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总结台风"利奇马"对烟台的主要影响,凝练出沿海城市应对台风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工作的要点和不足.[方法]分析烟台气象部门台风应急响应工作过程中预报预警、信息发布、部门联动、科普宣传以及应急工作诸环节.[结果]此次台风应急防御工作成功开展是灾害应急防御能力不断提升的成果.[结论]预报精准、提高预警提前量是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减少气象灾害造成损失的关键,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事前预防是应对突发事件、取得应急胜利的基础和前提,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应急联动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青铜峡地区气候资源特点及其优势,给出了主要农作物的生长指标及气象灾害分布特征。并相应提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途径,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及防灾减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40a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和价格波动,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利用1971-201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统计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并探讨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旱涝灾害是影响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灾种;1971-2010年间河南省粮食平均灾损为331.3万吨,平均灾损比例为9.6%。因此,加强灾害监测,建立和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对于保证河南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种植规模的扩大为农户采取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提供了可能。在灾害频发的现实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户采取适应性行为应对气象灾害至关重要。【方法】基于江西省各地区271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Orderedprobit模型分析种植规模、政府支持及种植规模与政府支持的交互项对农户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的影响。【结果】种植规模对农户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具有促进效应,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越愿意采取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这说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能显著激活农户采取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政府支持正向影响农户采取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并能强化种植规模对农户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的影响。【结论】因地制宜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因户制宜培育发展规模户,注重政府支持政策落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气象灾害频发使我国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加,符合农户需求的引导政策可有效提高其应对气象灾害变化适应性行为能力.[方法]基于江西省种粮大户调查数据,使用聚类分析和多元Logistic模型探究农户应对气象灾害变化适应性行为引导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农户最需求的引导政策依次为气象灾害保险补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气象灾害农业信贷服务、气象灾害信息管理、气象灾害应对技术培训、生产技术培训.[结论]农户的年龄、家庭收入水平、参加技能培训情况、土壤肥力、是否购买农业保险、家中是否有农业机械等因素不同方向、不同程度影响其对引导政策的需求.据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户的财政扶持力度、完善农业信贷服务体系并灵活调整引导政策结构,以提高农户应对气象灾害变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田试验观测和气象资料平行分析,随着气候变暖,陇东塬区冬小麦冬前各发育期推迟,冬前旺长现象突出,而春季各发育期显著提前,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在大秋作物玉米生长过程中,大部分发育期呈现提前趋势,发育期间隔日数显著缩短,春旱和初夏旱危害严重。通过综合分析,在气候变暖情景下,为了提高本区农作物产量,避免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整作物播种期和收获期等农业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区的玉米播种质量,预防冬小麦冬前旺长和减轻春季干旱的危害。同时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系统的建设,为地方政府防灾抗灾的正确决策提供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村级组织防灾减灾能力的内涵,建立了村级组织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各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调查数据对西南贫困地区28个村村级组织的减灾能力做出了评价排序,分析了影响村级组织防灾减灾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和灾害应急预案、全村人均年纯收入是影响村级组织防灾减灾能力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评估干热风灾害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助力农业防灾减灾,采用叶片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概念模型,于2010—2011、2011—2012年和2013—2014年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干热风控制试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强度灾害与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受胁迫程度的关系,对灾害影响下的光合作用速率进行修订,从而实现干热风灾害对...  相似文献   

9.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防灾减灾物资,在我国粮食产量“九连增”中农药发挥着特殊和不可替代作用.中国是农药生产、使用大国,农药管理工作尚处于发展阶段,农药管理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农药登记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农药监督执法体系基本形成.但也存在着监管体制尚需完善,登记制度、再评价制度、经营许可制度等管理制度急需完善,行业支持亟需加强等问题需要解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健全法律体系,优化监管体制;创新思路理念,完善中国特色的农药登记制度、建立符合国情的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建立适合行业发展的监测研究制度等管理制度;加强财政投入,建立基本药物补贴机制、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履行政府职责等发展策略,在统筹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中,加快推进农药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农业部重点做好的十个方面的工作:1、切实保障粮棉油糖稳定发展;2、统筹推进"菜篮子"产品协调发展;3、大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4、实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业防灾减灾工作;5、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6、强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能力建设;7、大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8、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和贸易促进;9、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0、人推进农村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1.
蝗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蝗灾是世界性生物灾害,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20年初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再次暴发,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蝗虫防治的新技术和新策略不断发展.本文概述了我国蝗虫主要成灾种类、分布及其危害,总结了近年来蝗虫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相关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以生...  相似文献   

