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是将从野大豆盐碱胁迫基因表达谱中筛选得到的GsGST13 基因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改造的高甲硫氨酸蛋白基因SCMRP 构建成双价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农菁1号苜蓿,获得超量表达的转基因苜蓿,并对其中2个转基因苜蓿株系进行耐盐性分析及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苜蓿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表现为随着盐浓度的升高,野生型苜蓿盐害不断加重,生长发育受抑制,叶片逐渐变黄、卷曲、萎蔫,而转基因苜蓿只受到轻微影响,仍能正常生长。转基因株系的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株系(P<0.05),而株高,鲜重,GST 活性和SOD 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P <0.05,P <0.01);同时株系G16和G50的含硫氨基酸含量分别比野生型植株提高了0.57% 和0.52%。说明超量表达GsGST13 /SCMRP 基因增强了苜蓿的耐盐性,并提高了含硫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温度对不同秋眠型苜蓿(Medicago sativa)光敏色素表达量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3个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设计5个不同的温度梯度(6,12,18,24和30℃)处理35d,测定叶片中光敏色素和植物激素的含量,分析温度与苜蓿秋眠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半秋眠、非秋眠型苜蓿相比,秋眠型苜蓿Norseman(FD1)叶片中的PHYA表达量低,且有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的趋势;非秋眠品种CUF101(FD9)在低温(6℃)和较高温度(24和30℃)时PHYA表达量较低,12和18℃时含量较高;Dupuils(FD5)在各个温度条件下变化不大。温度对苜蓿品种Dupuils(FD5)和CUF101(FD9)中PHYB含量无规律性影响,但Norseman(FD1)从低温到高温的PHYB表达量呈明显的递减趋势,低温有利于PHYB基因的表达。在适合于苜蓿生长的温度条件下,叶片中GA3,ZR和IAA含量较高,低温(6℃)和高温(30℃)时上述生长激素含量下降。因此,苜蓿的秋眠性受温度影响,PHYA和PHYB对苜蓿的秋眠有调控作用,低温和高温不利于生长激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利用In-Fusion技术将酶切位点不匹配、目的基因内部含载体酶切位点的CRY  ⅢA 基因和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相连接,分别成功构建了组成型启动子CaMV35S和马铃薯茎叶特异表达启动子ST-LS1驱动的CRY  ⅢA 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冻融法将2个重组质粒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转化马铃薯栽培品种陇薯3号和甘农薯2号获得了转化植株,经卡那霉素筛选和PCR 测,共有10株阳性植株CRY  ⅢA 基因成功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经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表明,CRY  ⅢA 基因在CaMV35S驱动的CRY  ⅢA 转基因植株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在叶中表达量较高,茎和根次之;在马铃薯茎叶特异表达启动子ST-LS1驱动的CRY  ⅢA 转基因植株中,在根中未见表达,仅在茎、叶中表达,且在叶中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短日照是导致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秋眠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也可能是苜蓿生长的一种逆境。本文研究了光周期对不同秋眠型苜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的影响,以及两种抗氧化物酶活性与苜蓿秋眠性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秋眠性的生理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无论是秋眠型苜蓿Vernal,半秋眠型苜蓿CW502,还是非秋眠型苜蓿CUF101,其叶片中SOD和POD的活性均呈现出8h光照最高,12h次之,16h最低的趋势,暗示SOD、POD的活性与长日照苜蓿的光周期有关,短日照可提高SOD、POD的活性;在同一光周期下,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之间并未在SOD活性上表现出规律性,而POD活性则有随着秋眠性增强而增强的趋势;在同一苜蓿品种中POD活性多随生长期延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秋眠型苜蓿(Medicago sativa)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3个不同秋眠型苜蓿品种为材料,设计3个不同的CO_2浓度梯度(700、550μmol·mol~(-1)和正常大气CO_2浓度350μmol·mol~(-1)),对苜蓿的4个生育期进行处理,测定各期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CO_2浓度越高叶片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越高,脱落酸(ABA)含量越低。整个生育期内高CO_2浓度处理有利于提高苜蓿的IAA/ABA和GA3/ABA的比值,解除休眠,保持生长。初花期和盛花期时,高CO_2浓度处理对苜蓿的内源激素有显著影响(P0.05)。高CO_2浓度处理对半秋眠苜蓿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其次为非秋眠型苜蓿,此外,高CO_2浓度处理能减弱秋眠型苜蓿的秋眠性,延长其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6.
