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苦皮藤素微粉剂对玉米中玉米象种群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苦皮藤素微粉剂1和微粉剂2以不同的浓度混入玉米中,当使用剂量为1000mg/kg时,对玉米象成虫的种群繁殖抑制率分别为96.66%和96.02%,能有效控制玉米象成虫的危害,但对幼虫和卵的控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苦参碱水剂、苦皮藤素乳油、天然除虫菊素、绿僵菌油悬浮剂、白僵菌、微孢子虫6种生物农药防治东亚飞蝗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研究表明,1%苦皮藤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其它4种生物杀虫剂,药后9d分别达89%和81%以上。100亿/ml绿僵菌油悬浮剂、5%天然除虫菊素、100亿/ml微孢子虫、100亿/ml白僵菌油剂药后12d防效分别达75%、67%、57%和52%。1%苦皮藤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最快,药后5d可达明显的防治效果,其次是100亿/ml绿僵菌油悬浮剂和5%天然除虫菊素,药后9d显出明显的防治效果。100亿/ml微孢子虫药后14d防效较明显。苦皮藤素、苦参碱植物源杀虫剂防治速度和防治效果要明显好于绿僵菌、白僵菌真菌杀虫剂和原生动物微孢子虫杀虫剂。  相似文献   

3.
1%高渗苦皮藤素微乳剂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开书  陈军  张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78-5579
采用室内生测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秋季甘蓝进行了1%苦皮藤素微乳剂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虫的生物活性研究。室内生测采用药浸法,结果表明:用1%苦皮藤素微乳剂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0.980、.39 mg/L;而1%苦皮藤素乳油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811、.01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苦皮藤素微乳剂稀释800~1 000倍防效较好,且药效持久,与1%苦皮藤素乳油相比,可减少原药用量的35%~40%。  相似文献   

4.
近日.一种名为0.2%苦皮藤素复方微乳剂的杀虫剂在甘肃昱洁农业科技公司正式投产。甘肃省农牧厅、科技厅联合鉴定结果表明.该产品填补了国内植物源复方制剂的空白,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据了解.0.2%苦皮藤素复方微乳剂特别对螨类害虫红白蜘蛛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率在95%以上,同时还可逐步净化土壤、水源和环境。(本刊辑)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苦皮藤素 对东方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肌肉系统的影响。电镜观察发现,苦皮藤素 对东方粘虫成虫飞行肌和幼虫体壁肌均具有毒性;中毒试虫肌细胞,特别是质膜和内膜系统以及肌原纤维发生明显病变,表现为肌膜破坏、脱落,线粒体肿胀、崩解,内质网扩张,肌丝排列紊乱乃至消解;麻痹期间细胞内产生晶状包含体。结果表明,肌细胞可能是苦皮藤素 的又一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6.
4种植物性物质对几种仓库害虫驱避性的估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用4种易于取得的中草药、香料和食用油,分别对玉米象、赤似谷盗和绿豆象的驱避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山柰、黑胡椒、米糠油对玉米象成虫、赤拟谷盗幼虫和绿豆象成虫及八角对玉米象成虫、赤拟谷盗幼虫都有明显驱避作用,其中山柰的驱避作用最强。当按0.3ml·皿(-1)的浓度拌小麦和绿豆时,处理48h,山柰对玉米象和绿豆象的驱避率高达100%;黑胡椒对玉米象的驱避率为86%;对绿豆象为80.5%;八角对玉米象的驱避率为78.2%。用滤纸法处理72h,山柰、八角、黑胡椒、米糠油对赤拟谷盗幼虫的驱避率依次为94.7%、84.3%、50.1%和33.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苦皮藤素 (CA)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和碳化二亚胺法合成的苦皮藤素 人工抗原CA-BSA1,CA-BSA2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合成的人工抗原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家兔产生抗苦皮藤素 的特异性抗体,但产生的抗体浓度较低,用琼脂双扩散法不能检测到产生的抗体,而ELISA法可检测到苦皮藤素 的特异性抗体,且检测结果表明,随免疫次数的增加,家兔体内抗苦皮藤素 特异性抗体浓度也随之增加,但增加幅度并不为指数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8.
苦皮藤素对果蝇幼虫神经肌肉兴奋性接点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杀虫植物苦皮藤中的麻醉成分苦皮藤素 和毒杀成分苦皮藤素 对果蝇3龄幼虫腹纵肌神经-肌肉兴奋性接点电位(EJPs)和自发电位(SP)的作用。结果表明,苦皮藤素 可使自发电位发放频率明显降低,而苦皮藤素 可使发放频率先增加,后降低,并且在某些标本中记录到明显的重复簇状发放;苦皮藤素 和 对神经-肌肉兴奋性接点电位(EJPs)的影响表现为逐渐抑制、最后阻断,其阻断时间与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高浓度下短时间内就能被阻断,而低浓度下则需较长时间才能被阻断。  相似文献   

9.
0.15%苦皮藤素微乳剂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0.15%苦皮藤素微乳剂(ME)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剂型对小菜蛾具有良好的持久性,与0.23%苦皮藤素乳油(EC)相比较,可减少原药用量的35%~40%.  相似文献   

