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市场纵横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从非洲引进鸵鸟约20多万只,办起了鸵鸟养殖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地方的养殖场和个体户正打算养殖鸵鸟,加之各地媒介"炒作",兴起了一股"鸵鸟养殖热"。针对这种情况,专家指出,鸵鸟养殖成本过高,大多教养殖户承受不了,不易普及。每对种鸵鸟售价为16万元,饲养一对鸵鸟的成本约需1万元以上,每公斤鸵鸟肉售价高达800-1000元,市场上很难消费起,许多养殖户都赔本。因此,鸵鸟养殖不宜再升温了。据悉1998年一季度南通口岸从印度进口的10批豆粕中,有6批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残损,其中已出证的二批残损重量达9838.9…  相似文献   

2.
我国从1996年起开始进口印度豆粕,但印度豆粕的到货质量不合格率高达100%。印度豆粕的生产、贸易和质量情况是我国进口豆粕用户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对此作一简介。1 印度豆粕的生产和贸易情况 1994~1998年间,印度大豆的种植面积、大豆产量呈上升趋势(见表1)。印度计划1999~2000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638万公顷,大豆产量达到701.8万吨;2001~2002年种植面积达到743.5万公顷,大豆产量达到1022.3万吨。  相似文献   

3.
1999年国内大豆进口放量,据海关统计,1-9月份进口了25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5%,榨油商的大量压榨,使国内豆粕价格趋于疲软。近来,中国商人试图出口豆粕,而且据说已有少量出口到了马来西亚,不过消息未得到证实,但总的说来,目前中国在豆粕出口方面遇到了印度方面的激烈竞争。 其实中国商人对1999年11月份豆粕的报盘并不多,但价格还是偏高了。目前中国豆粕FOB价格约报180美元/吨左右,而印度豆粕在东南亚C&F价格报185美元/吨左右,因此,交易员认为,考虑到价格和质量,中国豆粕至少还应降价5…  相似文献   

4.
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共进口豆粕107.28万吨。主要购自印度、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等国。 目前,中国已有较多的进口豆粕库存,有关方面已放慢进口速度。据估计,上半年进口量将在160万吨左右。 有关资料显示,今年全球豆粕预计增产2.3%,但豆粕进口量基本不变,中国、印尼、韩国等用量增加,而欧共体今年大量进口大豆压榨,豆粕产量大增,进口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进口豆粕因其粗蛋白含量高,外观颜色好以及具备价格上的优势,在国内大量使用。但是某些进口豆粕存在质量不均匀现象,具体表现在同一批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相差比较大。因此在使用进口豆粕时必须慎重。1998年年底,由某进出口公司进口的豆粕到中国港口后,该公司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进口豆粕因其粗蛋白含量高,外观颜色好及价格上的优势,在国内大量使用。但是某些进口豆粕存在质量不均匀现象,具体表现在同一批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相差比较大。因此在使用进口豆粕时必须慎重。1998年年底,由某进出口公司进口的豆粕到中国港口后,该公司即上...  相似文献   

7.
油世界消息预计2001/2002年度世界8种主要油粕的进口将激增170万吨至5260万吨。由于菜粕和葵花粕等其他油粕的供应紧张,预计供应将下降110万吨,这一增长主要应归因于豆粕进口增长240万吨达到3950万吨。世界豆粕贸易的增长是几个主要豆粕生产国——美国、阿根廷、巴西和印度的豆粕产量前景看好的结果。从进口方来看,预计亚洲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的进口将持续扩大。另外,中国豆粕进口的复苏将随着中国加入WTO而成为可能。如果中国在今年年底成为WTO会员国,也将承诺增加植物油进口的…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人士称,在出口豆粕的前提下,印度政府已批准用特种许可证进口至少30万吨免税大豆,以缓解 加工商原料的短缺。 印度商业部称,批准进口的免税大豆将在4月之后装运,并称,出口豆粕的收益至少要高于进口费用  相似文献   

9.
<正>4月18日消息: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06年3月份中国进口豆粕115 682 t,主要来自印度。这也使得2006年1至3月份的进口总量达到了293 406 t,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6.8倍。根据德润林公司的统计数据,2005年10月到2006年3月份,中国豆粕进口累计达到465 892 t,这要比上年同期的49 043 t提高了8.5倍。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畜牧水产报报道,1996~1998年我国南方一些口岸进口的印度豆粕,普遍存在质量问题,已给商家和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希引起我国的商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国内豆粕价格在全球大豆丰产压力以及猪链球菌、禽流感等疫情打击的影响下,全年低位波动,油厂开工率普遍较低。另外,外资企业加大了对国内油厂的收购力度,大豆压榨行业进一步整合,这些都对国内豆粕市场造成了深远影响。12005年回顾1.1供求状况1.1.1进口2005年,国内大豆进口总量预计达到2659万t,同比增长31.4%,创历史新高(图1)。1-11月国内共进口豆粕12.6万t,同比增长155%,主要进口国仍为印度。图12000-2005年大豆年度进口量对比2005年,我国大豆月度进口量同比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尤其是4-8月,单月进口数量超过去年同期50%以上。各月进…  相似文献   

