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强调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群体身份逐渐复杂化、农民对住房权益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从农民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的制度规定,是确定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需要研究的迫切问题。本文基于农民住房权益视角,结合相对剥夺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以2015年以来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为例,分析当前宅基地和住房制度产生的问题,解析农民住房权益残缺的理论影响,探讨上一轮改革在农民住房权益保护层面的经验和瓶颈,提出深化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建议。研究表明,现有的宅基地和住房制度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制度结构封闭、忽视农民财产权益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多元的农民住房权益诉求,成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桎梏。上一轮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未充分实现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住房权益,农村住房和住宅用地市场关系还有待理顺,城乡居民住房权益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未来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制度改革应因地制宜保障农村集体成员的基本居住权益,适当兼顾部分非集体成员的居住权益,有次序地实现农民住房财产权益,从而实现提高宅基地资源配置效率的近期目标和助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事关农村经济和农民切身利益,因此其流转问题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本文针对这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现行法律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 在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民在农村和城市郊区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上所享有的建造房屋以使用、居住的一种权利。农民需要宅基地建造房屋的,必须依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经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一种物权,是我国物权法体系中一个特有概念,是农民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无偿取得的一种物权。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身份性和无偿性(福利性)导致其不得自由流转即不得自由转让、出租抵押、继承或改作其它用途。对此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亦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现状的调查,剖析现行法律制度上存在的"缺位"、"虚位"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矛盾冲突,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构建农村宅基地流转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道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639-7640,7696
选取高唐县部分镇为研究区域,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类型村的空闲宅基地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走访农户等形式,摸清当前高唐县农村空闲宅基地状况,分析造成"空心村"的主要原因和带来的弊端,为解决治理农村空闲宅基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农村宅基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对此,本文对农村宅基地管理的现状以及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民对房屋享有所有权与宅基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长期以来影响着农村房屋的自由流转,无法实现农村房屋价值的最大化.一户多宅与一宅多户的矛盾以及农村对宅基地管理不严的现实,致使农村住房和宅基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现行立法未对农村宅基地转让直接作出允许或禁止的规定,但根据“地随房走,房随地走,房地一体”[1]的原则,在转让住宅时,宅基地使用权应随之一并转让.村民自治管理,在农村房屋转让时实现附带宅基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宅基地具有生活和生产双重功能,其管理由于历史原因、文化积习,居户相对分散,村与村、户与户之间情况纷繁错杂,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农村宅基地在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谈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流转产生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宅基地流转的措施,旨在消除宅基地流转的尴尬局面,切实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0.
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的要素--产权制度作为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都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措施,而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性要素资源,在农村土地管理改革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农地“三权分置”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宅基地的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持续完善宅基地管理。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农村宅基地面积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研究,对河北省宅基地面积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类型区、超标程度及新增宅基地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显示,河北省宅基地存在面积超标问题,且超标程度还很严峻,《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后未能得到明显控制和缓解.明晰宅基地产权关系、探究全新的宅基地流转机制以及构建完善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宅基地资源时空分布及利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资源基本状况,以2009年来可获得的农村居民点面积、村庄现状用地面积等官方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农村宅基地总量估算方法,测算分析2009—2019年中国农村宅基地资源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及利用特征等。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宅基地总量在933.98万~1 194.13万hm~2,其中,村庄集镇,东部西部中部东北,且省(自治区、市)间差异明显;2)宅基地总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其中,集镇增速村庄,西部增速东部中部东北,省(自治区、市)差异显著,未来在经济因素、管理因素和规划因素多重影响下,预计将保持下降态势;3)超占和闲置是现有农村宅基地利用的明显特征,农民认知不清晰、规划与管理不到位、农村人口流动加剧等是其主因。未来可通过构建完善的宅基地统计与监测体系等,加强对农村宅基地资源监控与管理,为宅基地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村民基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享有的,可以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新《土地管理法》修正及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农业农村部门做好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宅基地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农村的社会安全稳定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目前国家法律法规所涉及到的宅基地流转使用的规定相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已经显得落后。文章的目的在于如何探索相关政策并加以完善,保障宅基地的使用权能够自由流转,进一步振兴乡村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宅基地是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当前讨论的热门话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铁岭农户的生产生活和参与意愿进行了充分地调查了解和分析,揭示农户城镇化意愿影响机理,这对有关部门进行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现实依据,对我国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村镇建设发展很快.但是,农村住房建设和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宅基地是农民的主要财产。宅基地的无偿取得和使用造成了宅基地的闲置、"一户多宅"、空心村等问题。现阶段,宅基地有偿使用存在立法缺失、有偿使用范围不明确等问题,我国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及宅基地改革的进程,完善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宅基地作为建设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管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农村宅基地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该研究阐述了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发展的特征,按照土地资源合法、合理、公平、公正配置的原则,结合江苏省金坛市实际情况,指出在目前宅基地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缺乏规划指导、审批职责不明、主体认定困难、新增指标不足、流通不畅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宅基地管理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特点,提出宅基地管理改革方向,包括构建宅基地管理法律体系、推进户籍改革与宅基地退出结合进行以及宅基地置换的新型产权制度,并从取得制度、供应制度、使用制度、税费制度和保障制度5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宅基地利用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富余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城镇转移,传统的农村居民点里的宅基地逐渐腾退,出现大量的"空心村"、"闲置房"的现象,农村的土地利用效率下降,土地集约节约度呈现下降趋势。因此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宅基地管理,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宅基地合理利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士银  周飞  吴明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54-4356,4396
从农村宅基地利用管理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的新要求,分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通过改革现行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和促进宅基地合理利用的对策措施来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利用与管理,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