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作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作物遗传资源异常丰富,全国编入作物遗传资源目录的已达35万份以上,这些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作物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和野生近缘植物丰富。据统计,我国的主要作物种类有600多种,其中起源于本国的约300种。经过漫长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爹种多样的类型,如稻种资源有两个亚种,50个变种和962个变型,仅普通小麦的变种已达127个,居世界第3位。与此同时,还具有丰富多样的作物野生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作物基因漂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作物基因漂移的研究意义及其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作物基因漂移对野生近缘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物的适应性进化和多样化的进程等方面具有的深层次意义;结合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建立合理的检控系统模型,进而深入研究转基因作物的释放环境的关系,能更好地指导转基因作物的田间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3.
东乡野生稻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其在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野生稻是水稻育种的重要遗传资源。东乡野生稻是普通野生稻的一种。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东乡野生稻生境丧失,生境质量持续恶化,栖息地越来越少及外来种的入侵。对东乡野生稻的保护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原地保护或原位保护)和迁地保护(易地保护或异位保护)。东乡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特强的耐冷性,耐旱性,耐瘠性,抗病虫害,特强的再生性,广亲和性,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及恢复性等。有些优良特性已被用于水稻常规育种和杂交育种中,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些优良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发掘利用栽培种和野生近缘种中新的抗病基因,是麦类作物锈病和白粉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但在此过程中经常遇到抗病性抑制现象,即新抗病基因转移后抗病性不能或不能充分表达。对抑制基因的表达规律,及抗病性抑制现象的存在原因和研究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作物,是利用基因工程将原有作物的基因加入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并将不良基因移除,从而造成品质更好的作物。通常转基因作物,可增加作物的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旱、抗寒及其他特性。截止到目前,我国今年获批进口的转基因农作物共包括3种大豆、两种玉米和两种棉花。3种大豆转基因特征分别为抗除草剂、抗虫和抗虫耐除草  相似文献   

6.
序论现在,非常强调的是栽培植物对疾病、昆虫和线虫的固有抗性,许多育种规划都试图把抗性和其它农学的、园艺的特性结合起来,以改良作物。开发者和收集者正在已有的栽培植物和它们的野生祖先中寻找抗性的真正来源,查明的抗性基因一般都能被转移到本地栽培植物上或作为自交系保存以便将来用于杂交。抗性来源一般是从栽培植物推测性的基因中心或从它们的野生祖先那儿去寻找(假如人们已经知道它们的祖先)。在这篇论文里,要介绍一种逆推的研究方法,即试图根据栽培植物的特种寄生的害虫和病原来确定它们的基因中心。最近的调查表明,某些有特种寄主的寄生虫和它们在特种植物组群上的分布可以充当一个可靠的指示物,这个指示物有助于追溯它们  相似文献   

7.
随着越来越多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外源基因对普通栽培种和野生近缘种的基因污染以及通过自然杂交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性都在增加.转基因大豆作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2007年占据了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1%.中国野生大豆的种质资源丰富,且每年都要大量引入转基因大豆.这必将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风险.笔者综述了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发生基因逃逸并与野生近缘种杂交的可能性以及杂交后可能的生态效应.并提出了今后应开展工作的方向,以期为中国转基因大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转Bt基因作物及其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转Bt基因作物的推广和应用,Bt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Bt基因的分类、基因的克隆及应用,以及转Bt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Bt基因可以通过有性杂交,进入非转基因作物栽培种及野生近缘种中,造成基因污染,害虫在多代食用转Bt基因植物后可以产生抗性,而且转Bt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也有一定的影响,转Bt基因作物可以通过根系向土壤中释放Bt毒蛋白,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另外已经发现大豆(EPSPS)中的转基因有向人类肠道微生物转移的现象。本文综述了对Bt基因的利用进展及对环境及生物的影响,希望能为正确认识和研究利用转Bt基因作物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油菜的外源Barstar基因向近缘种的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杂交与田间自然授粉两种条件下,研究了转Barstar基因油菜T742向非转基因油菜、其他芸薹属、十字花科植物和杂草的基因转移情况.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与周围非转基因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杂交能产生一定数量的种子,经PPT抗性与PCR检测。其中部分种子含有Barstar基因,而与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或杂草杂交不能得到杂种;基因转移受到母本类型的影响,转基因油菜T742与3种类型油菜的杂交亲合率从高到低为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可见转基因油菜的外源Barstar基因可向周围非转基因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进行转移,而很难向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或杂草转移.  相似文献   

10.
栎属作物是中国传统社会最早利用的野生木本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万年以上的利用历史。中国栎属作物品种丰富,分布广泛,名实众多。本文从栎属作物的品种、称谓、特性、溯源、分布、利用技术及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可以看出,栎属作物作为中国传统社会重要的野生木本粮食作物,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及杂用价值。通过对中国传统社会人们利用栎属作物的研究,对当下栎属作物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烟草含有杀虫基因野生烟草拥有番茄、棉花和其他作物能够应用的天然防御基因,正确地应用Nicotianagosei里的基因,某些作物植株可以产生与野生烟草植株上所产生的化学物质相同。该物质可以杀死银叶病粉虱和其他的食叶害虫。N.gosei是澳大利亚一个商...  相似文献   

