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寒牧区燕麦人工草地的营养物质产量及其光能转化率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杨发林  胡自治 《草地学报》1991,1(1):106-111
本文探讨了高寒牧区燕麦人工草地的营养物质产量动态、热值动态及其光能转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燕麦草地地上部分的净营养物质产量为粗蛋白质89.63克/m2,粗脂肪30.33克/m2,无氮浸出物603.43克/m2,粗纤维331.80克/m2,粗灰分75.26克/m2,钙2.05克/m2 及磷1.35克/m2。以能量表示的燕麦草地全草层的净初级生产力为27229KJ/m2·年,为太阳总辐射的0.654%,其中地上部分为0.548%,地下部分占0.106%;对可见光生理辐射的转化率全草层为1.308%,地上部分为1.098%,地下部分为0.213%;对生长季生理有效辐射转化率全草层为2.083%,地上部分为2.351%,地下部分为0.456%。同时,作者探讨了燕麦草地的适宜刈割期。  相似文献   

2.
甘肃武威红豆草人工草地在3月21日返青。在Ⅰ、不刈割,Ⅱ、盛花期刈割一次和Ⅲ、盛花期刈割两次的三个处理中,处理Ⅰ地上植物量的变化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6月29日,为914.51克/米~2有机物质;处理Ⅱ再生草地上植物量的变化呈双峰曲线,蜂值分别出现在8月7日和10月6日,前一值较大,为322.55克/米~2有机物质。三个处理中,处理Ⅲ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最高,为1078.29克/米~2·年有机物质。草地的绝对生长率在孕蕾开花期最高,相对生产率和净同化率从营养期到成熟期逐渐降低。处理Ⅲ对太阳辐射的转化率最高:对总辐射的转化率为0.364%,对可见光的转化率为0.744%,对生理辐射的转化率为0.974%。草地在孕蕾开花期对太阳总辐射的转化率最高,头茬草可达1.624%。  相似文献   

3.
红豆草人工草地地上部分植物量和光能转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甘肃省红豆草人工草地地上植物量的动态及其光能转化效率。结果表明:红豆草人工草地在3月21日返青,地上植物量的变化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6月29日,为985.83克/米~2干物质;绝对生长率在开花期最高,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从营养期到成熟期逐渐降低。草地对太阳总辐射的转化率为0.306%,对可见光的转化率为0.625%,对生长季有效生理辐射的转化率为0.820%。整个生育期中,草地在开花期对太阳辐射的转化率最高,为1.624%。  相似文献   

4.
甘肃天祝金强河地区高山线叶嵩草草地的地上植物量在6~11月呈单峰曲线变化,最大植物量出现在8月21日,为373.02克/米~2干物质,或336.67克/米~2有机物质(去灰分物质);净第一性生产力为340.09克/米~2年干物质,或307.97克/米~2·年有机物质。地下植物量6~10月平均为5162.66克/米~2干物质,呈U形曲线变化;净第一性生产力为780.36克/米~2年干物质,或671.15克/米~2·年有机物质,其中活根为570.91克/米~2·年干物质,或489.27克/米~2年有机物质。地上部分最大绝对生长率出现在7月20日至8月21日,平均为5.16克/米。·天干物质,之后变为负值。地下部分绝对生长率在8月21日以前为负值.最大负值出现在7月20日至8月21日,表明地上部分的最大生长对地下部分营养物质的供给有强烈的依赖性。最大相对生长率出现在5月1日至6月20日,为0.0965克/克·天干物质。表明地上部分的生长效率以生长初期最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青海湖地区紫花针茅型中度与重度退化草地群落光能转化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地上部分固定能量的季节动态基本相同,都呈“单峰”曲线,在8月下旬地上部分固定的能量达到最大值,其值分别为194188KJ/m2、872.61KJ/m2。两退化样地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现存量的热值大于凋落物的热值,以植物生长旺盛期热值含量最高,枯黄期次之,返青期最低。地上部分植物量与能量固定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地上植物量每增加1g/m2,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植物群落贮存的能量将随之分别增加18.687KJ/m2、18.055KJ/m2,在地上0 ̄10cm区间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固定的能量分别占地上总能量的79.25%、81.15%。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地上部分对总辐射转化率的变幅分别为-0.076 ̄0.13、-0.022 ̄0.045,对太阳总辐射的转化率分别为0.03%、0.013%。  相似文献   

