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基本结构和原理,给出了基于MC68HC908AZ60的控制系统硬件电路总体设计框架,详细介绍了转速采集电路、以双高端开关器件MC33486为核心的电动机的H桥驱动电路以及MC33289为核心的电磁阀驱动电路,指出了软件开发要点,试验证明所开发的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不同传动系统的设计,分析了有代表性的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各部件传动系统的设计特点,从底盘传动、发动机到主要工作部件传动、籽粒破碎的传动、喂入装置的传动和割台的传动5个主要方面阐述了现有传动方式的研究现状,并对各种传动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今后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传动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五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征)高北公司推出P1000型、P2000型青饲料收获打捆机,作业效率达到30t/h,实现了青饲料收获打捆机作业效率新突破。P1000型、P2000型青饲料收获打捆机采用全新的喂入切碎构造,喂入量和细碎度最佳匹配。全新的喂入机构和滚筒式切碎器,刀辊加大加宽,喂入辊增加到2对,切碎能力可达30 t/h;P2000型青饲料收获打捆机采用双边强制喂入  相似文献   

4.
甘蔗收获机喂入系统结构改进与仿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和虚拟仿真分析发现,现有的小型甘蔗收获机喂入系统齿轮箱设计存在缺陷,易导致喂入系统的甘蔗堵塞。通过分析,对喂入系统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将齿轮箱换成梯形齿型喂入辊,同时两个切割器的刀轴由一对反向同步旋转的液压同步马达驱动;通过Solid Works软件建立喂入系统的三维模型,再通过ADAM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喂入系统不仅扩大了切割传动机构的物流通道,而且将齿轮箱对甘蔗产生的被动的滑动摩擦阻力转化为改进后喂入辊对甘蔗产生的主动作用的滚动摩擦驱动力;改进后的喂入辊使甘蔗在螺旋提升输送装置上的滞留时间较原来缩短了35.9%,对甘蔗的最大径向作用力比齿轮箱降低了86%,甘蔗更易进入物流通道,其输送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解决了喂入系统易于堵塞的问题,对试验部分切割器马达压力测量结果起到了反证作用;仿真试验也表明适当提高喂入辊转速有利于降低甘蔗收获机的堵塞率,为喂入系统结构参数和位置参数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青饲料收获机割台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我国青饲料收获机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旨在设计研究青饲料收获机割台。文中提出割台设计方案,对青饲料收获机割台扶禾器、分禾器、锯盘、输送滚筒、碾压喂入装置和物料切碎抛送装置等部件进行了设计优化。使得青饲料收获机工作效率高、可靠性强,适用于广大农场和农机专业户,提高青饲料收获机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以专用控制芯片MC33035为核心构成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特点,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控制电路、保护电路、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设计及元器件选择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 2018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石家庄美迪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迪机械)携带其最新自主研发、生产的9QZ-2900B青饲料收获机和9QZ-2200圆盘式青饲料收获机精彩亮相。9QZ-2900B主要收割青储玉米,可兼收燕麦等作物,割幅2.9米,切碎长短可调,喂入堵塞可反吐;选用德国高端液压驱动系统,操作舒适便捷,显著降低劳动强度;采用欧洲技术先进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以MC68332的QSM为控制核心来实现微型打印机的驱动,设计了驱动硬件电路,给出了主要的软件驱动程序,详细分析了硬件电路的主要性能,并提出了该电路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甘蔗生长的随机性使收获机喂入量随时变化,易导致整秆式甘蔗收获机输送堵塞或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整秆式甘蔗收获机输送调控系统。该系统由动态扭矩传感器、PLC控制系统、液压系统、伺服电机系统组成,通过实时调节输送辊转速与喂入速度使得甘蔗收获机输送能力与喂入量相匹配,减少甘蔗堵塞情况。通过搭建甘蔗收获机试验平台,开展甘蔗输送调控试验。甘蔗输送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安装了输送调控系统后,各试验水平下的甘蔗平均输送速度为4.06、3.42、3.04、2.42m/s,相比无调控系统有了明显提升,并且收获机输送能力在喂入量峰值过后恢复到初始值,保证了工作效率;调控试验的平均堵塞率降低到5%,输送调控系统对缓解输送堵塞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滕绍民 《农业工程》2022,12(6):100-103