10.
绿豆象生物学习性及室内药效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绿豆象室内生活史和习性的观察,发现绿豆象在北京室内1年可发生7代,以幼虫豆粒内越冬。越冬代幼虫于次年4下旬开始羽化,7月下旬到9月下旬是一年中发生的高峰期。室温与每代历期显著负相关(r=-0.988,P<0.01),室温下完成一代需22~44 d。室内药效试验表明啶虫咪质量浓度为0.005 g/L和功夫菊酯质量浓度为0.1 g/L药后7 d成虫校正死亡率无差异(P<0.05),分别在78%和94%以上。好年冬在质量浓度为0.2 g/L和0.1 g/L施药后5 d,成虫校正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达64.7%和100%。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次授粉、注射2. 4- D 激素提高成胚率、结实率, 并通过幼胚拯救的方法获得A.magna×A .nuda的F1代杂交种. 再对F1代用A nuda回交2次, 恢复育性, 从而获得可供选择新资源的可育性后代群体材料BC2F2 从大量的可育群体中筛选出蛋白质含量高达24 .4%和24. 61%的高蛋白A. nuda新种质S109和S20.  相似文献   

12.
杂交大豆种子繁育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杂交大豆种子繁育程序建立的可行性,介绍了该繁育程序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技术。通过实施,该项繁育程序可有效控制杂交大豆制种过程中的品种本身不纯和自然突变、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等因素,做到规范化生产,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产量和制种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选用了5个产量、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彩色棉品种以及1个白絮棉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交配设计(6×5/2)产生杂交一代15个组合以及6个自交亲本,考查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朱军,1997)分析了以上资料。结果表明:彩色棉纤维长度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纤维强度、整齐度、伸长率和细度的显性方差与加,性方差相当。彩色棉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变幅为9.58%(伸长率)~87.01%(纤维长度)。紫絮棉和彩8在纤维长度、强度以及伸长率上都具有正的GCA效应,以它们作亲本可以明显改善后代的纤维品质,是彩色棉品质育种的有效亲本,对优质白棉的利用则会大大改善杂交彩色棉的产量和品质。组合紫絮棉×彩9-1、红叶棕絮×彩8、红叶棕絮×白棉、彩8×彩9-1、彩8×白棉等5个组合在品质上具有较强的SCA效应。上述亲本和组合在彩色棉育种以及杂交棉选育中可以有目的地加以利用。彩色棉与白色棉杂交后代的纤维强度具强的杂种优势,甚至有的组合超过纤维强度好的白色棉亲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母系种猪测膘调料的效果。开展为期1年的母系种猪测膘调料工作,同期对比繁殖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测膘调料后可以实现精准喂料、合理控制母猪体况、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从而提高猪场效益。  相似文献   

15.
集约化养猪分胎次饲养管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分胎次饲养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可行性。[方法]将头胎、二胎、三胎母猪分开饲养后进行人工授精,并将一胎母猪后代猪群与二胎以上母猪后代猪群实行隔离饲养,记录每头母猪年产仔数和地方性肺炎病变等数据。[结果]分胎次饲养的头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5头,二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4.2头,三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3头,不同胎次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8头,头胎母猪的生产水平接近平均水平。头胎母猪后代的地方性肺炎病变率为31%,二胎以上母猪后代的地方性肺炎病变率是11%,为头胎母猪后代发病率的1/3,稳定了二胎以上母猪的健康水平。[结论]集约化分胎次饲养可提高猪场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麦根尖染色体制片的最佳技术参数,并对小麦远杂组培苗进行倍性鉴定。[方法]以品种郑麦9023为材料,通过种子催芽、种子根根尖压片试验对小麦根尖的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的技术参数,用于小麦远杂组培苗的根尖染色体压片试验,并对其倍性进行鉴定。[结果]利用冰水混合物处理根尖可代替浓度0.1%秋水仙素的作用;根尖的酸解时间宜控制在9.5~10.0min;夏季染色时间宜在5 min以内,冬季染色时间宜在10~15 min。经染色体压片计数得到该小麦组培苗的染色体数为21条,鉴定其为小麦单倍体苗,可进行下一步育种。[结论]该研究对指导单倍体育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杂交组合PH4CV×昌7-2(组合I)和PH6WC×7873(组合Ⅱ)的6个群体P1、P2、F1、B1、B2、F2为材料,研究了春播和夏播条件下玉米茎粗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显示,组合Ⅰ的茎粗在2种环境下均受D-2模型控制。组合Ⅱ的茎粗在春播环境下符合E-1模型,在夏播环境下符合D-2模型。在春播环境下,组合Ⅰ和组合Ⅱ的茎粗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可以采用单交重组或简单回交转育的方法来提高育种的效率。在夏播环境下,组合Ⅰ和组合Ⅱ的茎粗均表现为多基因遗传,可以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来累积微效基因,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8.
应用动物育种规划原理和方法,对优质细毛羊现行育种方案育种效果进行优化分析,提出最优化育种方案。研究认为,当育种群基础母羊数量达到900只左右,育种群规模比例达到30%,测验群比例为25%时,每年选留15只测验公羊,其综合育种进展和育种效益最高;育种群公羊使用1年,母羊使用4年,可获得理想的育种效益。通过优化分析,群体达到最佳状态时综合育种进展可达到10.168元,育种效益为102.857元,育种投入产出比为1:7.0435。  相似文献   

19.
稻米香味研究进展及在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结合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的实践,对目前稻米香味的类型、化学成分、鉴别方法、遗传表达、基因定位及与栽培环境关系等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报道了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取得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在香稻育种中如何利用稻米香味资源的有关问题,指出要育成品质优异的杂交香稻组合,配组双亲均必须优质,最好实现香味等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等位;香味性状属突变体,受隐性基因控制,香味基因不仅存在于香稻中,而且还可能以杂合体形武存在于地方非香稻资源中,香稻育种中亲本材料选择,可以从无香味的地方软米水稻种质资源中鉴评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