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通过添加复合增效剂(JK1OO-WPF2)而制成的复合型氟胺氰菊酯条(商品名:劲霸)与市场上某杀螨产品进行试验比较,以验证其防治效果、药效期和对蜜蜂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劲霸的总落螨率为92.1%,综合药效期20天以上,防治期内平均每群每天伤蜂8.9只,为适度伤蜂.使用劲霸,可以有效解决蜜蜂对杀螨产品的抗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静  李熠  薛晓峰 《中国蜂业》2004,55(4):17-18
由氟胺氰菊酯作为主要活性成分制成的蜂药是我国养蜂生产过程中普遍应用于防治蜜蜂螨病的药物,长期以来在防治蜂螨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蜂螨的抗药性增强,使得氟胺氰菊酯药效逐渐下降,蜂农不得不加大用量和使用频率,这样在增加控制蜂螨难度的同时,不仅会使蜂  相似文献   

3.
4.
5.
用薄荷醇和氟氨氰菊酯按三种不同处理在无螨蜂群中观察其对蜂群的影响。在新组成的蜂群中用薄荷醇,结果第一季度蜂群的子脾面积明显减少,并阻碍子圈向上扩展,但在蜂王接受率、蜂王生存率及蜂群产量上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参加“螨净”防治蜂螨中间试验的有6个省市区,防治蜜蜂数千群。大面积试验表明,该药杀螨效果达80 %~100 %,平均防治效果为90%,最大特点是不伤害蜜蜂和幼蜂,用药后无爬蜂现象 ,并具有使用方便,减轻劳动强度,经济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瓦螨防治的未来:现有措施与最新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荷 《中国蜂业》2001,52(5):45-46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 ,瓦螨 (Varroasp .)对蜜蜂群体造成日益严重的威胁。温带地区 ,未防治的蜂群瓦螨侵染引起的死亡率接近 1 0 0 % (DeJong 1 997)。不进行瓦螨防治的蜂群两年内全部死亡 ,几乎没有例外 ,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最受欢迎、最广泛应用的瓦螨防治药剂是氟胺氰菊酯 ,市场上称阿皮斯丹 ,在美国已经使用多年 ,开始效果很好 ,几乎达到 1 0 0 %。最近几年 ,已经证明瓦螨对氟胺氰菊酯产生了抗药性 ,而且抗性又因不正确使用而加剧。不过养蜂人还很幸运 ,其它杀螨剂已成功地研制和应用 ,尽管不是人们期望的那种灵丹妙药。为…  相似文献   

8.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2,53(2):41-42
印度楝树 (Azadirachtaindica)生长在亚洲和非洲的亚热带地区。在印度这种树用途很广。几个世纪以来 ,印度楝树在印度草医学中广泛应用。咀嚼它的嫩枝可防龋齿 ;用果实、叶、皮提取物制成的药膏可治皮肤病和防虱子 ;农民则用楝树叶防止水稻病虫害。1 96 0年开始研究人员就对楝树的成分和效果进行了研究 ,德国昆虫学家在苏丹蝗灾时发现 ,楝树是唯一不受侵袭的植物。目前从楝树果实、叶、皮的提取物中分离出 1 0 0余种有效成分。楝树油对昆虫、螨类、蛲虫、真菌和细菌有防治效果。对一些昆虫 ,楝树油中含有的印苦楝子素能使…  相似文献   

