在言语活动中被重复使用、广泛接受的修辞词义变体可以进入词义发展演变的范畴,从而引发词义的修辞引申。  相似文献   

5.
修辞是语用词义生成的途径之一,两者有共同的思维、心理基础,词义通过修辞手法在语境中获得修辞变体,词义的修辞变体可以在原词义基础上发生临时变化而形成语用词义。修辞联想指以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作为引申理据的语用词义引申方式,包括比喻联想、借代联想、双关联想、反语联想、比拟联系和象征联想等。  相似文献   

6.
颜色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举足轻重,相关的修辞表达更是丰富多彩。本文从摹色、比喻、借代、夸张、反复、通感、象征的修辞角度,对英汉颜色词进行分析比较,以例证的方式说明它们在两种语言中修辞功能的相似性,用以展示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修辞功能及魅力。  相似文献   

7.
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方式是2种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修辞现象。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语言在修辞格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性。认识并了解英汉2种语言修辞格式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英汉语言转换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修辞手法,并在译文中正确使用,从而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和风格。本文对2种语言从声音的锤炼、意义的锤炼、修辞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浅析英汉修辞在翻译应用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矛盾修辞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方式,而文学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修辞来实现的。在文学翻译中能有意识的传达修辞的模糊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关注和重视修辞学研究,强调文学的“言外之意”。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的突出特点是“微言大义”和“尚简用晦”,这和钱钟书重视文学的“言外之意”的修辞观是一致的。钱钟书在长期的修辞理论研究和修辞运用实践中非常重视“春秋笔法”,不仅对“春秋笔法”进行修辞解读,开拓了“春秋笔法”的修辞研究,还把这种笔法大量地运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英汉拟声词具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可达到声情并茂的修辞效果。本文就英汉拟声词在翻译时词义转变、词性转变、语义转变及其它独特的修辞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大量使用同义词,不仅是一个意义表达问题,更是一种语言运作的修辞艺术。它使语义表达更加准确贴切的同时,也使语言变得甜美起来,使之富于张力与传神。其主要体现在达义的精细美、情感的色彩美和语势的气壮美上。  相似文献   

12.
杨树达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在古汉语语法、修辞、训诂、金甲文字和汉书等方面造诣极深,创获很多。出版著作数十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我国国学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受到西方“本质”观影响这个问题.西方“本质”观建基于“理念”、“实体”、“本质”等哲学概念之上,19世纪中晚期随西方列强侵略我国而大量引入、侵入.中国文学史学科正好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受西方哲学思想“本质”观的影响不言而喻.伴随中国文学史著述的大量涌现,西方“本质”观使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愈来愈趋于僵化.受西方影响的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体现出的“本质”观主要包括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怎样突破西方“本质”观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这对建设契合我国文学实际的古代文学叙述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论述中医药古籍文献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医药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先秦文献,从古兰的天然幽香、生长环境、叶片形状、种籽、生育期、自然条件等方面分析古兰的属性,认为先秦文献记载的植物"兰"就是当今兰科中的观赏性植物兰花。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字典是人们查找古汉字、阅读古代文献的重要工具书。探讨了古代字典的分类,按时代发展纵向对比分析了我国古代释义类字典和音韵类字典编纂体例和内容上的继承与革新.并指出了我国古代字典在应用中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但是在目前的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分段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古代汉语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学者对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研究主要包括古代分类法与古代学术思想之间、与中图法之间等关系的研究;对历代目录学家分类思想的研究;古籍分类法的选择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编制新的中国古典文献分类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蕴藏于原始文献典籍的“一手证据”是展开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本文以《鲍氏国策》为例,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共词分析方法为突破口,比较全面地展开了数字人文研究者如何基于来自原始文献的“一手证据”展开系统化的研究。[结果/结论]本研究针对《鲍氏国策》中“一手证据”的提取,从词频统计、停用词的去除、词义模糊词的识别与剔除等方面,展开了基于词语展开分析时若干基础指标的获取过程;进而,本研究以《鲍氏国策》为例,提供了数字人文研究中,应用共词网络可视化、聚类系数、中心度指标、结构洞识别等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与指标,对一手证据展开解析的基本程序。本研究所展开的方法,有助于为完成数字人文“一手证据”的循证范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七略》是我国目录学史上发凡起例之作,是一部体系完备的图书分类目录,它开创了我国目录学史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目录学思想源流,奠定了我国传统目录学基调。《七略》目录学思想中所渗透的编者之史学哲学观及其所运用的文献类别原则、揭示文献方法无不展示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