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溪水清清,凉风习习,三两杆墨竹高低错落,七八根竹枝随意舒展。林中间或有鸟儿飞过,留下几声啼鸣在雾霭里缠绵。溪边石上斜身坐一赏竹者,青衣青冠神色安然。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呈给人类如此美好的一幅水墨丹青——《板桥赏竹》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种鱼,叫仙胎鱼。仙胎鱼身体透明,在水中游动异常灵敏,外行人想捕到仙胎鱼,简直像摘星一般难。然而,反应灵敏的仙胎鱼,却被内行的渔夫大量捕捉,以致仙胎鱼家族正遭受濒临绝迹的厄运。渔夫捕捉仙胎鱼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两个人各划一只木筏,在河中央相对拉开距离,再用一根粗麻绳贴着水面系在两只木筏中间。然后,两人同时划着木筏,缓缓往岸上靠。而在岸上等着的渔夫一见木筏  相似文献   

3.
探究浮床空心菜种植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采用10%的浮床覆盖率进行空心菜种植作为处理塘,在空心菜旺盛生长以后,分别采集池塘水、对照塘水和空心菜根系样品,提取样品DNA,一部分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研究其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浮床空心菜对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空心菜根系和所在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另一部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固氮酶基因拷贝数,分析浮床空心菜对水体固氮酶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床空心菜种植对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直接影响不显著,空心菜根系生物膜作为池塘微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作用。空心菜根系生物膜还同时增加了池塘单位水体固氮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4.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山行》,描绘出一幅云绕山峦、枫叶霜染的晚秋景色。中国有句古话:一叶而知秋。又到了金风送爽,万山红遍的时节。深秋的红叶是不可不看的。  相似文献   

5.
拙作《飞天》(见照图)完成者,见者皆肯定其选材精良,完整天然。创作中也略有所得。一、观察与审材:从山上采回一个极为普通的映山红木根,主根略呈U型弯曲,四周布满须根。经反复观察思考,觉得适合制作仙  相似文献   

6.
上海崇明水仙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崇明县志》上就有关于崇明水仙的记载。崇明水仙以花型而论,品种主要有‘金盏银台’和‘玉玲珑’。前者单瓣,花呈喇叭形,花被六裂,副花冠成杯状,形似金色盏置于银台之上;后者为复瓣,其花冠褶皱,也呈六瓣。崇明水仙株型矮小,适应性强,园林上适宜配植在温暖地带的草地边缘或布置花坛、花境。  相似文献   

7.
巩志 《茶业通报》2003,25(1):46-46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茶在道教未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神仙结了缘。《云笈七签·洞天福地》列武夷为道教第十六真升元化玄洞天。据《神仙传》载:“昔有神仙降此曰:予武君也,统录地仙,受绾于此”。《武夷茶歌》开宗明义地指出:“相传老人初献茶,死为山神享庙祀”。这位神人便是“飘然自号武夷君”的山神。道教,乃是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形成于东汉。道教传入福建时间很早。据《后汉书·徐登传》载:泉州道士徐登,精医善巫,贵尚清俭。曾以茶济世,据传曾在莲花山摩崖石刻“莲花茶襟”,提出保护这一片的茶园。吴晋时,…  相似文献   

8.
王金铎同志《也谈树桩盆景的挖掘和栽培》一文(87年1期)中谈到,树桩栽培前,要将其根部泡入水中数小时,让其吸足水份。我认为有些树桩为防其脱水,这样处理是可行的。但此法不适用于所有树桩,如榆树桩挖掘后不仅不能泡水,相反地要干燥一些为好,待其破口收缩后才能栽培,并且用的土要干。如果挖掘后泡入水中或入土后马上浇水,往往会分泌出大量树脂危及其生命,降低成活率。其它  相似文献   

9.
我不知道《中国花卉盆景》杂志是从何时起开设《大片欣赏》栏目的,但从第一次见到它就喜欢上了。每次收到《中国花卉盆景》杂志,总是急不可耐地去翻阅《大片欣赏》,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大片欣赏》以整版篇幅刊登一幅盆景照片,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走近盆景大师们的盆景佳作,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而在这得天独厚的茶文化的沃土上,生发出来的泉水文化更是独树一帜,曾出现过不少鉴水试茶的专著.如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宋代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明代徐献忠的《水品》、田艺蘅的《煮泉小品》、清代汤蠹仙的《泉谱》等等。但是,以书法作品展览的形式,为被历史湮没已久的安徽肥东县境内的浮槎山乳泉作  相似文献   

11.
一幅好的树根造型,具有一种纯真无华的自然美,能引起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无限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向大家推荐一幅作品。《问路》,是一只广闻博见的苍鹰,俯视着眼底下的乌龟,它俩好似悄悄地对话……人们一见,立刻  相似文献   