光周期对秋眠型苜蓿Vernal SOD、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6h(long day,LD)、12h(middle day,MD)8h(short day,SD)三个不同的光照时间对秋眠型苜蓿Vernal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苜蓿秋眠性的生理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秋眠型苜蓿Vernal SOD和POD的活性呈现8 h光照处理最高,12h次之,16h最低的趋势;同一光周期条件下,SOD、POD的活性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提示SOD、POD的活性与苜蓿的光周期有关,短日照可提高SOD、P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6h(long day,LD)、12h(middle day,MD)和8h(short day,SD)三个不同的光照时间对秋眠型苜蓿Vernal超氧化物歧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苜蓿秋眠性的生理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秋眠型苜蓿Vernal SOD和POD的活性呈现8h光照处理最高,12h次之,16h最低的趋势;同一光周期条件下,SOD、POD的活性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提示SOD、POD的活性与苜蓿的光周期有关,短日照可提高SOD、P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猪Lbx1和Lbx2基因的甲基化模式,本研究采用亚硫酸盐测序技术,在猪背最长肌中分析Lbx1和Lbx2基因启动子和外显子1的甲基化状态。结果发现,Lbx1基因的甲基化差异区在外显子1处的CpG岛内;Lbx2基因的甲基化差异区在CpG岛外的启动子区。Lbx1基因CpG岛内的高密度甲基化可能参与下调该基因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9.
10.
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检测方法,试验据GenBank中PED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M基因的内、外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PEDV的巢式RT-PCR方法。结果显示,单一使用外引物或内引物进行常规RT-PCR时检测限量均为50 pg PEDV RNA模板,而使用巢式RT-PCR可检测到50 fg PEDV RNA模板。使用该方法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猪瘟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巢式RT-PCR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好,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样本中微量PEDV核酸。  相似文献   

11.
光周期对紫花苜蓿SOD、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8,12和16h不同的光照时间对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Vernal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Vernal的SOD和POD的活性呈现出8h光照最高,12h次之,16h最低的趋势;同一光周期条件下,SOD、POD的活性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升高,说明SOD、POD的活性与光周期有关,短日照可提高SOD、POD的活性,增强其抗逆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相连克隆分株在差异光周期下内源激素的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在相反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植物内源激素在生物节律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野牛草内源激素IAA、GA、ABA及ZR含量在一天内呈现节律性变化规律,同时,在差异光周期下,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叶片的内源激素水平趋向于同步化,并且倾向于内源生物节律较强的分株。其中,差异光周期处理1周后,在全光照条件下,野牛草克隆分株在断开状态时,叶片中IAA、GA、ABA及ZR含量在24h内基本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而野牛草克隆分株叶片中IAA、GA、ABA及ZR含量在24h内的变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不同休眠玉米种子内源激素的含量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奇  冷亦峰  夏超  周树峰  兰海 《草业学报》2015,24(12):213-219
