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赤潮对日本养殖业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日本濑户内海1972年至1984年和西海岸1985年至1992年赤潮对海水养殖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给出了发布赤潮注意报和赤潮警报期间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赤潮是海洋自然灾害之一,近十年来频率增多、范围扩大、时间延长,大有发展之势。位于广东省沿海中部的珠江口是赤潮乡发区,但这几年来赤潮区域逐步向东、西方向扩展,例如 1998年3月中旬,珠江口范围内的香港海域发生赤潮后迅速向粤东、粤西两侧蔓延.这股持续了一个月的大规模赤潮,给粤港两地海水养殖业带来了3.5亿元的经济损失。 令人惊奇的是粤东汕尾港,这些年来虽曾有过赤潮生物带出现,但却幸运地通过了频频发生的赤潮灾害。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的的诱因,而汕尾港区范围内有3500多个养鱼网箱、200多公顷鱼虾池…  相似文献   

3.
自1947年,人们注意到美国佛罗里达沿海出现的赤潮,是由短小裸甲藻所引发。此后,人们加强了对赤潮的观测与研究,尤其是日本濑户内海所发生的赤潮,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70年代,濑户内海平均每年发生赤潮326次,仅1972年就造成鲹鱼死亡1400万尾,经济损失达710亿日元。自1974年起,各国的生态学专家及相关学科的学者便相聚在一起,对赤潮现象进行国际性的研讨,已先后在美  相似文献   

4.
浅谈赤潮对养殖业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位琅 《科学养鱼》2002,(11):45-46
赤潮(Redtide),又称有害藻华(HarmfulAlgalbloom),是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引起一定范围一段时间的海水变色现象。近年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入海污染源逐年增多,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渔业自身污染也在不断上升,养殖环境恶化,海域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海域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赤潮灾害不断发生,不仅给海水养殖业、捕捞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应控制污染源头,加强赤潮的监测,控制赤潮的发生。一、赤潮及赤潮生物据统计,分布在我国的赤…  相似文献   

5.
<正>近数十年来,有毒有害浮游生物赤潮成为世 界性海洋生态与经济问题。依据日本本城凡夫 (1999)报道,1971-1995年在日本,赤潮所造成 的全国被害总额高达416亿日元,年平均高达17 亿日元。 迄今,对鱼、贝类养殖危害最大的赤潮浮游生  相似文献   

6.
吴长江 《齐鲁渔业》1999,16(6):37-39
赤潮亦称“红潮”.是指海水中由于某一种或多种海洋浮游生物(大多为浮游植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能使局部水体改变颜色的生态异常现象。据统计.到1997年,我国近海有记载的较大规模赤潮约380起,造成渔业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相似文献   

7.
赤潮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士虎  吴建新  李庭古  朱明  郑伟 《水利渔业》2003,23(6):38-39,54
赤潮危害性主要在于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并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针对赤潮的危害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防止赤潮新装置 日本鹿儿岛建设会社研制出一种能在夏季防止赤潮的装置,这种装置利用波浪动力使海底海水上升循环从而防止赤潮。 本装置是能随波浪波动而伸缩的具双层构造的扬水管,直径50cm,长1Om。上部装有浮标露出水面,下部以自重直立固定于海底。扬水管随波浪的上下波动而伸缩,并利用特殊阀门把底层海水吸到海面接触空气。该装置能经常使海水循环,补给大量氧气,从而防止赤潮。在波高5m的情况下,每日循环480吨海水。1台装置能净化50m~2海域。1台价格1000万日元。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黄骅县今年8月初在歧口沿海发现赤潮。主潮带长为55公里、宽5公里、厚度在2—2.3米左右。赤潮亦称红潮,是由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赤潮能杀死贝类、虾类和鱼类,对海水养殖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0.
王诗成 《海洋渔业》1991,13(2):78-80,75
<正> 一、赤潮的发生及危害1989年,我国沿海从南到北都有赤潮出现,不仅范围广,而且危害严重。1989年8月至9月,河北省沿海7县市近海发生了大面积赤潮,10万亩虾池不同程度受灾,养殖对虾减产1万吨,造成经济损失达2亿元以上。天津市海域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达4360万元以上。这次赤潮灾害也波及到山东省渤海  相似文献   

