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呼图壁县优质牧草的种植需求现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呼图壁县引种的10个苜蓿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指标构建分析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苜蓿品种为FY310、骑士和拉迪诺,与参考品种关联度较高,"FY310"各项性状都表现较好,尤其在产量、株高和粗蛋白三项指标上,其综合排名最前,综合生产性能也最好,适宜在呼图壁县大面积推广种植;敖汉、冰弛和标靶与参考品种关联度较小,综合评价排名较低,综合生产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2.
多花黑麦草不同品种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产草量、茎叶比、株高、种子产量、生育期等方面对10个不同品种的多花黑麦草进行了品比,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索了多花黑麦草不同品种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特高、阿伯德、赣选一号多花黑麦草关联度较大,综合性状好,这种方法为多花黑麦草不同品种的比较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德国黑麦草在四川的生长适应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小琴  柯绍英  刘勇 《草业科学》2008,25(10):60-65
连续2年种植29个德国引进黑麦草Lolium spp.品种,以Tetragold和野生黑麦草为对照,综合评比各黑麦草品种的分蘖力、株高、植株鲜质量、抽穗期和成熟期等生长性状,筛选性状优良、在四川具有较强适应性的黑麦草品种。结果表明:Taurus、Barfort、Gemini、Fastyl 4个黑麦草品种表现出优良的综合生长性状,在四川地区适应性强,可用于引进品种推广应用研究;Licarno、Bartissimo、Alamo拔节速度快,抽穗前植株较高,Tosca、Zarastro、Remy分蘖力强,Lolita植株鲜质量产量高,Defo、Prestyl、Pomerol花期迟,生育期、供草期长,可作为选育当家品种的远缘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物候期、生物产量、适应性及形态学特征,评述9个多花黑麦草品种在成都地区种植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9个多花黑麦草品种都可以正常生长发育,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其中引进品种"剑宝"属于晚熟品种,综合性状表现最好,两年年平均干草产量均最高,为12 281 kg/hm2,而且"剑宝"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适合在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2013-2015年,在庆阳南部的宁县引进10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与当地品种陇东苜蓿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及营养成分测定,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三得利、55V48、哥萨克、甘农5号优点突出,其中,55V48、甘农5号、三得利具产量优势,3年平均干草产量分别达15.92、15.35、15.25t·hm~(-2),比对照陇东苜蓿依次增产7.35%、3.51%、2.83%;哥萨克品质优异,蛋白质含量为最高,达到15.21%,茎叶比最低,低于对照17.1%;三得利抗旱性较好,2015年的干草产量达15.11t·hm~(-2),仅次于对照。这4个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对庆阳南部的气候比较适应,可重点示范推广。2)55V12、甘农3号、皇后、甘农4号优点不同,总体性状良好,综合表现与对照陇东苜蓿类似,可针对其优势示范推广。3)甘农1号和新疆大叶优点不明显,稳产性和品质都较差,综合性状一般,应慎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就7个多花黑麦草品种在达州浅丘地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分析各品种物候期、生长速度、产草量及茎叶比等性状。结果表明:长江2号(0. 625cm/d)和川农1号(0. 622cm/d)冬季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具有明显的冬季生长优势。总鲜草产量和总干草产量剑宝最高,长江2号和川农1号表现较好,各品种第3茬鲜草产量为主要产量。茎叶比最高的为长江2号,最低的为杰特。综合分析,剑宝、长江2号和川农1号在生长速度、产量、株高、分蘖数等性状上表现较好,适合在达州浅丘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21个苜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苜蓿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以及不同品种资源的生产特性,应用相关和灰色关联度对国内外21个苜蓿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长速度,株高和鲜干比与干草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6和0.55,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同时灰色关联度较大,分别为0.8360,0.8330和0.7716,故这3个性状与干草产量之间有较大的关联性;单位面积植株数、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与干草产量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且灰色关联度较小,分别为0.5921,0.6267和0.7406,与干草产量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小。通过最优关联度综合评价,甘农5号、金皇后、WL363HQ、WL319HQ和三得利与标准品种的关联度较大,在宁夏灌区生产性能表现较好;而敖汉、草原3号和甘农2号与标准品种的关联度较小,生产性能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8.
李德明  张少平  耿小丽  张榕  刘乾 《草业科学》2018,35(6):1472-1479
为了确定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半干旱地区生产性能的大小和营养价值的高低,在兰州国家区域试验站,连续两年对1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理论综合评价分析了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含水量、无氮浸出物、钙、磷含量8项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苜蓿在不同茬次时株高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年内随着收割茬数的增加,株高和干草产量不断减小,中苜3号、甘农3号、甘农5号、中苜5号和康赛的植株较高,甘农5号、甘农3号和阿迪娜的干草产量较高;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营养品质也存在差异,其中甘农5号、中苜3号最优,甘农3号、中苜5号、康赛次之。从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甘农5号、中苜3号、甘农3号、中苜5号和康赛生产性能优异、营养价值高,综合性状突出,可以作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多花黑麦草在扬州的适应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盆栽方法比较了20个引自日本的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品种在扬州地区生产性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第1茬产量均显著高于第2茬和第3茬的产量(P<0.05),相同品种不同茬次间的产草量差异显著(P<0.05)。Harukaze和Musashi在产量、茎叶比、分蘖数和株高等指标方面较其他品种均有优势,说明这2个品种适宜在扬州地区引种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12个紫花苜蓿品种(系)在山东泰安的生产适应性,为该地区高产优质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试验对株高、茎粗、节数、叶长、叶宽、叶片数、1m枝条数、鲜草产量等8个生产性能性状和粗蛋白、干物质、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5个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以鲜草产量和5个品质性状对12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11.
北大营示范场黑麦草引种与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1998年2-11月在云南省北大营示范场引种的10个黑麦草品种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在高、中、低3种施肥水平下黑麦草的累计产量、月平均产量及其生长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及其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在10个品种中,伯生(Bison Intermdiate)及安巴瑟(Embassy)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黑麦草产量主要受气候、土壤肥力及品种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测草盘高度、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和牧草生长天数等5个因子,可以较好地模拟、评估黑麦草产量的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12.
以"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 florumcv. ‘Tetragold’)和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cens)为材料,利用冬闲田研究其单播和混播的生产性能和种间竞争变化。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均可提高饲草产量,达14125.05~17730.52kg·hm-2,比单播多花黑麦草提高14.08%~43.19%,比单播光叶紫花苕提高54.67%~94.15%。在整个生长利用期,多花黑麦草的生物量在各次刈割中均占主导地位,在混播群落中竞争力一直超过光叶紫花苕,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产草量、生长竞争态势以及群落结构的综合分析证明,二者以50%多花黑麦草+50%光叶紫花苕混播饲草产量最高,组分构成适宜,为最佳混播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four small grain species, oats (Avena sativa), rye (Secalae cereale),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and triticale (Triticum × secalae) were planted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Lolium multiflorum cv Midmar under irrigation. The dry matter (DM) yield of Midmar was also compared to that of four other annual ryegrass cultivars. All species combinations were harvested at either three‐ or six‐week cutting intervals and fertilized with either 200 or 400 kg N/ha.

