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就回家乡去吧 有一次,著名的歌唱家科兹洛夫斯基得知斯大林很赏识他,便向斯大林提出一个要求:“我从来没有去过国外,所以,我想……”“你不会出逃吧?”“瞧您说的,斯大林同志,对我来说,家乡村庄要比国可亲多了。”“不错,好样的,那就回家乡去吧。”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就象孩子热爱母亲。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报答家乡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投资兴办教育、提供信息服务、引进技术项目……好让家乡尽早富裕起来。然而,他却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家乡的土地上,用双手给家乡染上了世界最美的色彩。他就是临河市自愿放下“铁饭碗”、回家乡开荒种树的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我意识到两件合一的优势就在于他能将风景与人物联系在一起。膝部和胸部就是山脉。如果这两部份分开了,你就不会把它看作自然主义的形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它当作一幅风景或一块石头……如果风景融入作品,那它就是一个惊喜,你会看到更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亨利·摩尔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来到世上,是会留下纪念的。绿化三座荒山、改造四道山梁、动土石方6570立方米,种树1万多棵、治理荒山面积310亩……这组数据是一个普通的庄稼汉用十年的时间留下的,他就是乌盟商都县西井子乡瓦窑沟村农民,全盟劳动模范樊富昌。出山初战大西沟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樊富昌是在家乡掀起的“全民绿化家乡”的活动中干出来的。 1978年3月的一天,47岁的老樊扛着铁锹镐头  相似文献   

5.
家乡古栗树     
每次走进家乡那个古老的彝寨里,首先映入我眼里的是一道千年不变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就是那山寨背后的古栗树群。在这片千年古栗树群中,家乡彝人们,不知从那一辈祖先起就立了一棵枝叶繁茂的古栗树为家乡彝人们的“神树”。这棵古栗树很粗壮,由五个彝家男人才能合抱,使一辈又一辈的家乡彝人们春夏秋冬都会去祭拜“神树”,自然这棵“神树”成为家乡彝人们的保护神,家乡彝人们便有了千年崇拜古栗树的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6.
1995年,28岁的陈云碧辞去了重庆市开县中药材公司技术员工作,偕同丈夫回到家乡——四川省宣汉县自由乡罗盘营山区,从事荒山开发。八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她创办了绿色产业,积极推广观光林、药业、生态旅游,被当地群众誉为“绿色之星”,并获得“全国三八绿色奖章”、“四川省劳动模范”等殊荣。 “人,是在最需要他的地方才有价值。”这是陈云碧的人生观。她常说:“家乡的成片荒山需要我,自己有信心让荒山披上绿装”。1996年春,自由乡召开“四荒”  相似文献   

7.
新年     
冬天里难得有今天这样的好天气,蛰居小屋许久的我不去转转书摊实在会辜负这暖和的冬阳。在街角,就碰上了那个男孩。“兄弟,我要调到师专教书去了”。他不紧不慢地讲述这好消息。这是我在流浪的途中认识的一个弟兄。他和我同年毕业来到这里,这里是他的家乡,却是我的驿站。学发电的他在一家厂里干过电工,而且后来还失业了。我ffl都不爱说话,有一次,人不多时,我们试验自己还会不会说话结果我们发现少年时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北航,只不过,他一犹豫又选择了西安交大,而我,命定磕磕绊绊走到这里与他这逅。他说要上北航也不好…  相似文献   

8.
1979年,奈曼旗昂乃乡的教师白静波已年满61岁,他告别自己工作几十年的学校时,领导和同事们语重心长地说:“您为了教育下一代,呕心沥血多半生,该回家度个幸福的晚年了。”但是,白老师退休后没有过舒适的日子,而是在有生之年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奋斗不止……我要出这个头白静波回家以后,看见自己的家乡西道力钦村山坡光秃秃,农田沙化,流沙快要把整个村子吞没  相似文献   

9.
“高高兴安岭,一片大森林……”这是五十年代我国东北林区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林业工程师马世瑞同志,今天唱起这首歌来,仍然那么深情、那么自豪——因为他是大兴安岭人。1956年,21岁的马世瑞毕业于扎兰屯林校.同学们谁不希望能留在东北林区工作,而他向组织递交的决心书上却写着:“愿到西部沙区营造一片新的森林.”申请很快变成了现实。二饼子牛车载着他一步一“咯吱”地滚进了毛乌素沙漠深处——乌审旗达  相似文献   

10.
高德强高考落榜了。他没有叹息,没有掉泪,而是昂首挺胸踏上回乡的路。他说:我要在家乡这块希望的田野上,认真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为繁荣农村经济贡献力量,为实现四化添砖加瓦!他根据家乡的自然优势,认为发展林业特別是发展果树生产潜力很大。他了解到当地市场新鲜水果供不应求的状况,一个栽培果树的计划脱颖而出。1984年,他把村里三十亩果树买下,成了一名果树专业户。这件事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在全村炸开了。有人为他捏着一把汗,有人等着看他的好戏,说:“就那破果园,树头枯萎叶子黄,树干病虫闹得欢,发家致富梦一场。胡闹胡闹。”冷嘲热讽没有吓倒小高,  相似文献   