12.
利用河北省冬麦区49个气象站1980-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其相应的冬小麦产量资料,选取三种干旱指数,根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计算了气候干旱、作物干旱、产量灾损三种风险度,并进行了相应的风险区划,根据区划结果提出了不同风险区的减灾对策.结果表明:(1)冬麦区气候干旱风险以中风险或较高风险区域为主,作物干旱风险则以较高风险区为主,产量灾损低风险区域较大.(2)气候干旱、作物干旱、产量灾损各等级风险区分布无明显相关关系,产量灾损风险与各地的灌溉条件关系密切.(3)产量灾损各风险区应采取不同的减灾对策,高风险区应以防旱为主,采取一系列保墒措施,提高自然水分利用率;较高风险区应以抗旱防旱为主,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灌溉条件;中低风险区应以发展优化灌溉制度为主,实现节水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已有的陕西省富士系苹果高温热害指标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问题,基于灾情数据,设计横向修订法,利用日最高气温及日平均相对湿度,对已有高温热害指标进行修订,并通过试验观测对修订后的指标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修订后的指标可较好反映灾情,具有良好效果。该修订方法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有限受灾样本开展指标修订,为修订或建立其他经济林果气象灾害指标提供借鉴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实蝇类害虫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对福建省农作物造成为害的主要包含橘小实蝇、南亚寡鬃实蝇、瓜实蝇、具条实蝇4种。这4种实蝇类害虫给福建省水果、蔬菜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由于防治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造成生态环境问题。本研究选取实蝇类害虫为害较为严重的福建省主要水果和蔬菜作为研究对象,从直接经济损失、防治费用和间接经济损失3个层面建立评估模型,并对2016年4种实蝇类害虫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旨在通过评估经济损失情况,为今后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思路。研究结果显示,这4种实蝇类害虫对福建省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13.48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21.74亿元,防治费用约为84.24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为7.5亿元。最后,本研究提出了重视有害生物灾情评估、完善经济损失评价方法,开展农户专业培训、提升防控技术水平,加强环境规制力度、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境内42个农村社区的调研数据、统计资料和实证研究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中因子载荷、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灾害、生态退化与贫困之间的耦合性,并建立了三者之间的耦合模式,据此首次在中国提出了"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为21世纪气候变化背景下实施新型扶贫机制、生态治理和灾害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研究结论表明:"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中灾害风险、生态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三者之间具有负向耦合关系,其中,经济贫困是"灾害频发-生态退化-贫困加剧"恶性循环的外部驱动力,环境退化和灾害频发只是经济贫困的外在表现和结果。要打破生态退化、灾害频发及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需要决策部门在生态治理、灾害风险管理及扶贫领域推行"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打破垂直管理的部门壁垒,设计跨领域横向合作项目,推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南疆近60年来大风灾害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疆各地州1949—2008年间的风灾发生次数、累计发生时间,其造成的死亡人口、受灾农田面积、经济损失和死亡牲畜资料,对南疆风灾、灾度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得出:(1)在南疆总体上,风灾发生次数由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逐年增长,50年代发生11次,90年代发生115次,但21世纪开始略有减少;巴州、阿克苏和喀什风灾发生次数多,累计发生时间长,是防范风灾和灾后救助的重要区;克州、和田风灾发生次数少,累计发生时间短,是防范风灾和灾后救助的次要区。(2)在南疆风灾中均有重大灾害、一般灾害和轻度灾害,巴州属于重大风灾区;阿克苏、喀什与和田属于一般风灾区;克州属于轻度风灾区;(3)在南疆整体上,4~5月份风灾发生次数较多,累计发生时间较长,而且4~5月份是作物播种和出苗期,大风容易成灾,为此4~5月份是风灾防范和灾后救助的重点季节。(4)大风受灾农田面积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而增加,而且增长速度比耕地增长速度还快,建议加大投入,改善生态环境,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进程,建立减灾系统,加强风灾防治。  相似文献   

17.
沙漠化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框架研究--以于田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从建立于田县沙漠化孕灾环境的多层次、多学科、综合性的区域性环境信息系统入手,技术路线是供助于遥感和GIS技术,以遥感卫星图像为系统数据库重要信息源,将参数控空间分布特点,输入计算机系统,建立沙漠化环境综合数据库,实现信息计算机化的动态存储管理、检索和综合理论分析,以便为沙漠化防治的综合治理、全面规划、管理决策及动态监测等提供丰富的信息,最终实现沙漠化环境监测各项地学指标的定量化和模式化。  相似文献   

18.
新疆博斯腾湖湿地生态质量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定量评价湿地的生态质量,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湿地资源评价为综合评价层,以12个生态评价因子为指标层,构建博斯腾湖湿地生态质量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及专家评议的方法,计算出各生态评价因子的权重,使用问卷调查法得出各因子的得分,最终通过综合评价指数(CEI)来表达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分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湿地当前生态质量级别为一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湿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维持湿地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措施。通过博斯腾湖湿地生态质量的定量评价,对掌握现阶段博斯腾湖的生态环境状况,维持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