9.
参加“螨净”为防治蜂螨中间试验的有6个省市区,防治蜜蜂数千群。大面积试验表明,该药杀螨效果达80%~100%,平均防治效果为90%,最大特点是不伤害蜜蜂和幼蜂,用药后无爬蜂现象,并具有使用方便,减轻劳动强度,经济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不同治螨药物防治蜂螨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螨扑立克、新世纪螨净和螨净等药物进行防治螨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螨扑立克、新世纪螨扑疗效较好,治螨率达90%以上,三种药物对蜂王产卵、幼虫孵化及封盖子脾表现正常,无不良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11.
开发新的抗螨药物势在必行,而香精油及其组分具有显著的抑螨效果。百里酚(香精油的一种主要组分)及其一些组分,在实验室试验中其杀螨率一般都超过90%,而且对蜜蜂危害小,长期使用后在蜂蜜中的残留量很低,但要应用于养蜂生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香精油在蜂群抗螨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省常熟市2008—2010年市售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方法]2008—2010年从常熟市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市售咸肉类和灌肠肉类中采集167份样品,检测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结果]2008—2010年,江苏省常熟市市售肉制品合格率逐年提高,2010年较2008年提高12.24%。2008—2010年灌肠类肉制品的合格率较咸肉类肉制品高4.74%,大型超市肉制品的合格率较农贸市场高11.02%。[结论]常熟市市售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仍然过高,尤其是农贸市场高于大型超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3.
甘谷县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项目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甘谷县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项目区生态系统各组成要素的特点,运用效益指标体系,对该项目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过综合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率达31.16%,林草覆盖度由14.81%提高到17.06%,年拦水212.73万m^3,拦泥105.04万m^3,保护植被1904.01hm^3,增加灌溉面积448.00hm^2,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37.40%,粮食产量提高了6.73%,人均收入由982.00元提高到1183.36元,年产值达3.60万元/hm^2,投入产出比达1:1.14,利润率为48.49%,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胶体金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标记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因具有简便、快速、廉价、易操作、安全、稳定、不需特殊仪器、肉眼即可判断等优点,在动物疫病检测,特别是基层兽医人员以及大批量检测和大面积普查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胶体金试纸条在猪病快速诊断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情况,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草原虫害防控工作现状,回顾了草原虫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进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在推广工作中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类产碱假单胞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牧鸡牧鸭和人工招引粉红椋鸟、印楝素、苦参碱、烟碱·苦参碱等生物药剂和天敌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草原上的应用现状。最后,总结了近10年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控正在形成由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天敌利用、植物源农药等多种技术构成的新型格局,并针对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和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冬季肉牛养殖环境控制及管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西北地区冬季肉牛养殖的环境、福利状况,提高肉牛生产水平,试验将环境控制(控制牛舍通风、铺加垫料、增加清粪次数)和管理措施(饮用温水)应用于实际生产,并通过检测牛舍环境、牛体清洁度、日增重等指标来评价改进措施的综合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控制牛舍通风、铺加垫料、增加清粪次数能显著提高牛舍内最低气温和地面温度,对牛舍内日平均气温没有显著影响;降低舍内风速的同时增加了湿度、二氧化碳和氨气浓度,但总的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牛舍内的环境状况;对牛体清洁度、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说明给牛饮10℃的温水能显著提高肉牛日增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国猪萎缩性鼻炎的流行现状,采用鼻甲骨病变评分方法对我国12个省市24个规模化养殖场的上市猪及死淘猪的鼻甲骨病变状况进行诊断评估。数据显示:100%的猪场感染萎缩性鼻炎,97.81%的样品出现鼻甲骨病变情况。结果表明,猪萎缩性鼻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且北方及东部地区感染情况更为严重,急需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8.
养殖效率是规模化奶牛养殖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成本最小化为理论假设,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成本函数对2009—2018年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成本效率、成本非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化奶牛养殖的成本效率与养殖规模呈正相关;死亡损失费用、料奶比高则是导致成本非效率的主要原因;奶牛养殖成本效...  相似文献   

19.
为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和不同水平母源抗体雏鸡的免疫效力和持续期,本试验用该疫苗免疫7、14、21日龄SPF雏鸡和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 Ab)、IB血凝抑制抗体(HI Ab)及IBD中和抗体(NA),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7日龄SPF雏鸡免疫后21 d ND HI抗体、IB 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9log2、6.9log2和14.1log2,SPF鸡日龄越大,抗体水平越高;28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0.3 mL免疫剂量组试验鸡ND HI、IB HI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达6.5log2、6.1log2和13.6log2,IB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效果与SPF鸡试验一致,抗体水平随鸡日龄增大而升高,IBD攻毒保护率也都达到100%(10/10)。试验结果证实,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可使7、14及2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的免疫期至少为3个月。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南方湿热气候地带肉牛的育肥提供参考,文章从肉牛育肥生产的4个重要环节论述了如何选择开始育肥的时间、育肥的期限、架子牛的始重和育肥饲料,以提高在南方(尤其是岭南地带)肉牛育肥的生产效益。建议在岭南湿热地带育肥肉牛开始时间以10月下旬或11—12月份较佳;育肥架子牛年龄、体重应尽量接近,周岁以上犊牛年龄相差以不超过2~3个月为宜,体重差异应控制在1个标准差以内;育肥模式可选择秋末、冬春的非热季节3~6个月短期育肥、从第1年的1月底或2月初开始的跨年度12个月育肥和从第1年秋末开始的跨3个年度的18~24月的长期育肥3种育肥模式;育肥饲料应按照育肥阶段提前准备,渐进式地更换饲料品种类型和数量;并从牛的种质、驱虫防病、每日最佳投料时间和确定产品适时上市等方面提出了持续增加育肥生产效益的可选择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