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我不是李先生直接授业的学生,大学时读过先生编的《作物栽培学》,比先生小20多岁,当然既是学生又是晚辈。先生在玉米遗传育种方面的成就,使我敬仰已久未能谋面。1973年冬,我带队去崖城水南二队南繁,先生去海南岛考察,北京市南繁指挥部请他给作访问加拿大报告时,  相似文献   

2.
早春的一天忽然传来噩耗,著名的仙人掌多肉植物专家徐民生研究员于今年2月25日去世。虽然知道多年来徐老师身体一直不适,但得此消息还是非常震惊。悲痛之余,和徐老师交流的往事顿时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3.
1988年第七期上陈象川同志在《关于象形盆景之我见》一文中,将盆景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认为前者是属于低层次的,后者是属于高层次的,并且感叹“抽象”盆景“实在太少了”。陈的这种观点,的确是一个大胆的创新。但我在这里,要向陈同志请  相似文献   

4.
在我童年的文化生活中,电影是极重要的内容。当然,这里所说的电影,是指露天电影。那时,大队部(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每隔一两个月。便会组织放映一场电影,地点在小学的操场上。每到这一天,孩子们放学回家,把从老师口中听来的喜讯告诉大人们,然后匆匆吃过晚饭,便呼朋引伴地抢位置去了。对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村民来说,这是难得放松与消遣的机会,薄暮时分,操场上幕布早已挂好,喇叭的音量调得高高的开始播放歌曲。人们三三两两,成群结伴,从四面  相似文献   

5.
惊悉赵同芳先生因病于 2 0 0 0年 9月 11日在上海逝世 ,十分悲痛 ,谨致深切哀悼。赵同芳先生早年在美国学习 ,新中国成立以后 ,他归国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浙江农大和上海粮食科研所工作。生前曾任中国粮油学会储藏专业分会顾问、成都粮食储藏科研所顾问、《粮食储藏》杂志顾问。赵同芳先生过去潜心从事粮食储藏生理研究 ,五十年代与王鸣岐教授等专家最早研究总结稻谷储藏生理生化变化和小麦热入仓等储藏经验。他很早就关心我国西部储粮问题 ,曾赴西北考察窑洞和地下储粮经验。六十年代 ,对缺氧储粮给予关心 ,曾积累了有关资料 ,留…  相似文献   

6.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朋友在怀旧中提及无锡李海根先生谢世已逾周年了。时光如流水,故人的踪迹也正如逝水远去,变得别梦依稀了。这一提,未免让听者如坠梦幻。人世有些事,身临其境时,往往等闻视之,不觉得特别值得珍惜,殊不晓过后却是令人难忘的纪念。记得前年春夏间去京开会,乘车南归途中,恰巧海根坐席与我相对。  相似文献   

7.
我的恩师贺淦荪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动势盆景,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并留下了精辟的论述:“树石盆景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一传自然之神,二传作者之神,两神于一体。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过去的盆景分类,忽视了树石结构的盆景类别简单地称为石上式、附石式,不是归类于树桩盆景,就是纳入山水盆景或水旱盆景。  相似文献   

8.
感谢恩师对我的培养在校期间由于政治运动和批判摩尔根遗传学,李先生又是中国知名的摩尔根三李之一,除了李先生讲了几节玉米栽培课外,我很少与其接触。真是缘分啊!1958年李先生为了开展玉米杂交种的试验和示范奔走三个省,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受阻,只有山西这个玉米小省欣然接受了,就是这一年李先  相似文献   

9.
10.
11.
惊闻王泽农教授于10月5日不幸病故!我一时目瞪口呆,旋即陷入极端的悲痛!我永远再也听不到泽农老师的教诲,见不到他那慈父般的音容笑貌了,惝恍迷离,缱绻反侧之间,我念念不忘地追思着泽农老在陕西留下的足迹……。王泽农教授生于1906年,江西婺源人,早年留学欧美,懂得七国语言,终生为人师表,先后在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从事茶学科研和教学工作,也多涉社会活动,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负责人、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王泽农教授是中国乃至世界茶业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之一,是《茶叶化学》的奠基人,堪称“茶学泰斗”。据知,早在解放前…  相似文献   

