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艺书法好     
贵刊88年第8期刊登的《略论根艺创作的艺术特点》一文中,关于否定根艺书法的观点笔者有不同见解,在此提出商榷。我认为,借鉴书法形体,利用根系组字,是根艺创作的一大赏试。根书作品的可贵之处,同样是以天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笔者与盆友们谈及贵刊,大家认为:贵刊的内容,注重基础实践、基本技法和技术性文章,不拘名家或小辈,尽可畅所欲言,是初学者和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也是踊跃投稿者的用武之地。但盆友谈及“根艺天地”日渐缩小,觉得该知道的都已知道,不知道的却又无从知晓。对此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3.
配座,是根艺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底座配置适当与否,直接影响作品的欣赏。那么,给根艺配什么样的底座较合适呢?它既没有大小尺度的标准比例可依,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仿。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点滴体会,望同好指正。一、搭配合理:底座的任务,主要是围绕着作品的意境和艺术的需要来选配的。就拿贵刊1995年第  相似文献   

4.
评点两则     
一、“桩景与根艺相结合"说法不妥贵刊94·l期第35页《桩景与根艺相结合》一文中“这一作品是桩景与根艺的结合,是一种新尝试(因低干已成为不动的自然根艺)一”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应该说:自然的“根”只有与人的“艺”结合之后才能成为根艺,两者不可或缺。也就是说,自然的根干无论如何地“像”,也仅是自然物而不能称为根艺。例如,菊花石的天然花纹维妙维肖,但这还不是“艺”;某些树瘤酷似柿等果品,但这也不是  相似文献   

5.
欣赏完《驯鹰》(载贵刊1992·3·插页)的照图以后,因出于好奇,对可供欣赏的方方面面,作了一次探索,以领悟人体与根艺结合的价值与前途。但据我看来,这件名之日“根艺”的作品,是令人失望的。它既不可能作为家庭的摆设,更不能为  相似文献   

6.
我从85年起订阅《中国花卉盆景》、《花木盆景》。发现凡是有关根艺的文章都刊在《盆景专页》、《盆景篇》栏内。从一些文章中得知根艺作品还能参加盆景艺术展览。显然,根艺是被归为盆景类的。我认为盆景和根艺是概念不同、风格迥异的两种艺术。  相似文献   

7.
贵刊去年第五期上发表的《取名“根形艺术”更确切》一文,初读似探讨根艺名称问题,但实质上是属根艺分类问题。我想在此谈一点关于根艺分类的意见,和有关同志商榷。任何一门艺术都具有其不同于其他艺术的个性,正是凭藉这一个性,在艺术风格上,各自独辟蹊径,才成其为迥然各异的艺术门类。否则,没有艺术个性,也就没有艺术生命力,又何以能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8.
根艺创造,主要依赖于根坯即原材料。而材料本身的原始毛形,又不象人们苛求的那样完美,因为根的本质就存在着似是而非残缺不全的表象。但是这种表象如能恰当地利用,往往会更能唤起欣赏者的兴趣。如贵刊1991年第8期17页的根艺作品《身残志坚》,该作充分地利用了根的天然残缺,塑造了一个断腿的体操  相似文献   

9.
摄影何须作装点●根艺《盼盼》(见贵刊1991.1插四),温馨柔和,亲切好人,再现了大熊猫的本色,有一定的可观性。若论败笔,插在前肢的一束竹  相似文献   

10.
好!贵刊(89年8期)发表了读者张卫致编者的短文——《忠言逆耳利于行》。好就好在贵刊纳百川、容细流,怜盆(景)、惜根(艺)、护花、爱卉,决意办好刊物的大家风范, 好就好在读者张卫耳聪目敏、一语道破“根艺天地”近年困顿的机密:仍滞留在“基础实践、  相似文献   

11.
星期日,我正埋头于根艺室制作根艺新作《犹抱琵琶半遮面》。忽然耳边飘进一串熟悉的知音:‘先生,你认真欣赏过这期《年轻的北京盆景》彩照吗?’(指贵刊93.3.) ‘只是草草浏览,没来得及细看。夫人有何高见?’我与老伴虽职业不同,都喜爱盆景,经常就盆景艺  相似文献   

