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联茶谜     
茶联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集苏轼诗句 (杭州藕香居茶室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郑板桥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对联)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杭州“茶人之家”联)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杭州“茶人之家”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上海“天然居”茶楼联,本联顺读倒都一样,诚为巧联妙对) 红透夕阳,好趁馀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相似文献   

2.
茶谜集锦     
谜面谜底茶(五言唐诗一句)草木有本心茗(成语一)名列前茅喝早茶(成语一)一品当朝烘制茶叶(《红楼梦》人物一)焙茗鞍钢见闻(茶名一)铁观音一品大红袍(唐诗目一)《试茶》梅放一枝春(茶类一)花茶饮茶结知己(集邮名词一)品相好孙悟空称王(茶名一)猴魁品茗一定康安(茶学名词一)茶单宁大家听潮品香茗(茶叶名一)普洱茶一盏香茗值千金(名著一)《茶花女》一枝春花人俱往(用具一)茶具人间草木知多少(用具一)茶几工夫茶尽是工夫(五言唐诗一句)草木有本心冰山上月色朦胧(台湾茶名一)冻顶乌龙龙井渡头细盘缠(茶馆业名词一)茶水费旧居开业卖香茗(茶馆名一)…  相似文献   

3.
谜中茶趣     
用故事形式作谜面的茶谜,由于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加之巧构悬念,令人倍加喜爱。这类茶故事之谜多产生于古人品茗清谈中,在星罗棋布的茶馆中不胫而走。相传,古代江南一座寺庙,住着一位嗜茶如命的和尚,和寺外一个食杂店老板是谜友,平常喜好以谜会话。忽一夜,老和尚茶瘾、谜兴齐发,就谴哑巴徒弟穿上木屐、戴着草帽去找店老板取一物。那店老板刚想吹灯就寝,听见敲门,一看小和尚装束,心有灵犀一点通,速取茶叶一包叫他带去。原来,这是一道形  相似文献   

4.
品茗话茶谜     
品茗话茶谜福建东山县常发“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这是民间流传的—道生动有趣的茶谜。闲暇工隙,品茗猜谜,别有一番情趣。茶谜曲折有致,变幻多端,耐人寻味,给人们休闲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趣味。茶谜大致有三类,即文义谜、谜语、故事谜。文义谜谜...  相似文献   

5.
义顺 《农业考古》2012,(5):346-347
谜语和对联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两种短小文学形式。如果将二者巧妙地融为一体,不仅引人深思,而且还能启迪智力。这种融入谜语的对联,用了一种奇特的构思手法,即将谜语组合成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示意完美的对联,人们在欣赏对联之时,还要动脑猜谜语。我们通常把这  相似文献   

6.
三字茶令     
祁东召开各界人士迎春座谈会,中午会餐,企业家一席,酒至半酣,几位老板提议,我们搞企业的人难得聚会畅饮,大家来一点有文人特色的酒会,比如"大发财、发大财、财大发"的三字酒令,以助酒兴如何.  相似文献   

7.
酒有酒令,茶也有茶令。奇特有趣的茶令是我国人民独创出来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令若制得巧妙,往往使茶宴其乐融融,情趣横生。这项我国特有的风流文雅,睿智隽永的文娱游戏,最早流行于江南茶区。早在古代,江南民间就习惯在逢年过节,婚庆喜事宴请宾客时行茶令佐品助兴,烘托气氛,促成宾主、家人在品茶中增添乐趣。《中国风俗辞典》记载:“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执行。  相似文献   

8.
茶铭、茶诗     
明人李卓吾作《茶夹铭》云:“我老无朋,朝夕唯汝。世间清苦,谁能及子?”读而自谓:古人今人,于味同嗜。吾于陶都,得紫沙壶,坐而品茗,淡而不厌,怡性养神,正在此间。故铭之曰:壶中之茶,情同佳人。以茶之色,怡吾之心;以茶之形,悦吾之颜;以茶之味,修吾俭德;以茶之香,助我诗篇。总而言而,壶中香茗,酬朋而博雅,独啜而悟道。吾与茶相伴,乃人生之大味也。一、谢高梅经理赠新茶阳湖新月碧如春,采茶山姑断荤辛。遗余南宅火前茶,借得清苦咏诗文。二、茗秀园试茶茶友相邀茗秀园,花浮汤嫩齐品尝。人间仙境何方觅?春江花月共茶香…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了晋代至宋代中外文献记载的代用茶、混合茶、药茶,并指出这些茶都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江西婺源是绿茶产区,婺源人喝茶,吓煞人也!早晨起床,万事皆空,唯有煮水泡茶是头等需要。大把茶叶投入杯中,三沸水冲去,叶一半,水一半,盖杯之后,细细揣摩那青花名瓷,双手不断在杯边抚摸,心也净了,情也寂了,待到茶叶入水,品啜几口,认可便开始饮喝。好在喉似三江,肚容四海,嘴皮子又练就不怕烫的本领。冲水三四次,喝到五六程度,似已吞下仙丹甘露,精饱神足八九,于是,一天伊始。鄙人客籍,几十年耳濡目染,够得上茶桶一级。然而与当地诸君相比,自惭形秽,只能列入另册。其实.能列入另册者,亦非寻常之辈。晨起、睡前、饭后、酒余,工作学习会议谈话之间,舞文弄墨搔首搜肠之时,须臾不能离开此物,否则,魂不守舍,昏昏然不所事事。唐、卢仝  相似文献   