12.
豆粕是配合饲料中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由于其营养价值高,畜禽对其消化吸收利用率好,常在配合饲料中用到25%左右。近几年来,由于国内豆粕短缺,很多商家大量进口国外豆粕(其中南美及印度较多),虽然这些进口豆粕价格低,粗蛋白质含量也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经过几年来的使用,得到以下一点经验体会:⑴进口豆粕有时过熟或不熟,经尿酚红法测定,有的在15分钟内仍没变红;而有的在5—7分钟就有95%以上变红。⑵含杂质较多,主要有豆杆和豆皮。从不同存放地抽取的样品含杂质量不同,即使是同一批货,其质量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财政部关税司消息称,从2009年1月1日起.恢复进口豆粕的最惠国关税税率(即5%),取消原先进口暂定税率(2%)。这意味着进口豆粕的成本将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财政部关税司消息称。从2009年1月1日起,恢复进口豆粕的最惠国关税税率(即5%),取消原先进口暂定税率(2%)。这意味着进口豆粕的成本将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农业部长最近称,从去年到现在将进口700万吨玉米和豆粕,约100万吨小麦。 这位部长称,俄不进口玉米和豆粕是难以维持下去的,玉米和豆粕的进口对于畜禽养殖者来说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畜牧杂志》2006,42(9):42-42
4月18日消息: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06年3月份中国进15豆粕115682t,主要来自印度。这也使得2006年1至3月份的进几总量达到了293406t,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6.8倍。 根据德润林公司的统计数据,2005年10月到2006年3月份,中国豆粕进口累计达到465892t,这要比上年同期的49043t提高了8.5倍。  相似文献   

17.
杨卫路 《饲料广角》2000,(21):4-4,2
预测豆粕进口量是一个难题,因为大豆含85%的豆粕,进口大豆数量将直接制约豆粕的进口量,从近年来进口的实际情况看也是如此。但相对于大豆来说,豆粕是消费的最终产品,所以豆粕的实际消费量则是决定进口数量的一个关键因素。进口豆粕又受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影响,如果国际市场价格高于国内市场,消费部门将压缩豆粕消费量并转而采用其他替代商品。因此,制约豆粕进口的主要因素一是大豆进口量,二是价格,三是消费变动与需求弹性。分析豆粕问题,必须考虑到大豆和豆油,而且这种预测只能是有条件的预测。现将5年内的情况预测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初豆粕受国内大豆紧俏和豆油滞销的影响,价格呈直线、大幅上涨.由于国产豆粕供不应求,开始大量组织豆粕进口,使我国由豆粕的出口国转而成为进口大国,1996年进口豆粕达265万吨,比1995年增加68%,其价格也从年初的2150元/吨涨至3080元/吨.1大豆生产形势大豆是豆粕的生产原料,1990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90年代,由于国家在“粮豆之争”中优先发展高产作物——玉米的政策,使1995年大豆较玉米少产出71.1元/亩,挫伤了大豆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见表1.  相似文献   

19.
广东豆粕市场前景看淡豆粕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之一。90年代以来,广东省豆粕消费量一直不断快速增长,年消耗量已达100多万吨。进入1998年,豆粕价格持续阴跌,进口豆粕从年初的2600元/吨(广州黄埔港价,下同)下降到2420元/吨,降幅6....  相似文献   

20.
把好进口豆粕质量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三季度以来,我国一些口岸有大批量进口豆粕到港,至今源源不断,进口豆粕原产地有南美、北美、俄罗斯和少数亚洲国家。受东南亚金融风波影响,近年来亚洲的进口豆粕比例急剧上升。经口岸商检机构和我中心检验,亚洲豆粕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使国内收货方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质量诉讼案不断增加,且诉讼标的额很高,通常在2000万元左右。这些劣质进口豆粕流入市场,影响了饲料质量,应引起重视。1 进口豆粕存在的质量问题11 水分是豆粕的一个主要限制性指标其安全指标为12%以下。高含量水分豆粕不能长期贮存,会加速霉菌生长,同时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