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天相 《茶业通报》2001,23(2):47-48
当世界进入高科技、高生产力、高度竞争的二十一世纪 ,人类更加关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重视生存环境生活质量 ,追求精神文明文化交流的时候。代表东方文明 ,蕴含和谐精神、道德理念和休闲养生情趣的中华茶文化 ,愈来愈受到世人的欣赏和瞩目。当此之际 ,迎来了陆羽《茶经》问世 1 2 2 0周年 ,令我们分外高兴。诞生于浙江的陆羽《茶经》 ,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茶书 ,人类茶文化元典。它的内容完整地涵括了茶史、茶学、茶文化全部。《茶经》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从不同角度给以高度的评价 ,而笔者以为最根本的意义 ,最重要的价值 ,在于陆羽从我国数千…  相似文献   

2.
丁俊之 《贵州茶叶》2004,32(2):16-16
1200多年前陆羽《茶经》,这个国内外公认的世界第一部茶业专著,流传环宇,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蔡定益 《茶业通报》2016,(3):136-140
《烹茶图集》普遍未被视为独立茶书,而作为喻政《茶集》的附录。其实《烹茶图集》并非《茶集》的附录,而是喻政《茶书》的附录。《烹茶图集》应被视为独立茶书。  相似文献   

4.
朱自振  瞪科 《茶业通报》2000,22(1):46-48
中国古代茶书,也即中国古代茶学或传统茶学专著。我国饮茶、业茶的历史悠远,但茶之形成为学,出现茶的专著,则是迟至唐朝中期陆羽撰写《茶经》一书为始的。这一点,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指出:“季疵始为经三卷”。季疵是陆羽的字,“经”指《茶经》,意“陆羽首先写《茶经》三卷”。这里的“始”是指茶的著作而言的。北宋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讲得更清楚。他说茶之见于史,是魏晋以后的事,而后来大家提到茶叶,都说是源于陆羽,“盖为茶著书,自其始也”;这也即是说,茶之有书,由零星的经验、知识,集中提高上升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是…  相似文献   

5.
《茶业通报》2023,(1):7-7
3月5日,《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第八期,“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穿越千年,带领观众在袅袅的茶香之中品读《茶经》,感悟陆羽“精行俭德”的传奇一生。节目“以茶会友”,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沈冬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雷闻,共同解读《茶经》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华再欣 《茶业通报》2002,24(4):47-48
《红楼梦》是清朝人写清朝人生活的宏篇巨著。作者曹雪芹,是一位才气横溢,见多识广的小说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写成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上层阶层的社会现实和习俗,所涉及的典章制度,穿着衣物和生活习惯等,面面俱到,可圈可点,对研究红学的人们来说,是一部巨著。曹雪芹又深谙茶道,根据统计,在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中,写到茶的地方就有280处之多,不夸张地说在读每回章节中都能闻到茶的清香,尝到茶的甘醇。所以,民间有谚语说:“读了红楼想喝茶”,其真实的描写确不为过。1《红楼梦》出现的茶类,品目繁多…  相似文献   

7.
饮茶与健康     
刘扬武 《茶业通报》2006,28(3):138-138
祖先以百草为药,茶亦居其中。《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几千年来,人们品茶、论茶,从未停止过对饮茶与健康的研究。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心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王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中医认为,茶叶性味甘苦而涩、微寒、无毒,具有清头目,除烦渴、治痢、降火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功能。历代医书先后记载了茶叶有20项,219种药效。在古代就提倡:“以茶散郁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养身体”,把饮茶作为养…  相似文献   

8.
正唐朝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学著作,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茶经》更是将茶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提高到精神文化层面上的第一部著作。比如《茶经·一之源》指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把茶与人的品德修养相联系,将茶的品位提高到精神层面去认识。《茶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这句话如果从精神层面去理解的话,是非常深奥的,只一个时字就藏有很多奥秘。  相似文献   

9.
《茶务佥载》和茶叶科技的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务佥载》是古代茶书中第一部综合性纯技术专著,显示了 我国乃至世界茶业和茶 学近代化与其他事业和学科发展走过的不同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王镇恒 《茶业通报》2003,25(4):188-189
茶圣陆羽,为了搜集名茶,探寻水源,踪迹几乎遍及当时的唐代各地,他是名山无不登,名茶无不来,名水无不饮,名寺无不游,名人无不交,逢茶叙无不到,遇茶农无不问;无年无月不为茶,无时无刻不为水,有茶必知产地,有水必辨泉源,凡有关茶水的事,不厌其详,必写记录,故能著作千秋不朽的《茶经》。他是茶癖、茶癫、茶怪、茶仙、茶圣,被人称为茶的化身,祀为茶神,后人誉为“一代茶圣,功垂万世”。今岁正逢诞辰1270周年。陆羽有两个名,两个字,十多个号,陆羽字鸿渐,又名疾字季疵。他的号有陆子、陆生、陆三、陆三山人、陆处士、陆鸿渐山人、陆文学、陆太祝、竟…  相似文献   

