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产犊的母牛,一般食欲不佳,所采食的能量不足以补充维持和产奶的消耗,而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严重影响产犊后身体状况的恢复,产奶高峰的维持和产后第一次发情。已有资料表明,针对奶牛产后100天内能量不足的特点,添加过瘤胃脂肪添加剂能加速产犊后体况的恢复,增加产奶量,提高繁殖率。本试验采用西班牙诺里尔公司生产的“万力补”过瘤胃脂肪添加剂饲喂奶牛,观察产奶量,乳脂率及奶牛体重的变化,为该产品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1)“万力补”过瘤胃脂肪添加剂〔许可证号:(2000)外饲准字145…  相似文献   

2.
新产犊的母牛食欲不佳,其所摄食的能量不足以补充维持和产奶的消耗,只能运用自己身体的储备;即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来自西班牙的“万力补”过瘤胃脂肪,正是针对奶牛产后100天内的能量补充料。资料表明,过瘤胃脂肪能加速奶牛产犊后的康复,增加奶产量及提高繁殖率。本试验旨在探讨奶牛日粮中添加“万力补”对产奶量、乳脂率及奶牛体重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后10周前所摄取的能量与产奶消耗成负平衡,在饲料中添加过瘤胃脂肪(瘤胃保护脂肪)可有效解决奶牛微生物被破坏的问题,保证这些过瘤胃脂肪在小肠得到有效吸收利用,满足高产奶牛能量需要,达到增加产奶量、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过瘤胃脂肪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产奶高峰期一般出现在采食量高峰的前几周。产奶高峰期以前,为了满足对能量的需要,奶牛必将动用体内储存的脂肪,结果造成体重下降。而泌乳初期的过分减重往往造成产奶高峰期后产奶量的锐减。试验证明,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特别是保护性脂肪,能够改善奶牛的体况,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本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的效果;比较不同过瘤胃脂肪来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从而为选择奶牛饲料的理想脂肪添加物提供参考。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用脂肪酸钙和棕榈油脂肪粉均为商业产品。棕榈油脂肪粉是利用油脂分…  相似文献   

5.
1干奶期 产奶牛从停止挤奶到产犊前15天,初产牛妊娠7个月以上到产犊前15天,称为干奶期。经产奶牛干奶期以60天为最佳。干奶期时间太长或过短对提高产奶量和保持母牛健康不利。干奶期奶牛的体况应维持在中等以上水平,过瘦不利于胎儿发育和产后产奶;过肥容易引起难产,  相似文献   

6.
奶牛临产前的3周(围产前期)和产后2-3周(围产后期)的一段时间称为围产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产犊前15天至产犊后15天。奶牛在这30天中要经历干奶期、分娩期、泌乳期。在这段时间里既要维护好母牛的健康及胎儿的生长发育,还要照顾到奶牛的产奶量和卵巢机能的恢复,应提高精料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保持日粮营养平衡,为瘤胃消化机能的转换打下基础。因此,围产期是奶牛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提高夏季奶牛的生产性能,选择体况、胎次、产犊时间、产奶量相近的泌乳盛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5头。试验1组添加过瘤胃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100g/头·d,试验2组每日添加过瘤胃脂肪酸钙300g/头·d,试验3组每日添加过瘤胃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100g/头·d和过瘤胃脂肪酸钙300g/头·d,对照组不添加添加剂,试验期30d。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具有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的趋势,显著提高乳蛋白含量(P0.05);添加过瘤胃脂肪酸钙具有减少采食量的趋势,对奶牛泌乳性能影响不大;奶牛日粮中同时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和过瘤胃脂肪酸钙可以显著提高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P0.05),建议夏季奶牛日粮可以同时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和过瘤胃脂肪酸钙。  相似文献   

8.
选用137头黑白花成年母牛,随机分为两组,进行6O天的饲喂试验。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组:常规饲料+15o克“××奶牛矿物元素添加剂”。验证添加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的产奶量平均为18.46±1.87千克/头日,显著高于对照组16.57±1.39千克/头日(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奶牛每日多产奶1.89千克。“××奶牛矿物元素添加剂”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和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四川奶业》2005,(4):12-13
奶牛分群饲养,是根据母牛分娩后不同的产奶阶段和产奶水平,按奶牛的营养需要和精粗饲料的营养含量配制平衡的日粮饲养母牛,这既便于饲养管理,又能充分发挥母牛的产奶性能。母牛分娩后一般分为三期,第一期为产犊后15-120天,产奶量占全期产量的48%左右;第二期为产犊后121-210天,产奶量占全期的28%左右;第三期为产犊后211-305天,产奶量占全期的24%左右。以一个泌乳期产量6000kg母牛为例,第一期产量为2880kg(平均日产27.4kg);  相似文献   

