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3年8月份,青海省民和县某牛场从山东省某地引进的秦川牛发生不明原因的急性死亡,接到畜主的报告后,民和县疫控中心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解和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验后,初步诊断为此次引进秦川牛的急性死亡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出血性败血症,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牛场在2013年2月,从山东省购进秦川牛106头,先后死亡3头,该群牛都是从外地引进,由于长途运输、当地气候条件、饲养管理变化等应激因素引发死亡。于8月20日又开始发病死亡,发病5头,死亡5头,致死率100%,死亡率为51%,现存栏牛98头。  相似文献   

2.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黄牛 ,我县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引进秦川种公牛改良当地黄牛 ,2 0世纪 70年代末推广牛的冷配技术 ,引进秦川种公牛冷冻精液颗粒、细管 ,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全县累计引进秦川牛 670 0多头 ,改良配种 9.0 1万头 ,产改良牛 6.5 8万头。秦川牛的引进 ,丰富了我县黄牛遗传基因库 ,优化了牛群整体结构 ,改良效果明显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民和县种畜场2001年引进了48头秦川牛,于2001年4月~2002年6月进行了荷斯坦奶牛胚胎移植,结果12头秦川牛移植成功,所产荷斯坦牛犊生长发育良好。1材料与方法1.1供体胚胎荷斯坦奶牛7日龄冷冻胚胎,由新疆生物科技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8月民和县一牛场出现牛不明原因的急性死亡,接到畜主的报告后,县疫控中心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变化、实验室病原学等的调查,确诊为牛出血性败血症,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牛场2013年2月自山东省购进秦川牛106头,先后死亡3头,该群牛都是从外地引进,由于长途运输、当地气候条件、饲养管理变化等应激因素引发死亡。于8月20日又开始发病死亡,发病5头,死亡  相似文献   

5.
1发病与调查情况宝鸡市渭滨区晁峪乡某村组地处宝鸡市以西约30公里的半山坡上,全组共17户73口人,拥有耕地15公顷,现饲养秦川牛16头,仅是2000年秦川牛饲养量的三分之一。该组于2000年8月开始发生第一头秦川牛在使役中突然死亡病例后,以后陆续出现且逐年增多,2003~2004年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6.
1发病情况2005年11月,在庄浪县杨河乡扶贫整村推进养牛示范村发生疥螨病,由于发病率高、蔓延快,群众认识不够、治疗不及时,致使引进的246头秦川基础母牛发病148头,发病率达60.2%,经治疗,全部治愈。2临床症状病初食欲、体温正常,体表出现剧烈发痒,摩擦,患部皮肤出现红色针头至米粒状结节,然后形成水泡,破溃后渗出液增多,皮肤表面湿润,最后结成浅黄色脂肪样的痂皮。随着病势发展,牛体逐渐消瘦、脱毛,患部皮肤肥厚变硬,形成皱褶或龟裂,并有血液和淋巴液渗出。严重者后期出现贫血症状和高度营养障碍,如果饲养管理不善、治疗不当将会造成死亡。3…  相似文献   

7.
某牛场于 2 0 0 0年 3月初引进 2 8头短角牛(肉用型 ) ,回场后进行隔离观察 ,实行全舍饲 ,发现牛体虱较多 ,每天早上在牛床上都见有吃饱血后脱离牛体的成虱 ,每平方米 1 0个~ 2 0个不等。为了尽快灭虱减少危害 ,采用阿福丁注射液进行驱除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新引进的 2 8头短角牛 (美国肉用型 ) ,驱除前进行秤重。1 .2 试验药物采用北京农业大学新技术开发总公司生产的阿福丁注射液 ,每瓶 5毫升 ,批号为 990 6 0 8。1 .3 试验方法按牛每 1 0千克体重注射阿福丁注射液0 2毫升 ,颈部皮下注射。1 .4 …  相似文献   

8.
正牛焦虫病是由焦虫寄生在牛体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经蜱虫为传播媒介的血液原虫病,多发生在7~9月的夏秋季节,具有散发和地方流行的特点。1发病情况2015年5月初,进贤县三阳集乡一肉牛养殖场从广西引进40头纯种1岁半左右的安格斯肉牛。7月初,陆续有肉牛出现发烧、食欲减退、反刍缓慢、精神不振等症状,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及强心补液消炎反复治疗,均不见效果。病情有扩散趋势。至笔者接  相似文献   