11.
马力 《茶业通报》2013,(1):25-27
2012年11月11日上海大宁国际茶城隆重举行了“上海茶界热烈祝贺王镇恒教授科教事茶60周年暨《王镇恒茶文选集》上海地区首发仪式”。“双庆”活动由上海市茶叶学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上海联络处、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纪念馆、安徽农业大学上海同学会、日本中国茶协会、上海大宁国际茶城等六个单位主办和协办。  相似文献   

12.
唐代确立茶的国饮地位,成就了茶文化独具特色的兴盛局面。陆羽《茶经》问世,开拓了“茶文化”这个新领域、新境界,对唐代茶文化的兴盛和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中国乃至世界,俱受其惠。本文探析了唐代茶文化兴起的基础与保障,茶文化兴盛的成因,及对社会生活、生产、社交文化等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1创作背景:一方好山水,一泡好茶汤。贵州省湄潭县产茶历史悠久,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茶,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的记载。湄潭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示范县,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是贵州茶叶第一县。她风景秀丽,是人间的天堂,她美在群山之巅,美在深水之潭,美在如诗如画的茶海碧波里,美在茶农辛勤劳作的欢声笑语中,美在茶乡姑娘跳跃流动的指尖里。  相似文献   

14.
漫谈茶品质     
何莲 《贵州茶叶》2008,36(1):25-26
人们之所以喜爱茶,因茶品质之高贵也。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矣”。可见茶为嘉木,具有强而有力的药理功能。以茶为饮,最适宜于品行端正俭朴之人。茶性使人修身养性,品茶能静,品茶养德。静可长寿,德可延年。茶导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华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5.
孙曼曼 《茶业通报》2007,29(1):32-33
茶叶生产一般分春夏秋三季,我区夏秋茶产量约占全年生产量的六成左右、产值约为总产值的四成,抓好夏秋茶生产,提高夏秋茶产值及利用率,对农业增收、茶农致富、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为此,黄山区茶业局组织人员对全区夏秋茶生产进行了为期半个月全面调研,现总结报告如下。1黄山区夏秋茶生产现状1.1尖茶产区(以生产太平猴魁为主的产区)1.1.1夏茶采摘比重较小,秋茶不采尖茶产区全年采制重点是春茶的太平猴魁,每亩只采制十几斤。夏茶低档奎尖和尖茶基本不采,太平猴魁生产区的三合村夏茶奎尖每亩低于10kg的就没有人愿意采摘,夏茶采…  相似文献   

16.
王春华 《茶业通报》2007,29(3):143-144
茶与医药保健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三国时代的《广雅》一书中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以米膏处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之,用葱姜芼之,其饮醒酒",对茶叶的产地、制作、用法及功效等都有涉及。到了唐代,陆羽的《茶经》已经把茶和医药保健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了。到了现代,可以说茶的普及,几乎都和保健有关。茶的全球性的消费增长,也带动了医药科研和产品开发的新浪潮。  相似文献   

17.
唐黎标 《贵州茶叶》2009,37(3):27-29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也是研究和了解中国18世纪中叶社会风俗的画卷。《红楼梦》一书中满纸茶香,甚至以茶代酒。这除了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家庭生活、风俗习惯、个人嗜好等有密切关系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影响。因此。不论从文化学的角度,抑或是从茶叶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一下《红楼梦》中的茶文化,都是十分有价值、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8.
19.
茶书《煎茶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该“重视和加强对明清茶书的研究”,是茶史专家朱自振先生在搜集整理明清茶书以后,于《明清茶书综述》一文中发表的观点。目前,已经收录到的茶书,包括了现在还能辑有引文和仅存书目的佚书。其中,唐和五代16种,宋元47种,明清122种。确定属于明代撰写的茶书79种,清代撰写的茶书41种,余下4种为明末清初难以确定朝代的茶书。明清茶书,是传统茶书或传统茶学向近代茶书和近代茶学的产物。其历史发展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是,明清茶书存在一些问题,诸如:1.一书多名,一书几个作者,有的书名作者混乱;2.不著不述,专抄专辑,随便饣豆食丁成书;3.作…  相似文献   

20.
杜起洪 《茶业通报》1996,18(4):37-39
福建发展尖型茶生产的可行性探讨杜起洪(福建省三明市经济作物局365000)尖茶系安徽特产,除久享盛名的太平猴魁外,还有径县提魁、特尖,宁国的黄花云尖等。产区较集中在皖南山区、销区除安徽本省外,在京、宁、沪、津等大都市也有较大的市场,且市场正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