12.
《秋山萧亭图》是本人根据李成的名作《晴峦萧寺图》(见图1)制作的山水盆景。李成是号称“宋初三大家”之一的中国杰出山水画大家。其山水画风格旷远险奇,用笔劲瘦清淡,富有纵深变化,作品呈现出一种气象萧疏、苍健清秀的风格。《晴峦萧寺图》是李成的名作之一,构图作全景式山水(所谓全景山水,是指画家处理画面的一种角度,在全景山水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画家对于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大层次的描绘,有开图千里的气势)。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闪烁着独特的艺术光彩。中国的山水盆景如同一幅活的立体山水画,以它的艺术情调,展现于世。我创作的台式山水挂景《江南秀色》,从直观上说,是一幅活着的立体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布局上运用二山夹一远景,虚实空间对比生  相似文献   

14.
榆树《虎虎生气》于1995年11月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封面上发表过;而福建茶《云从石起》参加1998年福建省第三届盆展时,层次的修剪还有点乱,附石也比现在的大。各自亮相时,树相都没有现在这般精到。古人认为"云从石起"。雨后转晴,常有大量雾气蒸发,与低空的云层交织在一起,像蘑菇形状,向上慢慢浮动。这一景观,以高山巨石处居多。福建茶的根白白长长地紧贴附石而下,远远望去,恰似高山上蒸发的雾气;而三条飘枝像云朵若离若即,整棵树的形状,就像巨大的蘑菇云,从容飞渡,美不可言,故名曰《云从石起》。这应是一幅创意的立体画,它给人以春的想象。《虎虎生气》作封面时这样说明:1985年培育至今(1995年)。树龄约200年,属原始雷打木。树高90厘米,树基直径40厘米,基围120厘  相似文献   

15.
靳祖训同志撰述的《中国古代粮食贮藏的设施与技术》一书,即将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有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图片二百幅,三万言,包括《前言》、《粮食贮藏探原》、《贮藏粮食的重要作用》、《历代有关粮食贮藏的设施与型制》、《古代粮仓的建筑与贮藏技术》、《历史借鉴》等八章。这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通过著者长  相似文献   

16.
随着花卉事业的发展,我国花卉书籍的出版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非往昔所能比,对花卉事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也有些书质量不高。最近偶阅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仙人掌与多浆花卉》(以下简称《仙》),发现错误实在太多。概括起来有:  相似文献   

17.
所谓水草,一般是指整个植物体或植物体的大部分能够生活在水中的大、中、小型高等水生植物,并非所有的水生植物都是水草。象网草等是典型的水草,在水中完成生长、发育、开花、结实过程。网草(Aponogeton madagascariensis)属水雍科,原产热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当地作为蔬菜食用,但由于叶子在水中晶莹剔透,非常奇特(见照),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把它作为室内观赏植物,并用不同水草缸将其与岩石、沉木、鱼类巧妙地配合一体,构成一幅接近自然生态景观的水草造景。近年我国的一些水族爱好者也不满足于单纯地养鱼,而是希望水、草共养,所以介绍一下栽培技术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花卉盆景》88年第一期发表了两幅以“归牧”为主题的盆景作品,分别为许彦夫(《归牧》插三)和花汉民(《牧归》P25)同志创作。从表现手法看,《牧归》选取虎刺(树)作为主要的组合材料,红果绿叶,绿中点红,与牧童的红肚兜相吻合,给人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艺术意境。浓荫,趴卧憩息的水牛,以及坐在牛背上抚笛轻吹,安神悠然的牧童,构成了一幅以冷色调为主体的图案。但在观赏之余,总使人觉得有零乱、破碎之感。绿中之红,也似乎多了一些,如同美丽的少女,浓妆不如  相似文献   

19.
<正>水的灵动,山的厚重,构成了画家笔下一幅幅气势恢弘的山水画卷。殊不知,小小的雨花石上几百万年前就被大自然的神工妙笔"画"就了一幅幅迷人壮观的山水画。石上记载了阴阳、晴雨、寒暑、朝昏等自然景观,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观后使人啧啧称奇!最近南京著名藏石家戴康乐先生就展示了一枚得意藏石《黄果树瀑布》。此石具备了山水画的沉稳与灵动特性。长5.5厘米,宽4厘米,石中白色、黄色与绿色三  相似文献   

20.
赵庆泉的《樵归图》〔本刊90年第2期)以其细腻的笔触,明快的格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漾溢着浓郁自然色彩的,既欣欣向荣又深邃恬静的山林野趣图,给人以无限美感。然而,细细品味之下,总觉其秀美之中隐现着一种不和谐。问题在哪里?似在枯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