9.
<正>1发病情况2010年11月7~8日,温泉县查干屯各乡农民巴生加甫饲养的22头西门塔尔杂种牛有19头牛在采食了大量的变质甜菜叶后突然发病,8头死亡。经诊断,确诊为牛亚硝酸盐中毒,我们对其他的12头牛进行治疗后痊愈。2症状连续多日给予大量的变质甜菜叶饲料时,病牛发病特急,但其症状与采食量和牛体健康程度不同而有差异。病初表现精神沉  相似文献   

10.
民和县传统饲养的牛为本地黄牛,属蒙古小型黄牛,体格较小,生长发育缓慢,成熟晚,生产性能低。1985年黄牛存栏2.78万头。针对民和县养牛用于耕畜的需要,以后通过大量引进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淘汰和去势劣质土种公牛,黄牛体格逐渐增大,生产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1发病情况2010年11月,在庄浪县韩店镇扶贫整村推进养牛示范村发生疥螨病,由于发病率高、蔓延快,群众认识不够、治疗不及时,致使引进的100头秦川基础母牛发病61头,发病率达61.0%,经治疗,全部治愈。2临床症状病初食欲、体温正常,体表出现剧烈发痒,摩擦,患部皮肤出现红色针头至米粒状结节,然后形成水  相似文献   

12.
牛泰勒焦虫病又称血液型虫体,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焦虫寄生于牛的网状内皮系统、红细胞内引起的。临床以高热不退、贫血、黄疸、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牛体显著消瘦为主要症状。现将3例肉牛泰勒焦虫病病例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6年8月份,讷河市兴旺乡李某饲养的肉牛有3头发病,后来1头死亡。发病初期肉牛喘,体温高,特别到下午喘得更严重,食欲减退,反刍迟缓。先后请乡、村两位兽医使用了抗病毒、消炎、退热等药物进行治疗,都不见好转,并且病情越来越重,造成1头死亡,2头不吃、不反刍。2临床症状病牛精神高度沉郁,可视黏膜苍白并黄染,眼…  相似文献   

13.
1 发病情况  1 998年我县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经调查 ,1 998年 8月至 1 999年 4月 ,全县 31个乡镇 ,发生牛羊东毕吸虫病有1 7个乡、镇 ,1 36个村 5 40 6 9户 ,发病羊数 2 5万只 ,发病率为 49% ,因该病死亡羊 1 .5万只 ,死亡率为 9.94% ;牛发病 3.2万头 ,发病率为 2 0 .8% ,因该病死亡牛 1 1 80头 ,死亡率为 7.8% ,给我县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2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2 .1 临床症状 羊比牛发病多。羊慢性型经过多 ,而急性型少 ,幼畜或从外地新引进的羊初次感染本病时大多数出现急性发作 ,2~ 3岁的羊死亡率高 ,成年羊有一定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4.
某奶牛场 2 0 0 2年 5月从某私营奶牛场引进 7头奶牛 ,据了解这批牛是该私营奶牛场去年从河北引进的。 6月初发现奶牛背部等处有瘤状突起 ,奶牛普遍消瘦 ,经农业部动检所寄生虫研究室鉴别诊断为牛皮蝇幼虫 ,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及症状刚引进的 7头奶牛中 ,发现 1头背部皮肤有 1个小结节。触摸呈长圆形的硬结 ,随后共计有 6头奶牛背部出现硬结。随着病程的推移 ,硬结逐渐增大而呈瘤肿样的隆起 ,隆起处有一孔 ,小孔周围堆积着干涸的脓痂。除去干痂可从小孔处挤出 1个幼虫和脓性物质。瘤肿样的隆起从 1个到 2 0余个不等 ,有的甚…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小菁乡崇恩村养牛基地从毕节远征牧业开发公司引进一批良种肉牛(20头)。进场两天,先后全部发病,出现厌食,腹泻,腹痛等症状(其中有4头出现惊厥反应),造成严重脱水,形体消瘦。经诊断为铜中毒,现报告下。1临床症状发病牛体温变化不大,主要表现为肠炎腹泻(有的呈水样),血便,排泄物黑色,有粘液,厌食甚至绝食,有反刍,精神沉郁,有4头病牛狂躁不安,有惊厥反应。先后全部发病、粘膜黄疸。2病因调查(1)饲养管理方面,经分析比较,排除应激等因素。(2)流行病学,除引进的牛全部发病外,未发现其他类似病例。(3)用药效果观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明…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1 0月下旬 ,泸水县老窝乡中元村松林寨部分农户饲养的本地水牛 ,发生一起以发病急、死亡快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诊断为牛出败。1 发病情况 经疫区调查 ,其疫源系一畜主将急死的牛宰杀食用并将疫源扩散 ,结果参加宰杀的人所饲养的牛相继发病死亡。有的同栏养牛 ,有的相隔较远也发生而造成流行。在发生疫情的 6户中 ,牛存栏1 2头 ,发病 1 0头 ,发病率为 83.33% ,死亡 8头 ,发病致死率为 80 %。本次牛出败疫情 ,主要见于水牛 ,其他畜禽不见发病。2 临床症状 患牛发病突然 ,反刍停止 ,咳嗽 ,鼻腔流出带…  相似文献   