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个不同休眠性的玉米自交系鲜种子内源激素ZT、GA3、IAA和AB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分析了各种激素及其相互作用对玉米种子休眠的影响,为阐明玉米种子休眠机理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ZT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与种子休眠性呈负相关性,具有对种子萌发抑制物的拮抗作用;GA3具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功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必需的;IAA与休眠不具有相关性;ABA具有拮抗GA3的作用,诱导种子休眠,抑制萌发。种子的休眠是几种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种子休眠程度与种子内起促进作用和起抑制作用的激素之间的比例密切相关。强休眠特性玉米自交系具有以下特征:ZT和GA3含量低,ABA含量高,ZT/ABA值与GA3/ABA值较小,各激素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处理方法对自然晒制苜蓿干草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秋播的第4茬苜蓿Medicago sativa草,采用2种晒制地(泥地和水泥地) 4种物理处理(对照、压扁、切短、切短 压扁)、4种化学处理(对照、2%、2.5%和3%的干燥剂)的有重复设计,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自然晒制苜蓿干草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晒制干草时,牧草水分的减少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晒制初期5 h的牧草失重率平均占全期(15 h)失重率的80%左右;水泥地晒制干草,牧草15 h的失重率77.85%,比泥地高4.03%(P<0.01);压扁 切短和切短组的牧草失重率分别高于对照组2.32%(P<0.01)和1.72%(P<0.05);不同浓度干燥剂处理的牧草失重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泥地,4.87%~6.81%;水泥地,2.94%~3.45%)。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量对紫花苜蓿产量影响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国利 《草业科学》2009,26(10):181-181
为了查明景泰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育期灌溉量与产草量的关系,探索既能使紫花苜蓿高产,又能节约用水的灌溉模式,对不同灌溉条件下紫花苜蓿的鲜草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确定出最适宜的灌溉量。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生长期,在2040 cm土层内,土壤水分含量达到30%左右时,紫花苜蓿均能良好生长,鲜草产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长,增产幅度也逐渐增大;但当灌溉总量达到5 400 m3/hm2时,灌溉量增加对苜蓿增产幅度影响不明显,灌溉总量4 800 m3/hm2左右时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60Co-γ射线、紫外线、零磁空间和EMS诱变处理下苜蓿SP1代叶片细胞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筛选最优诱变处理,选育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苜蓿新品系或品种。以公农1号、Wega7F、WL319HQ、敖汉4个苜蓿品种试验材料,设置60Co-γ射线150、300、450 Gy射线强度,紫外线30、60、90 min照射时间,甲基磺酸乙酯(EMS) 0.1%、0.2%、0.4% (v/v) 溶液浓度,零磁空间处理180 d;测定苜蓿叶片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不同诱变处理后4个苜蓿品种叶片厚度均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公农1号EMS 0.4% (v/v)浓度下,叶片厚度最大,为446.16 μm,增厚幅度达到25.86%,同时诱变降低了叶脉突起程度;公农1号60CO-γ辐射和紫外线处理细胞结构疏松度均高于对照,诱变后Wega7F细胞结构紧密度升高;EMS处理下海绵组织厚度均降低;低剂量诱变处理下[150 Gy 60Co-γ,30 min紫外线,0.1% (v/v) EMS],细胞叶绿体出现变形、基粒片层松散、类囊体解体、脂质球增多等现象,高剂量处理[450 Gy 60Co-γ,90 min紫外线,0.4% (v/v) EMS]和零磁空间处理下,叶绿体膜会有部分模糊或解体,基粒片层膨胀或模糊、基粒垛叠程度变化随诱变处理种类增加或降低。4种苜蓿品种的叶片厚度诱变后叶片厚度均增加。在一定梯度范围内,60CO-γ射线和EMS诱变效率较高,突变体材料丰富,操作简单,适宜诱变育种的实际操作;150 Gy, 60Co-γ射线、60 min紫外线、0.4%浓度EMS处理为苜蓿正向变异处理,有利于筛选有益诱变突变体。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mosaic?virus,?AMV)和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hite?clover?mosaic?virus,?WCMV)复合侵染的协生作用致病机理,以复合接种AMV+WCMV的本氏烟为处理,分别以单独接种AMV、WCMV、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PBS)的本氏烟为对照,采用DAS-ELISA?(double-antibody?sandwich?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方法检测了接种病毒72?h的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中的病毒含量及72~720?h内水杨酸(salicylic?acid,?SA)、茉莉酸(jasmonic?acid,?JA)、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乙烯(ethylene,?ETH)?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AMV和WCMV接种比例为3:1的植株720?h时的发病症状比单独接种一种病毒(AMV或WCMV)明显,主要症状表现为轻花叶、斑驳花叶、重花叶、明脉、皱缩.