12.
如何欣赏一件根艺作品,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实践,认为可大致分为“观”、“品”、“悟”三个阶段。观,这是人们欣赏根艺作品整个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品和悟的基础。欣赏者经过观,对根艺作品有所感知、把握了作品的基本情调并进而考虑作品体现的主题。如根艺作品“三面头像”之一《土家少女》(注:此作品曾获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刘开渠根艺奖),初看,我们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少女头像,进一步会看到这是一位少数民族少女的头像,最后,我们再借助作品的命题,便可看到作品所塑造的是反映少数民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充满微笑的《土家少女》形象。  相似文献   

13.
全国众多的花痴石迷,要想在盆景、花卉、根艺、石玩等领域内探幽寻奇,只有靠报刊传煤和互联网提供资讯。不然的话,我们的报刊传媒为什么会不惜版面大量使用精美的图片呢?道理很简单,图片直观,让人一目了然。没有图片,拥有者的佳作上品就只能孤  相似文献   

14.
1990年7—8期《中国花卉盆景》合刊上刊登了广东陈添老先生的《谈根艺组合创新》的文章,读后使人耳目一新,尤其是那些附图作品,简洁、明快、新颖而富有哲理,生活气息浓郁,实在是难得的根艺佳作。根艺组合创新,过去已有不少同志大胆进行探索,也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但总是过于笼统,使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全国第二届根艺展和湖北省第二届根艺展中,看到一件获一等奖的根艺作品孔雀,题名为《美丽的公主》。出自一位青年作者之手。从根艺的物象讲,“形神兼备”,是无可挑剔的。但命题与物象并不契合,值得探讨。大家知道,孔雀有雌雄之分,雌不开屏,雄开屏。这是孔雀的本  相似文献   

16.
品评,包括两层含义:品,即欣赏;评,即评价。根艺的品评,就是欣赏并鉴别根艺品之美丑优劣。通过对根艺的品评,既能提高观者的欣赏水平,也能促进作者的艺术创作。欣赏和评价是相辅相承的,不懂得欣赏,就不懂得评价,或说评价就失去了可赖的依据。那么如何去欣赏和评价一件根艺品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立意:根艺创作巧借天然,因形赋意,一件作品立意的新陈、深浅、广狭,便成了欣赏和评价的主要因素。从作品的立意,可以体察到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7.
看了贵刊发表的根艺作品《苏武牧羊》(见贵刊93年第二期)图照后,感到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苏武牧羊》从背面看去,头戴风帽手持牧竿,凝神远眺那无垠的莽莽荒原;也许是关心他放牧远去的羊群,更确切地说:是他身囚异国音讯隔绝,望见雁断胡天,触痛了他的心。作品苏武牧羊线条流畅,构图简练,形神具佳。但是从苏武身旁两  相似文献   

18.
根艺《母亲》是由一根完整的黄荊根制作而成(50×40cm),初看时象一条出水的蛟龙。但细细品味,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在笔者的眼前现出,那天然的纹理,向人们展现出她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女性;她正  相似文献   

19.
拜读《正本清源,以根为本》一文,笔者对魏先生所提观点实难苟同。现就根艺创作的取材范围,略述浅见,请根艺界同仁赐教。一、根艺概念的理解我们对“根艺”概念的理解,至少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才算辩证合理。其一,根艺是宏观上的一种泛指,是对“根雕艺术”、“树根造型”等称谓的高度精炼的概括和统一。根,指取材范围;艺,指人的创作。其二,根所指范围应  相似文献   

20.
贵刊92年11期的“刘文枢根艺作品选”,其中有一幅一大一小的老鼠,命名为《母爱》。笔者认为这个名取得相当不佳。首先老鼠是人们心目中最为憎恨的东西,虽然有童话《唐老鸭与米老鼠》,但那老鼠是拟人化及美化了的。而刘先生的作品所表现的鼠是那样的逼真,两只鼠之形象给人的感觉是,小的正在听大的教唆,怎样再次出击,圆满地偷盗,你看画面上还有一件“道具”一被它们弄倒了的竹筐。诚然.任何恶兽、毒蛇都是由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