10.
产奶前期是奶牛从产犊后到产奶100d的生产阶段。在产奶前期奶牛的产奶量迅速提高,到产后的40~50d达到高峰,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奶牛的食欲则增加较慢,一般需要到产后的80~100d才能达到高峰。此期间由于干物质采食量不能满足产奶的需要,奶牛体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奶牛产奶前期的日粮要求具有较高的营养浓度。本试验在全日粮基础上对奶牛产奶前期的营养需要进行了初步探索,确定了相关的技术参数,建立了可用于生产实际的技术规程,对降低饲养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 奶牛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1 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在泌乳前期由于产奶量高、采食量低,进食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产奶的需要。需要动用体脂肪来满足产奶的能量需要。这导致如下几种情况的发生:1)奶牛体重下降;2 )发情延迟,影响配种、受胎,加大产犊间隔,降低终生产奶量和产犊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对围产期奶牛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旨在为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在围产期奶牛饲粮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40头健康、经产(平均胎次1~2)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TO),基础饲粮;胆碱组(TC),基础饲粮+30 g/d过瘤胃胆碱;有机铬组(TA),基础饲粮+8 g/d蛋氨酸铬;混合组(TCA),基础饲粮+30 g/d过瘤胃胆碱+8 g/d蛋氨酸铬。试验处理从产前20 d至产后20 d,记录奶牛产后4周内日均产奶量,分别于产前第20、10天和产犊日、产后第10、20天,于晨饲前采集血样,测定血清抗氧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免疫(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奶牛产后4周内日均产奶量均显著提高(P<0.05);产前各组奶牛血清GSH-Px、CAT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奶牛血清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产犊日至产后第10天,胆碱组和有机铬组奶牛血清GSH-Px、CAT和SO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20天,胆碱组血清GSH-Px、CAT含量均显著低于高于对照组、有机铬组和混合组,而血清SOD含量却显著降低(P<0.05);整个试验周期内,胆碱组奶牛血清IL-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有机铬组和混合组(P<0.05),IL-6和TNF-α含量却显著提高(P<0.05)。【结论】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单独添加30 g/d过瘤胃胆碱或8 g/d有机铬可明显降低围产期奶牛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提高产奶量和机体免疫力,改善奶牛健康状况,联合添加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与单独添加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泌乳早期产生的蛋白负平衡现象,向泌乳牛日粮中补饲过瘤胃蛋氨酸是一种常用的策略,但过瘤胃蛋氨酸的实际使用效果存在差异。近年的氨基酸平衡理论中,认为奶牛代谢氨基酸若过量供给,会抑制其乳蛋白的产生,但该理念目前尚存争议。本试验通过在生产实践环境下,对大样本泌乳牛开展过瘤胃蛋氨酸的补饲试验。试验发现每头牛每天补饲12g过瘤胃蛋氨酸,新产期(产后1~30d)的泌乳牛产奶量会出现显著的下降(P=0.011),而同一牛群在高产期时,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与近年奶牛氨基酸营养研究中总结的代谢蛋白供给-乳蛋白产量模型的设想相符合。基于新理念,奶牛的蛋白营养调控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寻找最适合的添加量。同时,旧模型中保持一定赖蛋比的理念依然是奶牛氨基酸平衡的重要参考。若需要进一步验证新奶牛氨基酸平衡模型,应设计自身对比的饲养试验继续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产犊季节和胎次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奶牛饲养管理工作中,必须考虑影响产奶量的主要环境因素。研究资料表明,在奶牛生产中,产犊季节和胎次对产奶量影响较大。为了探讨产犊季节和胎次对奶牛产奶量爵移碱聍盛成市兴旺奶牛场559头奶牛,产犊季节和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奶牛在武威地区秋季产犊产奶量最高,冬季次之,夏季和春季最低。奶牛产犊季节、胎次与产奶量均无显著性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犊后子宫复原及体质恢复大约需要20~30天,当产犊后30~70天可表现出明显的第一次发情。若产犊后配种过早,因子宫尚未完全康复则不易受孕,同时由于配种过早会使泌乳期缩短而影响产奶量。若配种过晚,则会延长胎间距,降低了奶牛经济利用率,也常因发情不规律而影响受胎率。 养奶牛的目的是生产牛奶,而奶牛又必须在产犊后才能产奶。根据奶牛的生殖与生理特点,最理想的是一年能产一犊,这样需要在产犊后70~90天内配种受胎最为适宜。以保证305天的产奶时间,实现乳、犊双丰收。还能使母牛维持正常的生产周期和正常的生理机能,保证母牛健康,延长利用年限。同时,本阶段对奶牛来说正是产奶高峰期,发情也是比较有规律而明显的,配种也容易受胎。  相似文献   