11.
吴琴瑟 《海洋与渔业》2009,(8):45-46,17
随着近海局部海域环境条件的变化,海水中某些微小生物在短时间内突发性繁殖,而形成赤潮。近年来赤潮发生频率逐年增多。其中1998年-2002年的5年间发生赤潮221起。而2007年我国海域发生赤潮82次,累计发生面积约11610km^2,因赤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6000万元。这些赤潮多数发生在近海港湾、给沿海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广东近年来对水域环境进行不少保护措施,但近海水环境并不乐观。因此,为了确保海洋渔业减少损失,我们要了解赤潮形成原因,对渔业的影响,及防范措施,采取有效的对策,尽量减少对国民经济和人民健康生活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大连黄海沿岸海域涡鞭毛藻类有毒有害赤潮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近数十年来,有毒有害浮游生物所形成的赤潮对世界水产养殖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近10余年,一些新兴赤潮生物形成突发赤潮,致使养殖鱼类、贝类和藻类大量减产.例如,依据松山幸彦(2003)报道,在日本,圆鳞异囊藻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自1998年在西部海域肆虐,对英虞湾珍珠养殖、广岛湾牡蛎养殖、熊本县和福冈县菲律宾蛤仔养殖造成毁灭牲打击,在1992年至1998年7年内,所造成的有案可稽的累计损失金额高达100亿日元,仅在1998年在广岛湾就造成损失金额高达39亿日元牡蛎死亡.不过,无论是传统赤潮生物,还是新兴赤潮生物,对水产养殖,尤其是对鱼类和贝类养殖危害最重的赤潮生物当属有毒种类繁多的涡鞭毛藻类.  相似文献   

13.
海洋     
<正>粤首发海洋灾害公报去年因灾损失74亿元5月27日,广东省发布了该省首个海洋灾害公报《2013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广东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74.41亿元(人民币,下同),位居中国首位。公报显示,2013年,广东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灾害为主,赤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发生风暴潮过程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累计约58.57亿元;海浪灾害共造成直接经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8月.广东省深圳大鹏湾和惠州大亚湾近岸海域先后暴发了赤潮事件。赤潮主要集中在惠州大亚湾澳头渔港海域、东升至坝光网箱养殖区和深圳大鹏湾盐田渔港至南澳附近海域。赤潮带呈带状或片状分布,宽均约3公里左右,长4-7公里不等。赤潮带海水颜色从浅到深依次为砖红色、红褐色和褐色,若船只驶在赤潮带上,船尾浪花会散发出耀眼红色。澳头渔港海域的赤潮带由于靠近渔港。赤潮带上漂浮着死鱼和白色泡沫,并伴有浓烈腥臭味。8月18日赤潮开始消退,赤潮带海水颜色逐渐变浅,同时产生絮状物和泡沫。8月25日,海水颜色基本恢复正常。赤潮在发展和消亡期间均未对当地海洋相关产业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5.
预防罗源湾赤潮的措施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源湾是一个腹大口小的内湾,是我省海水养殖的重要基地,由于养殖品种布局不合理,湾内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海水富营养化,容易造成赤潮。本文作者通过调查、查阅有关资料,就合理开发罗源湾、预防赤潮的发生提出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赤潮又称红海潮,是海洋中某些浮游植物或原生动物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现象。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的赤潮生物决定的,’赤潮发生时水色不一定是红色的,它是一种对海水养殖有着巨大危害的生态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赤潮的成因、赤潮对海水养殖的危害及赤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罗氏沼虾在北方育苗生产的技术难题,我所经过连续两年的育苗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健壮、充足的虾苗,而且摸索出一套成熟的、适合于北方沿海特卢、的育苗技术。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可归纳如下:一、水质调控1.早蓄海水。1、2月份北方沿海水温最低,海水中的生物量也最低,此时纳潮蓄足育苗用海水,最大限度地降低赤潮生物、敌害生物、细菌、病毒的侵入,做到了育苗用水与外界水隔绝。2.早沉淀、严过滤。由于北方沿海河口处的海水较深浑,早蓄水可以早沉淀,使水质清澈。经过蓄水池的一级沉淀后,将海水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黄海中北部海域养殖贝类持续五年大面积死亡,沿岸一些地方性鱼类资源明显减少,尽管分析原因是综合的,但是,赤潮影响是最重要原因之一。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仅1994年的一次赤潮,就使海水养殖业惨遭直接经济损失利己多元。目前赤潮已经严重威胁着海洋资源存量的增加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认清赤潮发生的机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创造一方“净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赤潮产生的机理赤潮又称红海潮,它是由于海域条件的改变,促使其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目前,人们对赤潮产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厦门同安湾2003年5月28日至7月21日以地中海指管藻为主的硅藻赤潮的跟踪监测,研究了赤潮发生前后,海域水环境中水温、盐度、pH值、DO、COD、无机氮(D IN)、活性磷酸盐(PO4-P)、叶绿素a含量与赤潮种群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对此次赤潮发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海水中丰富的无机氮和PO4-P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营养基础,适宜的水温和盐度的变化可能是诱发硅藻赤潮的原因之一,海水中PO4-P则是硅藻赤潮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海水中DO含量变化可作为赤潮预报的主要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5月25日发现赤潮生物以后,26日昌黎县水产局组织部分技术人员从早晨7点至下午5点利用10h继续对全县的浅海水域进行跟踪监测.发现赤潮范围较广,密度较大。经镜检.赤潮生物种类主要是夜光藻,赤潮发生的水域海水颜色为桃红色。新开口较为严重.大滩、蒲河次之,从3—10n mile的范围均有赤潮生物.面积约为3.5万hm^2,赤潮区域成斑块或条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