As a group the pure ryegrasses had a greater yield potential than the small grain‐Midmar group which in turn out‐yielded the small grain group. Increasing cutting interval from three to six weeks had a far stronger positive influence on DM production than that of doubling the amount of nitrogen. Rye was the most successful small grain in being able to fill the winter gap in the fodderflow of Midmar ryegrass.

The small grains on average contributed about 25 % towards the total DM production in the small grain‐Midmar mixtures. Oats, although initially slow, had significantly (P≤0,05) higher yields than any of the small grains and had a longer,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growing season.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玉米(Zea mays)秸秆饲用化的科学性与实效性,采集华北地区规模化推广种植的18个玉米品种秸秆作为研究样本,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范氏纤维分析法等对其营养品质分析评价。并用SPSS软件对玉米秸秆营养品质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研究18个玉米品种秸秆营养品质及其饲用品质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结果表明:18个玉米品种的秸秆营养品质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隆平206漯单6号先玉335先科338滑玉14阳光99登海605浚单29滑玉12浚单26浚单20漯单9号伟科702阳光98蠡玉16郑单958蠡玉35吉祥1号。聚类分析发现,隆平206和吉祥1号各自独为一类;漯单6号、先玉335、先科338、滑玉14聚为一类;阳光99、登海605、浚单29聚为一类;蠡玉16、郑单958、蠡玉35聚为一类;滑玉12、浚单26等6个品种聚为一类。综合分析可知,隆平206、漯单6号、先玉335、先科338和滑玉14等品种秸秆的饲用品质相对较高,若遵从该地区现有的耕作模式和栽培习惯,而又"粮饲兼顾",依据本研究营养品质分析结果,则可优先种植这些品种,以提高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水平,增加农业附产值。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Four pasture legumes and seven grasses were subjected to a range of cutting frequencies during the 1980/81 season. A wide range of responses emerged, judged by both the dry matter and TDN yield responses of the different species. Whereas two cultivars of white clover and Ruanui ryegrass were most productive with frequent harvesting (every 2 to 4 weeks), kikuyu and Sirocco Phalaris responded well to a long interharvest interval (8 to 10 weeks). A number of pasture types, including lucerne, Currie cocksfoot, K31 fescue and Ariki ryegrass produced well at intermediate harvesting frequencies (6‐weekly) while in yet others (Kenland red clover and Seedmaster Phalaris) yield was not materially different over a wide range of cutting intervals in the range 6 to 10 weeks.  相似文献   

16.
昆明地区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云南昆明地区引进的2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株高、生长速度、产草量、茎叶比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四季旺、维多利亚、WL-525HQ 3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株高、生长速度、产草量、茎叶比方面均优于其他23个品种,适宜在云南省北亚热带地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7.
江苏地区禾本科冷季牧草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美国冷季型禾本科牧草品种19个,在苏南(南京)和苏北(徐州)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和杂交黑麦草产量较高,且集中于春季,尤其是四倍体品种鲜草产量最高。多年生黑麦草虽然产量也较高,但在苏南不能安全越夏。苇状羊茅和鸭茅在江苏能较好地越夏。  相似文献   

18.
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4,他引:28  
以来自北美、欧洲、澳洲和我国的84个苜蓿种质为材料,对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5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苜蓿可以保持高的生长速率,刈割后苜蓿表现出不同的再生生长节律。第1次刈割后苜蓿的再生生长表现出先慢后快的生长节律;第2次刈割后苜蓿可以迅速再生,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生长节律。根据生长速度的快慢将不同苜蓿种质的生长能力分为快速生长、普通生长、慢速生长和生长不良4种类型。对苜蓿生产性能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苜蓿全年鲜草产量与第2次刈割时的生长高度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5个入选因子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1.132 0%,其中第1主成分为刈割因子,贡献率为46.389 0%,第2和第3主成分为分枝数因子和高度因子。第1次刈割的鲜草产量对全年的产草量贡献较大,以后2次刈割的产草量对全年产量的贡献逐次减小。  相似文献   

19.
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对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在灰色系统下,对13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兰州的生产性能用株高、再生速度、鲜草产量、分枝数、叶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品种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各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苜蓿品种有L33、新疆大叶、L173、PL55、Algongun等, 而河西、陇东、陇中等品种生产性能较低.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比较分枝数所占的权重>株高>叶量>鲜草产量>再生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