设计了一种青饲料收获机的自动磨刀装置,主要由主机架、磨刀、磨刀驱动装置、护罩及拆卸装置组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弧形弯刀作为滚筒动刀,这种弧形弯刀更利于磨刀装置的磨刀工作、提高饲料切割的工作效率。此装置进一步提升了国产青饲料收获机的行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轮式拖拉机总装线运行链速的调整以及总装后轮式拖拉机的接车下线需要,介绍一种带接车下线设备的轮式拖拉机总装线电控系统,不仅可依据需要,对其"设备"的接车台面实施"平升"、"平降"并辅之"倾转"操控,满足总装后多机型轮式拖拉机的自动随线上台和顺坡下滑下线的需要,而且还可随时依据需要,调控总装线运行链速,满足装配节拍的调整需要,且电控方法简单可行,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立辊式玉米收获机试验台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时收获期短是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能够延长试验时间、缩短研究与试制周期,更加方便地进行各种试验研究,设计制造了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关键部件试验台。试验台由秸秆喂入装置、夹持输送装置、摘穗装置、控制系统和检测系统构成,可模拟玉米收获机田间作业情况,并能分析秸秆在摘辊上的运动规律、摘穗机理及影响收获损失的各种性能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小轧辊磨削过程中再生颤振现象以提高工件磨削质量,基于再生颤振机理,同时考虑轧辊及砂轮再生颤振,建立了轧辊、砂轮再生颤振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轧辊和砂轮再生颤振共同作用对磨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仿真研究了在无扰动和有扰动情况下,工件转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进给速度对系统颤振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为生产实践中抑制轧辊磨床颤振提供了实践与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温室遥控卷膜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电动遥控卷膜器控制系统,其采用了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并与遥控控制技术相结合,保留了传统手工控制功能,新增了遥控控制功能。试验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很好地完成卷放膜作业。推广该系统,可以降低人工工作强度,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5.
基于喂入量的联合收割机速度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收割机的行走速度是影响其生产率和作业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喂入量又是决定行走速度的关键.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喂入量的联合收割机行走速度自动控制系统,在阐述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系统的硬件构成及实现原理,给出了软件设计要点.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根据检测到的喂入量的大小信号实时控制收割机的行走速度,对其做出相应调整,使联合收割机的喂入量稳定在额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联合收割机在作业过程中,行走速度是影响其生产率和作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介绍了一种基于喂入量的联合收割机行走速度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该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该系统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喂入量大小信号做出正确的决策,对机组行走速度进行相应地调整,使联合收割机的负荷稳定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以飞思卡尔MC9S08GB6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汽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着重阐述了其硬件电路系统和具体电路设计,并对软件设计要点进行了介绍。通过在实验室进行台架测试,验证了本系统相对于被动悬架系统有效的改善了悬架动行程、车轮动载荷及车身垂直加速度三项重要指标,在实现车身高度调节控制的同时改善了车辆乘坐的舒适型,且电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理论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响应传函特性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数字化模块仿真的滚珠丝杠进给驱动系统集成模型,提出了基于扩缩式控制优化模型的滚珠丝杠进给驱动动态性能优化方法,构建面向综合指标评价的可扩缩式动态性能指标评价函数,根据动态性能优化要求实时建立动态性能综合评价指标函数,通过运动路径规划定义,借助遗传优化算法,实现面向可扩缩式综合指标评价的滚珠丝杠进给驱动系统动态性能优化。通过实验测试与实例分析,验证了前述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理论动力学建模、基于数字化模块仿真的滚珠丝杠进给驱动系统集成模型、基于扩缩式控制优化模型的滚珠丝杠进给驱动动态性能优化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以Mc68HC908GP32单片机为核心,开发了变量施肥的电液比例控制驱动系统.施肥机根据已知施肥处方图以及GPS的位置信号计算出流量信息并传送至嵌入式系统,由单片机实时控制液压执行机构,变量输出田间不同位置的施肥量.通过对施肥机的静止和地块工作试验验证,变量控制可靠,作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的结构特点,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提出从转向轻便性、转向回正性、转向盘中间位置区域性能、转向盘振动、随动灵敏度和助力特性等方面进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并探讨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对电动助力转向助力控制规律、基本设计参数以及相关试验标准的确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