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肃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踏查及实地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甘肃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旨在揭示该生态区野生黄芪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药材储量。结果表明,宕昌县境内7个不同的植被类型,仅南河乡针叶林和阔叶林灌丛发现有野生黄芪居群分布,野生黄芪出现样地占宕昌县总调查样地的10.6%,野生黄芪出现样方占宕昌县调查总样方的0.38%。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分布面积约为2.53km2,药材储量约为19.368 9t。说明宕昌县境内野生黄芪资源极其稀少,分布范围极其狭窄。  相似文献   

2.
甘肃岷县不同海拔栽培当归多糖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甘肃岷县不同海拔区域栽培当归多糖含量进行测定,探索当归多糖含量与栽培区域海拔之间的关系。方法:加热回流提取当归多糖,苯酚-浓硫酸法比色,在490 nm处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对照标准曲线计算样品多糖含量。结果:当归多糖在2 300-2 900 m区域内随海拔升高含量逐渐增高,在海拔2 900-3 100 m区域内随海拔升高含量逐渐下降,其中2 600-2 900 m海拔区域栽培当归样品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海拔区域当归多糖含量。结论:本研究探讨了当归多糖含量随栽培区域海拔的变化规律,对当归最适栽培区域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通过套样方踏查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宕昌县野生湿生扁蕾资源全面调查,旨在揭示其资源现状及蕴藏量,为其动态监测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该县7个生态区,53个样地,265个套方,1060个样方中,发现分布有野生湿生扁蕾居群的生态区有3个,占调查总生态区的42.86%;样地有3个,占调查总样地的5.66%;套方有11个,占调查总套方的4.15%;样方有26个,占调查总样方的2.45%。分布面积约1.27 km2,药材蕴藏量3474.36 kg,经济量2605.77 kg,年允收量912.02 kg。植株性状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2.11~2.86,农艺性状差异大,10个性状变异系数变幅23.08%~61.83%,侧根数变异最大,叶对数变异最小,单株鲜重和干重、花朵数、基部节间长等性状变异程度也均高于平均值。在海拔2234~2699 m范围内,随海拔升高,株高、茎粗、花朵数、单株重均呈增大趋势。湿生扁蕾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综合评价级别系数为0.60,受威胁级别为二级,保护等级为II级。以上说明宕昌县域内野生湿生扁蕾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丰富,但资源分布稀少,分布区域狭窄,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甘肃野生当归与栽培当归的品质。方法:通过电子鼻检测不同当归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并采用主成分(PCA)、判别因子(DFA)进行分析。结果:野生当归与栽培当归气味差异明显。结论:电子鼻技术对当归气味的判别与传统经验鉴别相一致,可以作为中药质量的快速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5.
张伦 《草业科学》1993,10(6):8-11,15
对黑龙江野生燕麦和栽培燕麦的染色体组型观察分析,绘制核型模式图,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野生燕麦与栽培燕麦的六倍体染色体数目皆为2n=6x=42。NO.1、NO.3、NO.6染色体黑龙江野生麦皆为“m”型而栽培燕麦皆为“sm”型之外,蓁的18对染色体尖型皆一一对应一致。黑龙江野生燕麦的核型公式为2n=6x=42=28m(2STA0+14sm,栽培燕麦的核型分析中未发现有随体染色体。另外,黑  相似文献   

6.
甘肃野生羌活资源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对甘肃省境内的兴隆山、渭源、天祝等野生羌活主产地多次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文献,较为系统客观地综合分析了野生羌活资源现状,特别是资源更新和受威胁状况.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野生羌活生境严酷,年生长量极小[1.60 g/(株·年)],自然更新速度极慢(5~8年),随市场需求的增加,采收过量,目前羌活资源已面临严重威胁,必须采取措施对种质资源加以保护,积极开展人工驯化种植.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野生桑树种质资源的特征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类桑树,山西省共有华桑、桑、蒙桑、山桑4个品种。将品种类型定位于桑属分类检索表中,并且介绍了这些桑树的形态特征及集中地理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8.
9.