检测接种72?h时叶片病毒浓度发现,接种比例3:1的植株中AMV的浓度比单独接种AMV以及AMV和WCMV接种比例为1???1和1???3的处理高,而WCMV的浓度略低于其单独接种WCMV处理,高于AMV和WCMV接种比例为1???1和1???3的处理;接种AMV和WCMV混合液后复合侵染的本氏烟叶片中SA、JA、SLs、BR、ETH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与单独接种AMV、WCMV及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 AMV)和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hite clover mosaic virus, WCMV)复合侵染的协生作用致病机理,以复合接种AMV+WCMV的本氏烟为处理,分别以单独接种AMV、WCMV、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0, PBS)的本氏烟为对照,采用DAS-ELISA (double-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方法检测了接种病毒72 h的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中的病毒含量及72~720 h内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 SLs)、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R)、乙烯(ethylene, ETH)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AMV和WCMV 接种比例为3∶1的植株720 h时的发病症状比单独接种一种病毒(AMV或WCMV)明显,主要症状表现为轻花叶、斑驳花叶、重花叶、明脉、皱缩。检测接种72 h时叶片病毒浓度发现,接种比例3∶1的植株中AMV的浓度比单独接种AMV以及AMV和WCMV接种比例为1 ? 1和1 ? 3的处理高,而WCMV的浓度略低于其单独接种WCMV处理,高于AMV和WCMV接种比例为1 ? 1和1 ? 3的处理;接种AMV和WCMV混合液后复合侵染的本氏烟叶片中SA、JA、SLs、BR、ETH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与单独接种AMV、WCMV及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 < 0.05),其中,AMV和WCMV接种比例为3∶1的混合液可在一定时间段内提高本氏烟叶片中SA (216~504 h)、SLs (216~432 h)、BR (216~504 h)、ETH (288~720 h)含量,降低JA (216~504 h)含量,其SA、SLs、BR、ETH含量分别比单独接种AMV、WCMV和健康植株(CK)提高了36.27%以上,JA含量降低了59.09%多。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贮藏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定殖的影响,将甘农5号紫花苜蓿在结荚期用3种根部接种方法(主根微破损浇灌、根部浇灌、添加苦参碱浇灌)接种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Ensifer meliloti LZgn5f(gn5f)和Ensifer meliloti 12531f(12531f),同时根部浇灌无菌蒸馏水获得的种子,采用信封、信封+布袋、铝箔3种包装材料,分别在25℃、25℃硅胶干燥、-4℃和4℃条件下贮藏6个月后,检测种子内根瘤菌的定殖数量。结果表明:主根微破损接种gn5f获得的种子在-4℃以信封包装贮藏时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25.54cfu/粒)显著高于信封+布袋和铝箔的两种包装材料(P0.05),主根微破损接种12531f获得的种子在-4℃以铝箔包装贮藏时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最高(14.98cfu/粒),但与另外两种包装材料无显著差异(P0.05)。根部浇灌接种gn5f和12531f获得的种子,在25℃干燥贮藏,分别以信封(22.08cfu/粒)和信封+布袋(40.84cfu/粒)包装时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显著高于其贮藏条件(P0.05),添加苦参碱根部浇灌接种gn5f和12531f获得的种子以铝箔为包装材料,分别在-4℃(25.00cfu/粒)和25℃硅胶干燥(18.08cfu/粒)温度下贮藏种子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贮藏条件(P0.05)。接种相同目标根瘤菌获得的种子以25℃硅胶干燥和-4℃贮藏时内根瘤菌数量高于25℃和4℃。  相似文献   

20.
施肥与刈割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省兰州市秦王川地区研究了4个施肥处理(ck、N0P、N1P、N2P)和2个刈割次数处理(3次、4次)对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各茬株高和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肥水平下,甘农3号刈割4次年鲜、干草产量均比刈割3次的高,陇东苜蓿刈割4次年鲜草产量比刈割3次高,但刈割3次年干草产量比刈割4次的高。甘农3号在N2P和刈割4次处理下鲜草和干草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1 611kg/hm2和15 117kg/hm2;陇东苜蓿在N2P和刈割4次处理下鲜草产量达到最高,为39 178kg/hm2,在N2P和3次刈割处理下干草产量达到最高,为11 217kg/hm2。在试验地区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均以N2P处理的株高和干草产量达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