12.
原农业机械部副部长、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武少文同志,不幸因病于2006年2月25日去世,享年93岁。武少文同志生前一直十分关心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和农机战线同志们的工作。他经常勉励从事农机化工作的同志们要学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准方向,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他在病危时刻还对看望他的同志说,要坚定农机化发展的信心。农机界的同志们都为失去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前辈、好师长而感到悲痛。大家表示,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加自觉地做好各项工作。当前,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推进…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等诸因素的影响,盆景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的区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各领风骚的多种流派及风格。  相似文献   

14.
在古城如皋南隅,有一个私人花园,最醒目的标志是东墙上装嵌了7只当地民国时期储酒的酒坛。这个园子的主人是花汉民,园子称为“花神居”,是苏步青题写的匾额,里面有各种名贵盆景,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乡野流萤,柴门犬吠……土中见洋,巧夺天工。  相似文献   

15.
<正>我和《农药市场信息》传媒有着很深的感情!作为个人,我一直是其忠实粉丝;作为读者服务站站点,我始终保持着一份信仰。《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读者服务站的设立,像泉水一样浇灌农户。通过站点资料,可以让农户更直观看到理论指导,农户们也非常愿意学习农药使用知识。《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读者服务站对于农药基层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我会坚决支持!  相似文献   

16.
冯德珍老师离开我们两年了。冯德珍老师当过《中国花卉报》总编辑,也当过《中国花卉园艺》杂志社执行总编。按我国现行的称呼习惯,当称她“冯总”才是。然而,在我国花卉界,几乎所有认识或不认识她的人,都称呼她为“冯老师”。我也称呼她为“冯老师”。我想,人们之所以称呼她为冯老师,完全是出于一种自然的尊重、敬爱和亲切的感情。我也是这样。冯老师去世时,我不在北京,没能向她作最后的告别,我很遗憾,更多的则是痛苦和悲伤!冯老师去世一周年时,我就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然而一想到文章的题目,又陷入了无比的痛苦之中。因为我离开《中国花…  相似文献   

17.
正走过三十载的春夏秋冬阅尽大自然的沧海桑田饱览新科技的风起云涌这是怎样一棵蒲公英从编辑们用笔犁铧播种的方寸之地开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此奔向工厂商家飞向高楼大厦飘向田野乡村只为给你带来一片希望的田野年复一年,春华秋实……而今天我又向你飞奔而来无论你在家中,在图书馆,还是在田间地头只为离你更近些,更近些……只为在更加广阔的田野与你一起播种收获……今年,《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读者服务站在全国陆续成立。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费读到《农药市场信息》杂志,而且可以阅读到传媒出版的各类书籍,同时可以就各类农药植保类问题与读者服务站有关专家进行咨  相似文献   

18.
记得30年前我从《植物》杂志上看到《中国花卉盆景》创刊的消息,立即跑到邮局去订阅。当收到创刊号时我惊喜万分,阅读到深夜。第二天当喜事一样告诉了我的花友们。从此《中国花卉盆景》成了大家阅读的“宝书”。不少人也到邮局订阅了。我是每期每篇必读,津津有味。如获至宝。30年来我一直坚持自费在邮局订阅,并按时间顺序收藏起来,以供查找。  相似文献   

19.
正《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读者服务站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绿色服务的理念,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了桥梁,开通了窗口,通过实体杂志和网络及新媒体宣传,对农药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政策的解读与宣传发挥了强大力量,促进了我国农药事业的蓬勃发展。愿《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读者服务站坚守绿色理念,响应国家号召,保持特色和水平,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20.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故人人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的诗句,道尽了人间悲事,生离死别。然而渺渺兮犹如浩波,漫漫兮若似烟海。又有多少人和事可以常“入我梦”、令我“长相忆”呢?我的恩师贺公淦荪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