11.
买大衣     
我才从昆明回到家,北山区文化站的小鲁就给我挂来了电话。他开门见山,声音就象山里的冬菇那样又脆又嫩:“老杨呵,我爷爷的毛呢大衣……”“放心吧,我已经帮他买回来了——”我高兴地回答着,得意地向他介绍道:“黑蓝色海军呢的面子,深灰色的羽纱衬里;衣领的毛呵,蓝亮蓝亮的,密乎乎的,至少有寸半长!”“唉,实在难为你了……可大衣,现在不要了。”“什么?!”“爷爷的大衣……现在不要了。”  相似文献   

12.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是清水河县杨家夭乡的群众对离休老干部赵二的评价。几年来,他一心一意看护着家乡的树林,默默地为家乡奉献着余热。赵二1946年参加革命,1949年入党。为了革命和建设在杨家天乡工作了几十个春秋。1972年,由于健康原因,他办理了离休手续。离休之后,他没有坐享清福。先在扬家夭生产队当了九年“牲畜饲养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老赵看着村里一坡坡、一片片长起来的树木,打心  相似文献   

13.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沅江。在这个“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试点县”和“全省高效林业示范县”的建设队伍中,有一个勤奋敬业的播绿人——彭光裕。 彭光裕走入社会的第一件事是投身洞庭湖区农田林网建设工程。他看到一根根杨、柳枝插入田间地头,经过大自然的春风化雨,就成了一棵棵生机盎然的小树,一条条青翠欲滴的绿带,庇护着家乡五谷  相似文献   

14.
绿色之恋     
在四面荒山环抱的阿鲁科尔沁旗常家沟村,每当人们吃到香甜的桃子和枣时,就会想起栽树人——林业退休干部冯俊.1955年毕业于扎兰屯林业学校的冯俊,带着一股为绿化祖国献身的激情,投身到了林业建设事业,30多年来,他一心扑在所热爱的事业上,为绿化祖国默默地奉献着.1988年,冯俊从得耳布尔林业局退休,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阿鲁科尔沁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年底,团中央发了一首歌《家乡》,几乎每一个出现的画面,都是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范县的莲藕,乾县的酥梨,云南的千年古茶……这首歌的作者,是来自水木年华的缪杰。01 2002年8月,缪杰接到卢庚戌邀请,请他加入"水木年华",但前提是必须辞职。想吃演艺圈这口饭,想要名又要利是不可能的——当时的水木年华,顶多算得上有点小名气,但经济状况十分拮据。  相似文献   

16.
科左中旗白音召苏木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是沙坨地,农田沙化、草场退化,农牧民生活贫困。19831984连续两年造林超过万亩,1985年一年造林近三万亩,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均收入翻了一番.提起这些变化,白音召的人民就会想起苏木党委书记霍民晨同志。早在1980年以前,霍民晨同志就把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希望寄托在发展林业上。但在那“以粮为纲”的年代里,他的愿望根本就不能实现。后来,自治区实行“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这下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我就在天峻。家乡的动物都拍不完,还去哪儿拍?在我的家乡,很容易就能看到雪豹、兔狲、马鹿……——祁连山国家公园首席摄影师、2019英国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师大赛哺乳动物类别年度总冠军鲍永清核桃不仅仅可以卖干果,还可以加工成核桃乳、核桃糖、核桃木家具,核桃壳还能做成工艺品,青皮还能入药……核桃全身都是宝,都能用来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潘学军  相似文献   

18.
进入北京平谷区界,你就会被公路段沿线十里绿色长廊的优美景观吸引住,这是实施绿色通道工程的成果,也与平谷护绿兴林人——区绿化办主任、林业局局长张永富的努力分不开。 现年40岁的张永富,是土生土长的平谷人,他一直认为尽快让家乡的山变绿、水变清、天变蓝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就十分关注造林绿化事业。在他任门楼乡党委书记、东高村镇党委书记期  相似文献   

19.
全民义务植树已走过20年的历程。20年来,全民义务植树染绿了龙江的黑土地。 ——森林覆被率由35%提高到41.9%;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3.98%,人均公共绿地6.58平方米。 20年来,“我为家乡织绿网”、“千里国境千里翠”、 “三八绿色工程”……一系列以义务植树为载体的,别开生面的精神文明教育活动的展开,在育树的同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社会栋梁。龙江人正以辛勤的劳动,为自己和子孙后代们酿造着甘醇的生态美酒。  相似文献   

20.
红色起点     
《内蒙古林业》2011,(7):37-37
1920年2月,一辆骡车驶出了寒冷的北京城,车上的两个人一副商人装扮,这两个人就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为帮助陈独秀摆脱北京政府的迫害,李大钊护送他先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暂避,然后再转道天津前往上海。就是在这辆骡车上,两位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