野生与栽培型沙打旺品质性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兆卿  李聪  苏加楷 《草地学报》2001,9(2):133-136
山西五台山野生沙打旺的消化率,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等品质均优于栽培型沙打旺,叶茎比在营养期低于栽培型,现蕾期后则高于栽培型,现蕾期是营养品质参数出现明显变化的转折点,用野生沙打旺杂杂改良栽培沙打旺的消化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青海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特征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延红 《青海草业》2009,18(2):36-39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在全国具有特殊的区系分类地位和野生物种多样性,且种群、数量都十分丰富。对青海省野生动植物的区域分布特点进行概述,为加强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实现全省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岷县不同茬口对当归苗栽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归传统育苗方式造成严重的荒坡地水土流失。在当归道地产区甘肃省岷县通过定向种植小麦、黄芪、马铃薯和当归培育作物茬口基础上,再行当归育苗,育苗期测定苗栽生长动态,育苗结束测定苗栽质量性状及抗病性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再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旨在揭示作物茬口对当归苗栽生长发育和抗病性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当归育苗的农茬口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各茬口条件下当归出苗数和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均表现显著差异,小麦茬和黄芪茬当归成苗数和地上生长指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根系发达,生长势强,个体质量优异,根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而马铃薯茬和当归重茬苗栽受季节影响较大,随生长期延后当归死苗率提高,易形成老小苗,发病率高达36.7%以上。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黄芪茬(0.7840)>小麦茬(0.7816)>当归重茬(0.4731)>马铃薯茬(0.1656)。马铃薯茬死苗率最高,当归重茬根腐病最为严重,说明岷县正茬黄芪和小麦茬口是适宜当归熟地育苗的优异床土资源。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理环境影响,岷县当归与其他产地当归在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上存在差异,道地药材岷县当归的鉴别方法有性状鉴别、组织鉴别、显微结构鉴别、指纹图谱鉴别和rRNA鉴别等。近年研究表明,当归有效成分在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具有广泛药理作用,为其临床运用提供了依据。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有效成分克服了以往的提取法固有的弱点,从当归提取剩余物提取膳食纤维在理论和现实上的可能性为膳食纤维开辟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当归采用生荒地的传统育苗方式造成生境恶化,熟地连作迎茬使当归栽培成效下降。在当归道地产区甘肃省岷县熟地栽培当归后依次轮作豌豆-黄芪,培育双豆茬口再进行当归育苗。以生荒地育苗为对照,通过测定种苗生理抗逆指标,成药期统计成活率和早期抽薹率,旨在揭示生荒地和双豆作物轮作熟地育成当归苗的抗逆性差异,为探寻适宜当归熟地育苗的轮作茬口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标。结果表明,熟地豌豆-黄芪间茬育成当归苗根系相对电导率、氨基酸泄漏率、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自动氧化速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与生荒地育成苗的差异性不显著。尽管生荒地育成苗的根系氨基酸泄漏率和自氧速率较低,CAT活性较高,早期抽薹率降低5.32%,但双豆间茬熟地育成苗根系相对电导率更低,SOD和POD活性更高,使MDA维持在较低浓度范围,越冬后根病率下降3.33%,病指下降3.06%,移栽后返青势更强,较生荒地苗返青率提高7.52%,成药率提高11.39%。因此,岷县当归道地产区熟地栽培当归后,经豌豆-黄芪双豆科轮作再行当归育苗可有效改善当归苗的生理抗逆性,减轻根际自毒作用,获得优质种苗,育苗期提倡有机栽培,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4.
陈书珍  季绪霞  杨成德  王艳 《草业科学》2017,34(12):2470-2475
2012-2016年对岷县当归(Angelica sinensis)病害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并对褐斑病和细菌性叶斑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岷县当归病害主要为腐烂茎线虫(麻口)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根腐病(Fusarium sp.)、褐斑病(Septoria sp.)、白粉病(Erysiphe heraclei)、灰霉病(Botrytis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dematium)、菌核病(Sclerotinia sp.)、水烂病(Pseudomonas fluorescens)、细菌性油脉病、细菌性斑点病(病原待定)和病毒病(番茄花叶病毒ToMV);80%代森锰锌、10%苯醚甲环唑、70%甲基硫菌灵和46.1%氢氧化铜对当归褐斑病防效较好,分别为64.83%、59.66%、53.84%和51.56%;46.1%氢氧化铜、50%多菌灵和70%甲基硫菌灵对当归细菌性叶病防效较好,分别为74.20%、59.67%和58.07%;该研究结果为当归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岷县当归茎线虫病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1月对甘肃省当归主产区岷县的5个乡镇42块当归田采用随机取样方法进行了系统调查,以了解当归茎线虫病的发生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田间病株率达到25%~79%,病情指数达15.8~68.0,其中,以梅川镇梅川村发病最严重,发病率达79%,病情指数达68.0;在不同土壤深度、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茬口作物根际土壤中均有腐烂茎线虫分布,但群体密度不同。以5.0~10cm土层分布比例较大,每100g达230头;以黑土中病原线虫密度较大,每100g达1 102头,与黄土和沙壤土相比线虫密度差异显著(P0.05);不同茬口作物中以黄芪茬口病原线虫密度较大,每100g达590头,与马铃薯、大豆、小麦茬口相比线虫密度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岷县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通过分析岷县草地资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综合治理鼠害、推行草地承包责任制、加快牧草种子基地建设步伐、发展草产品龙头企业、强化草原管理、加强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岷县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陇东南牧草生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陇东南天水市境内7个气象站1960-2005年逐年、逐月降水、气温及日照时间资料、1980-2005年土壤湿度资料及1985-1987、2002-2004年在陇东、陇中、陇东南3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等4种人工牧草的种植试验资料、天水市畜牧局调查资料,分析牧草的生长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结果显示:陇东南地区最适宜人工牧草播种的时间为早秋的9月,人工牧草枝叶生长最盛时段为分枝-开花期,整株物质累计最盛的时段为结荚-收刈期.在退耕种草的过程中,应根据生产实际结合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降低牧草种植风险,争取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7个甘肃野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种质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是否除稃壳对草地早熟禾发芽和多胚苗频率的影响.结果 显示,不同材料的发芽势、发芽率、二胚率、三胚率以及多胚率在不同温度以及除稃壳后表现均不相同.这表明草地早熟禾的发芽情况和多胚率因材料来源、萌发温度和种子状态的不同而异.综合分析表明,除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甘肃子午岭森林草地野猪种群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2001年冬季野猪种群结构为成年个体占44.44%,亚成体占55.56%; 2003年2月野猪为1 641±138头,其中成年个体占33.33%,亚成体占28.57%,幼体占38.10%;2次种群结构研究结果均表明,这一地区野猪种群呈现生态正增长.子午岭区野猪发情有季节性,大约在每年的秋季(9-10月);年产1胎,每胎4~5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