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草药对鸡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新城疫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烈性传染病。目前,预防控制其发生的有效途径主要是进行疫苗的预防注射。由于个体差异以及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免疫抑制病的感染等,往往造成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减弱而造成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可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免疫应答失败,增加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菌的易感性,给养禽业带来严重危害和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禽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病毒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丧失.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仅是导致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宜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引起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近几年来,虽然饲养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治措施也有所加强,但该病仍然时有发生,给养鸡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导致病鸡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而对接种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义称之为甘保罗病(gumboro disease)。该病的危害不仅足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可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更易感,对新城疫疫苗等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造成幼龄鸡法氏囊的损伤。该病在新饲养区域流行的初期或发生毒力超强毒株感染(vvIBDv)往往表现典型症状,但老饲养区域使用疫苗免疫后以及弱毒株、变异株的感染则多表现为非典型的临床症状。本文主要针对雏鸡前期3周龄以前发生的非典型IBD展开讨论,虽然非典型IBD不会造成大量鸡只的死亡和淘汰,但是病毒前期感染往往诱发严重的免疫抑制,使鸡只对其他传染性病原易感性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法氏囊是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一旦受疫病损害,造成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死淘汰率升高,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影响鸡的免疫应答和抗病力,使病鸡对腺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于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而发生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是损害机体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该病既会影响增重,使淘汰率提高,并且容易发生死亡,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由于法氏囊受损而引起免疫抑制,使其更容易感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鸡球虫等病原,导致免疫接种新城疫疫苗、马立克疫苗等后的免疫应答减弱或者完全丧失。现概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以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的传染病,又称之为“甘保罗”病。该病的重要危害在于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对疫病的抵抗力减弱,使病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氏病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给鸡场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可以导致易感鸡死亡外,还可以引起鸡群免疫抑制。在临床上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鸡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能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严重影响新城疫病的免疫,甚至造成免疫失败,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非典型新城疫病对目前养禽业危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之为甘保罗病。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为鸡传染性囊病、甘布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的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1法氏囊疫苗免疫存在的问题成功防控IBD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不发生IBD,而是更关注是否对法氏囊的破坏而造成的免疫抑制问题。传统疫苗防控IBD存在几个困惑:母源抗体与免疫时间;母源抗体与疫苗  相似文献   

14.
一、新城疫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混感 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是肉鸡当前最常发生的两大病毒病,传染性法氏囊病又是一种严重的免疫抑制病,常与新城疫互相影响,可导致免疫程序错乱,继发大肠杆菌噶形体口球虫口历炎躏群失调等,引起高死淘率,出现大量的体质瘦弱鸡,由此而造成的死淘率可达到30%以上,甚至伤亡过半。  相似文献   

15.
大型鸡场新城疫和法氏囊病免疫程序的设计和探讨黄建芳,张知良(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225003)潘茹芳(江苏省无锡市祖代鸡场)我们通过对几种常用的新城疫疫苗和法氏囊疫苗免疫原性的测定、新城疫和法氏囊免疫抗体的监测,并结合我省大型鸡场防疫卫生的买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李亚妮 《山东家禽》2013,(10):24-2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又称甘保罗病。法氏囊是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一旦受疫病损害,造成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影响鸡的免疫应答和抗病力的产生,使病鸡对腺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1病原学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IBDV病毒粒子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球…  相似文献   

18.
1免疫后存在的问题肉鸡免疫后经常发生应激反应,如首免新城疫后容易发生呼吸道病,且持续时间长。事实上,免疫新城疫疫苗后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是正常反应。因为疫苗本身就是病毒,一般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天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受到损伤,需经8~10天修复,但由于鸡舍环境差,如湿度过低,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或者呼吸道病如支原体、肺病毒、传支等的影响,会加重呼吸道病的反应。正常情况下,13~14日龄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多为中等偏强毒株,免疫后疫苗损伤法氏囊器  相似文献   

19.
鸡的免疫抑制是鸡免疫过程中因免疫应激而引起的以免疫系统损伤和干扰免疫应答的最严重现象。 1病因分析 1.1疫苗本身因素 根据报道,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法氏囊、马立克氏病、病毒性关节炎、减蛋综合特油乳剂灭活苗等疫苗都可造成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而引起鸡的免疫抑制性、病毒性的传染病。发病后使病鸡对腺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氏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因此养殖户在养鸡中要特剐注意诊断。就一病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了对该病的防制措施,希望对养殖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