6.
通过青海湖地区紫花针茅型中度与重度退化草地群落光能转化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地上部分固定能量的季节动态基本相同,都呈“单峰”曲线,在8月下旬地上部分固定的能量达到最大值,其值分别为194188KJ/m^2、872.61KJ/m^2。两退化样地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现存量的热值大于凋落物的热值,以植物生长旺盛期热值含量最高,枯黄期次之,返青期最低。地上部分植物量与能量固定之闻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地上植物量每增加1g/m2,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植物群落贮存的能量将随之分别增加18.687KJ/m^2、18.055KJ/m^2,在地上0-10cm区间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固定的能量分别占地上总能量的79.25%、81.15%。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地上部分对总辐射转化率的变幅分别为-0.076-0.13、-0.022-0.045,对太阳总辐射的转化率分别为0.03%、0.013%。  相似文献   

7.
2014年7~8月,以大庆市行政管辖区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方法,进行草地群落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等数量特征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群落草层高度为34.62~65.80cm,盖度为65.72%~81.02%,草地现存量为160.71~254.10g/m2,枯落物量为6.84~63.97g/m2,地下生物量为7.96~30.04g/m3;群落的草层高度呈现南北部高于中部地区,盖度呈现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现存量整体呈现东部高于西部的格局,枯落物量总体表现出从南部到中部逐级递减,从中部到北部逐级增加的趋势,但地下生物量整体却呈现出西部高于东部,北部高于南部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封育对滇西北亚高山草甸群落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4月到2015年9月,在滇西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以退化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测定封育条件下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封育1~2年可显著提高草地地上现存量;连续封育4年后,草地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变化,草地地上生物量增加了11.67倍,总生物量增加了0.74倍,有毒有害植物在地上现存量中所占比例仍然达到13.3%,对退化草地实施封育的同时应该结合除杂、补播等措施,可更有效地改善草地质量和提高草地生产力。对退化草地连续封育4年后,0~10 cm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而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10~40 cm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基于草地适应性利用,采用样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群落地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留茬高度10cm确定终牧期时,各放牧小区年度草地利用率在35.57%~54.79%之间。(2)以草地群落地上净生产力为目标时,2区(放牧期为5月31日~6月12日、7月27日~8月13日)群落地上净生产力与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小区,说明这种轮牧时间的搭配为较好的牧草资源利用方式。(3)随着终牧时间的后移季末群落地上现存量逐渐减少,各小区季末主要功能群生物量有所差异。(4)再生长期(放牧间期),各小区均有较高的群落增长速率,即此时群落能够获得较高的地上现存量,其中2区(放牧间期为6月13日~7月26日)群落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小区。  相似文献   

10.
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的放牧试验研究了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地上现存量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以及藏系绵羊采食量和采食率,以期能够准确制定藏北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放牧强度对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地现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试验后期对放牧强度增倍,草地地上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放牧样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试验初期高于对照样地,但随着放牧强度和时间的增加,到2010年时对照样地净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放牧处理(P<0.05)。绵羊采食量与放牧强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绵羊采食率大小顺序为:重牧>轻牧>中牧。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轻度放牧条件下,不仅草地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并且绵羊采食量也为最大,因此建议在牧草生长季内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放牧率应低于4只/1.67 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青海湖地区中度退化嵩草型草地地下植物量的研究,结果显示:线叶嵩草型中度退化样地地下植物量季节变化动态为升高—降低的“单峰”曲线;在牧草生长季的不同时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下植物量的分布呈明显递减趋势;地下85.53%的植物量分布在0~20 cm深的土层中;在地下0~40 cm土层内,其根系的年净生产量及周转值分别为787.13 g/m2、26.08%;地下/地上植物量的值为24.61。  相似文献   