16.
B族维生素在能量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有效改善能量负平衡和动物健康。试验目的是探讨高产奶牛围产期日粮补充维产康(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对产前干物质采食量、酮病发生率、淘汰率和产奶量的影响。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主要含胆碱(Choline)、核黄素(B2)、叶酸(B9)、维生素B12。荷斯坦经产(3~5 胎次)试验组奶牛在围产期间(产前3 周至产后2 周)TMR日粮中补充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100 g/牛·天)。 结果显示,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试验组奶牛在围产前期(产前21 天)干物质采食量较对照组提高18.28%[分别为(12.36±0.43)和(10.45±0.57)kg/牛·天,P<0.01]。酮病(亚临床和临床)发生率,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16.13%)较对照组(32.39%)奶牛降低50.20%。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奶牛在产后至泌乳高峰(70 天)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提高4.63 kg[提高11.97%,分别为(43.31±1.79)和(38.67±1.95)kg/牛·天,P<0.001],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产奶量增加的趋势持续至产后210 天。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较对照组产后70 和210 天的淘汰率分别降低23.67%(分别为6.45%和8.45%)和42.75%(分别为19.35%和33.80%)。试验结果显示,高产奶牛围产期日粮补充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对干物质采食量、酮病发生率、淘汰率和产奶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这些改变可以有效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犊后就开始产奶,在泌乳期间的产奶量因饲养管理的不同而不同,如何让产后奶牛不仅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能,而且还能够健康的生长成为困扰奶牛养殖者的一个大问题。做好产后奶牛合理分群,以及合理调配饲料营养对于产后奶牛科学饲养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影响荷斯坦牛产奶性能诸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奶牛的产奶性能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遗传和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牧场、年度、母牛的产犊月份、初产月龄、胎次及公牛组等。为了更准确地找出各影响因素对产奶性能的影响程度,本文对此进行了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本文资料取自于黑龙江省8511农场、850农场、香坊农场和大庆三环企业集团等11个农牧场共24个奶牛场1986~1995年间产犊奶牛的生产性能(305天产奶量、乳脂率、305天乳脂量)测定资料。共收集194头公牛的5412头女儿牛…  相似文献   

19.
经产奶牛的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产母牛完成第一胎妊娠、产犊后(通常为23~25月龄)即称为“经产母牛”。大多数母牛分娩后具有10个月的泌乳潜力,其后产奶量会大幅度减少甚至停止。产犊是产奶的先决条件,只有使经过第一胎产犊后的母牛适时再受胎、产犊,才能获得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如此循环,才能获得该奶牛应有的终生产奶量,并繁殖较多的新生犊牛,获得产奶产犊的双重经济效益。 1.母牛的产仔间隔。母牛的产仔间隔是指母牛两次分娩之间间隔的天数,又称胎间距。产仔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2个因素,即遗传和环境.因此,根据高产奶牛的生理特点,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以充分发挥母牛遗传产奶潜力,获得较高的产奶量,是当前奶牛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里主要介绍奶牛舍饲管理技术,供奶牛饲养户参考. 1 奶牛饲养法的选择 1.1引导饲养法用较少的粗饲料和较多的精饲料合理地强化泌乳母牛的日粮,在适当的泌乳时期,用于合适的母牛,提高高奶牛的产奶量.具体做法是从母牛十乳期的最后2周开始,即产犊前10~15d开始,每天喂给1~1.8kg精料的基础上,以后每天增加0.5kg,直到母牛采食精饲料的数量达到体重的0.5%~1%为止.这种饲养法能使母牛的瘤胃微生物在分娩前较早地适应高精料的瘤胃环境,诱导母牛多吃精料,可使母牛产犊前在体内储备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便在产犊后,产奶高峰时提供丰富能量和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