12.
野生稻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经受了各种灾害和不良环境的自然选择,保存着栽培稻不具有的或已经消失了的特异基因,抗逆性较强,是天然的基因库。综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中产量性状、抗病虫性和抗逆性优异基因定位及其在育种、生物技术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为作物育种开发和利用野生稻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方法很多。但归结起来只有两种,即移位保存和原位保存。 一、移位保存 移位保存(Ex Situ Conservation)即是将种子或植物体保存于该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主要形式有: 1.田园种质库(Field Genebank)主要用于保存无性繁殖作物和高度杂合性的作物,包括栽培的和野生的。保存作物有多年生果树:苹果、猕猴桃、柿子、胡桃、  相似文献   

14.
论作物高产的遗传基础及实现产量突破的技术与途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论述了作物高产的遗传基础及其技术途径,认为作物理想型有利于提高群体光合产量,是实现作物高产的形态基础;利用不同基因型之间的互作关系将是获得作物理想型的一个可能的途径。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已将C4作物的高光效基因和转化高效基因导入C3作物,该方向的研究将可能获得作物产量的跨越式提高。另外,筛选具有高光效或耐光抑制特性的种质资源材料,也是进行作物高产育种的重要基础。就小麦而言,穗分化特性的改良也是提高其产量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植物遗传资源对提高作物生产力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足世界人口以每分钟 16 0人的速度增加对谷物的需求 ,其中 ,这种增加的 90 %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就必需设法在粮食生产上获得一个惊人的增长。预测表明 :小麦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谷类作物 ,其次是玉米 ;这两种谷类作物将占发展中国家粮食进口需求的 80 %。享用作物遗传分离的广泛性 ,是获得育种项目成功的关键 ,全球性的努力去收集、描述和利用这些资源的工作是巨大的 ,收集材料中的遗传多样性是全世界反饥饿运动中的关键 ,麦类作物降低株高和增加抗性的基因渗透为绿色革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展示出遗传资源对作物产量的巨大影响力 ;小麦杂交种和综合种可以进一步增加产量。玉米野生亲缘种Tripsacum是一个未开发的遗传资源材料 ,既具有对生物和非生物压力的抗性 ,又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 ,且可为发展中国家农民提供杂交种技术的运用。遗传资源和基因的所有权问题应该得到解决而确保全球性地使用那些重要资源 ,分子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技术增加了遗传资源的应用。迎接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对谷物需求的挑战 ,必须有效地和互补性地运用我们已发展的技术和拥有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科技点滴     
基因转移技术培育高产荞麦荞麦适合生长在高原寒冷地带,但产量很低,日本帝大农业工程研究所采用基因分割转移技术培育高产荞麦新品种获得成功。新品种是利用能自花授粉的野生荞麦与人工栽培的荞麦杂交后,将野生荞麦中的遗传基因分割转移到人工栽培的荞麦中,然后经过四代杂交后获得了稳定遗传特性的新种。新品种荞麦的最大优点是抗病力强、自花授粉率高,产量比原品种提高1倍以上。原载[日]《作物与纪事》2006.4张平远摘译用橘皮制成的饲料防霉剂日本农业专家利用柑橘皮制成了一种效果很好的饲料防霉剂。所用柑橘皮无特殊要求,鲜皮、半干皮或…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中基因的横向转移广泛存在,转基因技术即是模仿自然界中的基因横向转移。在转基因技术开发和测试长达30多年之后,这一技术已被用于生产种类繁多的药物、几乎全世界所消费的啤酒和奶酪以及27个国家的1 800万农民在1.75亿hm2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数以亿计的人和数十亿的家畜消费这些转基因作物及其制品差不多20年了,但是没有来自任何地方的可以证实转基因植物有害的案例。因此,让人很难理解为何在某些地区一直存在坚决抵制转基因作物种植的现象。鉴于转基因作物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农业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敌人,因为在过去的1.2万年中,全球人口数量从最初的100万增长到了目前的72亿,而农业耕地面积已达到了地球地表土地约1/3。一般来说,在耕地上进行的农业生产效率越高,产量越高,可持续性则越强,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危害则越小。在近缘物种间自然发生的杂交是植物进化过程中的突出特征,由于人类选育具有某一改良特性的作物,杂交使得具有目标特性的作物得以富集。这一过程也影响了许多半野生的、似杂草的近缘种的遗传特性,并且在某些特例中,反而使得他们更加类似杂草。转基因既不会加强也不会延缓这些现象,但是它应当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并解决。  相似文献   

18.
美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生物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连年攀升,仅2003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较上年就增加了15%,美国加工食品中60%~70%含有转基因作物的成分(GEO—PIE,2003)。进入21世纪,随着媒体对番木瓜事件、蝴蝶事件、星联玉米事件,以及基因漂移等问题争论的深入,一些批评或仅部分支持转基因技术的人更加怀疑转基因生物是否能够得到一种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管理。然而,根据美国农业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近20名专家对美国转基因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美国转基因安全管理总体上是好的,符合目前转基因产品研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植物雄性不育是在被子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细胞质雄性不育受细胞核基因、细胞质基因和正常代谢的共同控制,具有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在生产上应用价值巨大。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拥有丰富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并在大白菜、甘蓝、油菜和芥菜等作物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来源、主要类型、主要表现型及分子机理,对深入研究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和充分挖掘其生产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果园中种植绿肥是果园生草制度的一种。绿肥是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包括栽培和野生两种。专门栽培用作绿肥的作物称为绿肥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