12.
1配比方法 热量法是以热能为依据来计算的。第一步确定日粮热量标准及各种饲料的热量比例。假设目前是水貂妊娠期。每天每只可供给代谢能1130千焦。根据饲料种类和质量确定海杂鱼占能量的40%,熟痘猪肉占17%,猪肝占8%,牛奶占7%,混合谷粉占22%,大白菜占2%,饲料酵母占4%。第二步根据各种饲料的能量比例,计算每418.4千焦能量中各种饲料的相应重量。根据各种饲料的营养成分来计算。如每100克海杂鱼的能量为351.5千焦,那么即可算出每418.4千焦中各种饲料的相应重量为,①每418.4千焦中的能量,相应重量海杂鱼167.4千焦,47.6克;熟痘猪肉71.1千焦,5.9克;猪肝33.4千焦6.7克;牛乳29.3千焦,10.6克;玉米粉92.1千焦,8.6克;大白菜8.4千焦,14.3克;饲料酵母16.7千焦,1.8克;合计418.4千焦,95.5克。第三步计算每天供给每只水貂的饲料总量。在第二步中,已算出418.4千焦所需各种饲料的数量,此期水貂需要的能量是1130千焦,故将各种饲料在418.4千焦热量中的相应重量乘以2.7,就可以得到日粮中的重量。海杂鱼129.0克,熟痘猪肉16.0克,猪,肝18.0克,牛乳29.0克,玉米粉23.0克,大白菜39.0克,饲料酵母5.0克,合计259.0克。第四步核算日粮中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大型貂场还要定期核算脂肪和糖类的含量,具体方法与核算蛋白质相同。以日粮中各种饲料的重量乘该中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即得出日粮中各种饲料所含有的蛋白质数,合计即为日粮中总蛋白质的数量。第五步计算全群100只水貂每天所需的饲料量,然后以4∶6的比例分配早、晚用量的饲料配方为例。首先,确定日粮重量标准及饲料品种比例。根据日粮重量标准表,每天应供给混合饲料320克。确定海杂鱼为50%,牛肉10%,牛奶5%,鸡蛋3%,玉米粉10%,大白菜12%,水10%。每天每只添加酵母3克,骨粉2克,维生素A 1000单位,维生素D 100单位,钴胺素2毫克,维生素B 20.5毫克,维生素C 20毫克,维生素E 4毫克,食盐0.5克。其次,计算每只水貂每天供给各种饲料量。再次,验证日粮中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查饲料营养成分表,以日粮中各种饲料的重量乘该种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在累计相加,即得出日粮中蛋白质的数量。最后,计算全群100只水貂每天所需的饲料量。  相似文献   

13.
放牧草地的能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用八年时间研究了两种放牧强度下放牧草地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效率。该地平均年太阳辐射9.79×10~5千卡/米~2,其中40.4%,即3.96×10~5千卡/米~2是有效辐射。植物能包括地下器官。轻牧地上波动范围为4000—  相似文献   