11.
(一)香港茶市历史,早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开埠,已有150余年。香港经营的茶叶,以普洱茶为主,乌龙茶次之,花茶(俗称香片)、白茶(主要是寿眉)、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名茶数量不多,海南红碎茶和英德红碎茶叶的高档产品,逐步进入市场。香港经营茶叶的茶商,大致分为三大类,即:进口商,又叫头盘商;批发商,又叫二盘商;另售商。香港以中国人占大多数,普遍喜欢饮茶,本港自销和出口欧州、美国、加拿大、日本及东南亚等国,销量甚大,而且进口量在逐年增加,1993年从国内进口茶叶达24429…  相似文献   

12.
一 自古"茶通六艺","六艺"所指为:"琴,棋,书,画,诗和金石古玩鉴."这里的"琴"代表着音乐,儒家认为修习音乐可培养人的情操,提高人素养,使自己的生命过程更加快乐美好,所以音乐是古代文士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3.
茶史、茶俗与茶叶博物馆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良中国是茶的故乡,这已为世界所公认,但究竟饮茶始于何时?说法不一。《华阳国志·巴志》说,巴蜀地区给周天子的“贡品”中已有茶叶,又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这都是传说。有确切记载的为西汉...  相似文献   

14.
范增平 《农业考古》2004,(4):202-208,215
范增平先生于2001年3月24日应北京大学品茗爱好者联谊社、禅学社邀请,公开向全校师生演讲,下午14时至15时演讲《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晚上19时至21时30分演讲《谈禅、说理、味茶》。本记录稿是晚上演讲部分,由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生包胜勇同学作记录。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称之为“茶寮”、“茶室”、“茶肆”、“茶坊”、“茶屋”、“茶楼”、“茶摊”,以及如今盛名称呼的“茶馆”。称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茶寮”,也可叫“茶室”。一般是指个人专辟的煎茶、品茶,乃至于读书的“斗室”。这种“茶寮”,唐代已有。唐宣宗年间,洛阳有一和尚活到130岁,平时特别爱饮茶.宣宗问何药能如此长寿?僧答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惟嗜茶,凡履处惟茶是求,或遇百碗不以为厌。”(《旧唐书·宣宗本纪》)。宣宗将他留下,住在京城的保寿寺。他日常煎茶、饮茶的小房子,就称之为“茶…  相似文献   

16.
17.
陆羽三谜     
“茶”是物质,“经”是精神。《茶经》是集茶之性、情、种、育、采、制、具、饮等方面之大成的一部光辉巨著,不仅是我国农业领域内茶文化遗产中之瑰宝,而在世界史上也颇具极高权威和身价。作者陆羽,在其一生中,能舍弃个人一切在颠沛流离中敢为天下先,用毕生心血,翔实无误、无遗地撰就这部巨典,难度之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想而知的,这种崇尚首创精神,的确难能可贵。《茶经》一书,不但弘扬了中华茶文化的精髓,而且更为我们现代人探索和发掘茶文化提供了条件,铺平了栈道。陆羽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从来就没有昙花一现过。…  相似文献   

18.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2,(5):266-274
《茶经》、《大观茶论》和《茶疏》分别为唐代陆羽、北宋赵佶和明朝许次纾所著,这三大茶书对我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开创、传承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茶经》——世界最早的茶书《茶经》由陆羽于公元780年完成著述,是中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为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分别为:一之源,谈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的  相似文献   

19.
肯尼亚是世界第二大红茶生产和出口大国,茶产业发展仅百年历史,为什么肯尼亚在短短一个世纪中迅速崛起.本文从肯尼亚茶产业的生产、加工、消费和贸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从中得到启示,并为中国茶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陈郁秀 《农业考古》2002,(4):276-276
饮茶在台湾发展出固著于地方性格的文化传统 ,从常民的文化习性穿透至精致的饮食艺术 ,茶 ,就如同池宗宪先生所说 ,“就像呼吸一样 ,自然地是一种平凡轻松的事”。喝茶总让我们从忙碌的时间里 ,偷出清香 ,柔嫩的生活品味。茶香飘荡在台湾的街巷历史由来已久 ,“茶、糖、樟脑”是清朝时代台湾经济产业的三大出口农产品 ,而茶尤为首宗 ,不仅台湾的好山好水适于茶叶的生长 ,更因为细心的照料而有台湾特有的茶种 ,优名远播。池宗宪先生所著《台湾茶街》 ,从历史的漫游 ,带领着我们跟随茶的旅行 ,如何飘洋过海一路的漂流 ,落土在台湾生根发芽 ,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