17.
1998年 1 0~ 1 1月 ,新疆伊犁地区某种猪场由于从外地引种猪引发猪链球菌病 ,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 该种猪场是新疆地方良种伊犁白猪的主要产地之一 ,一直采用自繁自养饲养方式。十几年来没有发生猪链球菌病的病史。发病前有些生产母猪 1 76头 ,断奶仔猪及架子猪 81 0头 ,哺乳仔猪 75 0头。1 998年 9月 2 4日 ,从北京市某种猪场引进皮特兰 3头 ,大约克 5头共 8头种猪。引进后没有隔离观查 ,即与本场断奶仔猪同圈饲养。 1 0月中旬 ,与引进种猪同圈的断奶仔猪首先发病。几天后同栋断奶仔猪 5 0 %出现症状。1 0月底至1 1月初疫病在全场蔓延 …  相似文献   

18.
<正>1发病情况及症状宝鸡南部山区某肉牛养殖场,共饲养秦川牛117头,在两个圈舍喂养,其中1号舍存栏青年牛54头,2号舍存栏母牛、犊牛和青年牛63头,平时以玉米秸秆和青贮饲料为主,每日补饲少量精料,分槽饮用自来水,场内无专职兽医。2015年10月7日下午,该场从附近药田收获部分带籽柴胡秸秆,并给1号舍的牛群投喂,10月8日早上,饲养员发现1头牛死在舍内,随后有23头牛陆续出现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19.
木兰县种畜示范场是黑龙江省畜牧局确定的省级重点种畜场。发展养牛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并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养牛经验 ,现介绍如下。1 强化创新意识 ,在养牛上创出新路子木兰县种畜示范场是以饲养西门塔尔种母牛为主 ,搭配饲养秦川母牛。办场的宗旨是“养好种牛 ,搞好试验示范 ,为全县牛经济产业化当好繁育的龙头。”遵循这一宗旨 ,1998年引进世界优良的肉牛品种西门塔尔纯种母牛 18头 ,1999年又引进国内优良品种秦川纯种母牛 17头 ,经过几年的科学饲养获得成功。 2 0 0 0~ 2 0 0 1年共销售西门塔尔种公牛 15头 ,种母牛 4 5头 ,…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秦川牛IRS-1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秦川牛体尺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选取384头同等饲养条件下的18~24月龄健康秦川牛母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IRS-1基因外显子上存在的SNPs位点,并将其与秦川牛体尺和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经DNA测序发现,在IRS-1基因外显子的2 346(B1位点)和2 394bp处(B2位点)分别发生了G→A和C→G突变,经分析发现,分别为氨基酸序列第782处Glu和798处Leu的同义突变。通过SSCP带型分析分别出现CC、CD和AA、AB 2种基因型,均未检测出第3种纯合基因型;卡方检验显示,B1位点在所检测牛群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B2位点则处于Hardy-Weinberg极度不平衡状态(P<0.01);且B1处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处于低度多态状态;B2处基因型AA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处于低度多态状态;关联分析表明,B1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在体斜长、腰角宽、胸围和眼肌面积方面差异显著(P<0.05),B2位点在腰角宽、胸深和背膘厚方面差异显著(P<0.05)。将2个突变位点合并基因型进行单倍型分析发现,双杂合基因型个体(ABCD)除背膘厚和肌间脂肪含量外其他所分析的各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且多标记位点的组合效应值高于单标记位点。结果提示,IRS-1基因对秦川牛体尺及部分肉质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可以作为秦川肉牛新品系培育早期选择的候选基因,其中组合ABCD可能是影响秦川牛体尺和胴体性状的最佳基因型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