14.
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亚生态系分为地上活体、立枯物、凋落物和地下根系4个部分,进行放牧与围封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其碳、氮、磷贮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放牧与围封草地各组分碳、氮、磷贮量的季节动态模式与其对应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碳、氮、磷贮量均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0.899和0.936(FG),0.990,0.891和0.936(GG);封育和放牧草地植物间各部分碳、氮、磷贮量差异均由各自生物量差异引起。围封草地植物总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立枯物、凋落物的量,以及碳、氮、磷贮量一般高于放牧样地(P<0.05)。地上活体氮、磷贮量在其生物量最大时最高(7月),此时围封草地地上活体氮、磷贮量(1.2918,0.0837g/m2)显著低于放牧草地(1.5297,0.1002g/m2)(P<0.05)。放牧草地主要通过地上幼嫩器官生物量和氮、磷含量的增加来获得较大氮磷贮量,并以此提高草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放牧管理中放牧率与牧草地上现存量及净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分析和探讨内蒙古典型草原草-畜系统的适宜放牧率。尽管草原地上现存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降低,采食率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但最大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则以2.67羊/hm2最大。结果表明,在冷蒿小禾草退化草原,确定最大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适宜放牧率,既要考虑地上现存量的大小,又要兼顾采食量,因而将草原状况与放牧率有机结合,综合的判断标准较为适用。此类退化草原最大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放牧率约为2.7羊/hm2,此时,个体增重和公顷增重分别为最大个体增重和公顷增重的87%和70%以上。因此,冷蒿退化草原的最大放牧率不应超过该放牧率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天然草地、恢复草地和人工燕麦3种不同草地利用方式植被生物量与土壤氮矿化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地上生物量大小依次为恢复草地〉燕麦〉天然草地,分别为424.02,381.72和307.26g/m^2,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10cm土层,为天然草地〉恢复草地〉燕麦,总生物量地下地上比的大小也是天然草地〉恢复草地〉燕麦;植物种类及扰动大小是3种草地利用方式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原因。随草地利用方式变化,植被构成、生物量发生变化,土壤氮素矿化作用也随之改变。3种草地利用方式,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大小为恢复草地〉天然草地〉燕麦。土壤氮矿化以硝化作用为主,硝态氮是形成生物量的有效氮素。天然草地的地下生物量最大,与其土壤净硝化速率最高有关,燕麦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为负值,为植物生长提供的氮素较少,使其生物量最小。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以体重250千克、日增重1.2千克的肉用阉牛为例,介绍一种计算肉牛蛋白质需要量的方法:首先,按照净能方程式计算该牛每日维持净能需要量和增重净能需要量。NE_m=0.077 W~(0.75)(1)NE_g=0.0557 W~(0.75)(LwG)~(1.097)(2)上列两式中,NE_m为每日维持净能;w为活体重(该例为250千克);NE为增重净能;LwG是活体日增重(该例为1.2千克)。  相似文献   

18.
草牧场防护林对草地地上生产力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蒙古四子王旗20世纪70年代营造的人工白榆草牧场防护林及其林下和周边草地的研究表明,草地优势种羊草和克氏针茅的地上生产力组成比例,背风面一侧(62.4±5.7%)>林内(36.1%)>迎风面一侧(28.0±7.4%).地上生产力平均值(林内生产力为林木与草地生产力之和),林内(3873kg/hm2)>背风面一侧(1769±177kg/hm2)>迎风面一侧(1588±47kg/hm2).回归分析表明,背风面一侧群落的地上生产力随离开防护林距离的增加而增加(R2=0.97,P<0.001);而迎风面一侧群落地上生产力与离开防护林的距离没有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对地下生物量的研究表明,草地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距离地表10cm土层中(约86%),随离开防护林距离的增加根系垂直分布有向地表聚集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羊草草地植被对放牧和保护的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放牧利用强度的增加,羊草草地植被的地上现存量减少,放牧利用强度中等以上时草地的地上现存量显著地低于非放牧羊草草地,与地上部分相比,0-30cm土层中根系和羊草根茎的重量对放牧利用强度的反应不敏感,羊草草地某一生境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丰富度能很好地反映生境放牧压力的历史,从非放牧到过牧的牧压生境系列上,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萍丰富对放牧利用强度表现为偏钟型反应曲线,尽管放牧造成的植被演替是渐  相似文献   

20.
不同放牧率对草原牧草再生性能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在生长季研究不同放牧率对草原牧草再生性能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地上现存量呈线性下降,但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地上现存量+家畜采食量)以2.67只羊/hm2处理最大,即存在超补偿性生长。地上最大现存量和最大净初级生产力出现的日期随着放牧率的增大有提前的趋势,二者随着放牧年限的延长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降水可以缓和或加剧此变化的趋势。在冷蒿小禾草退化草原上,1.33和2.67只羊/hm2始牧时期为5月中下旬为宜,而重度放牧宜在6月上、中旬;重牧或过度放牧可降低牧草早期的再生能力,但可加快后期的再生速度,即后期牧草补偿性生长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